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

吳越是禮部五品郎中,說是京官,可是沒有什麼背景,否則的話,也不會派往遼國。

單純駐紮在遼國,就已經有了5年的時間了,在5年的時間之中,北宋的實力增強,也讓他的底氣開始足了起來,只不過,也經歷了幾次危險。

第一次的危險,是在北宋收復燕雲的時候,當時,北宋做了提前的告知,只不過,作爲禮部派往遼國的首席,他不可能,也不能離開,當時幾乎抱着死的決心了,可是北宋勢如破竹,拿下了整個幽雲。

遼國在深受打擊之下,也產生了一些分歧,一部分惱羞成怒的,認爲要殺掉吳越,可是有一部分有些遠見的,認爲,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北宋已經實際上強大了,連幽雲都輕而易舉的拿下,惹怒了北宋,沒有什麼好處。

就這樣,吳越活了下來,並且日子過的更加舒心了起來,國力的增長,使節的地位也在提高,以前遼國在北宋是這樣,現在北宋在遼國也是這樣,只不過,沒有之前遼國使節那麼飛揚跋扈而已。

好日子才過了幾年,還沒有多回味,誰知道,又出事了,這一次,是大事,關係到遼國的存亡。

吳越也算是先知先覺了,在中京封鎖之前,就知道了戰爭來臨,可是到底戰爭的對象是誰,是什麼勢力做的,不知道。

在中國區域,還有一個比遼國更加強大,還能夠輕而易舉的滅亡遼國的勢力,吳越真的感覺有些孤陋寡聞的,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吳越想過離開,同之前幽雲一樣,他被盯上了不能離開,他通過協調的皇城司的人,讓他們緊急的離開報訊,自己卻留下來。

相對於之前那一次,這一次,他相對比較的坦然,外交使節,在某些時候,必須要面對有些東西,這是如同宿命一樣的,只不過輪到了他了。

上一次,他獲得了提升,從六品升到了五品,並且獲得了相當的賞賜,對於一個非科舉出身吏目而言,這已經是極限了,如果再度過這一次的難關,會怎麼樣。

實際上,在定海軍入城了之後,吳越就有些感覺的,這個勢力,有些像是宋人,無論是從武器,還是從精氣神和感覺,都不一樣。

他們入城之後,秋毫無犯,也不燒殺搶掠,特別是知道了他是北宋使節之後,對他很是禮遇,除了不給自由活動之外,其他待遇比起之前,還要更上一層樓。

因爲紀律的關係,沒有一個定海軍的士兵,會跟吳越交流,也不會在他的面前暴露出漢語,只不過,偶爾不經意間,還是讓細心的吳越發現,他們是宋人,這不是感覺,而是真正有證據。

肯定不是北宋中樞出手,他們出手,無論如何,都會告知吳越,哪怕是讓他來送戰書,這種必死的舉動,也比這麼藏着掖着好很多。

可是如果不是北宋,是什麼人呢,在北宋境內還有這麼膽大妄爲的,在中京陷落的一週時間之中,吳越苦思冥想而不可得。

今天,突然有一隊士兵,過來讓他去覲見,不是之前那樣躲躲閃閃,而是開門見山的,說出的也是宋話,這讓吳越明白,所有的一切疑問,都會在今天得到解釋。

很熟悉的路徑,這是從使館前往遼國王宮的道路,很顯然,這個勢力的首腦,是住進了遼國的皇宮。

能夠滅亡遼國,拿下了整個遼國的勢力,住進皇宮那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如果他不是單獨的勢力,是依附於北宋的勢力,代表着什麼,造反麼?

隱隱的,吳越有些不舒服,可是使節的特點,讓他膽大心細的把所有的細節都納入到腦海之中,而不流露於表面,很多的東西,要等到有更多的信息纔有判斷。

很快的,到了一個遼國宮殿,這裡他沒有來過,應該是後宮之一,之前在經過三大殿的時候,他已經看到,哪裡已經被燒了,不說是一片白地,可是也無法住人了。

在這個宮殿的前面,他看到了一個人,一個很熟悉的,經常跟他交換信息的,可是這一切的交換卻是秘密的,那是皇城司在整個中京明面上面的負責人趙闊,他也被弄來了,在他身後,還有一個,穿着的是北宋的服飾,卻是一身的粗布,顯得特別粗鄙,只不過,眼神之中靈光,證明了他不是簡單的人。

引領吳越來到這裡的,讓吳越跟他們一起等着,然後就走了,因爲沒有人看守,又在這個地方,吳越對趙闊使了一下顏色,趙闊嘆息一聲說道:“不用保密了,吳使節,對方都知道了!”

都知道了,吳越一驚,顯然,趙闊暴露了,趙闊點點頭,然後跟吳越引薦道:“這位就是甲午!”

甲午,這個名字,在吳越這裡是如雷貫耳,趙闊只是明面上面的皇城司負責,用來串聯皇城司,樞密院,還有使節,他的秘密身份,對吳越來說就不是秘密。

可是甲午這個身份,是隱藏在遼國,整個皇城司最大的boss,這個人的身份,很少有人知道,最少說,吳越的身份,夠不上。

甲午是一個精明中年人,話不多,簡單的跟吳越寒暄了幾句,然後說道:“這個勢力到底是什麼,看起來像是宋人,對我們也很熟悉!”

在來的時候,甲午跟趙闊已經對過了幾句,知道了他們並不是被人出賣的,因爲在攻城之後,很短時間之中,就找到了他們,並且控制起來,很顯然,對方清楚他們是什麼人,什麼身份。

這種的作爲,在中京和遼國,根本就不可能,那麼解釋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只有一個了,泄露的地方是在北宋,而且是相當的高層的。

就在幾個人寒暄的時候,這時候,又有兩個人被送過來,吳越看了一眼,完全不認識,趙闊也差不多,可是甲午卻是極爲吃驚,這兩個人是宋建新和王浩宇。

後者,是樞密院在遼國這裡最大的負責人,隱藏的密探,而另外一個,則是北宋中樞,在遼國發展的最大的頭目,宋家的家主,他負責串聯,最少20多個大小的家族,成爲了北宋的密線,給北宋輸送了大量的信息和情報。

這個代表着什麼,北宋整個諜報系統,在這個勢力面前,根本就沒有秘密,無論是樞密院,還是中樞,還是皇城司,是什麼人有這麼大的能力,難不成,某一個宰撫叛變了的,加入到某個勢力之中。

這種可能有些不切合實際,卻是解釋目前現狀的唯一可能,一想到有一個宰撫,可能成爲某個神秘勢力的代言人,他們都害怕了起來,說不定,連北宋都有危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在簡單交流,知道了後來者的身份,吳越反倒最先冷靜下來,現在考慮什麼都晚了,他們已經被控制起來了,就算是在擔心,又能夠改變什麼。

對方沒有選擇第一時間處理掉他們,而是選擇招攬他們覲見,顯然,是有些目的的,在沒有弄清楚他們的目的的前提下,無端的猜測,沒有什麼意義的,只有見到對方的秘密,見招拆招,才能夠解決問題。

兩個人來了之後,就沒有其他人再來了,他們也沒有等多久,大概是一刻鐘之後,他們得以進入到宮殿之中。

所有人的謎團,到這裡都得到解釋了,他們見到的是趙信,趙信不但見到了他們,而且是穿着本身的服飾見到他們。

包括甲午在內,哪怕有再多的經驗,此時都震驚了,在遼國的京城,在被滅亡的遼國京城,皇宮之中,他們見到了一個身穿着北宋傳統的官服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年輕的有些過分,同樣的,他身穿的官服,不是別的,正是北宋的傳統服飾,屬於是伯爺。

一個年輕的伯爺,這個數量絕對不低,可是如果拋開那些沒有實力的,這個範圍就縮小了,幾個人都絞盡腦汁的來想,可是卻沒有什麼收穫。

畢竟,公侯伯子男,如果加上之前的王爵和親王,那就更多了,伯爵在整個北宋的勳爵之中,並不是最頂級的,而且大部分的貴族,是沒有什麼特權的,別說是滅掉遼國,就算是調動幾千兵馬,都是被御史臺盯上的大事。

他們自身都難保了,更別說,調動大軍,滅掉遼國了。

趙信沒有讓他們多猜,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我叫趙信,來自於定海軍!”

到了今天的程度,連遼國都被滅掉了,趙信再堅持着原來苗家少爺的身份,那沒有意義,直接報出真正的名字,這樣來的更好一點。

“定海軍!”幾個人開始認真的思考,甲午和其他幾個人,他們更多的是在紮根遼國,對遼國的諜報系統進行掌控,對於北宋內部的一些變化並不知曉,可是這話中間有例外,吳越和趙闊是的。

他們從事的,是更加表面的工作,不但包括了遼國,而言包括了北宋,特別是趙闊,剛剛來到的遼國不到2年,在兩年前,他負責國內事務的時候,還真的跟定海軍打過交道。

趙闊立刻吃驚的說道:“定海軍,定海侯不是苗……”

這句話說到這裡戛然而止,因爲趙闊突然想到了,曾經在皇城司,他的頂頭上司,玩笑的那句話,定海侯可惜了,天生貴氣,可是卻生不逢時。

上司的那句話,加上之前的一些傳言,消息,定海侯是仁宗兒子假死脫身的傳言,似乎是很有市場的。

“我不是定海侯,一年前,因爲某些作爲,被降爲伯了!”趙信微笑的說道,似乎並不以爵位爲重。

連遼國都已經攻佔下來了,爵位這種東西,影響怎麼會大呢,不過趙信自信話語,加上定海侯身份,什麼時候的,北宋的邊境軍州,可以強大到這種程度,連遼國都可以滅掉了,如果不是他們親身經歷,他們真的有一種天方夜譚的感覺。

趙信見到5個人的目的很簡單,並不是爲了招攬他們,這些人,能夠在遼國,處理使節還有諜報系統,那肯定是忠於北宋的,北宋處於上升的時間,各方面的實力都非常的出色,不可能放棄身份,投奔的定海軍的。

現在定海軍,各種的人才濟濟的,數千萬的人口,已經形成的固定的體系,也沒有在招攬的意義,這些人的級別太低了,不值得他親自的招募。

他的目的只是見見他們,通過他們傳遞一些消息,遼國已經滅掉了,他跟定海軍的大局,已經立下了,暴露身份也無所謂,現在需要選擇的,反倒是放在了北宋的身上了。

趙信沒有跟他們多費口舌的,開門見山的表現了自己的身份,然後告知他們目前遼國和定海軍的簡單現狀,然後,就把他們送出去了。

五個人在離開了宮殿,都有些雲山霧罩的,現實是不是有些太過虛幻了,一個邊境軍州,還不是在北方的,而是在中間,兩淮區域的,居然能夠派遣幾十萬大軍,直接把遼國個滅了的。

先不說他們要怎麼到來,一個邊境軍州,有這麼強大的軍力麼?

可是再多的不理解,都已經在事實面前被粉碎了,要滅掉遼國,必須要有幾十萬大軍,這是事實,這裡不是東京,而是中京,距離海邊還有幾千裡的距離,要一路上殺過來,這個需要調動的軍隊數量,會非常的龐大。

想不通的東西,可是首先放下來,他們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快的,把這個消息傳遞出去。

之前,因爲對中京的封鎖,包括吳越在內,都只是派出了一批的人員,大量的情報人員,被滯留在了中京,現在,定海軍已經表露了目的,對於這些北宋情報人員監控,也大大的減少了,最少說,他們離開中京是沒有任何的限制的。

很快的,幾個人都分別發動了一系列的命令,最少有上百騎,迅速的離開了中京。

定海軍對於他們沒有絲毫的阻攔,看他們離開,這是既定的方針,定海軍按照既定的步驟,開始遷移人口,把遼國的這些人都給利用上,慢慢的消化在遼國獲得的東西。

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十二章 蠻橫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十二章 蠻橫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
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十二章 蠻橫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十二章 蠻橫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