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

周鶴作爲正相,汪伯潛作爲樞密使,出行除了必要的扈衛兵馬外,還會有諸多幕職官員相隨;大營這邊接待的規格也要高過其他將臣。

而說到周鶴身邊的幕職,當然是其長子周良恭爲首。

回到驛舍,待其他扈隨幕職都告退暫去歇息,周良恭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問父親周鶴:

“平涼公這個冬季真的想要渡淮?”

“這個冬季想要渡淮,哪有那麼容易哦?且不說準備不足,寒冬臘月,溪河都凍得結結實實,赤扈人在河淮有七八萬騎兵,來去如風,而京襄的鐵甲戰船又難以殺入汝水、潁水發揮作用,平涼公不至於如此倉促行事,”

周鶴站在窗前,看着院子角落裡一株蠟梅綴滿米粒般的花骨朵兒,沉吟說道,

“倘若說這個冬季將準備做起來,明年開春之後,溪河漸盈,再行渡淮之事,確有幾分可能……”

“準備,怎????????????????麼準備,”周良恭疑惑的問道,“明年春後渡淮,也沒有辦法準備好啊。平燕、鎮南兩大宗王府,各都是能集結二三十萬兵馬的。而河淮之間,雖說汴水、蔡水、泗水、汝水、潁水縱橫交錯,但相比較長江、淮河,河窄且淺,不僅鐵甲戰船發揮優勢受到限制,虜兵封鎖河道也相對容易,還是需要水陸齊進,才能真正在河淮站穩腳——時機也是略早了一些吧?”

周良恭這些年在他父親身邊,要說對軍政之事多務實幹練,還未曾有機會得到檢驗,但耳濡目染,還是自詡有幾分眼力的。

自徐懷統領諸路勤王兵馬之後,淮西戰事能進展如此順利,主要還是依仗鐵甲戰船之犀利,令虜兵水師無法應對,先是在楓沙湖殲滅一部分虜兵水師,繼而將虜兵水師從淮河驅逐出去,徹底切斷殿後虜兵的退路,從而完殲南岸之敵。

但平心而論,大越在江淮、荊湖地區所能集結起來的兵馬,相比赤扈人在河淮間的兩路大軍,還是有很大不如的。

特別是殺入河淮地區之後,一方面河道更容易封鎖,京襄的鐵甲戰船會受到極大限制,另一方面則是糧秣轉輸將從成本低廉的內圍轉爲勞民傷財的外線,難度及成本都將激增。

哪怕是這個冬季僅僅做準備,明年春季才渡淮北上,周良恭也看不出時機哪裡算成熟了。

“這麼說,我卻是有些明白平涼公意欲何爲了。”周鶴幽幽嘆道。

“平涼公意欲何爲?”周良恭問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平涼公應是想韓時良、葛鈺所部退出沿淮防線,”周鶴說道,“再不濟也得讓出壽春……”

“韓時良、葛鈺讓出壽春,讓劉衍、楊祁業他們的兵馬填進來嗎?”周良恭說道,“不過,韓時良、葛鈺守壽春有功,平涼公此時總不能對他們太咄咄逼人吧?”

現在汪伯潛沒有什麼脾氣了,現在也刻意不往韓時良、葛鈺身邊湊,但兩次淮南會戰,沒有韓時良守住壽春城,也就沒有後面的反擊——何況韓時良兩次守壽春,時間跨度都極大,自身承受極大的傷亡同時,斃傷虜兵也絕非小數字,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此戰真要論功行賞,徐懷當之無愧可列第一,但除開徐懷之外,周良恭也不覺得有誰能與韓時良爭功。

周鶴說道:“所以纔要提渡淮啊!”

“……哦,韓時良沒有水軍,平涼公是要在這個上面做文章!”周良恭恍然大悟,拍着大腿說道,“沒有水軍,韓時良即便率部勉強渡淮,也無法確保後路不爲虜兵所斷。平涼公原來是想用這法子叫韓時良知難而退啊!”

壽春戰前當然編有水軍,但第二次淮南會戰開啓後,不足以與虜兵水師抗衡,就陸續南撤,與建鄴水師會合,之後又與建鄴水師一同覆滅。

現????????????????在赤扈人退到淮河以北了,壽春當然可以重新組建水軍,但倘若明年春後諸路大軍就要渡淮作戰,韓時良想要重新編練水軍,顯然就趕不上趟。

“你能想明白這點就好,”周鶴說道,“夜宴之時,你找到機會,就當衆提出渡淮之事來……”

“雖說人還沒有到齊,但今日夜宴之上,也算得上公卿雲集,孩兒位卑言輕,站出來說這事合適嗎?”周良恭不解的問道,“真要投其所好,不應該父親直接說這事,更合平涼公的心意?”

“先帝在襄陽登基,我就在這個位子上了,時間也太久了,平涼公未必喜歡啊,我得知情識趣啊!”周鶴幽幽嘆道。

“平涼公更希望王番相公頂替父親居正相之位?”周良恭問道。

“也未必是王番,平涼公總是要避點嫌的;我估摸着應該是顧藩,”周鶴說道,“顧藩之前去淮東,就是無意跟高純年爭副相之位,也有些看不上副相之位。其志素來高遠,只是陛下剛剛登基之時,他不想在楊汪二人面前表現得太急切,反倒叫我與高純年有機會繼續留任。此次能全殲淠口虜兵,淮東出力甚多,不管顧藩是不是受鄧珪裹脅,但他已經投桃,京襄應該會報之以李。我該告老了……”

“孩兒明白了。”周良恭說道。

周良恭細想也對,即便朝堂之上形勢幾番扭轉,他父親也並沒有出力太多,更多是順勢而爲,京襄未必就願意承情,也無需承情——特別是顧藩投向京襄後,京襄無論是精兵強將,還是朝堂之上,都已經佔據絕對的優勢,多他父親一人不多,少他父親一人不少。

哪怕是附庸於京襄,有着統攝朝政大義名分的左相,即正相之位,不知道暗地底有多少人盯着。他父親與京襄並無過深的交情,抵禦胡虜也沒有特別大的建樹,真要賴住左相之位不放,不知道

會有多少明槍暗箭射來。

更何況他父親根本就未必是京襄屬意之人。

既然父親已萌生退意,那叫他在夜宴上當衆提出渡淮之事,周良恭也明白父親用心良苦……

…………

…………

荊州水師殺入淮河之後,鄧珪就率傷亡頗大的淮東水營留守洪澤浦,這次也是先派戰船前往楚州接上顧藩,於濠州境內登岸,會同率部駐守芍陂以北的劉衍、楊祁業,一路西進,將晚時趕到澗溝鎮大營。

此時荊湖北路制置安撫使孔昌裕以及荊北兵馬都部署高峻堂等人也已經趕到澗溝鎮大營——史軫、程倫英以及徐武磧也從信陽借道,趕到澗溝鎮,與徐懷見面。

宴廳之上,周鶴作爲左相,與徐懷高居堂中,汪伯潛、韓時良、劉衍、顧藩、魏楚鈞、孔昌裕、鄧珪、楊祁業、蕭燕菡、董成、徐武磧、史軫、徐武江、韓圭、高峻堂、葛鈺、羅????????????????望、劉師望、袁久樑、撒魯合等將臣依次列坐兩側。

周良恭雖說亦得封侯,但這是他作爲周鶴長子蔭恩所得,個人並未建功立業,因此被安排坐在羅望、劉師望、袁久樑之間,心裡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他打量宴廳之上,暗感能決定朝堂,或者說大越命運的權柄將臣,除了少數幾個,差不多都齊聚於此。而京襄今夜即便沒有一個嫡系統兵大將參與酒宴,宴廳之上京襄系或者說已經公開或半公開站到京襄系這一邊的人物,已經佔據絕對優勢了。

看到這一幕,待酒過三巡之後,周良恭更是信心十足地站出來,舉杯向徐懷獻酒,振聲說道:“虜兵此番南侵,大兵渡淮南下之餘,詭計多端,竟以水師奔襲京畿,先帝苦心數年所經營之建鄴水師毀於一旦,京師震惶、天下震惶。然大越得平涼公,何其幸哉,天下臣民也皆寄望平涼公力挽狂瀾。平涼公不顧個身安危,孤舟遠渡,軍心自安,而虜師自危,被迫退兵江北,轉瞬又遭楓沙湖之慘敗,虜兵倉皇再撤,卻未想平涼公用兵如神,斬斷其尾——我等得以融融飲酒,而胡虜含恨飲淚,全賴平涼公雄才大略,請平涼公受良恭一拜。”

“良恭客氣。”好話總是悅耳的,徐懷笑着與周良恭遙飲一杯。

“卻有一點,良恭覺得平涼公做得不夠妥善,還請平涼公恕良恭狂言不羈……”周良恭說道。

“我有所做得不夠妥善?”徐懷不解問道。

“江淮既安,然河淮黎庶猶在胡虜鐵蹄之下苦苦掙扎,無時無刻不盼平涼公率王師渡淮北上。然而既滅南岸虜兵已有半月,平涼公卻遲遲未提渡淮之事,良恭以爲平涼公這事做得不夠妥善。”周良恭說道。

聽周良恭這麼說,席間很多人都大感意外,韓圭低聲與史軫、徐武磧耳語:“周家父子還真是妙人呢!”

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十四章 調令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十五章 登城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二十一章 刀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三章 難民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三章 貴女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七十六章 州衙
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四十七章 聖恩雷霆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十四章 調令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十五章 登城第十七章 換血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二十一章 刀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三章 難民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三章 貴女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七十六章 州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