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攻城

雖說岳海樓將主要兵馬都集結到潁水南岸,結營攔截楚山南歸兵馬,但在潁水北岸(左岸)許昌、宛丘、項城、沈丘、汝陰、西華等城猶留有大量的兵馬駐守。

宛丘作爲陳州治,乃是嶽海樓行轅所在,又位於蔡河入潁水河口之東,與南岸的商水隔潁水相望,戰略地位最爲突顯,嶽海樓絕不容宛丘有失,留守兵馬高達一萬餘衆。

許昌作爲許州治,不僅是西線援兵及糧秣南下的必經之路,還兼有防備襄城等地兵馬的重任,也不容有失,嶽海樓令大將蔣昭德率近萬兵馬控扼許昌及潁水北岸幾座城寨。

一方面嶽海樓其部兵力有限,另一方面西華城池狹小,即便預料到楚山潛襲兵馬南歸會從西華過境,嶽海樓也只能在原有千餘守軍的基礎之上,再增加三營嫡系精兵參與防守。

通常說來,不足千步見方的小城,有兩千多抵抗意志堅定的人馬,城中另有兩三千青壯民夫可以徵用來參加防禦,怎麼都應該令楚山軍望而生畏了。

而事實上楚山軍自突襲汴梁以來,既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攻打堅城險塞,又需要儘可能避免會導致大量傷亡的僵持作戰,因此都是極其剋制不去攻打城寨。

唯一一次攻城拔寨,也僅有軍都寨一戰,目的是爲了奪取軍都寨內數千匹良馬以利南歸;沿蔡河南下之後,尉氏、扶溝等城寨距離蔡河水道極近,守軍其實是非常弱的,但徐懷寧可多花費一些時間,分兵圍困、繞行,也不願意浪費兵力去攻打這些城寨。

甚至有時候在野戰中取得絕對優勢,但一些敵軍負隅頑抗,徐懷也是寧可網開一面、縱其逃走,也不會爲了多繳獲幾顆首級而強行攻打。

在西華守將洪承貴看來,楚山潛襲兵馬沿蔡河南撤到西華縣境內,理應繞開西華城,直接從蔡河進入潁水,然後再想辦法突破他們在潁水南岸的封鎖,往滍水-汝水沿岸撤離纔對。

在如血夕陽下,洪承貴站在西華北城樓之上,最初看到楚山南撤人馬並沒有繼續往下游的河口而去,數以千計的人馬在西華城北十餘里外的荒灘直接棄船登岸,他還以爲楚山南撤人馬是要從西華城西北側,直接走陸路繞到潁水北岸準備渡潁事宜。

這也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

從西華城北登岸,走陸路到潁水北岸,也就二十里路程;倘若暫時無法往潁水南岸突圍,楚山兵馬先在北岸結營休整,也不失爲一個選擇。

至少在這一刻,洪承貴等將並沒有認爲楚山軍會不計傷亡的強攻西華城,但他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錯了。

在兩千侍衛騎兵的拱衛下,一隊隊楚山軍甲卒在西華城北側荒野結陣,之後又用兩百多輛戰車環圍結營,使三千多的歸義將卒家小撤入其中,在一堆堆篝火的照明下,從汴梁以及鄢陵、尉氏等地蒐集的數百艘大小舟船,先將數千計的糧秣卸下船,之後又裝滿砂土鑿沉蔡河之中。

徐心庵、許凌率四千步甲、兩千水軍從信陽、楚山城出發,二十多

天前在控制蔡河入潁水的河口之後,就主要在西華城的東南角河口位置,依託水軍戰船紮下營寨。

這部分楚山兵馬,也除了保留四十餘艘正規戰船往外,差不多同一時間將其餘兩三百艘從民間徵用的舟船裝滿砂土,鑿沉於河口下游的潁水河道之中。

將近子時,星月當空,萬里澄澈,篝火與火把交映,正合夜戰。

除了兩千侍衛騎兵封鎖西華城西北的陸路缺口,攔截從西北方向逼近兩千虜騎外,潁水以北的八千楚山步甲分作十六隊,攜帶雲梯等簡陋的攻城器械,一起往西華城下逼進;一部分水軍逆流駛入西華城南的潁水河道,一部分水軍則進入經西華城下流入潁水的雙狼溝河,清理守軍在河道佈下的障礙物。

號角低沉吹響起來,戰鼓擂動,這一刻朔風也驟然猛烈起來似的,吹得樹搖草折。

西華城頭點燃起更多的篝火,所有的守軍都緊急從軍營調動出來登上城頭,身穿堅甲、手持利刃,心情壓迫的看着有如黑色潮水一般往城下涌來的楚山將卒。

洪承貴等守將皆是嶽海樓的嫡系,看情勢確認楚山軍要背水一戰,欲從各個方向同時攻城,心驚之餘,也是奔走城牆之上,敦促兵卒將一捆捆箭羽搬上城頭,敦促兵卒仔細檢查弓弦弩機。

一截截擂木早就用繩索捆綁在城牆外側,待楚山軍靠近,直接捆綁繩索,就能將擂木拋砸下去;一輛輛獨輪車裝滿磚石,到時機也可以直接從垛口傾泄下去。

一口口大鐵鍋下堆滿薪柴,這時候也點燃起來,將鐵鍋裡桐柏與金汁的混和物燒熱煮沸起來,臭氣嗆鼻。

這還不夠,洪承貴等守將又下令蒐集大量的柴草,直接拋到城下,等楚山軍靠近城下就縱火點燃;還用一座座拒馬、偏廂車,將城牆分隔開來防守。

沒有任何的試探,背水一戰的楚山將卒,包括義軍及歸義將卒在內,都視死如歸,從各個方向高舉盾牌,無所畏懼的頂着如蝗箭雨,直接進逼到城下,將一架架雲梯,用帶鐵鉤的一頭牢牢的掛靠到城牆上。

雖然有人還沒有到城下,就被箭矢射傷射死,雖然進逼城下的將卒不斷被滾石擂木砸中,輕者斷臂殘肢,重者當場血肉模糊死去,煮沸的桐油金汁澆淋下來,沾之更是慘絕人寰,縱火更是一燒成片,但這並不能稍稍遲滯楚山軍將卒附梯強攻的決心與速度。

守軍以長矛刀盾據城牆而守,當然佔據絕大的優勢。

楚山軍將卒即便附梯強攻,也是不斷有人被長矛刺中、被戰刀劈中摔落下來;跌落到城下點燃的柴草之中,只能滾動着撲滅身上的火焰。

有不幸者身上還同時被澆以火油,衣甲點燃起來,很快就被燒成火人,只能在慘叫哀嚎着掙扎着死去。

所幸西華作爲縣治之地,位於河淮腹地,經久失修的城牆都不到兩丈高矮,沒有城樓、戰棚等附屬防禦建築,甚至連垛牆都殘缺不全。

嶽海樓接管許、陳、潁三州之地,有限的資源只夠他擠出

來去加強許昌、宛丘等核心城池的防禦設施,還無暇兼顧西華這些城寨。

楚山軍除了刀盾手奮不顧身附城強攻外,長矛手逼近城下,直接舉起加接長柄的長矛,往垛口探頭出來的守軍扎刺過去。

數以百計的精銳弓手也是頂着飛蝗而來的箭雨,到近處與城頭守軍對射,盡一切手段減輕附城將卒的壓力。

而在北城外側,數十名擲斧手對城頭守軍的威脅更大。

在大盾的掩護下,擲斧手走到距離城牆僅二三十步處,一柄柄輕巧而鋒利的飛斧,精準朝守軍的頭顱、胸膛擲劈而去,堅甲難防,甚至能直接破開盾牌,也是於此處最先撕開一道缺口,助先登將卒在城頭站住腳。

打開缺口後,王舉與牛二、韓奇虎等將親率侍衛甲卒登城作戰。

王舉身披兩層堅甲,無視側翼飛蝗箭雨,一杆鐵槍將城牆上一座座重逾三四百斤甚至六七百斤的拒馬、盾車、偏廂車挑翻城下。

諸將與精銳甲卒以刀槍矛槊鐵鐗大盾錘斧等利器重器猛攻猛打,將攔在前進城牆之上的敵卒,毫不留情的逐一砍翻殺死,一步步堅定不移的往北城門強攻過去。

守軍抵抗意志再強,或許能抵抗住義軍及歸義將卒的附城強攻,但在被撕開缺口後,怎麼可能是侍衛甲卒的對手?

更何況王舉身披堅甲,與牛二、韓奇虎等勇將親自率隊登城強攻。

眼見王舉等將身先士卒,有如猛虎下山一般砍翻刺殺數十兵卒,北城門左右的守軍很快就抵擋不住,但城頭空間狹小,節節敗退很快又誘發更大的混亂。

陳滿趁此機會,直接率部從北城門一側附城登上城頭,擴大戰果。

陳滿雖然是歸義將領,朱仙驛一戰之後,他也是繼續率領其部。

徐懷除了使周洛率百餘鄢陵義軍併入陳滿其部外,另使柳越亭及十數侍衛追隨陳滿左右,助其加強軍紀軍規及楚山軍諸多宗旨的宣傳與約束。

單純從兵卒構成上,陳滿其部並沒有多大的變化,甚至一路南下也沒有時間進行額外的操練,但此次強攻西華城,自陳滿以下,其部將卒都表現出旺盛的鬥志與堪稱一流的武勇。

陳滿率部佔領北城門後,待後續兵馬趕到,他又身先士卒率部往西華城縱深殺去,最先殺至縣衙前,與其他諸路兵馬一起將守將洪承貴及數百殘兵死死包圍在縣衙之中。

到這時,徐懷也不可能再浪費兵力強行攻入堅牆環護的縣衙,下令將縣衙南北門及側門堵死,將城頭所剩數十桶火油開啓倒入縣衙大院之中,然後用火箭引燃。

縣衙大院不到百步深闊,卻有百十間屋舍,極爲密集。

雖然建築本身覆以磚瓦,但樑柱條檀皆是木作,被火油浸透點燃,隨着越來越多的柴木被拋入院中,風轉火旺,火勢很快就瀰漫開來。

對那些想翻牆逃出火炸彈的守將兵卒,徐懷也是毫無留情的下令射殺……

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十四章 調令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二十一章 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七章 初冬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五章 駐與戍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
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十四章 調令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章 當機立斷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二十一章 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七章 初冬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五章 駐與戍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八十五章 老槐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