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

涿郡郡丞府。

魏徵一家人正在吃飯。

事實上李重九現在身兼六郡,而在御夷鎮的時間,更多於在幽州的時間,故而李重九涿郡郡守不過是掛名的,魏徵纔是涿郡名副其實的一把手。

一把手公務難免繁忙,魏徵又是喜歡包攬屬下之事的人,故而一面吃飯,一面批改公文,已成了魏徵的習慣。

桌上簡簡單單四五個菜,魏夫人知道魏徵的習慣,將幾樣菜伴一起擺在魏徵面前。因爲魏徵吃菜從不挑剔,他只吃距離自己最近的一盤菜。

曾經有個笑話,一名官吏問魏夫人說,魏郡丞只喜歡吃羊肉嗎?魏夫人言道:“這怎麼可能。”

一位官吏言道:“一次太守宴會,我看魏郡丞別的菜都沒有動,羊肉卻是吃光了。”

魏夫人笑着言道:“一定是羊肉距魏郡丞最近,所以被他吃光了。”

果真第二次宴會,官吏換了一盤菜到魏徵面前,那盤菜也一併被他吃光了。

從此此事成爲涿郡官場上魏徵的笑談。

看着魏徵那副吃飯樣子,家人只能將各種菜都拌在一盤內,放在魏徵面前。

“啓稟郡丞大人,郡司馬前來。”

魏徵點了點頭將吃了一半的飯擱在一旁,直走入公廳。魏夫人連忙吩咐將飯熱一熱等會再吃。

魏徵與盧承慶當下見面,盧承慶言道:“郡丞大人,高開道大將張金樹命人來報,他們已將高開道殺了,現向我郡降伏。”

魏徵聽了捏須,言道:“這是又下一郡啊,”

盧承慶言道:“降伏是不錯,但張金樹懇請上谷公,封其爲漁陽侯,並賞錢千萬犒勞將士。”

魏徵聞言,言道:“豈有此理,賞賜ziyou上谷公定奪,這不是挾恩邀賞麼?”

盧承慶言道:“不錯,聽聞張金樹殺高開道一家後,在城內大開殺戒,將高開道降伏的部下一併處斬,並劫掠其家屬。”

魏徵言道:“此天怒人怨耶,我要向上谷公稟明此事。”

盧承慶言道:“但我們畢竟是靠着此人,方纔兵不血刃拿下漁陽郡的,若是懲處此人,有人會說我們背信棄義,以後恐怕無人會歸降我們啊。”

魏徵言道:“事有是非曲折,並非獻城就可以將功抵過的。上谷公現在何在?”

盧承慶言道:“奪取盧龍縣之後,上谷公已後尉遲將軍一步,率五百騎兵而去,想來應該是北平郡。”

“嗯,不在盧龍縣麼?”魏徵問道,北平郡和漁陽郡都是下郡,只有一個縣,比之涿郡九縣這樣的大郡,當然是不可比較。

盧承慶言道:“似乎不在,聽說與良鄉縣林明府,以及水運司周司曹一併前往視察海運了。”

“海運?”魏徵卻是一愣。

北平郡,盧龍縣的三岔河口。

此地之所以得名,乃是海河,潞水,衛水三河的入海口,可以直通運河。

李重九與林當鋒,周博一併駐馬於小山上。

大江入海,李重九看着眼前渤海灣,古代渤海稱爲滄海,或是北海,後因爲渤海郡而改名。這裡距離黃河入口不遠,黃河改道,正是從渤海郡鹽山縣入海,距離三岔河口不過七八十里。

李重九現在所在三岔河口,就是現在天津港,與今ri的港口比起來,這三岔河口只是一個荒蕪小漁村,在只有兩千多戶北平郡,還能多指望這附近有多少人煙,海面上只有孤伶伶的幾艘漁船,倍感荒涼。

待李重九騎馬進入村,只有兩三百人的小漁村,看見李重九大股騎兵皆是嚇住了。

正在結網漁民們,連絲毫盤問的勇氣也沒有,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隨即村長前來。

李重九與村長閒聊了幾句,得知因爲漁村太過偏僻,這裡幾乎都沒有人來,消息閉塞,連眼下天下大亂都不知道。村長還以爲現在還是用的隋文帝在時樂壽的年號。

見此衆人皆是搖了搖頭,也心知這裡有多閉塞了。漁民們得知李重九身份後,當下都是詫異,連忙詢問外間之事。

林當鋒,周博看此地荒蕪成這樣,當下對視一眼。林當鋒向李重九言道:“上谷公,若是要在設港進行海運,恐怕所費甚大。”

李重九言道:“我們之前去盧龍縣,看過此地沒經過什麼戰亂破壞甚小,唯一不足就是人煙稀少,我們在此吸納流民,聲言三年內免稅。”

“但即便免稅,可是此地貧瘠,又用何來吸引流民呢?”周博不由問道。

李重九言道:“鹽場,此碼頭可以在此設立鹽場,煮滷水爲鹽,我相信此地之鹽,不會遜sè於渤海郡的鹽山縣,到時候我可允許你們民間販鹽。”

這渤海灣,從漁陽郡至渤海郡鹽山縣,這範圍即是現在中國最大的海鹽鹽區,長蘆鹽區。而今這最大的鹽區,事實上只開發了渤海郡的鹽山縣。

所謂鹽山縣,除了是黃河入海口外,原名爲無棣縣,後開皇十八年,隋文帝在此設立鹽官,煮海爲鹽,改名爲鹽山縣,鹽山說的是此地鹽堆積如山。鹽山縣,海鹽制好後,直接從黃河走水路,入永濟渠,直接運往東都。

聽李重九這麼說,林當鋒,周博皆是點頭,若是真是產鹽不遜於鹽山縣,那麼對與有利可圖的商人而言,就會設法在開設鹽場。草原上什麼最缺,莫過於鹽鐵二字,若是能在此開設鹽場,將鹽船沿永濟渠,運到薊縣,再走陸路運至御夷鎮,對於商人而言又是一條財路。

周博,林當鋒聽了皆是沉思,想到有利可圖,當下皆言道:“我們立即回去與涿郡鹽商商議,一併合股在此開設鹽場,不知幽州要幾成鹽場股份。”

李重九笑着言道:“一分不要,不過你們要幫我在此修建水軍港塢,將來我在此地會設立水軍都督府,我幽州水軍也是駐蹕於此。”

周博,林當鋒聽李重九,將鹽務交給他們商人,就是換取一個港塢,心道這生意還是大大合算的,畢竟港塢只是一時,但經營鹽場,卻是生生世世用錢不絕的。

不過周博仍是言道:“上谷公,某雖不習戰法,但對於水軍亦知一二,水戰之要,一在於船之大小,二在於弓弩是否堅銳,三在於是否順流而擊之。這三岔河口,乃是下流,萬一將來敵軍水軍經過運河而上,斷絕涿郡與北平郡通道,水軍要西返,必然一戰。到時逆流而上,恐怕於戰不利。”

李重九聽周博這麼說,不由點點頭,言道:“此言大有道理,不過我水軍所用,並非是對於江河,而是對於這北海使用。”

“海上?”

李重九言道:“不錯,我要在這裡,設立大船塢,將來建立一支由萬石洪舸鉅艦組成的艦隊,征討高句麗和渤海,東萊。”

聽着李重九之言,林當鋒,周博都是驚呆了。

“萬石大船?”

古人有諺水不載萬,古人們相信,船最重不過**千石,若是超過萬石,這船行於水面上,就要沉了。

所以萬石是一個極限,也是一個標準。

周博,林當鋒當然也是不相信,李重九所說的萬石大船可以浮於海面之上,可能是誇大其詞的說法。

林當鋒當下勸阻言道:“我們商人常說,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建一艘海船費時ri久,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六年之功,若是使君所言的萬石大船,恐怕要十年也說不準。”

李重九言道:“不錯,但我建立水軍之心不便,若是可以,我可能會從東萊郡奪船。”

東萊郡乃是隋朝水軍基地。

說起大隋水軍亦是名聲赫赫,當年楊素平陳,造五牙大船是十餘艘,順江而下。而現在爲宇文化及留在江都鎮守的左武衛將軍陳稜,他曾經率領水軍渡海遠征過琉球,並俘回數千人之多。

後來這支大隋水軍,又交到了出身江南士族的來護兒之手。大業七年征討高句麗時,來護兒率領大隋水軍,從東萊出海,橫渡渤海,史書上言,隋朝水軍舳艫數千裡,浮海見進,入至淠水,從洛東江登陸攻入平壤。

大業十年,第三征討高句麗時,還是來護兒率領水軍,從東萊出海,登陸遼東半島的,攻打卑沙城。

而今來護兒在江都之變中,爲宇文化及所殺,但這支大隋jing銳水軍,還屯駐於東萊郡,足有有上千艘大船,可以渡海。

林當鋒與周博,對於李重九如何掌握,東萊郡的船隻不知,畢竟陸地上,還隔着一個渤海郡。但是既然李重九有心在此海濱設立鹽場,以及水軍都督府,那麼他們身爲李重九屬下,必然要全力以赴,幫助李重九完成此事。

三人還在細細商談,但對於現在襁褓之中的李重九水軍而言,缺得還是很多。

而這時一騎快馬,從山坡上奔馳而來,向李重九稟報言道:“稟報上谷公,魏郡丞來報,漁陽郡張金樹殺了高開道,願意舉郡降伏於我們,這是魏郡丞的來信。”

林當鋒,周博當下一併向李重九道賀,言道:“賀喜上谷公,拿下北平郡後,又得漁陽郡,如此幽州六郡,皆已在我們掌握之中。”

李重九笑着點點頭,言道:“不忙,先看看魏徵信裡怎麼說。”

李重九當下拆信一看,但是看完一遍後,額上的眉頭卻是皺起。(未完待續。)

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
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