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訓子

雖說眼前一幕頗叫人吃驚,但魏成隆素來瞧酸腐氣太重的史軫不起,哪裡受得了擠兌?當即便黑着臉走去隔壁的院子,將妻子以及幾名隨行的奴僕喊起來,收拾行裝準備動身,多待一刻都覺得如坐鍼氈。

“鄭大官人,還先請到屋裡飲茶!”史軫看着心懷怨憤的妹婿離去,臉上也沒有什麼表情,只是請鄭屠到中院客堂坐下飲茶。

王章與史雄二人帶着十數侍衛親兵緊隨其後,但也只是站在廊下、院中值守。

“茶呢!姜燮,過來給鄭大官人沏茶。”聽着史軫在客堂裡叫喚,姜燮趕忙將爐子上的熱水提起來趕去客堂。

史軫二子史珣、史璋站在偏院裡,隔着一道月門,也不知道要不要湊過去。

這院子裡原本是幾個婦人被鼓動得心思最活絡,滿心嫌棄淮源乃窮鄉僻壤,一心求去,這時候看着中院廷中十數披堅執銳的甲士有如崖山一般,皆是面面相覷,也沒有誰敢再提離開楚山之事。

過了一會兒見姜燮沏過茶後走回來,史軫次女史惠娘問丈夫:“那個鄭經承在跟爹爹說什麼話呢?”

“我就幫着沏茶,沏過茶就出來了父親與鄭經承談事,也無意叫不相關的我聽着。”姜燮說道。

“昨兒一大羣人就着幾碗冷切羊肉、幾壺淡酒喝得不亦樂乎,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今天又擺出這般架勢,這是來嚇人的啊,”史惠娘撇了撇嘴,還有些不服氣的說道,“是不是越是山高皇帝遠的犄角旮旯,越是喜歡擺這樣的架勢啊?”

史璋年紀尚小,不經世事,但史珣這幾年在戶部做事,見識也是有的。

知縣作爲正印官,在地方上或許可以作威作福,平時出沒廳堂,身邊少不了衙差、書吏隨行。

縣丞、縣尉對知縣是有節制之權,但作爲佐貳官,儀仗則要簡陋得多,除開私僕,到任後地方最多從衙役裡調兩三名老卒聽候差遣。

有些窮鄉僻壤之地,也許不需要太顧忌朝廷的規制,但問題是越是究鄉僻壤,錢糧越是窘迫,縣衙裡可差遣的人手極爲有限,能有幾人調給佐貳官貼身差遣?

現在楚山縣衙不僅直接調六名僕婦、廚子過來,幫着照顧他們一家老小的起居,還派十數披堅執銳的甲卒在他父親身邊聽候差遣,這是什麼待遇?

這是監察御史得知之後都會見獵心喜、上本參奏的待遇啊!

除了十數甲卒侍立中院庭中帶來的壓迫感,史家老小也怕驚憂到史軫與鄭屠商談事,留在偏院裡一邊胡思亂想,一邊觀望。

魏成隆一家原本是跟着倉皇出京,到淮源後也沒有落腳的心思,都沒有添置什麼東西,收拾行囊甚快。

待僱了馬車過來,魏成隆也是壓着心頭的惱怒,攜妻子過來辭行,卻在進中院之時被侍衛親兵攔住,要先行稟報。

史軫與鄭屠

敞開門窗說話,廊前除了王章、史雄守着,其他人是禁止隨便靠近,以免無意間叫人聽去機密即便是史家人都要避嫌。

這便是規矩。

魏成隆強忍住跺腳而走的衝動,等了片晌才見史軫得侍衛稟報走出來。

“成隆既然已決意舉家遷往襄陽定居,我就不再挽留了,而時局動盪不休,你們到襄陽後一切都要小心爲上我讓你嫂子準備一份程儀,十分微薄,成隆你們也不要推辭!”史軫攏着手,淡然說道,“姜燮、珣兒、璋兒,你們替我送一送你們的姑父、姑母,不知今日一別,何時才能再聚呢!”

魏成隆不作聲,史軫也不關心他的心情,說過話後便轉回院中與鄭屠說事去了。

姜燮看着姑夫魏成隆這時候負氣而走,忙拽了拽史珣的衣袖,示意史璋以及妻子史惠娘也跟過來,走出院子給姑父、姑母一家送行。

姜燮等人送行到白澗河渡口,看到姑夫、姑母一家登上渡船才轉身返回淮揚坊。

鄭屠這時候已經離開,諸多侍衛親兵到騰空出來的西偏院待命,中院庭中僅有王章帶着四人值守。

“姜燮、珣兒、璋兒,你們過來,”

史軫走到門檻前,將二子、女婿喊進客堂裡說話,

“不管你們承不承認,世事正發生天翻覆地復的變化,很快還會變得面目全非,叫你們全然認不出來。你們以往種種盤算、念頭,這時候都要放下來,聽我安排接下來,我會向軍侯舉薦姜燮到軍中做書史;珣兒在戶部任吏學過度支,我會舉薦你到蘇典史身邊任事;璋兒還沒有經歷過什麼事,現在要從鄉司一步步學起。你們也不要覺得有什麼委屈的。王章校尉乃王氏子弟,數代將門,其父生前乃上騎都尉,爲朝廷戰死沙場,他在楚山猶要從軍吏做起,你們想來也不會有什麼自傲的資格。而軍侯,不管你們在汴梁還是到楚山之後聽到什麼傳聞,我也無需提醒你們什麼,你們總有一天會知道,這世間有些人物就是你們終生都望塵莫及的。此時你們只需要記住,軍侯乃爲父平生所未見之英傑,我們此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亂,能否安然渡過並有些微成就,全賴軍侯這顆大樹能否參天……”

…………

…………

史軫在宅中用過午食,帶着姜燮、史珣、史璋等人,在王章諸侍衛的簇擁下趕到縣衙。

這時候左舍院已經騰空出來,作爲史軫所領的左廨院,與縣尉司所在的右廨院,分列縣衙左右。

傳統的縣治,一是賦稅、一是獄訟,對基層的控制主要通過大姓豪戶完成;甚至相當程度上,賦稅的完成以及獄訟的執行都要依賴於大姓豪民。

楚山宗族都還存在,並沒有瓦解掉,都保、耆戶長也都還主要來自於宗族,但至少目前還沒有誰敢對縣衙所頒佈的命令、分派的任務,陽奉陰違,更談不上聯合起來抵制。

而徐懷接下來廣設鄉司(巡檢司),也不是想着去瓦解宗族。

他要做的是,進一步宗族對地方基層的滲透、控制。

他要經濟民生方面的經營、軍事潛力的培植直接深入到村寨。

而這也意味着楚山縣衙所要經受、處理的事務,比傳統縣治繁瑣、複雜得多。

單拿改良旱地、提高灌溉覆蓋來說,傳統的縣治,舉全縣之力在一條溪河上修建溢水壩,利用引水槽渠使兩岸兩三千田地受益,就足以在地方誌留名了。

不過,楚山之中容易開墾的荒山野嶺已沒有多少了,接下來想要山中三十多萬畝旱地的糧食產量在短時間內就有一個大幅的提升,就需要同時在數條、十數條溪河上修建溢水壩、渡水槽渠。

這不僅需要數名、十數名有工造經驗的匠師親臨現場督戰,還涉及到龐大而複雜的役工、物料的調配普通塢堡、村寨,是沒有能力獨自完成這些事務的。

更何況楚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還遠不止這些。

徐懷當然不會放手吏事政務,但他要不想全部的精力都被繁雜的吏事政務牽扯住,就需要一個有能力掌控全局的助手。

史軫顯然要比蘇老常、徐武良、程益等人更適合擔當此任。

徐懷昨夜也明確除了縣尉司所領的刑房、縣獄、城防等事以及兵房所領事務之外,吏、工、禮、戶四房日常事務都將直接由縣丞所領的左廨院負責。

史軫也因此享受蘇老常、王舉、徐武江、徐武磧、徐武坤、程益、郭君判、潘成虎等人未曾有的待遇。

傳統的縣治,六房主吏名爲經承,之下再有兩到三名吏目就足夠使用了。

然而史軫午時到縣衙,蘇老常、鄭屠、程益等人將吏、工、禮、戶四房司事、書辦都帶過來拜見,足足有近四十人。

即便是如此,人手還是嚴重不足。

譬如,工房接下來就要分設左右經承院,分掌工造屯田水利與兵械鑄造等事。

史軫與衆人見過面,將基本情況瞭解過一遍之後,黃昏之時才帶着二子、女婿到縣衙後宅見徐懷:

“吾兒史珣曾在戶部打過幾年雜,略知籌算、度支之事;吾婿姜燮年近三旬,讀書不成,跟我學過幾年經要,可在軍營充當書辦歷練;史璋還少不經事,五體不勤、五穀不分,不琢磨難成器,讓他到村寨,學耕種蓄牧之事,都比他死讀書更有用……”

徐懷原本擔心史軫子婿看不上楚山那些地位低微的差使,既然史軫自己已經擺平了,當然是一一應允:

“老常叔常嘆身邊缺擅籌算之人,史珣可到老叔身邊任事;而常人以爲軍營就是打打殺殺,實則大謬,將種種軍務梳理妥當,可不比打打殺殺容易,姜燮可去兵房任事;至於史璋,那就先去鹿臺鄉司歷練……”

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十一章 節制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七章 初冬第十二章 北城第四章 景王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二百六十五章圍殲第十四章 敵至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三十三章 商洛
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十一章 節制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七章 初冬第十二章 北城第四章 景王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二百六十五章圍殲第十四章 敵至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見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三十三章 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