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

三月三,正是上巳節。正是漢人傳統修禊之時候,當然最有名的還屬王羲之等蘭亭修禊。眼下週旭,姬川,劉易三人正在潺潺的濡水邊飲酒。姬川感嘆着,沒有往ri在家中博冠名士,流觴曲水的盛會,不由覺得有幾分懶散。

儘管作爲庶子以往在家中的地位,本不受重視,不過姬川還是很懷念當初。待看看眼前姬川掃了一眼河邊,劉易周旭正舉杯暢飲。姬川不屑哼了一聲,劉易市儈之輩,周旭不過書呆子罷了,哪裡配得與他高談共論。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姬川雙手負後,既不願與俗人共聚,又帶着三分清高,沿着河水徐徐往下。正待走了幾步,這時一名官吏,快步走到到姬川身邊,言道:“姬先生,招賢館來了一名名士。”

姬川伸出手指往遠處戳了戳,不耐煩地言道:“這等事也來煩我,多半又是遊手好閒,招搖撞騙之輩。以往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那官吏言道:“可是先生,這一位卻有幾分不同,他說是家僕,代他主人前來,放下名刺就走了。”

姬川倒是露出幾分正sè,能有家僕差遣說明並非一般人,而投遞名刺更是有一定身份。至少這一個月來,招賢館來的百來人,沒一人投遞名刺的。

“名刺帶來了嗎?”姬川一攏袖子言道。

“帶來了,帶來了。”說完這名官吏從袖中取出名刺來。

姬川見刺中書一豎小字,從上倒下工整書寫。姬川看完後,臉sè一變言道:“立即去稟告太守,此人當太守親自去請。”

懷荒鎮的同福客棧之外,一輛牛車停放在外。這輛牛車並非jing致,但卻令來往着葛衫的商行夥計側目。夥計們指指點點,在這個時代只有士族子弟,才奢侈的將牛作爲代步的工具。消息靈通,任誰也知道,在東院來了一位貴客,僅是家僕就帶着十幾人。

正在衆人揣測東院那位貴客的身份時,突然一行城內騎兵來到了客棧之前。這十幾名騎兵皆是鐵甲披掛,胯下都是良駒,到了客棧之前是一併下馬。

有一人待看見爲首之人時,突然言道:“這不是李太守嗎?”此言一落,衆人立即避道到一旁,並下拜行禮。

原來李重九得到姬川的稟告後,即放下御夷鎮的事,帶着幾十名親衛快馬來到懷荒鎮之中,當下與姬川一併前來這同福客棧。誰知一到客棧即被識得身份。

李重九大步入內,客棧掌櫃,小兒,夥計都是一併迎上參見。李重九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必多禮,而是問道:“溫先生可在嗎?”

“回稟使君,溫先生就在東院。”

李重九點點頭,回首言道:“你們留在外面,姬先生隨我一併進去。”

“諾。”姬川答允一聲,當下看了一眼掌櫃言道:“還不快領路。”

當下李重九來到東院之前,院門有一名穿着葛衣的男子垂手站立,見有人前來當下問道:“貴人是來拜謁我家老爺嗎?”

李重九看了此人一眼,對方說話乃是金陵洛下音,是當今最標準不過的官話,就算是姬川說得都不利索。一介小廝就如此,看來對方並非是冒名頂替的。想到這裡,李重九不由心熱了幾分。

李重九當下言道:“上谷郡郡守李重九,特來拜見溫先生。”

對方聽聞李重九名字後,既未露出絲毫詫異之sè,而是平靜地言道:“原來是使君,老爺吩咐了,若是使君前來,請直接入內就是。”

說罷李重九,周旭二人大步入內,經過院門,但見一名男子頭戴林宗巾,踏高齒屐,手持一卷書,郎朗而讀。李重九駐足聽了幾句,便知對方吟的是漁父,乃是莊子中嘲諷儒家一篇。

待對方將一篇唸完,這時僕人才言道:“老爺,上谷郡太守李使君來了。”

對方聽了這才放下書卷,大步前來,作揖言道:“原來是使君親來,失迎了。”

李重九避身後,作了平揖言道:“先生客氣了。”

二人見禮後,對方請李重九入屋詳談。屋內鋪着兩張鑲邊葦蓆。對方持身正坐,一舉一動都符合世家瀟灑風範,言談間不卑不亢。

李重九手指身旁的姬川言道:“這位太守府幕僚姬先生。”

二人相互作禮,姬川先問道:“在下姬川,不知溫先生郡望何處?”

“太原郡!”

太原郡!溫氏!

太原溫氏自惸侯溫疥而起,成爲太原望族,其後子孫一直有擔任御史,刺史。姬川又詢問對方譜系,對方一一回答。姬川這才向李重九點點頭,示意身份確認無誤,並非是冒名頂替之輩。

溫彥博,泗州司馬溫君悠之子。溫家弟兄三人,溫彥博排行老二,名臣薛道衡曾言過溫氏三彥皆卿相之才。而溫彥博也是年少成名,不到三十歲就通過科舉即登進士科。唐時有言三十老名經,五十少進士,說進士科難中,唐朝每年取進士的不過十幾人,但是隋朝時更難,因爲終隋一代幾十年,登進士科者不過寥寥十幾人,而這溫彥博能成爲這十幾人之一,可見其確實才高八斗。

作爲穿越者,李重九對於初唐名相溫彥博更是如雷貫耳,只是李重九不解是溫彥博歷史上此刻應是投了羅藝,怎麼現在投了自己。

但是名頭再響,李重九也要考校對方一下,當下問道:“今ri溫先生遠道而來,不知有什麼可以教我的?”

溫彥博拱手言道:“不敢,只是使君可知眼下處境嗎?懷荒鎮現在東有突厥,劉武周,北有奚族四部,南有竇建德,東有薛世雄,高開道,羅藝,契丹。若是戰事一起,不說衆敵齊來,若是一旦有其中一二人舉兵,恐怕懷荒鎮危矣。”

說到這裡溫彥博頓了頓言道:“我當年辭官之後,周遊天下,一路行來見天下戰亂紛起,百姓塗炭,實不忍視之,獨念百姓疾苦,但路經懷荒鎮,見民風蔚然,番漢和睦一家,百姓安居,其樂融融,而使君此地不過區區兩年,卻是大治,顯是明君。我不忍見此地繁華,戰事一起,一朝化成瓦礫,所以特來向太守進言,還請太守能聽之一二。”

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五章 古武術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
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五章 古武術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