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

成立不足2年的丁海軍,在超越了這個時代的科技,還有不遺餘力資金推動之下,已經擁有了一個真正的超級城市的底蘊,人口比汴粱更高,人均產值,更是汴粱的好多倍。

封建社會,人們所產生的價值,都是以農田生產來確定,這樣發揮的只是商品基本的價值,也有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但是那種產品的體量都不大,無法產生差別。

工業化,從最開始,就跟封建的農耕社會,是完全兩回事,無工不富,這在新時代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哪怕最初級的工業,只要有市場,有銷量,他所產生的價值,也遠比農業強大的多。

一個工業化的城市,跟一個首都和軍隊更多的城市,本身的創造力和生產能力,也是截然不同,這就產生了現在的差別。

現在丁海軍的一切,還隱藏在水面以下,哪怕已經壟斷了樞密院的鐵器供應,甚至整個北宋絕大多數跟鐵有關係的裝備,也可以由丁海軍來生產,可是低調的丁海軍,讓這一切都沒人重視。

在整個城市的力量,都傾向於一個方向的時候,所誕生的力量,非常的可怕,原來,可能要十幾天才能夠完成的工程,在三天之內,立竿見影的就完成了。

3天的時間,原來還是一個架子的船,立刻煥然一新,甚至連桐油都已經刷上一遍了。

從質量意義上面,這一艘船非常的倉促,遠沒有達到可以下水的程度,可是由於技術領先,各方面的性能都很好的前提下的,出海一戰,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加班加點的關係的,這一艘船甚至還提前了幾個時辰完成,趁着一點點的時間,還下水進行了一波的適航。

就算是再頑固的船匠,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戰艦有着巨大好處,只要帆對準風向,在滿帆的前提下,這個速度起碼比中國式帆船高出50%,而且也不擔心船會側翻的問題。

遠洋船長們,他們或許不明白,在帆船上面,到底有什麼物理學的理論,可是一個穩定性之類的,是可以感覺的,尖銳的船頭破開浪花,狹窄的船身,讓阻力可以降低到最低的,力量在這個時刻,利用率達到了最高。

這實際上也是風帆戰艦壓倒中國式帆船的緣故,中國式帆船最高時速七八節,跟風帆艦隊12節左右,偶爾可以突破14節航速比起來,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加上穩定的適航性,逆風的船速,還有高海清條件下的存活率,這就是風帆戰艦壓倒東方的根本。

北宋的中國式帆船,還遠遠沒有發展到極限,它的整體性能,無法跟明清時代,發展到極致的中國式帆船相比,可是趙信拿出來的,卻是在西班牙帆船和蓋倫船的基礎上面,整合出來的最強帆船,哪怕縮小的體積,只有300噸左右,這也不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式帆船能夠相比的。

不但各方面性能完爆,速度上,又是其中最亮眼的哪一個的關鍵。

水戰的關鍵是速度,爲什麼在水戰的時候,要搶奪上風頭,要順風順水,原因就在於順風順水的靈活度更大,放在海戰之上,或許有其他方面的制約,可是在海上,那可沒有任何的制約,只要不是島嶼戰,一般在海上,那就是一個巨大的平面,可以從各個方面搶佔要點,那麼一個靈活控制的風帆戰艦,所能夠發揮出來效果,是遠高於其他的船。

清晨,天剛剛亮,太陽還沒有完全的升起,此時的丁海軍,還沉浸在寂靜之中,哪怕是一個工業化的城市,真正醒來的時刻,也在7點鐘以後,現在不過是6點不到,距離城市的熱鬧,最少還有一個小時,此時的城市,只有一些清潔工人,在打掃着街道。

整個城市,大部分人,要麼在吃着早飯的,要麼,乾脆在夢鄉之中,沒有醒來。

在丁海軍最不起眼的三號港口,整個丁海軍的高層,幾乎全部都在,他們親自爲出征的將士們送行。

圍剿海盜,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個海盜島而已,或許,最多也就是七八百人的樣子,這樣的一個勢力,在北宋任何一個巡防營,都不能夠被稱之爲很大的障礙,相對於丁海軍而言,真的不能被稱之爲微不足道。

這是海軍的第一戰,丁海軍地處海島之上,從建立之初的,工業只是一個基礎,海軍纔是維護他們的關鍵。

丁海軍供給整個樞密院的鋼鐵,同樣的支持整個北宋9成以上的鋼鐵,鋼鐵廠年產200萬噸,每天都幾6000多噸的鋼鐵,這對於舊時代,代表什麼,那是數萬,數十萬鎧甲。

同樣的,鋼鐵的配方的關係,現在丁海軍,普及6.3強大的鋼,或許很難,5.9和6左右的,是不成問題的,這樣的鎧甲和兵器,對於士兵的提升相當的明顯。

人,丁海軍是更加不缺了,雖然丁海軍只要是人丁,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都不拒絕,可以隨便的納入,可是大部分丁海軍,都是過來務工的,他們年齡,大部分都是在20歲到40歲之間,而且大部分都是成年的男性。

這部分正好跟兵員條件重合,也就是說,以丁海軍現在接近160萬的人口,如果全面徵兵的話,抽取的數量,肯定會超過北宋的平均的比例,達到十比一也未必不可能。

十比一,這是後世比較常見的抽兵數字,可是這個比例大興於世的時候,卻是在一戰,或者是現代戰爭的時代。

也只有在工業化的社會,纔可以有十比一的抽兵數量,要知道,按照男人女人一半,少年老人和成人各一半來說的話,成年男性能夠在整個人口之中的比例,達到30%以上算是不錯了。

十比一的抽兵,代表着成年男性抽取三分之一,這對於以農業爲主農業社會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封建社會,一戶抽一丁,就是苛政亂政,更別說十抽一了,只有進入工業社會,農業在整個社會之中,所佔的比重減少,同樣的女人也佔據了一定的勞動力的前提下,十抽一,不會太影響整個國力。

丁海軍是已經接近工業化社會,龐大的生產能力,幾乎沒有務農的人口,這種情況下,不說整出來個16萬大軍,10萬是沒問題的。

可是這個提案,直接被趙信拒絕了,趙信的理由也很簡單,丁海軍已經相當的有錢了,各種的商業,已經佔據了北宋相當的份額,同樣的,趙信本身的身份的關係,皇家的身份,註定讓他沒辦法無所顧忌的動手,在這個時候,弄出來10萬的精銳部隊,那不是讓人詬病吧。

這個看法,得到了衆人的支持,到現在,整個丁海軍的常規軍隊,也就是4000左右的正規軍,還有差不多6000人的半軍事化的民兵。

兩者加起來1萬人,哪怕是1萬正規軍,對於丁海軍這樣的邊境軍州來說,也不算多,更別說,北宋只是看着明面上4000人,這些人,哪怕再怎麼的精銳,也不算什麼。

當時,趙信說服大家的根源就在於海上,陸地上面的軍隊,哪怕隱藏的再好,充其量,只能夠隱藏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如果趙信想要弄10萬軍隊的話,擺在明面上面面的,最少要5萬人,這是會引起朝野動盪的

海軍就不一樣了,除了在船上之外,在陸地上,海軍也看不出來什麼,整齊劃一這一點,從來都不是海軍的重點,技術性和獨特的操控性能,纔是。

這樣下來,海軍就可以徹底的隱藏住,就算爆發出十萬二十萬的,在表面上,也只是大量的船而已,在沒有認識到船的重要作用之前,船不算是軍隊。

丁海軍,總共就只有這麼大的地方,就算是隱藏,又能夠隱藏到哪裡,伴隨着丁海軍的體量越來越大,分拆是肯定,丁海軍太小了,只有佔據了臺灣,然後加上外海的諸多島嶼,才能夠隱藏丁海軍的一切。

這一戰說起來簡單,卻是整個丁海軍擴張的基礎,哪怕做了萬全的準備,也有些心中忐忑。

在港口,這個並不完善,甚至連起重機和塔吊都沒有幾個港口,經過了昨天晚上一晚上的緊張裝載,所有的物資和人員都已經上船了,這是一個艦隊。

擺在整個丁海軍高層面前的,是一艘巨大的無比的艦船在前面,而另外一方面對,12艘小很多的船,拱衛在周圍的。

300噸,換算下來,接近9000料大船,不能算是整個北宋最大的船,可是看起來,卻比一些超過一萬料的船更大。

原因很簡單,帆,跟中國式帆船不同帆的佈局,讓整個船隻顯得很不協調,比起中國式帆船更高的船身,上面,是一層層,如同雲一般,層巒疊嶂的帆,密密麻麻一層接着一層,而且相當的高,總之看起來就相當的威武。

其他的船,最大的也就是1500料,看起來,卻最多隻有這個十分之一,在它的面前,如同嬰兒一般。

一些丁海軍的高層,還是第一時間看到這個船,他們對於海軍不怎麼懂,也不怎麼知道,可是一個小小的海盜,甚至連丁海軍成立到現在,都沒有過來襲擾過,可想而知實力,這一次,丁海軍可是如同雄鷹搏兔一般,用了全力。

除了帆船之外,12艘船,是目前丁海軍狀態最好,也是最大的,最高噸位在1500料,最低的,也差不多有1000料,聽起來不算大,海船起步就很少1000料的,可是這些都是戰船,是直接從巡防營買過來。

之前,因爲丁海軍的運力不足,這些船稍稍改裝,或者直接就充當了運輸船,現在,都通過幾天的時間改裝過來。

作爲趙信的護衛和丁海軍軍方的高層,孫吉並沒有在岸上,而是在船上,他是率領着這次的攻擊部隊的,但是他並不是指揮者。

孫吉是一個出色的將軍,個人素質一流,對於領軍作戰,也可以算不錯了,可是他是不懂水戰,更加不懂海戰。

實際上,在丁海軍,懂得海戰的不多,可是也不是挑不出的,這一次負責帶隊的,同樣也是這麼一個帆船的船長的,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帆船的船長是張忠和,因爲上一次的出色表現,還有在整個定海軍之中的評分較高,被任命爲了這一次出擊的隊長,他掌控着那一艘風帆戰艦,是分艦隊的隊長,在海上,他擁有決斷權和指揮權,他下達的命令,會通過旗語,傳遞給其他的船隻,其他的船隻,必須要配合他來行動。

這一艘風帆戰艦,是緊急完成的,甚至還沒有徹底的完成,這中間的,能發揮出多少的威力,就不好說了。

整個定海軍的,連海試都給停下來了,所有熟練的熟手,全部填充到了這個艦隊之中,特別是旗艦之中。

丁海軍,因爲工業化的關係,運輸隊伍非常的龐大,海運是後來興建起來的,可是因爲揮舞着銅錢,願意來的不少。

若是中國式帆船的船隊,別說13艘,就算是更多,也湊的出來,單純海運的船隊,丁海軍已經有百艘之多。

可是風帆,這完全是一個新的東西,單純的操控的方法就衆多,好在,丁海軍之前,訓練戰艦,最少也訓練很長一段時間了,把那些項目的水手都湊到一艘船上,然後再搭配了一些熟練的,總算是讓這個船齊裝滿營了。

一艘真正的帆船,不是之前的,半帆船,它的操控,需要很多人的幫助,只有完美操控起來,才能夠真正發揮出這個帆船的通,最主要的就是速度的。

木槳船他們的速度,差不多能夠達到6節,比不上帆船全力以赴的速度。

這個帆船,加大了的帆,在順風的前提下,幾乎可以達到 10節以上的速度,可是一旦沒有風,或者風較小,速度就會降落下來的。

選擇攻擊這個海盜島,這個主動權,是在定海軍這邊的,他完全可以在比較合適的地方,開啓戰爭,這樣的,他們應該是處於有風的有利地位的,可以比較完善的發揮出帆船的全部作用。

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
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