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

東宮之內,李建成聽到裴寂稟告後,滿臉都是恨恨之色。

撤換李神通,乃是李建成處心積慮想出一招手筆,但眼下既被劉文靜破壞,如此叫他如何甘心。

裴寂見李建成動怒,不由微微一笑,言道:“我昨日在中書省聽到消息,說眼下李神通在河北節節敗退,故而李密向陛下上奏摺,說要回山東,重招舊部,爲大唐效力。”

李建成冷笑一聲言道:“李密當我李家之人都是傻子嗎?縱虎容易,擒虎難,父皇豈會準李密此折,這不是放虎歸山嗎?”

裴寂笑着言道:“恰恰相反,陛下已是下旨答允了。”

李建成聞言一震,來回左右走了一回,問道:“莫非是欲擒故縱?”

裴寂撫掌大笑言道:“真不愧是太子,陛下雖沒有說,但依我看來,十離七八。”

李建成不屑地一笑,身爲太子,他又如何不會揣摩李淵的心意。

李建成沉聲言道:“父皇果真還是如此,孤是不是該說,此乃笑裡藏刀之舉呢?”

裴寂趕忙言道:“太子殿下,怎能說笑裡藏刀呢?只是陛下乃是九五之尊,是要體面的。畢竟當初是李密率上萬瓦崗軍將士主動投得大唐,眼下他要走,於情於理沒有拒絕的道理啊。”

李建成笑了笑,言道:“這話不過是說給外人聽的,記得隋帝舊主禪讓退位後,被封酅國公,半年前不明不白死於寢宮之內,對外說是暴卒,但卻不容任何舊臣探視屍首,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只是此事現在父皇連我也瞞在鼓裡,這豈非是父皇一貫的做法。”

裴寂裝作沒有聽見,不過他早已是表露出支持李建成的意思,故而李建成在他面前,說話沒沒有太顧及。

裴寂言道:“太子,天子有天子的考量,陛下所爲的一切,還不是爲了大唐江山,據我所知李密與劉文靜一向親厚,故而若是李密有事,劉文靜必受牽連,若是可以絕劉文靜,等於斷秦王一臂。”

李建成點點頭,他知道裴寂與劉文靜二人十分不和睦。而自己與劉文靜也非常不對。

當年太原未起兵前,劉文靜即評價李世民言,此非常人,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後劉文靜爲李密姻親,爲李密謀反之事下獄,正是李世民解救的,從此二人一在朝堂,一在軍旅相互爲奧援。

而要知道,裴寂,劉文靜元謀功臣,也是李淵最信任的左右手,有劉文靜在,李建成要乘李世民不在長安時,在朝堂上動些手腳,都非常的不容易。

當下李建成,裴寂二人一合計,決定利用李密之事,定下對付劉文靜的計謀。

御夷鎮。

城中樂壽侯的府邸之內,往昔的夏王竇建德,正獨自坐着飲酒。

府邸之外戒備森嚴,竇建德看了庭院之中來回巡邏的甲士一眼,冷笑一聲,並不說話。

這時門扉開起,一名士卒入內,言道:“樂壽侯,張侍郎來了?”

“哪個張侍郎?”竇建德一杯酒下肚,冷目問道。

“回稟侯爺,是玄素!”

堂上竇建德臉色微變,但見張玄素除履步入堂中,遠遠地向竇建德行了參拜之禮。

竇建德手指張玄素,言道:“好,好,還不到一年,你倒晉爲侍郎了,果真不辜負了你的才識啊。”

張玄素擡起頭,見竇建德半年不見,卻是已露老態,鬚髮也不休整,就如此披頭散髮地坐在堂中。

張玄素見竇建德意氣消沉,不復當初虎威,不由垂淚言道:“侯爺半年來受苦了。”

竇建德擺了擺手,言道:“什麼受苦了,我活的不知多好,日日有錦衣美酒,還有人伺候起居,還不用操心任何事,這天下有誰比我過得舒坦。”

“我也知道我竇某人,今日能活下來,還不是虧了你在李重九面前求情。好死不如賴活着,眼下衣食無憂,不用想些其他的,也不知多好。你此來見我,是敘舊,還是有事相求?”

說到這裡竇建德目綻出寒光。

張玄素垂下頭,言道:“奉趙王之命,望侯爺出面,招降劉黑闥等人歸順。”

竇建德聞言哈哈一笑,反問言道:“你怎敢料定我會答允?若我不答允又如何?”

張玄素言道:“臣不敢相強,趙王有言,若是侯爺不肯出面,那麼他將派人假借侯爺的名義,寫信給竇建德,以及侯爺的舊部。”

竇建德聞言身子一動,怒着言道:“好個李重九,此舉就算孤的舊部不答允,只要他將消息散步出去,也會引得劉黑闥猜忌,此真一石二鳥。”

張玄素嘆了口氣,言道:“不要怪趙王,爭天下之人,行事皆是不折手段的,何況趙王此舉也不算太過。”

竇建德看向張玄素一眼,言道:“爭天下?李重九稱王之後,果真露出其野心來了。”

張玄素言道:“侯爺,霸業已是昨日黃花,眼下你我對坐於此,往昔勝勝負負也該放下了,平心而論,當日易水之敗,吾也是十分不甘心,但後來思之,推及始末,方知敗得一點也不冤枉。”

竇建德言道:“你這幾年在李重九帳下,應該是見識不少吧。”

張玄素點點頭言道“當初侯爺東征西討,連敗諸侯,雖是連戰連捷,但對手都不強,勝薛世雄乃是乘其大意,我們夏軍底子裡仍是脫不了義軍架子,若遇上強敵,終還是不足。這一度出征塞外,我見番軍遊騎彪悍驍勇,幽州軍訓練有素,裝備之精良,實在大出所料,其軍旅放眼當今之世,除了李唐府兵,突厥狼騎之外,可以說別無抗手,趙王能以懷荒鎮一偶起家,實非僥倖。”

“麾下有強軍也就罷了,事實上趙王還贏得了胡漢兩地百姓的民心,你說秦皇漢武雖敗北狄,武功縱橫一時,但胡人敬畏嗎?沒有,幾十年胡人還是與漢人你殺我殺你,而今**看這御夷鎮之中,胡漢二民和睦相處,絕無番漢之別,這乃是數千年未有之氣象!”

竇建德不忿言道:“胡人眼下歸附懷荒,御夷二鎮,不過爲利所誘,數年之後利盡則人散。”

張玄素言道:“侯爺,你太小看趙王了,他乃是胸中有大溝壑之人,眼光不着於此,二十年五十年之後會如何我不知,但十年之內,懷荒鎮御夷鎮卻不會出大事。”

竇建德當下良久不語,言道:“你現在與說這些有什麼用,不說二十年五十年,我恐怕連十年後都看不見了。”

張玄素黯然言道:“或許未必。”

竇建德開口言道:“你說十年後,誰會得這天下?李淵,王世充,李重九,抑或者是突厥人。”

張玄素聽竇建德卻沒有提劉黑闥,當下言道:“以當前大勢來看,王世充是絕沒有可能,至於突厥人則不好說,僅以李淵與趙王而論,李淵大勢在手,行事若沒有大的失誤,按理說可得天下,趙王也不是沒有機會,問鼎逐鹿沒到最後一刻,都無法見分曉。”

竇建德站起身來,負手望着堂前言道:“我記得之前有與你們說過,吾當初起兵,乃是族人爲狗官所殺,不得不揭竿而起,後來更見不慣那些朝廷官吏,世家子弟的作爲,起身與世族子弟一爭這天下,效仿一番漢高祖,你還記得嗎?”

張玄素言道:“我一直都記得,怨只怨這亂世罷了。”

竇建德咧嘴一笑,盯着張玄素言道:“你記得就好,回去稟告趙王,就說我答允他了。”

張玄素聞言訝異言道:“侯爺你?”

竇建德擺了擺手,言道:“就算我不寫,李重九也會派人冒我之名,寫信給我部將,與其如此我倒不如合作一些,換得多活幾年。”

竇建德見張玄素的神情,哈哈一笑,言道:“外人或許以爲竇建德貪生怕死,但張卿你知道,我不過是有幾分好奇,想親眼見得數年之後,我走的這條路,究竟別人能不能走得通。”

竇建德說着說着,雙目微泛淚光。

張玄素聽了亦是眼眶一紅,向竇建德一叩言道:“是,侯爺。”當下忍不住兩行濁眼滴落。

臨朔宮之中。

李重九手持張玄素的書信,頗爲出乎意料,對一旁姬川,薛萬述二人言道:“沒料到,竇建德竟願意助我,到底是張卿啊。”

姬川聽李重九當面誇張玄素,當下心有幾分不快,言道:“也能是竇建德貪生怕死罷了,或者是張侍郎以什麼要挾舊主。”

李重九聞言看向姬川,笑了笑,沒有說話。

薛萬述當下言道:“若是竇建德肯出面,那麼事情就更好辦了,我們以竇建德的名義,給其舊部寫信,勸其歸降。劉黑闥不是奉竇建德爲夏王嗎?眼下夏王有命,他不遵從,就是犯上,從名分大義上,他就輸了一籌。”

姬川言道:“或許這也是劉黑闥,心底所願的,只要竇建德一寫信,他就可以說,竇建德爲主上所迫,不能不從,此乃是亂命,如此他很可能乘機自立爲王。”

李重九看向姬川言道:“你說的,有道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
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