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

臨朔宮書房內。

裴矩正在向李重九稟告與左仙遊商談後的情況。

裴寂說完後,李重九拍着龍椅笑着道:“你說輔公佑想推翻杜伏威,再幫助我們對付李唐。這輔公佑不怕會是引狼入室嗎?朕記得朕的名聲,在外人可是一貫不太好啊。”

裴矩神色淡淡的,一旁的內廷官高勝卻是想笑而不敢笑的神情。

說實話,李重九混到今天,確實名聲不怎麼樣,當初大軍救援鄭國,趕跑唐軍,李重九順便還攻打洛陽,將王世充給作了。因此之事,李唐上下沒少拿這件事來攻訐李重九,對此人狼子野心,狡詐無義。

而在除唐趙二國的人看來,李淵已經是夠無恥,但也沒有無恥到李重九這地步。

而眼下李重九名聲在外這麼差,這輔公佑還敢找趙國合作,那麼其中確實要思量一二了。

“輔公佑有什麼條件嗎?”

“輔公佑只說,若趙國願支持他爲江淮軍之主,他願意效忠大趙,一併對抗李淵。此外的條件以後再說。”

李重九聞此點點頭道:“也好,那你告訴輔公佑,此事朕會幫他,事成之後,朕一郡之地爲酬謝。”

裴矩道:“諾,陛下。”

裴矩走後,新任中書省僕射,魏徵,王珪,以及中書令溫彥博,還有中書侍郎,六部尚書一併齊到。

李重九先看向工部尚書趙何然問道:“永濟渠疏通之事,辦得如何了?”

趙何然回稟道:“陛下,此事已是大半妥當,何稠與周博兩位努力下,永濟渠已是大半得到疏通。今年秋季下了一場大雨,現在從幽京至洛陽用永濟渠上已可通行三千石以上的大船,就算今年冬季枯水,也預計可有兩千石左右大船可以通行。”

李重九龍顏大悅笑着道:“此事辦得很好,可以重賞何。週二人。”

魏徵出首道:“陛下,何,週二位大臣,雖疏通了永濟渠,但河道行臺的架子太大,臣算過這筆帳。每日所支,不遜色於爲朝廷供養一支一萬府軍人馬的支出。”

魏徵接着言道:“眼下河道已是疏通,微臣看是不是將人員精簡一點。”

李重九記得上一次魏徵就爲此事與自己很不快。不過這一次李重九覺得魏徵說的有道理,當下道:“可以精簡,此事你與工部,還有河道行臺商議一下。看看能夠減多少人,擬出一個章程給朕看。”

“諾。”

魏徵這麼剛剛奏完,這邊戶部尚書林當鋒出首言道:“陛下,今天秋季已過,秋收已是完成。我趙國各地除了山西歉收外,其餘各地都是豐產,弱水州都護府提議。將河北糧倉之米調到塞外,在懷荒鎮設立軍糧倉庫,效仿黎陽倉,洛口倉之用。”

李重九攻下洛陽,奪得了王世充的洛口倉,擊敗宇文化及,得了黎陽倉。這兩倉都是當年大糧倉,因爲有洛口倉和黎陽倉的支持,李重九無論是對河南,還是對山東。以及河東用兵,都是不需要從郡縣上調集軍糧的。

只要大戰一起,就是從洛口,黎陽兩倉那用船運糧。糧船馬上就可以隨河流,運至軍中。正因爲有黎陽。洛口兩倉,所以河南河北各郡縣的糧庫都是自給自足的,不需要向中央輸貢,要不然李重九爲何那麼有底氣,一口氣免得河南各郡三年糧賦。

這也是今時不同往日,以往隋末大亂時,河北各郡鬧饑荒到了人競相食的地步,而現在李重九佔據河北十年,國泰民安,今年又是豐年。而眼下河北豐收,所以這米糧馬上就有人打上了主意。

但是王君廓向自己建議,將河北富裕米糧,運到懷荒鎮其中用意卻頗令人商榷。

李重九問道:“難道今年懷荒鎮鬧了饑荒嗎?”

“陛下,並非如此。”

“既然這麼說,那麼王都護是藉此投石問路,看看朕是否有揮師塞外的決心呢?”

這時候王珪上前言道:“陛下,突厥處羅可汗,自從將突厥王庭從漠北遷至漠南以來,其王庭所在實已是大大靠近邊塞。若是我軍以輕騎從懷荒鎮出兵,實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突厥王廷。不過以我看,王都護並非是要突襲突厥,而是未雨綢繆,若是將來突厥一旦有變,我北向用兵,亦有足夠糧草支持,這也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李重九看向林當鋒問道:“河北諸郡可以調多少軍糧?”

林當鋒道:“初略算了一下六十萬斛。”

李重九道:“若解三十萬斛,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林當鋒給李重九算了一下,李重九皺眉道:“不行,這在路上消耗也實在太多了。”

林當鋒道:“士卒負糧三鬥,而自食一斗,這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從幽京至懷荒鎮。沒有水運,只有讓人用牛馬來拉拽,所以難免路上就消耗多了。”

李重九道:“既然如此今年先押十五萬斛,明年開春後再押十五萬斛。”

“諾。”林當鋒當下造辦。

這邊林當鋒剛剛奏完,禮部侍郎高徐道言道:“陛下,今年武試已是結束,各郡共錄取士子三百二十人,現都在幽京候命,敢問陛下是否挑選之後,送入六衛府軍。”

“暫時先不要。”李重九反對。

他躊躇了一會道:“朕決定讓他們現在幽京先訓練一段日子,可以請府軍中優秀的將官,來指導他們。”

“不,不是一段日子,而是朕決定效仿如國子監一般,設立一個講武堂,無論是士子還是府軍之中優異的士卒,將官,得到推薦後都可以來講武堂學習。學習之後再進入各軍之中,從講武堂畢業的學生,他們可以被優先提拔。”

“講武堂?如國子監一般,這簡直聽所未聽,聞所未聞啊。”衆臣們都是不解。

事實上李重九這也是模仿現代軍校的作爲。

在中國最早提出軍校概念的,是王安石,理念也是從讀書人中培養將領,但是此事隨着變法失敗最終半途而廢。(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五章 古武術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四百章 情定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
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五章 古武術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四百章 情定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