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

徐懷之前沒有到黃橋來,但徐心庵、韓奇這次隨同徐懷一起潛往玉山驛附近斥候敵情,回來後將徐懷的擔憂跟王稟、徐武江說了。

高祥忠、仲長卿的兵馬此時是都已經從各自老巢往理塘寨圍合而來,王稟、徐武江也很難相信在陳子簫所部兵馬缺席、藏於黃橋寨不動的情況下,高祥忠、仲長卿兩人會拼盡全力去打新勝的州兵。

這簡直會刷新他們對賊軍的認識。

不過,王稟要用徐懷爲前鋒大將,徐懷此時卻又堅持以獅子捕兔之勢,全軍而上同時進攻黃橋的四座敵寨,當然不會跟他在這個上面犟。

道理也很簡單。

倘若敵軍已從黃橋寨抽走不少精銳,他們同時攻打四座敵寨是有些無理,是會弊大於利。

畢竟全軍而上,將兩千兵馬一下子鋪開,自己在攻城器械等方面的準備不足會暴露出來,也將迫使敵軍因爲沒有退路抵抗意志變得更強,從而導致很多不必要的傷亡,但這時候拿下這黃橋四寨應該沒有問題。

倘若真如徐懷所擔憂的那般,敵軍精銳其實沒走,他們全軍而上,就能避免孤軍在攻守易勢之時被拖在敵寨前淪陷。

當然,徐武富、徐恆、徐武磧等人在場,徐懷說要全攻,甚至在沙盤上擺出兵分四路的標識出來,但實際全軍而上的戰術部署不可能這麼粗糙,更不可能過早將薄弱的銜接點,暴露出來給賊軍突襲。

鄧珪當夜就將淮源等寨的一部分預備兵馬,儘可能多的召集到黃橋來,留守營寨,次日一早便與徐武江、徐懷等人親率兩千主力從諸營殺出。

在初冬帶薄霧的晨曦中,先登營兩百馬步兵最先如尖刀一般,直接從賊軍西小寨與前寨之間切入四座敵寨所控制的腹心之地,將賊軍哨騎逼退開,同時監視諸營寨賊軍的動向。

然後纔是兩隊披甲步卒,執持堅盾以及能遮擋箭夭的偏廂車沿走馬道兩側的坡地西進,與進入敵軍四寨圍合腹心的先登營結成三角陣形,控制住真正的出發陣地的外圍。

最後纔是鄧珪、徐武江二人親自率主力兵馬,簇擁登城車、雲梯、偏廂車等戰械,像黑色的潮水般,先進入賊軍西小寨與前寨中間的位置,然後再一層層的往兩翼、往裡側將兵力鋪開。

由於四座賊寨都是據險地以扼形勢,中間的谷地又被起伏的山嶺收束得寬窄不一,淮源鄉營直接插入敵寨控制區域,需要做好隨時迎擊賊軍出寨作戰的準備,陣列之間又要留出足夠迴旋轉進的空間,兵馬鋪展的速度自然很慢。

然而一點點鋪展開去的兵馬,卻像黑色浪潮一般,有着不可遏擋的氣勢。

倘若賊軍這時候還無動於衷,沒有膽量傾巢而出、決一死戰,淮源鄉營就會以賊軍西小寨與前寨之間的區域作爲出發陣地,對深淺不一的賊軍四寨進一步鋪展兵馬,形成進攻勢態。

徐武富、徐恆、徐武磧三人沒有留在中軍寨觀戰,日上三竿時,他們策馬馳上東北面的一座山崗,相距離七裡許,彷彿畫卷一般將淮源鄉兵正徐徐鋪捲開的陣列盡收眼底。

眼前的一幕叫他們感受到淮源鄉營已有幾分雄軍氣象。

當然了,他們也沒有覺得有太多的意外。

桐柏山歷來匪患都比較嚴重,二十多年前也是嚴重到洗掠泌陽城的地步,諸村寨塢堡對農閒時集結鄉兵操練、防備匪患等事從來都不敢馬虎,山裡的青壯年也習武成風。

而具體說到徐氏族兵,早年就因爲客居桐柏山,與其他大姓宗族矛盾較深的緣故,就更重視兵事;待到徐武磧等人從靖勝軍歸來,負責操訓之事後,實力就已經比其他鄉兵強出一截了。

跳虎灘一戰之前,以徐氏族兵爲主,整編成的淮源鄉營就可以說是不弱。

跳虎灘一戰之後,淮源鄉營接納在白澗河以東接納更多的鄉兵寨勇,擴編到兩千人,但在更爲嚴厲、殘酷的剿匪戰事面前,操練更爲嚴苛,又有王稟、盧雄等人物站在幕後指導一切,想盡一切辦法補充兵甲,這時候要說淮源鄉營戰鬥力會弱,反倒不正常了。

當然,他們這時候還深感疑惑的是,徐懷的到來後,王稟、鄧珪爲何連夜推翻之前的作戰計劃,以孤注一擲的勢態全軍殺出。

徐武富這時候還不會以爲這是徐懷所致,而是猜想這段時間從金砂溝寨回到淮源、曾暗中慫恿徐懷刺殺郭曹齡的柳瓊兒是有什麼發現。

徐武富的心思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清楚眼前彷彿烈火燎原的匪亂是誰在背後操縱所致,也清楚將這匪夷所思的真相捅穿,並不會動搖蔡鋌在中樞的地位;他個人也不願意輕易捲入黨爭漩渦之中。

他有什麼資格去對抗蔡鋌這樣的人物?

不要說其他,倘若是程倫英之後的泌陽知縣,換成蔡黨一員,被徐武江等人架空的他,就無力抵擋迫害了。

另一方面在如火如塗的匪亂面前,陳實、程倫英、鄧珪等地方官吏爲自身利益,都被迫站出來以剿滅匪亂爲先,徐氏更是在徐武江等人的操控下,成爲剿匪的核心力,他個人有什麼辦法能徹底從徐氏脫離出來?

他心裡更清楚,即便這次能成功剿平匪亂,也絕不代表故事已然終結,後續的鬥爭只會變得更隱晦、更兇險、更殘酷,而他還得繼續做出選擇……

“家主,你在想什麼?”徐武磧見徐武富神色變化複雜,禁不住低聲問道。

“你覺得他們這趟有把握拿下黃橋寨嗎?”徐武富問道。

“難說,”徐武磧蹙着眉頭說道,“倘若陳子簫真暗中將精銳從黃橋抽出,王稟相公、鄧郎君他們拿下黃橋寨當然沒有問題,但王稟相公、鄧郎君竟然聽那莽貨的話,此時傾盡全部兵馬殺出,很可能他們是發現賊軍的精銳主力還留在黃橋寨,才以孤注一擲的勢態全軍殺出,迫使賊軍主力出來決戰!”

“那莽貨能知道什麼?”徐恆猶是不屑的說道。

“那莽貨當然猜不到這層,但不意味着他不能替別人傳話,”徐武磧沉聲問徐武富,“家主一早建議我們走出來觀戰,也是擔心會有什麼差池吧?”

徐武富這一刻臉色變化良多,驟然現出一絲猙獰,恨聲道:“這夜叉狐真是可恨,硬生生將徐氏拖入這漩渦之中——武磧,你有幾成把握,不暴露行蹤刺殺那個女人?”

“家主這是要……”徐武磧有些驚心問道。

“就算剿平匪亂,這風波還是止不住啊!我們得另想他策,讓徐氏從這漩渦裡脫身出來啊!”徐武富嘆息道。

“但是這麼做會有用嗎?”徐武磧疑惑的問道。

“淮源鄉營以徐氏族兵爲主,這趟能剿平匪亂,便證明我們徐氏是不好惹的,鄭恢這些人便也應該會後悔當初節外生枝,知道硬將一些事遷怒到我徐氏頭上是何等愚蠢,”徐武富咬牙說道,“我們這時候倘若能以那個女人的頭顱作爲謝禮,便足以表明心跡;而眼前這一幕,他們也應該清楚,助我們從徐武江這些狼心狗肺的混帳傢伙手裡奪回族兵的控制權,對他們會有多大的幫助……”

徐恆震驚的看向他的父親,他的腦袋有些卡殼,下意識問道:“我們表明心跡,對他們會有什麼幫助?”

“賊軍勢大勢小,在某些人物的眼裡,始終只是棋子。今日一戰,倘若賊軍被殺得大潰甚至灰飛煙滅,對某些人物來說,都只是損失了一枚無關輕重的棋子而已,他們後面要做的,也無非是重新再找一枚有足夠分量的棋子,替他們在棋盤上橫衝直撞,”徐武富說道,“既然徐氏逃不脫做棋子的命運,你是願意做王稟這個東山再起希望渺茫的貶臣手裡的棋子,還是做權勢薰天、正炙手可熱的蔡鋌手裡的棋子?”

“父親以前可沒有這樣的想法啊,要不然也不會選擇退守玉皇嶺,一心想着置身事外吧?”徐恆愣怔問道。

“你這蠢貨,以前徐氏在別人眼裡有資格做棋子嗎?”徐武富沒好氣的瞪了長子徐恆一眼,沒想到他到這時候都沒有想明白自己隱忍之下的算計。

徐恆有些想明白過來,震驚的問道:“父親這些時間亦步亦趨的跟着鄧珪,卻非要分這剿匪的功勞啊?”

“風波不止,這剿匪功勞分了也是引火燒身,你以爲你老子連這點都看不開?”徐武富低聲訓斥道,“你給我用點心琢磨事情,少在女人肚皮上折騰那些沒用的,也沒有一個女人能下蛋!”

“……”徐恆不敢再回話。

徐武磧沉吟良久,跟徐武富說道:“鄭恢等人都未必識得夜叉狐的真面目,我們直接將那女人頭顱送上,怕是難以表明心跡……”

“我昨日便在想,夜叉狐定是發現到什麼才叫那莽貨過來,我夜裡安排徐忻回玉皇嶺,其實徐忻並未回玉皇嶺去,”徐武富下定決心後,反倒是一身的輕鬆,說道,“當然,我昨天夜裡安排徐忻去找鄭恢,並非要助他們今日有翻盤的機會,而是向他們挑明夜叉狐是誰;今日這一幕也將令鄭恢知道我所言不虛……”

到今天,他們當然能肯定賊軍之中那個以客卿自居的鄭子暉,就是柳瓊兒曾在鹿臺寨前所說的蔡府謀主鄭恢。

見徐武磧震驚的盯着自己,眼睛裡的驚疑彷彿寒季山泉,予人冷冽之感,徐武富安撫他道:“我不是要故意瞞你,我也是昨日才下定最後的決心,不想你與恆兒神色有異,在王稟、鄧珪這些人物面前露出破綻,纔沒有急着說。徐氏族兵能有今日的戰鬥力,你纔是真正的締造者,你不會甘願看着徐武江他們竊奪你的功績吧?”

“我確實沒想到家主算謀如此之深!”徐武磧深深埋下頭,問道,“家主準備什麼時候對夜叉狐動手?”

“賊軍要是今日敗得很慘,鄭恢便會主動來找我們合作的,到時候再作安排不遲,也說不定不需要我們動手,”徐武富說道,“你也不要擔心我提前泄漏一點消息過去,會傷及徐氏族兵的根本;我自己很清楚徐氏族兵也是我們作爲棋子的根本……”

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九十章 說服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二十章 問策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十七章 縣政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三十章 探路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六章 危急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一十七章 緩攻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十一章 節制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
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九十章 說服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二十章 問策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十七章 縣政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三十章 探路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六章 危急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一十七章 緩攻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十一章 節制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