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

聽到劉蘭勸自己向李淵上表,將節制山東的大權授給臧君相,綦公順橫起了臉,手抱着胸道:“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依你,但這事免提,臧君相這廝,我老綦豈能居於的他下面,看他臉色。此事你不要勸我,沒得商量。”

也難怪綦公順動怒,無論今日的勢力兵馬,綦公順都在臧君相之上,何況臧君相還是他的手下敗將。要綦公順聽臧君相的差遣行事,如何受得了這口氣。

劉蘭聽了撫須笑着道:“好吧,不行不就行,那就依明公的意思來辦,請陛下將節制山東之權交給明公,明公到時候再差遣臧君相好了。不過徐世績的大軍就駐紮在兗州,若是他來犯,是會先攻打近在咫尺的北海,還是攻打隔着一琅琊郡的東海臧君相呢?”

聽劉蘭這麼說,綦公順神色一變道:“徐世績必來攻我,如此臧君相絕不會傾力來救。”

“不錯,若是明公身有大權,北海郡有失,臧君相毫無干系,甚至還巴不得李重九剷除北海纔是,但若是陛下將節制山東的大權,給臧君相,那若是北海郡有失,就是臧君相的責任了。”劉蘭言道。

綦公順重重一拳砸在桌上。

“明公是做大事的人,考量需慎重。”

綦公順看了劉蘭一眼道:“我只是不甘心與臧君相鬥了這麼久,竟要給他低頭。”

劉蘭在一旁勸道:“明公,一時意氣要不得,人握有多大權,身上就有多重的擔子。若是擔子太重,就給別人擔,自己不要壓垮了身子就好。”

綦公順聽劉蘭這麼說,氣稍稍順了點道:“那你看我們要給臧君相保舉何職纔好?太高還真便宜了這小子。”

“官位低了臧君相不會放在眼底,反正也是順水人情,不送白不送。就向陛下保舉臧君相爲山東道大行臺兵部尚書。”

綦公順聽了牙齒咯咯直響:“賣着我老綦的面子,反而結果便宜了這小子了。”

“不,我相信陛下反而看到的是明公你的氣度和胸襟。”劉蘭成竹在胸地道。

洛陽宮內。

一副山東地圖在地上擺放開來,這就是攻取洛陽的好處。無論哪個地方郡縣的山川圖冊,都是府庫之中,隨手取來就好。

李重九身穿龍袍站在,有兩張牀榻那麼大的地圖前,左右薛萬述,張玄素,虞世南一併侯立。

內侍給李重九獻上了竹杖。李重九將竹杖向前一劃道:“眼下山東王薄,孟海公已降,徐圓朗伏誅,山東羣雄。尚有濟北郡的張青特,齊郡的李義滿,綦公順據北海,高密二郡,臧君相有東海郡。琅琊郡,淳于難據東萊郡一部,魯郡任城徐師順。張愛卿,你將這幾人的底細,都好好說說。”

張玄素道:“諸雄之中,張青特去年從於劉黑闥,其主力在我軍平劉黑闥之戰中。大部被殲,眼下不過苟延殘喘。任城徐師順僅據一城之地,城小兵少,當初就只能依附徐圓朗,現在兗州被破後,徐師順孤立無援。”

虞世南道:“此二人皆不足道之。可以遣人說降,若傳檄不能定,滅之也是在反掌之間。”

張玄素接着道:“齊郡李義滿此人倒是有勇有謀,他原來是齊郡鄉人,隋末時糾合宗族。自保村閭,故而爲朝廷授齊郡通守。河東山東一直是鄉黨豪傑爲患,齊郡李氏一族也是如此,李義滿還提拔了其子李君球,侄兒李武意,李行均爲將,上下甚是齊心。不過李義滿此人倒是沒有什麼大志,眼下只是依附於綦公順。”

“這麼說,山東值得我軍看得上眼的,也只有綦公順,淳于難,臧君相了。”薛萬述聽張玄素這麼分析得出了這判斷。

張玄素道:“眼下綦公順據三郡,臧君相據兩郡,淳于難半郡。三人中臧君相人馬衆多,卻多是烏合之衆,淳于難倒是驍勇善戰,只是兵馬不多,登州一失,又沒了錢糧,所以最強的還屬綦公順。”

“綦公順此人如何?”李重九開口問道。

張玄素道:“此人最初揭竿而起的初衷已不可知,原先也不過是山東幾十路義軍之一,但得了北海儒生劉蘭之助後,勢力逐漸壯大,不僅攻下了北海,還擊敗了臧君相,連李義滿,高密郡豪傑也向此人投靠。”

“劉蘭此人名字,我在奏摺上看到他的名字已是多次,此人究竟有何過人之處?”李重九問道。

張玄素道:“微臣也調查過,從綦公順部下所述,若無此人,則沒有綦公順的今日。據我所知,綦公順雖是一個莽夫,但對於劉蘭卻是言聽計從,而李義滿等人投靠綦公順,也是因爲有劉蘭從中說項。至於投靠李唐,也是劉蘭向綦公順建議的。”

“綦公順真對此人真如此言聽計從?”虞世南難以置信道。

“是的,與其說綦公順任人擺佈,倒不如說這是綦公順過人之處。”張玄素又將劉蘭經歷細細說了一遍,李重九不由點頭道:“千軍易得,而一將難求。綦公順不是笨人,而是有自知之明的人。”

虞世南道:“陛下,這麼看來,若是這三人聯合起來,還真是大難題了。”

薛萬述道:“何止是難題,眼下兗州我軍屯衛軍不過萬人,王薄孟海公人馬不過兩三萬之衆,就算收編徐圓朗的人馬,也只有萬人,雖有五萬大軍卻多是烏合之衆。要靠他們平定山東六郡談何容易啊。我看只有從別處再調人馬前來了。”

“可是眼下我軍兵力捉襟見肘,又從哪裡調兵纔是呢?難不成再調薛萬徹武衛軍,但如此京城就只剩下翊衛軍。”

“徐世績是怎麼說的?”李重九問道。

張玄素道:“徐將軍請陛下給他半月在兗州休整,收編徐圓朗的降軍,說若是陛下要平山東,則需給他另調東萊郡五千水軍,渤海郡五千郡兵助戰。”

“朕給他,”李重九斷然道,“立即傳朕的詔令,令渤海郡郡守李德逸。東萊郡郡守趙欣二人皆歸於徐世績節制,助他平定山東!”

長安驪山離宮。

大唐皇帝李淵爲避暑熱,命太子李建成監國,自己帶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從長安來驪山離宮避暑。

年過半百的李淵與李世民,李元吉二子登山,邊走邊道:“驪山自秦漢以來,即帝王遊幸之地,你看這滿山離宮別館的,不知費了多少百姓心血。這一次朕避暑於驪山,只吩咐隨意修繕幾個宮館即可,但下面的人逢迎聖意,哼……”

李元吉道:“父皇,天子富有四海。理應受萬民敬賀,所居自不能太寒磣了,父皇,這也是臣子們的一番心意啊。”

李淵看向李元吉道:“朕可不能考慮一人啊,夏糧已是豐收。但是長安米價居高不下,朕食不能下嚥,睡不能安寢。縱然華廈美宅又如何住得下?”

李世民在旁道:“父皇還是保重身子爲好,龍體爲重,這些事太子和羣臣會爲你分憂的。”

“但願如此,”李淵咳了兩聲道,“朕已下令裁減無極宮內的宮人了。不日除了北衙禁軍外,十六衛的南衙禁軍,還有太子的長林軍,還有你們幾個王府的護軍,人都是裁減三分之一。”

大唐禁軍分南北兩軍,北衙禁軍指得是駐紮在宮城北門。由李淵太原起兵時元從軍卒充任,而南衙禁軍則是從地方衝折府番上的士卒組成,屬於尚書省兵部直轄。

李建成自爲儲君後,也是選精銳充入東宮衛士,因其軍分屯於左右長林門。所以號長林軍,由大將可志達率領。

而秦王府與齊王府王府護軍也是不小,特別是李世民,被封爲天策大將後,天策府中實是護衛擴充了不少,人馬之衆甚至不遜色於長林軍下。

李淵透露出裁減諸軍的意思後,似增求二子的意見,李元吉先急着道:“父皇,王府內的護軍,都是跟隨兒臣多年,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過的,你要裁撤了他們,讓他們何處去安身啊?”

李淵淡淡地道:“這還不好辦,抽他們充實地方的衝折府,長安人口太多了,難堪重負,如此糧價只能一直居高不下,朕不是也將南衙禁軍裁減了嗎?秦王你意下如何?”

李世民平靜地道:“兒臣也捨不得追隨這些將士,但父皇有命,兒臣必然遵行。”

李淵欣慰道:“還是你識得大體,我知道你天策府人才衆多,不過詔令一下,也是一樣。由你處置就是了。”

“是,父皇,兒臣一定處置得妥當。”

李淵本要去殿中休息,李元吉早耐不住性子說是去打獵,李淵當下許了。

驪山上,悠閒了一日已是開始,李元吉驅着猞猁,與齊王府的衛士們一起打獵。

離宮內,只有李淵父子二人相陪。宮人們送上消暑的冰糖銀耳粥來。

李淵一面喝粥一面對李世民道:“我記得你也很喜歡打獵,爲何不下場?”

李世民放下碗來道:“兒臣是喜歡打獵,不過好容易兒臣今日能陪陪父皇,所以就不去了。”

李淵笑着道:“朕一個老人家有什麼好陪的?你們年輕人有年輕人自己的事。”

李世民道:“父皇這一次來驪山,只帶了尹德妃和張婕妤二人嗎?”

李淵道:“是啊,朕到驪山不過一個月,有她們二人打理身邊之事也是足夠了。”

李世民露出憂色道:“父皇近來處理國事,夙夜辛勞,兒臣爲人子,心中急切。兒臣得知臨河公薛道衡有一女,不虧家訓,妙通經史兼善文才,特薦於父皇,望能解語一二。”

李淵聞言道:“薛道衡之女,薛道衡與朕乃是故交,故人之女……”

李世民笑道:“父皇正是故人之女,才能知故人心意啊,世上美女易得,但才女難得,更難得是才貌雙全,有這樣女子在身邊,人生方不寂寞。”

李淵聞言欣慰大笑道:“好一番大論,大丈夫當本色,不過不是朕不本色,而是年紀大了心有餘力不足了,不過既是吾兒一番心意,朕就在這驪山會一會這佳人吧。薛道衡當年名滿天下,他的女兒必不會差到哪裡。”

李世民垂下頭當下道:“父皇有命,兒臣立即去辦。”

李世民走後,一旁李淵將手裡喝了一半的粥放下,撫須不語。一旁一名老宦官走出。這名老宦官正是當初去虎牢關,傳李淵聖旨讓李世民班師的人,衆人都稱他爲鄭公公。

“陛下,這薛道衡還有一子,名爲薛收,正在秦王府內爲記室參軍。”

李淵聽鄭公公這麼說道:“很好啊,妹侍父,兄臣子,世民這孩子還是有心的。”

說到這裡,李淵與鄭公公都是一笑。

鄭公公想了下道:“陛下,請恕老臣多嘴,不覺得秦王從洛陽回來後,一直盡力奉承於陛下你嗎?”

李淵道:“世民是我自小養大的,他的性子我清楚,凡不能被彎曲的,就只能被折斷,這道理他懂的。若是三孃的性子,也能像他兄長一般就好了。”

說到這裡,李淵臉上露出唏噓之色。

“陛下,我從長安那聽到一些公主的消息?”

李淵擡起頭露出了笑意道:“慢慢說來,朕要仔細聽……”

驪山下,李世民騎着馬,伴在一輛麗車旁,緩緩而行。

麗車上簾子輕挑,露出一位二八佳人的臉龐來,她看向李世民道:“殿下,周幽王當年爲博美人一笑,在這驪山點燃烽火。”

李世民按繮看着前方驪山宮道沉默了一會道:“我想褒姒若真傾心於幽王,就算幽王不點烽火,美人笑靨常在的。”

佳人淺淺一笑道:“秦王說的好,那你也知送我此去驪山,我終身也不會有笑靨的。”

李世民道:“人生終於許多無可奈何,爲了薛家,爲了天下,還請你忍耐,到了父皇百年之後,我答允還你自由。”

“不,我此去驪山,不爲薛家,不爲天下,卻只爲了殿下。”

李世民神情微動卻沒有說話。

佳人幽幽地長嘆道:“殿下,你能看我一眼嗎?我比你眼中的天下好看。”

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
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