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

開設學校,教授以學生,普及知識,打破世家壟斷。

姬川,周旭,劉易三人聽到李重九的計劃時,第一個反應皆是如此。

周旭率先站起身來,向李重九一揖,言道:“將軍此舉乃我寒門之幸矣,我在此代懷荒鎮八千百姓感激將軍此舉。”

周旭道賀之後,劉易也是站起身來向李重九賀喜,他倒是沒什麼反應,可有可無的樣子。

至於姬川哼哼兩聲,一種天然的優越感飄逸而出。

“姬參軍,你有什麼看法?”

姬川經過數月的工作考覈,已添爲鷹揚府的錄事參軍。

姬川沉吟了一會,言道:“回稟郎將,在下聽說一個故事,有人肚子餓,正好面前有一池魚,他不肯下水抓魚,卻在湖邊結網,結果兩天之後,當網結好了,自己卻在池邊餓死了。”

沒想到姬川,居然還會說故事。他的意思很明白,李重九想培養寒門人才,週期費時過長,如那故事一樣,還沒等到漁網結好,自己就率先餓死了。

姬川正sè言道:“將軍想招攬人才,自必從世家之中取之。若是培養寒門,費時ri久,去之遠矣。”

姬川話剛說完,周旭憤然站起身來,言道:“一片胡言,寒門之中,自有英傑,當年魏武皇帝唯纔是舉,提拔寒門,方纔有曹魏,這你不知嗎?”

姬川哈哈大笑兩聲,言道:“沒想到你這呆措大,也懂得一二典故,我告訴你吧,曹孟德不過一時之舉,而其子仍還是以九品中正取人了嗎?”

姬川拱手向李重九,正sè言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教習寒門讀書,將來刁民狡獪,必會對抗將軍,到時要治理就不易了。”

聽姬川如此說,周旭被氣說不出話來,而劉易則是遠遠坐在一邊,隔岸觀火。

李重九聽姬川如此說,不由笑道:“我倒是聽過另一種說法,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姬川聽李重九這麼說一愣,顯然是沒有聽過這種斷句,言道:“郎將,此是誤斷。”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正所謂聖人一言,後人千萬解。我不是爭辯經義。我之所以建立蒙館,尚沒有以寒門取代世家,那麼遠大目標,只是我女兒長大了,並需幾名同窗一併讀書。”

“同時將士不懂文墨,將來升遷,必受到制約。眼下這些人爲旅率,隊正尚可,若是提拔爲校尉,郎將,難道一樣看不懂軍令嗎?”

姬川聽了當下點頭。

當下李重九想了下,對周旭言道:“眼下縣學讀音識字,是不是反切注音?”

周旭當下畢恭畢敬地言道:“那倒不是,切音韻書縣學之中雖有,但識者甚少,只有識字到一定才能用以讀得書籍。我們縣學教習,一般是以南樑周氏所作,千字文作韻文唸誦,作爲發矇。”

李重九當下詫異,原來千字文這麼早就開始在南北流行,看來隋的大一統,功不可沒。

不過這時候周旭雙手一攤,言道:“不過這次來懷荒鎮匆忙,我隨行所攜一本論語,沒在亂軍之中。”

“再說這鎮上,恐怕除了幾本通書,再也無其他紙張了。”

李重九聽了不由一嘆,在這個活字印刷,不,甚至連雕版印刷,都不知道有沒有出現的時代。

書籍真是一種高端產品,除了世家,還有縣學,官府之中,誰會典藏書籍。別的不說,就是整個懷荒鎮裡,筆墨紙硯,也是稀缺的緊,衣食都不足,誰還管這些。

聽到這裡,姬川更是露出一絲嘲諷的神sè。

李重九當下問道:“那千字文你會背嗎?”

周旭露出一絲自得的神sè,言道:“回稟將軍,略記一二。”

李重九想了下,言道:“千字文琅琅上口,作爲韻文,再好不過,但是我卻有一種更簡易的辦法。”

李重九腦中思索了下,先將拼音如此後世的高科技排除掉,言道:“如陸大家,所作切韻,我聽說一共爲近兩百韻字,分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如此實在太煩。”

“我們以反切的方式,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嗯,定三十幾個聲類,二十幾個韻類,作出一本韻書。這件事交給你去辦吧。”

周旭聽了當下一寒,手指了自己,言道:“將軍真折煞在下了,在下何德何能,能著書立世,立言乃是大儒之所爲。”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不是還有我嘛,你儘管去辦,不懂的再問我,此事若能成了,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周旭本來一副信心不足,要推辭的樣子,但是但凡作爲讀書人,還頂不住這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誘惑,於是ita答允暫時一試。

一旁姬川看着李重九,倒是有幾分詫異。

據他所知李重九乃是寒門出身,之前不過一介少賊,而來懷荒鎮之中行伍,學識爲何能如此淵博。

如此不提,而這定韻書之事,怎麼看來,也不像是泛泛之舉。

按照姬川的看法,這簡化的韻書,應該是推廣教學,讓寒門子弟讀書識字,一種更快速上手的辦法。按照如此只要很短時ri,寒門出身的子弟,還有軍中將領就可以讀書識字,當然要他們書寫還是沒這麼快的。

不過此事若能成,那麼對於百姓而言,確實可以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來形容,當真是野心抱負不小。

這是故意爲之,還是純粹恰巧,難道他真的如嘴上說的,沒有以寒門取代世家的想法。

姬川不明所以,當下拱手言道:“將軍既是需人才,我尚有一二同窗,不如替將軍引薦。”

李重九笑道:“如此就勞煩了。”

姬川聽後點了點頭,當下連忙舉步去寫信了。

事實上,自懷荒鎮開鎮之後,李重九就有心讓蘇素替他在舊ri同窗之中,尋覓幾位幫手。

要知道河汾門下,還是出了幾位大牛的。

可惜是,因爲懷荒鎮偏遠,另外加上李重九寒門出身,故而皆是無人答允。

這一次孫二孃病癒,蘇素說是準備前往拜訪幾位舊友,看看能不能替李重九拉攏過來。

只是現在李重九身邊,唯一可以稱得上歷史名人的,恐怕也只有曇宗了。

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
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