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

此時大順的武人,皆以膂力作爲第一標準的,即看能挽開多少石的弓。

也難怪耶律良不信,哪怕他是契丹的文人,也能開二石弓。但“孱弱”的漢人,每人可開三石弓,豈不是天方夜譚嗎!大順的步弓非省力弓,知道這一點的耶律良,是非常不屑一顧的,根本不信,“孱弱”的漢人每人都能開三石弓,恐怕就是一石弓,都非常吃力了。

古時訓練一個弓箭手耗時需要幾年左右,需得從軍中選擇膂力大的士卒,加強力量培養,並不斷地進行拉弓訓練。在戰場弓箭手的最大作用不是精準射擊,而是成陣型的攢射。攢射的仰角決定弓箭的覆蓋距離。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做到陣形穩定,指揮調度統一。

這僅僅是培養弓箭手而已,不是神射手。若是培養神射手,則需要觀察此人是否有射擊天賦,膂力是否足夠,並與普通士卒分開培養。有天賦的神射手進步神速,只需一年左右便已經小成;往往三年之後,就定型了。能開三石強弓,並進行二十次左右射箭的,十萬禁軍之中寥寥無幾。而偏生這就是大順對神射手的要求,一般準頭夠的禁軍,能開二石弓就不錯了。.

遊牧民族沒有成系統的訓練,都是在騎馬打獵的過程中,掌握生存技能。自小便學會了開弓射箭,農耕民族又如何能比得上他們!

這便是耶律良的底氣了。他不信他心目中最勇猛的契丹勇士,會輸給“孱弱”的漢人!

見耶律良不信,陸承啓也不言語,示意讓隨行而來的禁軍神弓手。用神臂弩在兩百步外射箭給他們看。禁軍神弓手得令之後,接過內侍遞給他們的比賽用箭,默默地上了弓弦。

此時在兩百步外,一處箭垛後面,已經豎起十個草靶子。耶律良譏笑道:“陛下。這是否太遠了?”也難怪他這麼說,一般的馬弓,僅能射出百餘步,三石馬弓也不過二百步而已。要是能射出一百五十步,已經算是契丹神射手了。

古時的“一步”非後世所說的一步,荀子《勸學篇》裡面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例句,這裡的跬步,就是古時用來計算距離的單位,是兩大步算作“一跬步”。。這時候一里地是三百步,也就是說三百步在後世五百米左右。而二百步開外,就是差不多要三百米了。(注:歷朝歷代的步都是不一樣的,這裡的以平行時空宋朝的爲準。)

陸承啓笑道:“耶律大使,看下去你便知道了。”他對神臂弓很有信心,這個冷兵器巔峰之作的神臂弓,經過極大增強拉力的機栝作用下,其拉力可達三石以上,射程在兩百四十步以內是精確射擊,三百步內可穿甲。最遠曾測試達到四百步,但威力已經大大減小了。

這是將牀弩的技術應用在不滿四尺的弓弩上,卻達到了和牀弩相差無幾的射程,中國古人的智慧。實在太過驚人。神臂弓所用的是複合材料,製作繁雜,所以產量不豐。且對士卒膂力要求太大,起碼要能開一石四鬥力才能使用三石的神臂弓。所以一般不製作得那麼厲害,以兩百四十步爲限,神臂弓多爲二石三鬥弓。士卒只需一石左右的力便能上弦了。因爲用的是省力機栝,大大增加了弩兵的射程和殺傷力,哪怕是一人也能使用神臂弓。

而這些選出來的禁軍神射手,都是使用最頂配的神臂弓,或者叫做神臂弩最爲合適。弓箭哪裡有這般遠的射程?

只見滿弦緊繃的弓弦突然鬆開,“嘭!!!”的一聲輕響,一支短短的卻比一般弓箭粗得多的羽箭便離弦而出,眨眼間便沒入兩百步外的箭垛之上,正中靶心!

這時候,御前侍衛們沸騰了,在校場外面觀看的百姓也跟着沸騰了起來。耶律良呆呆地看着十支箭羽,深深地沒入草垛之中,僅僅兩箭不中靶心而已。他內心驚得無以復加,喃喃地用契丹語說道:“不可能,這不可能啊!”

陸承啓也被震驚了一下,即便早早見過了神臂弓,可那震撼人心的射程,是熱、兵器所及不上的。神臂弓,不愧是冷兵器的登峰之作!

兩百步啊,三百米開外,深深沒入厚達半尺的密實草垛,這樣的穿透力,三百步以內,就算是精良的鎖子甲,也抵擋不住!

耶律良的震驚是有道理的,不僅是他,整個契丹使團,連文武百官都震驚了。他們沒想到,軍器監這些年來,居然鼓搞出了這樣的弓弩,簡直是殺人利器!有此利器,還怕什麼契丹人不成?

陸承啓見他震懾契丹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便露出一個滿意的微笑,看着耶律良那驚駭莫名的表情,心裡就是一陣暗爽:“嚇死你們這幫土鱉,叫你們還敢來打草谷。這個叫啥來着?對,就是威懾力。嘿嘿,怪不得都喜歡用閱兵這一招,果然好用。要不是神臂弓製造太麻煩,我也不會鼓搞什麼步槍了,直接用弓弩就能弄死這些遊牧民族了。不過,用來震懾一下這些土鱉,也還是蠻爽的!”

耶律良回過神來後,神情懇請地說道:“陛下,吾能請求察看爾等的弓嗎?”

陸承啓大方地笑道:“有何不可?”立即讓一名禁軍,把神臂弓呈上來,遞給耶律良察看。耶律良接過這般小巧的神臂弓,更是驚駭莫名,心道:“我契丹的大弓,遠比這弓重得多,射程卻還是不及,更別說威力了。這漢人小皇帝說的都是真話,若每個漢人都能挽強弓,我契丹又如何能敵?”

想到這,耶律良心下凜然,原本囂張的氣焰被撲滅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心寒:“不行,得把這個消息儘快告訴陛下!我不能在這耽擱了,儘快回到遼國,請陛下更改對大順的關係!”

打定了主意的耶律良,把神臂弓遞迴給了陸承啓,嘆道:“大順器械精良,確實遠邁吾等想象之外。吾等算是見識了一番,比試一事,不說也罷,我契丹勇士遠遠不及也!”(未完待續。)

第九百二十三章:捲土重來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四十九章:春闈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二百五十章:產量不夠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八百六十八章:完顏部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八百二十八章:議和?遲了!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百三十四章:竟無語凝噎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爲上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九百七十八章:高麗內亂和東瀛州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
第九百二十三章:捲土重來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四十九章:春闈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二百五十章:產量不夠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八百六十八章:完顏部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二百四十六章:水賊火併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八百二十八章:議和?遲了!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百三十四章:竟無語凝噎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爲上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三百八十二章:遼國之痛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九百七十八章:高麗內亂和東瀛州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