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

灰濛濛的天空籠罩在東萊郡。

東海上濁浪拍擊的海岸,一艘懸掛着趙字大旗的船舶,停在了東萊郡的港口之外,隨即船上放下一艘小船駛向岸邊。

港口前有兩名武將左右對視了一眼,當下一併來到碼頭上迎接。

“參見趙國貴使。”

這名使者登岸後,笑了笑言道:“不敢當,某乃是趙國中書舍人趙欣,有勞二位將軍老遠的迎候了。”

那兩名將領彼此苦笑,其中一人言道:“郡守眼下屍骨未寒,但爲東萊郡這一縣百姓,也算得上是鞠躬盡瘁了。我等二人蒙郡守付託守備孤城,還有城內數萬軍民的存亡,也是深感如負重擔,既然眼下趙王,願意入手東萊郡,我等二人也算卸下重擔,願全權輔之。”

趙欣點點頭,言道:“我來就是幫助二位將軍,不知城外賊軍攻城如何了?”

一名將領言道:“一日不停,但我等眼下也只是苦撐,再如此下去,恐怕支撐不了幾日,不知貴使這一次帶了多少援軍前來?”

趙欣笑了笑,言道:“有兩千人馬也在路上,估計三日後就可抵達。”

兩名將領聞之對視一眼,他們本以爲趙國襲擊文登,可以換來強大的援軍,未料到趙軍也不過派出兩千人馬。

另一名將領低聲抱怨言道:“早知如此,還不如降唐。”

趙欣看了那名將領一眼,沒有說話,心底卻是下了殺意,不過此人城府如此之淺,恐怕也不是什麼能成事的,倒是另一名將領不動聲色,卻是不知其心底是什麼想法。

趙欣哈哈一笑,言道:“降唐不降唐有什麼好處,我不知道,但王上對二位將軍卻已是下了封賞,可想知道?”

果真二人都露出了意動的神色,趙欣當下從袖中抽出一封文書,遞給二人。二人對望一眼,趙欣心知這時候武將多不識字,當下不等二人看文書,自己言道:“王上封你們二人爲虎衛郎將,可蔭兩子,民百戶,至於金銀布帛另有賞賜,不在其中。”

二人聽後皆是大喜,當下一併跪伏下朝北面叩首言道:“多謝趙王厚恩!”

原來是好利之徒,這就好辦了。趙欣點點頭,當下扶起二人言道:“眼下王上亦從文登方面,調遣援軍來此,兩路援兵會合後,加上城內的兵馬,城外敵軍必是知難而退。還望二位將軍好好守城,若是表現得利,某再上王上奏功,到時還有封賞下來。”

兩位將領聽得都是心花怒放,當下對趙欣的態度轉而十分殷勤。

三人一併乘船從水城城門入城。趙欣問道:“不是守城異常吃緊嗎?爲何兩位將軍卻來此陪我。”

二人聽了對望一眼,都是心道眼下正是巴結的機會,哪裡捨得離開。

一人託言言道:“昨日今日無事,若有軍情必會來報。”

趙欣心底瞭然,只是笑了笑,三人下船後轉而乘馬,一併來至郡守府。

一名將領言道:“眼下郡守亡故,只有請貴使下榻郡守府,有任何吩咐,郡內文武官員皆可聽由調遣。”

趙欣點點頭,他此來東萊郡就是奉李重九之命,來接管全郡的。

他當先而入門,立即進入郡守的身份,問道:“府庫文書都封存好了嗎?”

“是。有士卒看守着。”一人趕緊言道。

趙欣問道:“城內糧庫還有多少糧草?”

一人言道:“大概還夠一萬人馬,食一個月之用。”

趙欣訝然問道:“這麼少,此地不是郡治所在之地嗎?爲何錢糧如此少?”

另一人抱怨言道:“實在是由不得啊,兵荒馬亂的,城外的村落都被燒了不知多少,哪裡有地方徵糧,今年又給劉賊等人一糟蹋,又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趙欣點點頭,這邊路過郡守府正堂,但見正堂內設着一靈堂,正是前任郡守喬焦的靈位。靈堂內冷冷清清,沒有什麼人來拜祭,只有幾名大概是喬焦的遺孀跪立堂中。

趙欣看了一眼,心道喬焦好歹也算一郡郡守,生前也算是一方諸侯,威風八面,但沒想到死後如此冷清,也對,這時候城內人心惶惶,各尋出路,誰會來祭奠他,大隋國祚已盡,此乃天書,此人爲此捨命真是可笑極了。

正待趙欣要走過時,突見跪在堂中一女子正好轉過臉來,當下腳步一頓。

趙欣對兩名將領,言道:“喬郡守爲國盡忠,某需替吾主拜祭一番。”

兩名將領皆是不大以爲然,但不敢違趙欣的意思。

這時趙欣步入堂中,對着停着棺木三叩並且上香。一旁喬焦的遺孀仍是哭泣不止,趙欣上前言道:“喬大人公忠體國,眼下身故實在感嘆,某乃是趙國中書舍人趙欣,替趙王來此拜祭。”

“原來是趙舍人,多謝。”一名應是喬焦正妻的女子答道。

趙欣看清那女子的容貌問道:“這位小姐是?”

“是小女。”

趙欣點了點頭,雙目定定地看着那女子,言道:“原來是忠烈之後,吾必會稟告趙王,撫卹你們全家。”

那女子雙目泫然,開口言道:“不敢勞煩趙王,我們只求扶着家父的靈柩,返回長安老家,從此之後不問世事。”

趙欣心底哪裡肯,當下託言言道:“原來喬郡守是長安人士,只是此去江都路途艱險,吾需稟告趙王再作決定,眼下還請夫人小姐留在府中,以保安全。”

對方又說了幾句,但這一家人都是弱質女流,怎能說過趙欣,只能聽從安排。

三日之後,趙軍水師的援軍抵達。涿郡都尉徐武率兩千鄉軍在東萊郡登陸上岸。而周洲率一千郡兵從文登縣出發,一路故作疑兵,好似有大軍在後一般,城外賊軍見到趙軍的戰旗飄揚在城外,因畏懼眼下趙國的聲勢,當下只能退兵。

東萊郡之圍解除後,城內百姓皆是奔走相慶。而趙欣,周洲二人乘勢率軍,將東萊郡合郡皆是光復。

李重九在詔令中,讓趙欣,徐武二人暫時節制東萊郡,同時允許新羅人在文登縣駐紮水軍。金春秋聞之消息之後大喜,已經乘船回國向新羅王覆命,要求更多新羅水軍來趙駐紮。

而周洲則另有任務,來到掖縣之外查點水軍戰船。

周洲抵達掖縣之後,城內已是換了個模樣,徐武接管城內外關防,而城內原先兩位將軍早就被趙欣,不動聲色的解除了兵權。之前說要降唐的將領,被趙欣尋了個由頭,關入了大牢之中。

現在東萊郡已盡爲趙欣,徐武二人的掌控之中。

周洲與趙欣二人一貫不睦,況且對方入仕後,已是正五品的中書舍人,與一郡郡守也是平起平坐。周洲乃是從九品的郡部從事,身份懸殊見面還需作揖參拜。

周洲現在入了城後也不去郡守府拜見趙欣,而是直接來到城外水軍大營。

現在東萊郡的水軍大營,昔日隋煬帝徵遼東之處,千船起錨之景,不復再見。自隋朝水軍名將,來護兒,周法尚先後亡故後,大隋水軍已是幾乎解散了。在東萊郡本還有不少水手,但都上岸被喬焦編成了郡兵,協助守城。

至於港口內的船隻狀況更不佳,這些當初征討高句麗的渡海大船,數年不用,經過浪打蟲蝕後,許多船隻已是不能再出海,有的也是這裡漏那裡漏,真正能出海的也只有百來條。

周洲弄清楚狀況後,當下尋徐武,要他將城內郡兵中原先水軍水手都抽調出來,乘船回三岔河口修船。(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
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