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

內閣輔徐崇光上奏請求致仕的消息,只用了半日,整個長安城都知道了。天『『籟小說ww』w.』⒉3txt.com

兩日後,幾乎整個大順都知道了當今聖上已經准奏,讓徐崇光告老還鄉。大順第一任內閣輔做了十年後卸任,讓某些人大鬆了口氣。

但讓人驚掉一地眼珠子的是,原本極有可能入閣任輔的前任宰輔,曾任參知政事的韓琦病倒了。這個消息不脛而走,最先是從御醫的口中傳出來的。

其實韓琦也沒什麼大病,就是憂心多了,心口處有些疼。當今聖上愛惜臣子,讓韓琦在家靜臥修養,但韓琦是一個外柔內剛的臣子,極有主見,知道自己已經不能爲朝廷做多少事了,當即上奏請求告老還鄉。

6承啓當然不肯應允了,韓琦是個賢相,在先帝時已經知道了。若不是韓琦在苦苦支撐,哪裡能成就後面的范仲淹?只是後來遭遇黨爭,政敵指使人去彈劾韓琦,說他自元綬以來,專執國柄,君弱臣強,且“不赴文德殿押班”,專權跋扈。先帝知道是在誣告,罷了很多人的官職,但韓琦仍堅決辭職。先帝挽留不住,只能讓他爲鎮安、武勝軍節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同你范仲淹任宰輔,開啓了轟轟烈烈的元綬新政。

後來,韓琦以疾自請改知相州,不到一年被召還爲三司使。八月,拜樞密使。第二年六月,韓琦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閏八月時,遷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韓琦不論治軍還是治政,都做得極爲出色,元綬帝一直想讓韓琦和范仲淹合作,那他就能脫離繁雜的政務了。奈何朝中一直有人反對,中傷韓琦和范仲淹本來就是一黨的,若是兩人爲相,“大順危矣”云云,讓元綬帝十分苦惱。

後來新政失敗,范仲淹被貶,韓琦也隨之被貶,楊道奇升任宰輔,一直做到了洪祥二年,才自請乞骸骨。

別看這黨爭從表面上沒什麼,其實內裡的刀光劍影,一點都不比明刀明槍來得兇險。

韓琦和范仲淹都是忠直的臣子,哪裡敵得過楊道奇?所以在那幾年,韓琦一直都鬱郁不得志,直到6承啓掌權親政後,把他召回了中樞,恢復了元綬時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專門爲朝廷出謀劃策。

本來他很有希望入閣的,但去年入冬後,在邊境時患下的舊病復,不得已退了下來,並自請致仕。6承啓奪情兩次,他卻繼續還是上奏摺,改口自請改知相州。

隔了十日,6承啓得知韓琦的病好轉一些後,也怕這個肱骨之臣有什麼三長兩短,終於鬆口,讓韓琦還判相州,爲官家鄉。韓琦終於實現了“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的願望,心滿意足地攜家眷離開了長安,也把一些有心人的野望帶走了。

“失策了啊,千算萬算,沒算到韓稚圭(韓琦的字)居然借病離開了朝堂!”

“相公,那你入閣一事,豈不是少了大半勝算?”

這個時候,相公一詞不是隨便能叫的,非是做到了宰輔、副相一職,最低也要做到樞密使,才能被叫做相公。

說話的人,是一個身着正四品官服的中年人,再一看面孔,赫然是中書舍人劉庚。

“劉舍人過慮了,輔一職,非陛下親信不能任,這個道理,應當自陛下掌權以來你就知道的了。”

眼前這名老官員,倒也面熟,再一看,這不是資政殿學士,同知樞密院事的富弼麼!

富弼曾任過三年參知政事,但因母喪罷相。因此他被稱爲相公,一點都逾越。

“相公,說是這般說,可陛下親信,又能有幾人?”劉庚有點不以爲然地說道,“年歲在四十之上的朝廷要臣,哪一個不是元綬時的老人?若是讓一個毛頭小子來任輔,恐怕都有不服吧?”

富弼敲着桌子,緩緩地說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考慮,有道是恩威難測,陛下的心思,豈能讓你們摸透?別以爲我不知道,你唆我出面,不過是自己想混點資歷罷了!”

“相公,我絕對沒有這個心思,只是覺得韓相公去了相州,你在朝中孤立無援,纔有此而……”

劉庚打死都不會承認,他是來結黨營私的。

富弼是個人精,越老看事情越準,一雙猶自閃着精光的眸子,盯得劉庚渾身毛了,似笑非笑地說道:“老夫出不出任內閣輔,也是等閒。難道老夫還會在意一個內閣輔嗎!”

劉庚心道:“你是做過副相的人,自是不在乎了,可我在乎啊!宰相門前七品官,我與你在一黨,日後有要職,陛下豈能想不起我?”

心中是這麼想,口上卻不能這般說,劉庚倒也深諳官場的門門道道:“相公,你是不在意,可你一直被視爲韓相公的密友,如今韓相公去了相州,難道你也退縮了,豈不是讓文彥博、司馬光他們看輕了?”

“他們兩人,一個奸猾,一個死腦筋,不提也罷。陛下的心思我雖捉摸不透,但他們斷不可能爲內閣輔的。”

富弼的結論,讓劉庚大喜過望:“那相公認爲誰最有可能?”

“縱觀朝野,沒有一個!”

富弼是個人精,哪裡會被一個劉庚套了話去?

“額,可是我在陛下身旁多年,見陛下和文彥博走得很近啊?每每有什麼政事上的疑難,都會下旨傳召文彥博進宮,獨自詢問……”劉庚不死心,繼續套話。

“就是走得近,纔不可能!更別說文彥博此人,花花腸子太多,陛下肯定憂慮他會不會對新政陽奉陰違。新政是陛下最爲自得的政策,豈能容忍文彥博指手劃腳?哪怕文彥博此人是有點本事,但他比起陛下來,眼光不知道差了多少!”富弼一針見血地說道。

“那司馬光呢?”劉庚仔細琢磨了一番,好像也是這道理,但他還是不死心地問道。

“司馬光?那更不用說了,此人認死理,陛下是找幫手的,不是找不自在的。陛下要的是和稀泥的人,但此人一定要能服衆,才能德行都是頂尖……”富弼冷靜地分析道。(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十三章:可敬工匠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六百九十一章:東廂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四百一十四章:皇莊事宜 上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三十九章:刑部策問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四十三章:可敬工匠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616章:互探虛實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
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六百五十二章:合巹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見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十三章:可敬工匠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六百九十一章:東廂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四百一十四章:皇莊事宜 上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三十九章:刑部策問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四十三章:可敬工匠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五百六十八章:招安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三十二章:強軍之策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616章:互探虛實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六百零五章:新賜茶名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二百三十六章:黃河的老大難問題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