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

河間郡樂壽城金城宮。

夏主竇建德的王宮所在。

竇建德喜簡樸,不喜鋪張,故而即便是王宮,這金城宮亦是修葺的十分簡單。主要的宮舍都是給與衆將,大臣們一起居住。他只是與曹皇后一併居在殿內,加上服侍的十幾個奴婢,所住亦不過幾間屋子。

在防禦森嚴的宮內,身披甲冑的劉黑闥,腳步生風地朝宮內走去。

“拜見夏王!”劉黑闥重重一抱拳。

身着對襟闊袖龍袍的竇建德正一邊踱步,一邊與幾名大臣正在議事。在開皇元年,隋文帝服黃,定黃爲上服之尊,建爲永制。故而從此禮制之中,皇帝龍袍才都爲明黃色,延續千年。

竇建德稱帝自也效仿隋文帝,着明黃色龍袍。

待見到劉黑闥,竇建德哈哈一笑,從殿內走了下來。

竇建德今年四十六歲,粗手大腳,膚色黝黑,但卻生得濃眉大眼,正是典型的燕趙大漢。

竇建德走到劉黑闥身前,站定腳步上下一打量,突然一拳錘在了劉黑闥的胸口上,嘿嘿笑道:“你這小子,某給你派了三道使者,方纔回來,非要將幽州鬧個天翻地覆才行嗎?”

劉黑闥亦是回了一拳,大大咧咧地言道:“某正覺得打得不痛快,正要看看那李重九是否真有那般厲害,但夏王急急催促末將撤兵,末將只好回來了。”

竇建德伸指點了點劉黑闥,言道:“你還是這個臭脾氣,宇文化及佔據了黎陽倉。我正有心奪之,你卻與幽州驟然開戰。萬一兩軍全面開戰,你等於給我捅了個大窟窿。然後要老子給你擦屁股嗎?”

劉黑闥言道:“夏王放心,我行事自有分寸。”

竇建德哼地一聲:“分寸個屁,宇文化及現已是站穩腳跟,我也只能靜觀其變,不過也好,你去幽州那邊敲打一下,讓對方見識一番我夏軍的厲害,也是好的,坐。”

竇建德隨意一指。自己回到了龍椅之上,隨後宮內納言宋正本,內史侍郎孔德紹,國字祭酒凌敬,黃門侍郎張玄素,以及大將王伏寶,高雅賢,程名振,蘇定方等人。紛紛與劉黑闥見禮。

納言宋正本見竇建德方纔與劉黑闥二人之間說話,仍如以往般如朋友閒聊,相互捶打打鬧,滿身的江湖氣。當下看得十分不快。

當初宋正本不過是饒陽縣令,竇建德攻破饒陽後,以對方爲謀主。宋正本出力甚大,甚至多次直諫。

這一次宋正本又是起身直諫言道:“陛下。眼下你已稱帝,當有天子之儀。不要再與以往般了。”

竇建德不快言道:“什麼嘮叨子,天子不天子,規矩太多,若非你們說什麼今海內無主,英雄競逐,稱帝位以正名號,老子早就不想幹了。”

竇建德將對襟的名黃色龍袍一撩,露出毛茸茸的胸口來,言道:“真是熱出個鳥來了。”

竇建德此言一出,竇建德旁心腹大將王伏寶,高雅賢,程名振等人都是哈哈大笑,而孔德紹,凌敬等文臣卻是皺起眉頭。

宋正本正色言道:“若是陛下不想奪取天下,那麼儘管如此,只當臣下之前的話都白說了,若是陛下有心逐鹿天下,懇請聽微臣一言。”

竇建德當下言道:“好吧,好吧,真是怕了你們這些讀書人,某……朕就聽你們的。”

當下竇建德一正衣冠,於龍椅上端坐,當下開口問道:“劉愛卿,你說說,此番攻打幽州有何收穫?若我起全軍與李重九決戰,幽州八郡可否收之?”

劉黑闥言道:“回稟陛下,這次末將攻打幽州,乃是乘虛而入,幽州最精銳的人馬,被調走攻打恆山郡,故而交手都是二流人馬。雖勝而不足喜,但聽聞李重九麾下最可畏的,還是草原之上數萬驃騎,故而末將實不敢輕言。”

劉黑闥外看粗獷,但這一番話說得還是十分客觀的,並不貿然以這次作戰的經驗,而對幽州軍的實力貿然下論斷。

一旁竇建德的結義兄弟高雅賢,言道:“夏王,李重九此人我見過,也是與我們一般出身草莽,而今日據有幽州八郡,又有草原番騎相助,絕對不可小視,若要出兵攻打幽州還請慎重。”

國字祭酒凌敬言道:“可是眼下羅成在帳下已有多日,誓言要替父親靖邊侯羅藝復仇,眼下我們正有此攻打幽州的口實,一直按兵不動,錯過機會,實在是可惜。”

“口實不口實無所謂,最重要是看,我軍有無攻下幽州把握。”高雅賢反駁道。

正待衆臣爭議之時,突然一人言道:“這有何難,我有一計,可助陛下一臂之力。”

衆人視之,乃是黃門侍郎張玄素。張玄素爲景城戶槽,竇建德破景城時,城內百姓千人聯名願替之一死。竇建德言,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殺之,乃無天也。於是將張玄素委以黃門侍郎。

衆人知道此人言不輕發,有言必中,故而皆是認真傾聽。連竇建德也不由動容言道:“張愛卿請說。”

張玄素言道:“不知陛下可知,突厥處羅可汗,在江都之變後,即娶了義成公主,將其立爲可墩之事。”

竇建德點點頭,言道:“略有所知,這又有何關係呢?”

張玄素言道:“突厥窺視中原之心已久,自雁門之圍後,突厥對中原一直奉行離強合弱之事,大爺九年靈武郡白榆妄舉事,北聯突厥。之後薛舉自金城舉兵,向突厥稱臣,莫賀咄設答允派軍助其奪取長安。”

“當時李淵聞之震驚,不僅賄賂大量金帛給突厥,割讓五原,榆林二郡,絕突厥與薛舉之交,薛舉兵敗之後,突厥既得錢糧,處羅又命其子,鬱射設率所部萬家入處河南之地,河套之地爲突厥所有。”

衆人聽之皆是暗怒,突厥乘着隋庭大亂,乘機在扶持中原各勢力,以取好處。李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前太原起兵就與突厥稱臣,還言奪取長安後,土地歸大唐,子女錢帛都歸突厥。

之後李淵奪取長安後,似乎打算毀約,於是突厥就轉而支持薛舉,李淵看了當下只能重新結好突厥,不僅獻金獻錢,還割讓土地,方纔消滅了薛舉除此心腹之患。而突厥就以離強合弱之策,不費一兵一卒,就奪取了河套之地。

張玄素繼續言道:“在江都之變前,五原郡郡守張長遜,與處羅之弟莫賀咄設結義爲兄弟,背隋降胡,此外還有馬邑劉武周,朔方樑師都,榆林郭子和,以及爲李重九所滅的漁陽高開道皆是與突厥稱臣的。當然突厥以大隋爲第一大敵,如劉武周突厥封爲定楊可汗,郭子和則爲平楊可汗,定楊平楊數字,皆露其滅亡隋室之心。”

衆人聽張玄素分析,不由皆是點頭。此人區區數言,就如掌上觀紋一般,將突厥的野心分析得十分透徹。

說到這裡張玄素話鋒一轉,言道:“現在隋已覆滅,突厥可謂不費一兵一卒,即使得計謀得逞,但就在這時處羅可汗,娶其兄嫂義成公主爲可墩,其實欲向漢人,心向大隋舊吏示好,我還聽說處羅可汗還採取趙德言之建言,在五原郡以北,安置所附的漢民十餘萬,在定襄城設行宮,置官吏,似乎欲立一漢人朝廷,而取代中原之朝廷。”

言道這裡,劉黑闥重重一拍,言道:“此乃是狼子野心,若讓突厥人奪取天下,必重現五胡亂華之景象,視我漢人如豬狗。”

“劉將軍,稍安勿躁,”凌敬言道:“眼下陛下稱帝,正爲了匡扶天下,不讓突厥染指河北之地。”

竇建德言道:“突厥野心勃勃,李淵據天下三分之一之地,卻甘爲走狗,此等人,怎能挽我漢室氣數。”

張玄素言道:“陛下能有此宏圖,吾等必竭力輔佐。”

羣臣亦是一併起身,言道:“吾等必竭力輔佐。”

竇建德甚悅言道:“張愛卿繼續說下去。”

張玄素點點頭言道:“覆滅大隋之後,處羅可汗覺得心腹之患已除,計已得逞,突厥可暫無南面之憂了,現立義成公主爲可墩,乃是得隴而望蜀,表露南下涿鹿中原之志。”

“眼下突厥勢大,李淵也已一統關中,我大夏若不能儘速一統河北之地,何與突厥爭鋒,必須先安內方能攘外。幽州乃是河北之脊樑,不得燕雲之險,無以險要以拒突厥,如此我軍一日不敢南下爭奪天下。”

一旁劉黑闥言道:“張黃門說來說去,還未說如何攻取幽州呢?難道你的意思,是要與突厥聯合一併攻打幽州嗎?此非助紂爲虐。”

張玄素言道:“李淵都能聯突厥滅薛舉,我們何不效仿,何況我們又不以金銀土地割之,只需讓突厥牽制住李重九草原上的懷荒,御夷二鎮,讓其草原精騎不敢南下,增援幽州。突厥與李重九素來不睦,必答允之,我夏軍再起二十萬之軍攻打幽州,此可一戰而定。”

竇建德聽張玄素之言,言道:“所言極是,若我大夏與突厥南北夾擊,幽州必滅,就依次而行,派人聯絡突厥可汗處羅。”

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
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