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

皇宮之中,仁宗正在苗貴妃的宮中,因爲趙信的事情,仁宗出現了一些改變,原來喜愛美女的他,不然也不會寵信張淑媛,可是張淑媛的事情,給他敲了一個警鐘,他完全沒有想到,在他絕對控制的宮中,內外結合會是如此的可怕。

一想到趙信,從出生到現在,經歷的磨難,他就暗暗自責,難怪,他只有女兒長大,也就是女兒,沒有任何的威脅。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趙信已經成爲定海侯,知定海軍去了,雖然他很有信心,趙信未來的發展會更好,可是多多少少有些難過。

最捷徑的道路不走,反倒是走一條更加艱難的道路,就這一點上面,他這個父親就有些不夠格。

仁宗貴爲皇帝,特別是現在,從政20多年,獨掌朝綱也已經十幾年了,對於朝堂的控制,對於人性的瞭解,可以說是非常深入,30多的人了,什麼美女沒有見過,還是守着這些嬪妃吧。

能夠在現在留下來的,特別是大清洗之後,都是他有把握,在宮中,默默的控制,等待着趙信崛起的那一刻。

不過,現在,仁宗已經享受到了趙信的好處了,那一場聲勢浩大的拍賣會,他也有所耳聞,葉清臣,韓琦,曹劌,這三個可以說在北宋都算的上是屈指可數的人物,聯袂參加,這個拍賣會的規格就很高。

更別說,還有80萬貫這麼一個珍寶。

實際上,仁宗是很生氣的,他一個皇帝,加上葉清臣一個三司使,每每爲資金而困擾,有時候,可能爲了挪用幾十萬貫的資金,就殫精竭慮,焦頭爛額。

可是在民間,這些大商人掌握的資金居然這麼可怕,80萬貫的玩物,說給錢就給錢了,還這麼的爽快。

生氣歸生氣,仁宗也不是無道昏君,會直接的插手民間的這些財富,只不過有些鬱悶而已。

貴爲皇帝,天下都是他的,卻是最窮的那種。

葉清臣從大名府回來的時候,專門神秘的來拜會了一下他,本以爲,葉清臣是要把大名府的一些東西彙報過來,誰知道,葉清臣會帶來這麼一份大禮。

200萬貫啊,這不能說是仁宗見都沒有見過的巨大財富,卻也是一筆足以讓他動容的財富。

讓遼國看成是命脈的,甚至每年都不惜動武來獲得的歲幣,最開始,不過是30萬貫左右,後來富弼爲了瓦解西夏跟遼國的共同進攻,提升了20萬貫,達到了50萬貫。

就這樣,遼國都欣喜若狂,甚至爲此,不惜跟西夏撕破臉,在富弼出使之前,西夏可是準備跟遼國,共同進攻北宋,要在北宋身上要下一塊肉,可是富弼出使,只是拿了20萬,就解決了問題,看起來是卑躬屈膝了,可實際上,能夠用錢來解決的問題,對北宋來說,不成問題。

或許,對於遼國和西夏來說,動員一場戰爭,花費不高,可是對於北宋而言,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耗費都要超過800萬,更別說,跟西夏常年的戰爭,西北軍費迅速的提升到了2000萬貫,甚至更多的程度。

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錢卻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從趙信的影響力擴大開始,趙信就在潛移默化的改變着整個北宋的格局。

鐵料只是其中之一,但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鐵料,就讓三司預計可以節約800萬到1000萬貫,這不是一筆小錢。

本以爲,這是趙信竭力爲止,就算是能夠賺錢,也賺的不多,之前爲朝廷供給鐵料,可能要的只是這個官商的名字,而不是賺錢。

一下子,讓鐵料的價格,從80文左右,降低到了35文,這樣大宗的交易之,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利潤。

可是趙信依然給了2文一斤的利潤,這些錢,聚沙成塔之下,居然成爲了200萬貫這麼巨大的數字。

葉清臣的目的,仁宗相當的清楚,這些年,葉清臣從一個偏偏翰林學士,變成了一個滿頭白髮,被羣臣們避而不見之人,原因很簡單,他是大宋的守財奴,爲了大宋的財政,殫精竭慮。

現在,有了鐵料節約的錢,再加上這麼200萬貫,可以說,整個北宋的財務狀況會出現的明顯的改觀。

可是,仁宗不由得想到了之前的拍賣會,如果他真的是坐擁四海的皇帝的話,那個拍賣會,是不是就可以輕易的得到那一件珍寶。

慾望,是人生來就具有的本能,仁宗之前,是因爲責任和位置,可是現在,有一個這麼能賺錢的兒子,他雖然不知道,趙信能夠賺多少,可是生意這麼大,總不會比他少吧。

葉清臣沒有當場得到他想要的,他也明白仁宗的想法。

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會一次性的得到這些錢,仁宗也是窮了這麼長時間了,之前是完全沒有。

現在,北宋的財務狀況,已經向好轉換,只要是把鐵料節約的這些錢,給扣除出來,接近千萬的收益,足以抹平整個赤字,甚至稍微幾年,積累一部分,可以開啓大型的工程。

可是,多了200萬貫,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畢竟節約的這些,要以年度,甚至是幾個年度爲單位,才能夠節約下來,中間增加的支出,甚至是因爲節約而產生的變化,這些都會讓最終的笑過打點折扣。

現在,對於三司來說,支出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

之所以葉清臣這麼的爽快,就是因爲,這些錢都是有定例的,現在支出了,等於將來沒有支出,實際上,在進行了一個月之後,這樣的支出已經逐步的減少,葉清臣也能夠抽調出20萬-50萬不等的資金。

只不過,這個速度太慢了,200萬貫,如果一次性到位的話,他可以開啓黃河治理這個大工程,甚至可以完善開啓。

葉清臣早就想要開啓黃河工程,這個北宋最重要的河流,只有中段的一段,在北宋的境內,卻是最重要的,經過城市最多。

北宋四京,汴梁不說了,直接在黃河旁邊,北宋成立之後,汴梁被淹的不計其數,在歷史上的皇朝之中,首都被淹的,也就北宋這麼一個特例,還是隔幾年一次。

治理黃河,成爲了北宋王朝的重中之重,更別說京冀地區,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在承載不了這麼多人的前提下,必須從外面購買糧食的。

京杭大運河,貫穿整個北宋幾大水系,也成爲了南北雙方聯絡重要水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情況,可是伴隨着漕運越來越重,這種影響開始出現,如果當運河變成了漕運的話,其他的就會受到影響。

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民生方面,黃河治理都勢在必行,一次決口,造成的損失,是北宋無法承受的,每一次,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緩過來。

之前是沒錢,所有的治理,都是放在如何節約,如何用最少的錢辦成大事。

可是現在,有250萬貫啓動,再加上每月增加的50-80萬貫,這筆錢不用全部投入進去,哪怕投入一部分,也足以解決這個問題,最少,可以保證黃河在北宋境內,災害從四五年一遇,到10年,甚至是20年一遇。

仁宗還不知道,葉清臣已經提前打好了這樣的主意,這200萬貫,註定在他手上暖不熱。

大名府,趙信已經接近離開了,20多天的時間,他除了讓卡牌系統,不斷的製造定海幣之外,就是捋順一些東西。

如果之前,直接就離開,那麼無所謂,大名府的產業,只能夠依靠王鬆和既定方向,慢慢的調整,現在,有了這麼20多天的時間,他可以一步步的來的。

首先,安排人員的問題,牛大力肯定要帶走的,這麼一個專業的研究人員,對於冶鐵方面,可以給趙信很大的幫助。

看起來民品和軍品加起來,超過8億斤的可怕數量,對於趙信而言,只是一個開始,鋼鐵對於整個時代的改變,特別是鋼鐵在軍事上面的諸多用途,會徹底的改變北宋的命運,哪怕氣候帶來的影響,更加野蠻的遊牧民族,從北方而來,鋼鐵也能夠給北宋足夠的信心。

除了牛大力這樣的高精尖的人才,一些專業性的人才,也必須帶走,之前,只是準備劃定一定的範圍,讓王鬆來做,現在可以做的更加細緻。

這些可以說,是第一批班底,是從苗家莊,大名鐵匠作坊,經過了幾個月的培養,這才最終準備起來的專業人員,趙信甚至可以做出調整,比如說,未來那個產業,由那一批人來做。

工業化,可不是鍊鋼這麼簡單,大名鐵匠作坊,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作坊了,哪怕使用一些現代化的方法,也改不了手工作坊的本質。

工業化的基礎,就是動力,或許,在定海軍,在冶鐵和各種手工業進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可以考慮蒸汽機或者電動機這樣的動力了。

這些都是遠景,他現在能夠依靠的,就是大名鐵匠作坊,依靠着它,源源不斷的獲取資金和資源,同時,定海幣也成爲了一個新財源,有了定海幣,未來在定海軍的發展,就可以自成體系了。

一個以大名和定海爲中心的金融巨獸,就將會起航,而他的未來,將會是星辰大海。

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
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