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

聽着徐崇光的娓娓道來,似乎那一場轟轟烈烈的元綬新政就在眼前。范仲淹其人,正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若是剛重生那會,見到這麼個名人,陸承啓定會激動地不行。可現如今見得多了,也就那樣。沈括、蘇軾、狄青都見過了,名人什麼的,還在乎麼?

說起來,那些名人見了自己都要參拜呢,名人算什麼,哥可比他們牛氣多了!陸承啓在意的是,范仲淹的改革是怎麼失敗的。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要是能吸取教訓,便能少走些彎路,十品官制也能順利地推行下去。

見陸承啓聽得入了迷,徐崇光幽幽一嘆,說道:“陛下可知,範宰輔緣何失敗?”

陸承啓似乎已有些眉目,徐崇光不會無緣無故地把這樁朝廷上下都不提的舊事說出來的,定然是和十品官制有關。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陸承啓可不會在這等大事上不懂裝懂,可是會出大事的。

“陛下可知‘門蔭’、‘納慄’二事?”徐崇光也不含糊,直接拋出兩個重量級的大石頭。

對於這種開後門的現象,身爲皇帝的陸承啓又怎麼會知道!底下的人都瞞得死死的,監察司又沒有得到他的旨意,自然不會擅自去查。如此一來,世人皆知的事情,竟只有陸承啓一人不知道!

陸承啓皺眉道:“這‘門蔭’、‘納慄’又是何物?”

徐崇光倒是有些吃驚,不過見陸承啓如此年輕,這些隱秘齷齪之事有所不知,也是正常。只聽他沉思了一會,才說道:“陛下,這‘門蔭’又稱‘恩蔭’、‘蔭補’,宗室子弟及外戚封王封官封爵,乃是歷朝通例,本朝以不例外。”

陸承啓聽到此處,便明白了:“哦。世人常說,朝中有人好做官,便是這個道理罷?這……這不是走後門嗎!”

徐崇光一愣:“走後門?是了,各處衙門皆有後門。尋求門蔭,也便算是走後門。陛下此喻,十分在理。只是這‘納慄’,走後門更是肆無忌憚。”

陸承啓一聽,眉毛一揚。他最見不得這等骯髒的交易,追問道:“怎麼回事?”

“先前臣任戶部尚書時,便覺不妥。‘納慄’即賣官鬻爵,先前遼人年年南下,國庫偏生空虛得緊。朝廷須擴充軍備,自是要尋個法子。我大順立朝以來,天災不斷,百姓流離失所。這疏浚河流乃至賑濟救災,皆要錢銀。國庫不足,便要由富紳交錢交糧。以安撫災民,疏通河道。‘納慄’一事,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富紳交了錢,朝廷應當有些表示,便尋了些不打緊的階官送將出去。一來二去,便成了定製。每到輸捐之時,富紳富商踊躍,便是如此。”徐崇光一邊嘆息,一邊說道。

“竟有此事?”陸承啓震怒莫名。“真是豈有此理,朝廷官職,豈能用作買賣?如此下去,我大順根基。豈不是腐朽殆盡!不行,朕定要杜絕此事!”

徐崇光也不阻止,而是淡淡地說道:“陛下所想,和範宰輔所想,別無二致。十品官制,亦是如同‘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推恩信、重命令’。不過是陛下手段更高明些罷了。”

陸承啓聞言,立即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按徐崇光的說法,此事應當由來已久,恐怕先帝在時,已然存在了。說不定自文宗以後,便形成了定製。如此根深蒂固的潛、規則,又豈是一時能盡除的?

徐崇光見陸承啓沉默了,才緩緩地說道:“此事早已天下皆知,雖然科舉仍爲正途,可禁不住一些別有企圖之輩,投機取巧,竊取官位。現朝中候缺官員,十有**便是納慄出身。若是陛下絕了他們晉升之途,怕是範宰輔舊案重演。陛下爲一國之君,自然不能有錯。可老臣,卻要爲陛下擔下罪責。若能消除積弊,老臣老朽之身,何足掛齒。只怕屆時,新政失敗,積弊未除,徒傷了我大順元氣啊,陛下!”說罷,徐崇光雙膝着地,對着陸承啓就是一拜,哽咽不成聲。

這句話裡面,涉及到了自身利益,徐崇光毫不猶豫地說了出來,陸承啓不得不相信了。是啊,這些納了輸捐的,若是統統放做十品官,絕了他們晉升之路,指不定會怎麼鬧事呢。皇帝最怕什麼,拉幫結派,結黨營私。要是這些人擰成一股繩,也是很難處理的一件事。

不過陸承啓到底是“過來人”,知道革命沒有不流血的。既然決意要清除積弊,還政清明,自然有這個心理準備。心中念頭千百轉,總是覺得繞不過這道坎,終究還是狠下心來。

陸承啓做了決斷之後,把徐崇光硬生生拉起來後,堅定地說道:“徐卿,朕不怕跟你說,十品官制關乎我大順百年國祚,定然不能半途而廢。至於徐卿,朕絕對保你平安。若是有人挾持彈劾徐卿,朕定當不輕饒!那些門蔭也好,納慄也罷,自今日起,統統作廢。若再讓朕知曉有如此齷齪之事,定斬不饒。”

這話說得殺氣騰騰,徐崇光總算明白了,陸承啓看似文弱,但骨子裡卻實打實是個狠人。他站直身之後,輕輕掙脫了陸承啓有力的臂膀,突然放聲大哭。

陸承啓卻一臉愕然:“徐卿爲何如此?”

徐崇光一邊抹淚,一邊痛哭道:“你這人君,竟把老臣數十年清名毀於一旦!罷了,罷了,既然躲不過,便做罷!陛下,老臣何嘗不知,十品官制好處?自陛下親政以來,國庫每年遽增,納慄已絕。只要堵住門蔭之輩,便能成事。若朝臣彈劾老臣,陛下無須打救。老臣能爲社稷做下此事,便足矣。屆時,陛下只需準了老臣致仕,老臣便自行回鄉,採菊東籬下……”

陸承啓聽他說得如同生離死別一樣,感到好笑,說道:“徐卿,朕豈是那種不仁不義之輩?你是肱骨之臣,朕如何能放你離開?一國之內,最怕內耗。若是有人膽敢如此,朕絕對公正處理,徐卿寬心便是。”

徐崇光止了哭聲,垂淚道:“陛下何必如此?去年整頓官場,已然血流成河,難道……”

陸承啓冷笑道:“徐卿不必再勸,朕最厭黨爭,若爲一己之私,不顧社稷百姓,這樣的官,朕要之何用!不如早早罷黜,好讓有德有才之士上位!若是幾百人的血,換來萬萬人的安寧,這幾百人,殺得!朕就不信了,朕一手有報紙,一手有軍隊,更兼大義傍身,還治不服這些魑魅魍魎!”(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六百七十章:將心比心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三百五十九章:韓家有女初長成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九十八章:戰後總結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三百九十二章:痛不欲生的高麗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
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八百九十八章:譜成曲子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六百七十章:將心比心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計安天下第九十一章:備戰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三百五十九章:韓家有女初長成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一百六十六章:鬧事第九十八章:戰後總結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八百九十五章:還是女兒好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三百九十二章:痛不欲生的高麗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復現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