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

幽京城中,李重九率軍返回幽京的第一次朝會。

趙國百官皆是抖擻精神上朝。

李重九坐於殿內,溫彥博,王珪,陳孝意,盧承慶,魏徵等人趙國衆臣一併坐於殿下。

衆臣到齊後,李重九開口言道:“衆位大臣有的知道了,有的不知道,昨日突厥處羅可汗,已率突厥大軍翻越了燕山,突破了長城防線,還破了懷戎城,其兵力估計最少在十萬以上。現在處羅意欲率大軍直逼幽京城下,各位愛卿不知有何看法?”

衆臣當下嗡嗡議論聲一片。

“敢問眼下幽京城中有多少兵馬?”盧承慶出聲問道。

姬川回答言道:“回援的大軍在五萬兩千餘人,現除了一萬人馬駐紮在東門草市,其餘盡數入城。幽京城內還有不足一萬的鄉兵,其中一半都是今年新募不過三個月的新卒。額託率的兩萬騎兵,雖是日夜兼程,但估計還有十日,才能進入涿郡境內。”

“現在看來兩軍兵力相差有幾分懸殊,但我軍也不是不可以一戰。”盧承慶出聲言道。

“我軍新徵完劉黑闥,兵疲馬乏,若能不戰,還是不戰的好。”薛萬述亦是發表意見。

“微臣有一言!”

但見一名老者邁步而出,聲音顫顫。

此人大多數人都不認得,心道這位老臣是誰。

“老夫裴矩見過衆位同僚。”

衆臣見了恍然大悟,此人一生譭譽參半。不過卻名滿天下,無人不知。算起來裴矩入朝爲宦時。位居高位時,在場衆大臣都沒入仕仕途呢。

唯一就是溫彥博,在開皇年間在內史省爲文林郎時,曾經與裴矩同朝爲官。但說二人同朝爲官,實在勉強,當時溫彥博出仕的文林郎不過九品,而裴矩則爲當朝重臣,官拜吏部侍郎。乃是隨時面前天子的人物。

二人地位一個在天,一個在地,說是同僚,恐怕裴矩都不屑於承認吧。

爲官之人十分看重資歷,故而常有論資排輩,倚老賣老的傳統。

對於裴矩這般老臣,衆人雖談不上敬畏有加。但都是尊重他的年歲,地位,以及資歷,聽對方出聲,衆人都是流露出認真傾聽的神色。連溫彥博等一系重臣也不例外。

裴矩當下出聲言道:“眼下突厥兵勢浩大,老臣建議爲今之計。不如暫時遷都至魏郡以避其鋒銳,方是上策。”

“遷都!”

不少臣子都是露出不以爲然的神色,若非是裴矩說的,衆人已是反駁了,但也有一部分臣子深思之後。卻覺得裴矩說的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

李重九不置可否,言道:“遷都乃是大事。不可輕議,裴愛卿請具體的說。”

裴矩拱手言道:“微臣也知道剛入殿爲臣,提此實有冒昧,但爲了王上計,爲了趙國百姓計,爲了天下百姓計,卻沒有比遷都更好的方略了。”

裴矩頓了頓開口言道“幽州之地雖富饒,但遠九州,地處邊郡,並非王霸之地,當年漢光武帝雖中興於幽州,但卻於邢臺稱帝,後天下安定後建都洛陽。正所謂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六合之中乃是中原,中原之中乃是洛陽,王上若欲統大業,建都於幽京乃是舍近而求遠,置華廈美宅而不住,而取鄙陋茅屋而棲。”

居然將幽京比做鄙陋茅屋,本以爲這一番話會有人反對,但裴矩之言一出,幽燕的本地士族官吏居然一片沉默,沒有人反對。

記得當初李重九方入主涿郡時,立都幽京與懷荒鎮二者之一時,室得奚部與幽燕本地士族大吵一番,頗有上綱上線的味道。最後李重九還是以進取中原爲重,決心立都幽京,最後才罷了這場爭議。

但眼下裴矩的提議,衆幽燕士族出身的本土官吏,卻沒有反對了,這還真是奇了怪了。難道他們集體失憶了,還是真如裴矩所說,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要遷都臨近中原,方纔是上策。

李重九左右看去,但見王珪一副略有所思的樣子,當下問道:“王愛卿,你常有出人意料的高見,孤想聽聽你的意見。”

王珪言道:“秦人曾六度遷都,終而成就霸業,拓跋鮮卑曾將都城由平城,遷至洛陽,孝文帝名流千古,但無論是是秦人,還是鮮卑人,都是後顧無憂之下,而圖進取中原,這才遷都的,但眼下幽州之地,東有高句麗,北有契丹,奚族,西有突厥,若是從幽京南遷至中原,恐怕幽燕六郡會入番胡之手。”

李重九聽王珪之言,默然點頭,這話說的十分有道理。漢人大一統王朝中,從明代開始鎮守北京,正是吸取北宋失燕雲十六州後,國力疲乏的教訓,推崇的正是天子守國門,以北京全燕雲之險,抵抗蒙古,遼東兩大地域的番族的入侵。

這時歐陽詢言道:“可是從幽京而至中原,着實太遠,我軍一南一北折返在路途之上所費甚久,將來若進取中原,與李唐決戰於洛陽,恐怕力有不及。”

裴矩也言道:“幽京雖說乃是北地重鎮,但論及人口,稅賦皆是不如新拿下的清河,武安,武陽,魏四郡中任何一郡。但凡立國建都,必先強其幹再弱其枝,以幽京爲幹,除非將四郡人口皆遷至河北,否則本末倒置。”

一旁魏徵言道:“此萬萬不可,強行遷徙百姓,此乃是暴政,萬一激起民變,恐怕四郡之地,反而會荒廢。”

裴矩之言,李重九亦覺得不無道理。當時淮揚,川蜀都十分富饒,當時有揚一蜀二之說,但在漢人百姓心底,無論是否搬遷到哪裡,但仍認爲只有是洛陽,關中,遠遠凌駕於四方之上。

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早如大禹時,就下令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爲甸服,此乃是天子之地,五百里爲一區劃,由近及遠分爲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

五服見明親疏,辨王化,自是距離天子國都越近的,越乃是文明之地。

洛陽,關中乃是漢人的龍興之地,無論遷徙到各處,但對於建都在洛陽,關中的勢力,仍是有一種認同感,歸屬感。所以這難怪,爲何幽燕士族對於遷都往中原都沒有反對,而對遷往塞外的懷荒鎮,則是絕不妥協的原因了。

而在隋唐以前,河北人口雖不遜色於河南,但論及政治經濟中心,這時仍是遠遠不如關中河南,至於川蜀,揚州就更不如了。

姬川出首言道:“此言差矣,吾聽聞古人論建都長安爲建瓴之勢,建都洛陽爲宅中圖大之勢,建都幽京則爲挈裘之勢。”

“此意爲何解?”盧承慶問道。

姬川言道:“關中山河四塞,地勢高峻,居高臨下,故稱建瓴之勢;洛陽處中原四通八達之地,可向四面擴展,故稱宅中圖大之勢;而挈裘爲提衣挈領之

意,環以滄海其東,據上游之勢,以臨馭六合,以燕云爲險。”

“幽燕士卒敢死善戰,民風彪悍,無論百姓士卒人人敢死,勇於爭先,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河北精兵,爲天下雄,我軍若要奪得天下,所憑的正要是幽燕之地的進取之氣,豈可因爲畏懼突厥,避而遷都。”

李重九心道,現在若遷都南下,雖有利於進取中原,但是北方就空虛了,就算幽京可以守得住,但經營多年的懷荒,御夷二鎮,恐怕就保不住了,更不用說遼東,以及李重九正在勾勒的環渤海戰略圈。

這時候說遷都,無論是進取中原,還是何等如何華美的陳詞,但換在他人心底都只會認爲畏懼突厥,不敢一戰,而棄了幽京。

而這時殿下有人大步入殿,高聲言道:“突厥人就要打到眼皮子底下了,這時不思保家衛國,而議遷都之事,實乃誤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十章 搶婚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
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十章 搶婚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