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

“一切都結束了。”

沁水上游大壩,許國工部尚書何稠聽說宇文化及大敗的消息,不由感慨言道。

而在何稠一旁,歐陽詢捏須微笑,顯然是十分快意,當下言道:“何兄,此番成就大功,多虧了你的計策,趙王乃是仁厚之人,必不會虧待於你的。”

何稠看了歐陽詢一眼,言道:“希望吧,叛宇文化及,不過爲兄報仇,若趙王能重用我這叛臣,我更喜歡能在趙王麾下能發揮我的一己之長,而不是被人看作是奇技淫巧。”

“會有機會的。”

不久之後,一行馬軍抵達,言道:“趙王有命,請何,歐陽兩位前往一見。”

何稠,歐陽詢對視一眼,歐陽詢滿臉喜色,何稠卻是一副憂慮之色。

沁水上游早有上千趙軍騎兵監視大壩,二人也是騎馬來到下游戰場,正好看到宇文化及,宇文智及被五花大綁拿至李重九一幕。

但見在一旁旌旗堆積如山,昔日一方霸主宇文化及,與其弟被押至李重九面前跪下。

宇文化及但見如虞世南,歐陽詢,何稠等許軍衆將皆立於一側,當下大怒言道:“吾待汝等不薄,何故反之?”

歐陽詢上前一步,言道:“汝早已天怒人怨,不薄二字從何提起。”

李重九看向宇文化及開口問道:“爾在江都弒君之日起,可有想到今日。”

宇文化及默然了一陣,言道:“成王敗寇,事已至此有何可說。若真要我說什麼,還是那句話。人固當死,豈不一日爲帝乎!”

“狂妄!”趙軍衆將紛紛斥道。

宇文智及突然跪行上前言道:“江都弒君之事。與我無關,懇求趙王饒我一命,我只願作一平民百姓,安度餘生就好。”

宇文化及怒道:“智及,死則死爾,有何可求。?”

李重九言道:“此二人自有律法審之,在此之前,先將他們押下。”

當下趙軍士卒將宇文兄弟二人押下。

這時何稠,歐陽詢一併上前。李重九笑着言道:“此番大破許軍,多勞二位之力,一直久聞何愛卿精通營造之事,我委你爲工部侍郎,主幽京作匠坊之事,以讓你才能盡用。”

何稠聞言大喜,當下叩拜支支吾吾地言道:“多……多謝……趙王。”

歐陽詢自也是有封賞不提,歐陽詢言道:“王上眼下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已破。當返師永年城滅夏,劉黑闥聞之援軍已破,必降。”

李重九言道:“宇文化及雖破,但魏郡未下。安陽城城中。還何人把守。”

歐陽詢笑着言道:“乃是宇文化及次子宇文承基,王上,何必擔憂。只要殺了宇文化及,魏郡傳檄可定。”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魏郡事關重要。孤要乘勢而取,以免夜長夢多。”

說完李重九親自押着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以及許國降軍,帶着大軍直往魏郡。

大軍星夜兼程,次日拂曉抵達安陽城城下。

但見鼓聲擂動,號角齊鳴,火紅色的趙字大旗,於安陽城城下獵獵而動。

李重九大軍將安陽城團團包圍,在城下襬開陣勢,但見燈火相連,火把燎天,城下之下一片金戈鐵馬,趙軍重步,番軍遊騎虎視眈眈,在燈火照耀之下,連天上之星月亦黯然失色。

見之一幕,城頭上夏軍士卒如霜打了一般。

待李重九王旗抵達城下,趙軍三軍爆發出吶喊歡呼之聲,喊聲彷彿鞭撻在城頭一般,趙軍乘勝而至,三軍士氣高昂。

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人一干被五花大綁坐於騎鞍上,被押至城下,在城後趙軍弓手,刀盾兵,騎兵徐次推進。

“宇文化及已擒,速速開城投降,以免再造殺戮!”

“降!”

“降!”

趙軍士卒用刀拍打着盾牌,用槍頓着地向城頭高喊,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二人更是面無血色。

李重九將手一止,趙軍三軍皆是整齊地停下了呼喊。

李重九上前朗聲言道:“孤就是李重九,若是獻城歸降,我保合城上下無事,否則日出後攻城!”

聲音送入城中,城頭上一陣騷動,兩軍陷入靜默之中。

城下只有刮過的呼呼秋風,吹得千百計的火把獵獵作響,不時零星的火屑被送上夜空,旋又消斂。

趙軍士卒已在摩拳擦掌,若是安陽城真的不降,趙軍將全力攻城,沒有宇文化及的孤城,又豈能堅守幾日。

就在東方微白之際,安陽城城門緩緩開啓。

城門中一名身穿白衣的男子,頸前掛着印璽而出,而身後還跟着幾十名身穿白衣之人,來到三軍之前。

“罪臣承基叩見趙王!”

此人身後幾十名白服的許國大臣亦是一併跪下。

宇文承基雙手捧印言道:“此乃是敝國玉璽,獻給趙王,我宇文一家犯下滔天之惡,懇請趙王賜死我們父子二人,饒過全城百姓。”

李重九當下與宇文承基言道:“我自會信守承若,只是爾父子若平日能善待百姓士卒,又豈有今日兵臨城下一日,現在悔悟未免太遲了,不過許國之亡,罪在爾父,而不在於你,先押下等候發落吧。”

宇文承基領命退下,李重九驅馬來到一名白髮蒼蒼的大臣面前,言道:“爾就是裴矩嗎?”

對方伏地言道:“不想趙王聽過裴某之名,倍感榮幸。”

李重九言道:“之前歐陽愛卿入城勸你降趙時你不肯,而今又爲何來至城下?”

裴矩拱手言道:“城矮不肯據,兵少不可抵,怎敢不來。”

李重九聞言言道:“而今纔來,不覺得太遲了嗎?你無功於國,又年紀老邁,對於孤有何用?”

裴矩言道:“在下年老無才無德又是癡愚,難堪大用,不過總算於各國各地掌故還是知道一些,可備諮詢。”

李重九笑了笑,下馬將裴矩扶起,言道:“天下垂危,孤還需裴公這般老臣輔佐一二纔是。”

裴矩言道:“老臣愚鈍,但能效勞之處,必盡力而爲之。”

當下李重九率大軍入城,城頭上的許字大旗被換下,一杆白旗替換在城頭之上。

入城之後,有薛萬述向李重九建言道:“裴矩其人圓滑,歷仕數主,難有善終,這等人不可以用之。”

李重九言道:“裴矩乃是出自河東裴氏望族,故而不可輕之,不僅僅是裴矩,但凡許國舊臣,沒有大過,參與過當年弒君之事,能用之盡用之。”

衆臣聽了當下一併答允。

唐武德三年十一月,許國爲李重九所滅,李重九盡收魏郡之地,而今太行以東,黃河以北,除了永年一城未下,河北之地已盡數入李重九掌中。

攻破魏郡之後,李重九令王馬漢率一萬人馬鎮魏郡,自己率其餘人馬返至洺州。

臨行之前,李重九令歐陽詢替自己擬文,言若李唐不從洛陽撤軍,將率趙軍十萬鐵騎,渡黃河南下,援鄭擊唐。文中之言抄錄五百張,分送至各方州縣,如山東孟海公,徐圓朗之輩紛紛收到。

一時趙軍欲南下與李唐決戰的消息,在河南山東之地傳得沸沸揚揚。

而據山東二郡王薄率先響應,聲言若趙軍進兵河北,他將率軍響應。

武德三年十一月,李重九援鄭伐唐的檄文,與遲來大雪一般,撒在了黃河兩岸。

而此刻李世民正在洛陽附近重鎮的慈澗的軍營之上。

這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亦落在唐軍大營。五萬唐軍步騎駐紮在地,軍營連綿。

唐軍士卒披着雪色的披風,在雪地裡敲着刁斗,大風和着雪習習刮來。

眼下李世民剛剛巡弋軍營,於催鋒營內,與衆將一道雙手對着火盆烤手。

“王世充那小子的淮泗精兵,真是不易對付。若非秦王死戰,我軍士卒用力,否則也不能逼王世充從慈澗退回洛陽。”總管劉弘基笑着言道。

李世民微微笑了笑,言道:“這還是要多虧史萬寶,劉德威兩位總管,分別襲龍門,河內二地,若非王世充擔心腹背受敵,也不會退兵。”

李世民用竹籤撥了撥炭火,言道:“王世充顯然是要囤重兵堅於洛陽城下,我們就要孤立洛陽。”

劉弘基看向房玄齡言道:“房先生,我現在倒是不怕王世充,只是擔心趙軍是否會南渡黃河,以我李唐之力,獨戰鄭趙兩國精銳,恐怕不易。”

長孫無忌言道:“我正愁要伐趙國,要渡黃河至河北千里迢迢,若是李重九敢渡過南渡,正要叫他授首河南,以免來回奔波。”

長孫無忌言語之中露出恨色,顯然對於當年叔父長孫順德爲李重九射殺之事耿耿於懷。

劉弘基言道:“當年解雁門之圍時,我還與李重九並肩殺過突厥人,未料到時過境遷,卻要爲敵,不過長孫,此人乃是當時梟雄,以布衣之身而至今日,豈可輕忽。”

長孫無忌言道:“劉總管,你莫要長他人志氣。”

劉弘基當下言道:“房先生,李重九已傳檄天下言救鄭之決心,這冬季就要到了,萬一黃河結凍了,趙軍鐵騎不是可輕而易舉渡河,而直抵河洛。”

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九十章 內附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
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五十六章 才動京華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九十章 內附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