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

黃河岸邊,細雪飄落,紛紛灑灑飄落渾渾的濁河之中。李密於北邙山山頂,坐在一張杌扎之上,眺望着黃河雪落的景sè。

鶴氅長衫飄飛,一旁士卒在李密頭頂上撐了一把大傘以防雪落,在大戰之前,一賞雪景,如此更顯得李密氣定神閒,成竹在胸。

“稟告魏公,房司馬來信,言李重九以幽州支持密公,奪取天下。”

李密聞此雙目爆出一絲jing芒,將信拿來一看,輕輕道了一個好字,目光漂過遠山。當ri李密殺翟讓時,翟讓此人殘忍,其弟翟弘好sè、侄子翟摩侯愛猜忌妒才,王儒信又是貪婪,故而他們身死之ri,部下皆無爲其悲哀之人。但是李密的將領,都有自疑之心。

李密也是心知如此,所以一直以連戰連捷的威信,統御着瓦崗軍衆將。李密現在只能勝不能敗,一旦敗,他一切積累在勝利的威信,就會喪失,倒是必然會衆叛親離。

而現在王世充率領江淮jing兵趕到,乃是勁敵,李密也沒有把握取勝,故而一直按兵不動。雙方之前交戰,瓦崗軍爲王世充大敗,柴孝和溺死,若非李密率jing騎突擊,以圍魏救趙之策,這才擊敗王世充,否則瓦崗軍危矣。

現在李重九於幽州易幟,響應李密,無疑乃是助漲了李密現在的聲望,既能安定內部的軍心,也能讓外部,甚至天下之人,更看好李密可以奪取東都,乃至天下。

這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砝碼,重重壓在了李密一方,如何不是雪中送炭。故而李密現在雖在衆將,親隨面前佯裝出一副十分淡定的樣子,但是袖袍卻早已是輕輕抖動。

李密從杌紮上站起身來,將羽扇向東都方向一劃,大雪之中長袖飄飛,李密之姿猶如君臨天下了一般。

只聽李密言道:“將幽州之事傳令通告全軍,言幽州歸附我瓦崗軍!我軍乘此一股作氣,渡過洛水,與王世充決戰。”

大業十三年年,十一月,洛陽大雪。

竇建德,李重九先後向李密獻表,支持其奪取東都後,瓦崗軍上下頓時氣勢如沸。徐世績,單雄信等瓦崗舊將,以及裴仁基,元寶藏等隋朝降吏,還有孟讓等山東反王,紛紛皆是向李密道賀,並一起向李密請戰。

而這時就在洛陽以東的一座大營之內,一名碧眼黃鬚的男子,正坐在軍帳之內。正是以江淮軍屢破義軍的王世充。王世充因祖上乃是西域人,故而生得頗爲不似漢人,鮮卑人。

王世充看信完畢之後,對左右言道:“我本yu乘李密殺翟讓,瓦崗軍內部失和,乘機攻之,沒想到李重九以涿郡支持李密,如此李密聲勢更盛,暫無此憂了。”

說到這裡,王世充嘆道:“李密此人天資明決,爲龍爲蛇,固不可測也!”

“將軍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觀瓦崗軍上下不過是土雞瓦狗之流,眼下我們大軍齊聚,剿滅李密如探囊取物。”虎牙郎將王辯沉聲言道。

王世充笑了笑,言道:“是啊,上一戰我被李密一敗,已是折了銳氣了,眼下有王郎將如此勇將,真乃是三軍之膽啊!”

王辯聽了王世充之言,當下面上露出得sè。

說到這裡,王世充回顧左右,言道:“我年幼時,在西域蒙高人傳授過龜策與推步之術,我推算這李密絕無爲天子的氣數,衆位不要相信什麼謠言,如此亂臣賊子,豈能翻得了我大隋的天。”

軍帳之內,有幾位隋軍大將都面露譏諷之sè,心道,龜策與推步之術,豈能當真,身爲大將者,不研習兵法,而迷信這些旁門左道。天子與越王,怎麼會派這樣的庸才來統領大軍。

王世充當下言道:“諸位眼下大軍齊聚在此,而東都一斗米三千錢,我軍糧實難以支撐,故而我決定,明ri渡過洛水立即破賊!”

“諾!”衆將轟然領命。

十一月,王世充雖屢戰屢敗,但得到楊侗以從關中調來的jing銳爲骨幹,分別由虎牙郎將王辯,將軍王隆帥,獨孤武都,河內通守孟善誼率七萬大軍爲輔,加上王世充原本的兩萬江淮軍,一共近十萬人馬。

現在除了在江都伴駕的御林軍,驍果軍之外,王世充手上已是大隋現在僅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家當了。當下王世充率領這近十萬大軍渡過洛水,要先聲奪人。

王世充以名將王辯爲先鋒,王辨字jing略,馮翊蒲城人,曾率軍擊破魏刀兒,高士達,郝孝德,孫宣雅,時季康等義軍,乃是隋朝名將。

渡過洛水後,王世充以言語激王辯,以及幾位重將爲先鋒,率軍出擊,而將自己的江淮軍則留之殿後保全實力。

王辯率軍初戰,即勢不可擋,攻破李密軍外營,瓦崗軍幾乎潰敗,但王世充爲李密名聲所懼,不敢追擊,反而鳴金收兵。而李密卻帥敢死之士乘夜襲擊,王世充軍大敗,大軍爭着逃回洛水,奪橋時溺死萬餘,大將王辯身死。

大軍慘敗王世充結果不敢入東都,當夜突降疾風寒雨,軍士涉水沾溼,道路之上又凍死者萬餘。王世充獨至河陽,自己將自己下獄請罪,越王揚侗遣使者赦免,並將王世充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安其意。

當下王世充戴罪立功,收合亡散,屯含嘉城,此戰諸軍皆敗,唯獨王世充江淮軍損失微乎其微。

而李密藉助此戰之威,擊敗王世充十萬大軍,朝廷jing兵幾乎被瓦崗軍一掃而空。而河南諸郡之中,僅餘的滎陽太守王慶、樑郡太守楊汪尚,這時也降伏李密。

隨即李密聚集三十多萬大軍,圍攻洛陽城,東都頓時危在旦夕。

現在東都以東之地,以至沿海之地,已盡歸瓦崗軍所有。李密現在的聲勢如ri中天,取隋而代之,似乎已成定局。

而這時,正在晉陽的李淵,也同時收到了身在涿郡的薛收之信。李淵看信未畢,就將信紙一揉狠擲在地,言道:豎子,他ri我必要你好看。

就在李密大破王世充之時,李淵於太原練兵已畢,得jing銳甲士三萬。

東突厥命大將康鞘利,率五百突厥兵,以及兩千突厥良馬助李淵南下。而西突厥命大將阿史那奈亦率突厥jing兵從李淵入關。不久靈壽賊帥郗士陵帥衆數千降於李淵,李淵以郗士陵爲鎮東將軍、燕郡公。

當下李淵於晉陽宮城東的乾陽門街軍門前,豎白旗誓師,令四子李元吉爲鎮北將軍、太原郡守,讓其留守晉陽,而李淵揮三萬甲兵南下。而關隴士族紛紛於各地,起義響應於李淵,李淵大軍先聲奪人。

隨即李淵傳檄各郡,歷數了楊廣種種之罪,聲言要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鹹洛,集寧寓縣,李淵又聲言自己率軍攻打關中,並沒有自立當皇帝的野心,只是要楊廣退位,而改尊立在長安的代王爲天子之意,自己乃是隋臣。

時人聞之,言李淵此舉乃是,興一帝,而廢一帝,可比當年董卓之舉。

但是身在關中坐鎮,爲李淵所迎奉的楊廣之子代王楊侑,派遣虎牙郎將宋老生帥jing兵二萬屯霍邑,左武候大將軍屈突通率驍果軍數萬屯河東分別以拒李淵。

涿郡之中。

自李重九宣佈幽州支持李密之後,房彥藻將其自居爲功,在涿郡逗留了十幾ri。

房彥藻在涿郡之時,涿郡各個大大小小的士族,皆是上門來拜訪,頓時門庭若市。而這時又傳來,李密在洛水大敗王世充十萬大軍的消息,這一幕猶如在冰上突然潑灑了一瓢子熱油,頓時滋滋有聲,令各士族們,走訪房彥藻走得更勤了。

房彥藻背後即是李密,李密即眼下天下中最有可能奪楊廣而代之的人物,在此大利好的前提之下,所有的幽州士族們都恨不得夜夜來捧房彥藻的臭腳。李重九聽聞這房彥藻初時,還十分矜持,但後來也不可避免的腐化了,僅是美姬,婢女就笑納了二十幾個,至於其他財寶,更是不計其數。

衆將聞之鄙夷,而李重九卻以此來jing醒衆將。

但隨着李密的大勝,這一回連涿郡三大士族對於李重九的態度,也發生轉變了,盧家雖仍然是不冷不熱的,但已表明態度,支持李重九作爲幽州刺史。

當下李重九投桃報李,將盧承慶提爲涿郡郡司馬。

盧家一表態,當下其餘涿郡士族,也消除了原先三個不的政策,涿郡大小官吏們,亦是重新上崗,開始工作,將一個月來積累的公務開始處理。得到了士族的認同,如此李重九纔算初步將整個涿郡把握在手中。

至於房彥藻見涿郡大小士族,皆歸附了魏公,李重九亦相安無事,當下十分滿意,當然更重要是他這一次在涿郡收穫頗豐。

於是房彥藻向李重九告辭,準備向李密覆命。房彥藻雖走,但卻留下了魏徵在此,說是輔佐李重九。

李重九當下也知道李密的意思,魏徵在此,也算是對自己一個監視,但是李重九對房彥藻此舉卻是十分感激。畢竟現在李重九麾下除了溫彥博外,其餘文官皆是能力平庸,有了魏徵之助,李重九總算麾下添了一名幹臣。(未完待續。)

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
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