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

沈括也被弄糊塗了,明明典籍上記載,秦代“車同軌”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爲六尺,使車輪的距離相同。爲何學子卻說,他見過的馳道,根本沒這麼寬?到底是誰說錯了,典籍錯了嗎,還是學子在說謊?

蘇頌也是很嚴謹的人,他仔細研究了秦代史籍,發現秦馬車很有特色。車室的後面有門,左、右與正前闢有三個窗戶。正前窗板爲鏤空的菱形花紋,窗板可以開啓,便於主人與御手互通信息。兩側窗可以前後推拉,窗板亦是鏤空菱形紋,從室內可以觀察到車外的情況,但外面的人難以看清車內。聳立於馬頭之上的是車撐,用於支撐車轅,這樣在長途休息時可減輕馬的壓力。在車軸上加鐵圈,使鐵與鐵相磨,其間加上油脂潤滑,增強了車輪的牢固性,減少了車軸承的摩擦力。車輪有的是硬木所造,也有鐵製的。

秦馬車大多爲兩輪車,其設計因不同的用途而異,有的適於載重,有的利於速行,有的輕便舒適。剛剛說的是有敞篷的馬車,呈凸字形,分前、後二室,車輿上有穹窿形的橢圓形蓋子。有一些則是“立車”,是單轅雙輪車,車上立一圓傘。

唐勳不懂木匠活,只能在旁乾瞪眼,看着沈括和蘇頌玩得火熱。古代木匠的厲害,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許多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幾乎都先以木工的形式出現。比如齒輪,聰明的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木質齒輪,並把它用在很多地方。自東漢開始,形狀用途各異的齒輪被廣泛地應用在水轉連磨、指南車、記裡鼓車等器械上。還有利用槓桿原理的桔槔、轆轤(都是用於井水打水的工具,現在一些北方農村還在使用),以及犁地的耬車,灌溉的翻車、筒車,這些就不用介紹了,後世一些農村都還保存着。

除了這些,還有脫谷用的扇車(人力驅動,主要用於清除穀物顆粒中的糠秕。);借水力舂米的水碓;冶鐵用的水力鼓風機,是用臥式或立式水輪帶動皮囊或木扇鼓風的機械裝置,現在長安城郊軍器監也是在用這個水力鼓風機給高爐送風;還有就是木風箱,只是在這個異時空還沒有被髮明出來,用的還是借水力轉動的風扇。這些器械,都是極其巧思,古代木匠智慧可見一斑。更有甚者,傳說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公輸班發明木頭飛機,飛行三天三夜不落,這些在陸承啓看來都如同神話一般,不知道是真是假。可古人的智慧不輸後人,這是不爭的事實。儘管他們不懂什麼原理,卻已經在利用這些原理,造出一件又一件讓人驚歎不已的極盡巧思的器械。

秦馳道又何嘗不是這樣!這般巧思,讓來自後世的陸承啓都嘖嘖稱奇。也難怪他這般重視工匠,自頒下馳道這個課題,就不時地往皇家大學跑。

正當沈括和蘇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陸承啓又一次來到了皇家大學,與他們一同參詳秦馳道。聽了沈括的困惑,陸承啓稍一思索,便知道問題所在了。沈括他們雖然聰敏,卻容易鑽牛角尖,而且很容易出不來。他們沒有想到,秦代的六尺,和大順朝的六尺有什麼不同。秦一尺,大約等於後世的二十三釐米左右,大順朝的一尺,卻是約等於後世三十二釐米左右。中間差了幾乎十釐米,怎麼會相同?

陸承啓把這個說出來後,沈括他們才恍然大悟,說道:“不曾想,秦六尺與今六尺亦有不同,若非陛下點醒,臣等還想不明白,實在慚愧。”

陸承啓嘆道:“你們太侷限於秦代的技術了,秦代的時候,大量使用的還是青銅武器,可如今已大量使用鐵器。秦馳道用的是硬木所造的軌道,爲何我們不能用鋼鐵鑄造軌道?先人能想到的東西,後人更應該能想得到。朕只是要馳道的效果,至於形式,你們又何必拘泥於秦朝的馳道之上?”

陸承啓這一段話,震耳發聵,驚醒了還沉浸在古人世界中沈括、蘇頌。他們慚愧的說道:“陛下一言驚醒夢中人,實在慚愧。”

陸承啓又說道:“唐卿在冶煉鋼鐵方面,乃是行家,你們三人要通力合作,還要多聽取這些學子的意見,閉門造車能做出些什麼東西來?這些學子雖然見識不如你等,可三個裨將,勝過一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能頂一個諸葛亮,民間流傳中被說成了“皮匠”),這麼多人,總會有主意的。”

三人點了點頭,陸承啓繼續說道:“若是鋼鐵不夠,可以先試築一段;若是馬匹不夠,可以去牧馬監取馬,甚至可以來跟朕說,朕允許你們去御馬監挑選馬匹。”

唐勳忽然問道:“陛下,既然馳道都用鋼鐵所鑄,那馬車亦是用鐵鑄嗎?”

陸承啓思忖了好一會,才說道:“車輪、車軸等易損壞部件,可用鐵鑄。但車廂等耐用部件,大可使用木製。朝廷的錢銀也不是很充裕,經不起這般消耗。再加上高爐產的鋼鐵,也不是很多,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個道理你比朕懂。朕雖然對你們不吝錢銀,但也不能這般浪費。”

唐勳點了點頭,表示懂了。陸承啓繼續說道:“關鍵是研究馳道每一根枕木相隔的距離,怎麼樣才能使得馬匹不辭辛勞,飛速向前,達到一日千里。”

沈括和蘇頌應聲說道:“陛下果然學究天人!”

陸承啓擺了擺手,說道:“朕只能給你們建議,你們卻要拿出成品來,不然朕可不會‘善罷甘休’的!”說完,陸承啓自己都笑了起來。

有這一層“威脅”,三人果然也樂開了花,拍着胸脯說道:“既然陛下不循秦制,那邊好辦事了,臣等有信心,一月之內,馳道與馬車,都可以做好!”

陸承啓點了點頭,說道:“既然諸卿都這麼有信心,那朕就拭目以待了。”

這三個都是科學狂人,既然有了方向,三個人立即同心協力,配合諸多皇家大學的學子,共同研究起來。唐勳冶煉最好,帶領着衆多鐵匠出身的學子,研究軌道的寬度,枕木的距離,以及如何讓馬匹停步的裝置。

而沈括、蘇頌都精通木工,則帶領木匠出身的學子,研究馬車的形制,如何減少阻力,如何進入馳道……

分工合作之下,不同於秦代的馬車與馳道,很快便有了定案,準備試築一段馳道,和試造一輛馬車了。

;

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628章: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二百五十三章:聽朕的沒錯!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何爲萬家生佛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五百二十五章:威力太大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二百五十一章:異想天開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九十章:夜襲準備
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三百五十七章:破廟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628章: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二百五十三章:聽朕的沒錯!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何爲萬家生佛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五百一十六章:蠻力打不過計謀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五百二十五章:威力太大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二百五十一章:異想天開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八章:戶部尚書第七百三十七章:採石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復何求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九十章:夜襲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