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

河西,涼州城。

涼州城遠處,十幾個塢堡一併燃放幹煙,以示突厥騎兵已是撤退。

城頭穿着皺巴巴衣裳,神色憔悴的士卒,也是一瞬間精神煥發,拿起鑼噹噹地敲起來。

而城內爲突厥人圍困了一個月的,涼州城百姓皆是流淚滿面,仰頭叩頭,感念佛祖庇佑。

城外遠遠行來了一路唐軍,但見戰旗飄揚,獵獵而動,這就是解圍涼州的唐軍援軍。

涼州城城門也終於開啓來,戍卒們出城將突厥人堵門的沙袋,撞門的木驢車盡數搬走,掃去瓦礫碎石出了一條道路來。

一名頭戴二樑,服紫色官袍的老者,從城門洞內走,一旁清理瓦礫的士卒,民夫見了,皆是行禮下拜口稱國公。

這名老者淡淡點頭,站在城門外,遠望正要入城的唐軍人馬。

這名老者的幕僚,上前言道:“明公乃何等身份,何必屈尊至城門相迎一武將。”

這名老者看向這幕僚,言道:“若你也能從突厥手裡解了涼州之圍,我也在城門下迎你。”

這名幕僚頓時失言,只能嘆道:“明公真重英豪。”

說完馬蹄聲響起。

援軍的前鋒騎兵抵至涼州城下,那名幕僚上前喝道:“涼州總管,觀國公在此,來的是哪位將軍?”

這名幕僚本以爲報出太守楊恭仁的名號後,對方有所收斂,但未料到這路騎兵卻沒有多大異色。

“是平陽公主殿下駕臨。”一人高聲言道。

幕僚與在門口官吏都是露出訝色。沒料到千里來解涼州之圍的,逼退突厥騎兵的。竟然是平陽公主。

門口衆官吏們都是竊竊私語,這位公主經歷非常。二十歲領兵助父親平定天下,打了了半個關中。現在大唐百姓哪個不知,哪個不曉。

楊恭仁聞言言道:“快,在城門前迎候。”

說完當下楊恭仁正了正衣冠,肅容站在城門旁,而左右官吏皆是在後迎候。衆士卒百姓久仰平陽公主的名字,當下在城門外擠得滿滿當當想要一睹其風采。

“微臣楊恭仁拜見公主殿下,公主千歲。”楊恭仁施禮言道。

李芷婉身着一身戎裝,騎着一匹大宛良馬而來。聽對方稟告是楊恭仁,當下乾脆利索地跳下戰馬,回禮言道:“有勞觀國公在門外親迎。”

楊恭仁但見李芷婉,劍眉入鬢,端是英姿颯爽,不由心道一介女流手掌十萬雄兵,果真不是一般人物。

當下楊恭仁言道:“公主殿下,大軍一到,突厥人望風而逃。相較之下老夫就慚愧多了,當年衛王任過涼州總管,而我這個涼州總管,出兵中伏。結果讓突厥人打到城下,丟了我們楊家的臉,實在無顏面對百姓。此次敗戰我會向陛下請辭的。”

楊恭仁提及的衛王,乃是楊堅之親弟弟楊爽。當年其任涼州總管時大破過突厥人,乃是大隋王室戰神一般的人物。

聽說楊恭仁要請辭。一旁官吏一併出聲勸阻,甚至連百姓也是開口挽留。楊恭仁在河西不過一年,但深得百姓擁護。

李芷婉蹙眉言道:“觀國公,雖戰有不利,但經略河西之功,父皇也是十分看重的,眼下大唐沒有比你更懂得河西局勢之人,與其請辭,倒不如留下來助我,好戴罪立功。”

楊恭仁一聽問道:“莫非公主要在河西還有用得着老臣的地方?”

李芷婉點點頭言道:“瓜州刺史賀拔威勾結突厥擁兵作亂,朝廷憚遠未遑徵,父皇言讓我收服瓜洲。”

楊恭仁聽了言道:“公主殿下,此非易於之事啊,要平定賀拔威,需調動不少人馬,敢問公主殿下這一次帶來河西來有多少人馬?”

李芷婉右手豎起三個手指,楊恭仁言道:“三萬倒是可以勉力爲之。”

“不是三萬而是三千。”

楊恭仁聞言頓時色變,言道:“公主殿下怎麼只有這麼點人馬,要知道僅是涼州城下就有突厥,吐谷渾騎兵三萬餘人,若是突厥人知道公主兵馬的虛實,後果不堪設想。”

李芷婉淡淡言道:“突厥人野戰擅伏,但也怕爲人伏擊,故而生性多疑,小心謹慎,這番我來援涼州,故布疑兵,突厥人必懼而退走。事實上我大唐主力,皆隨我二兄遠征,長安能抽出三千人馬來援河西,實已是不易。”

楊恭仁頓爲歎服,言道:“公主殿下善戰者無赫赫之名,楊某服了。”

李芷婉笑了笑,既沒有謙虛推辭,也沒有半點傲然之色,言道:“觀國公,突厥之志在幽京,而不在河西,我等大可不必擔心,至於賀拔威以爲瓜洲路遠,不提防我來征伐,故而我想檢精兵倍道而襲之,觀國公你願助我收服瓜洲嗎?”

楊恭仁當下言道:“願憑公主驅策。”

洺州,永年城。

飛雪直降,永年城內外更是冰天動地。

冬季一至,雨水枯竭,滏陽河已不復半個月前洶涌倒灌之勢了,眼下永年城城內水位已是穩定在半丈附近,並一點一點的退去。

即便水攻的威力漸漸退去,但城內夏軍的日子卻是更加艱難了。

十一月天氣,天寒地凍,圍城已近一個月,夏軍上下苦苦支撐。

而當李重九率大軍從安陽返回永年城時,趙軍合兵之後氣勢大盛,又復圍城之狀。而一葉扁舟緩緩駛向永年城城下,而扁舟上反捆的乃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二人,見之一幕永年城內鴉雀無聲。

當夜新降的許國大臣裴矩乘舟入城,向劉黑闥言道沁水之戰,宇文化及軍覆滅一事。

劉黑闥聽後半響無語,一旁夏軍大將也是不說話,只是一個個垂頭喪氣。

裴矩看了言道:“事到如今,老夫說什麼也是不當了,只是老夫身爲降臣,也是頗多感慨,但盼大將軍能爲滿城的將士,百姓多考慮考慮,言盡於此了。”

劉黑闥聞言言道:“裴公多謝你這一番話。”

裴矩見劉黑闥不言投降,也不言其他,當下言道:“我再在城中等候半個時辰,若大將軍沒有其他示下就出城。”

劉黑闥點點頭同意了,裴矩走後,劉十善起身言道:“大哥,宇文化及已破,我們不如乘着永年城大水,趙軍無法合圍之際,從南面突圍,渡過黃河投奔山東孟海公,徐圓朗。”

劉黑闥沒有說話。

劉十善當下看向凌敬,言道:“凌祭酒,你倒是說句話啊?”

凌敬身子一震,似纔回過神來,思索一番言道:“孟海公,徐圓朗勢力太弱,我們去投奔,他們不一定會收容我們,。”

劉十善言道:“路都是走出來的,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怎麼也比困坐孤城好。”

“你們倒是說句話?”劉十善幾近哀求的看向其餘的王軍大將,衆人皆是不應。

劉十善重複又說了幾遍,仍是無人應聲,最後頹然坐在地上,喃喃自語言道:“怎麼都沒有人應我,應我。”

劉黑闥上前將劉十善扶了起來。

劉十善看向劉黑闥,如溺水之人抓住最後的稻草一般,問道:“大哥,你同意我的決定了是嗎?”

劉黑闥哈哈一笑,拉起劉十善的手臂言道:“別傻了。”

劉黑闥環顧殿內言道:“大家都不說話,不說話就是有了決定,你們是認爲我大夏不成了,是嗎?”

衆將欲言又止,只能又挪了挪腿,重新低下頭,一名將領言道:“大將軍,不是我們不想打,是實在大不了,弟兄們都泡了大半個月,這天寒地凍的。”

劉黑闥走到這名將領面前,拍了拍他肩膀,苦笑着言道:“這時候了,也就是老徐肯說實話了,好吧,諸位你們不就是降趙嗎……”

“大哥,不能降,降了你會沒命的。”劉十善悲聲言道。

劉黑闥言道:“若能以我劉黑闥一人之命,保住這滿城士卒百姓,死我一人又如何?”

“大將軍!”凌敬噗通一聲跪下,淚流滿面。

“哭什麼,”劉黑闥言道,“大丈夫轟轟烈烈一場,死則死爾,不要作兒女之態。”

說到這裡,殿內角落裡傳來哭聲。

城外趙軍大營。

在李重九一旁張玄素,姬川等人都是面色肅然。

“王上,處羅,突利都親自出兵了,十幾萬突厥大軍圍攻雁門,上谷,弱水州,英賀弗率軍回援,與突厥人惡戰數場,戰況不利。”

“蕭皇后親自給義成公主寫信,結果義成公主也沒勸服處羅,這一次處羅是鐵了心了,甚至聽說突厥人連李唐那邊的人馬也撤回來了,要以傾國之力,向我決戰啊。”

“溫宰輔,蘇府君已是連發十一封告急文書了,再如此下去,不僅是幽京,連太原府都危險了。”

李重九轉過身來默然,這樣的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自一個月前,李重九率軍包圍永年城以來,突厥不斷加強對幽燕一帶的攻勢,眼下李重九的塞上防線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三個月伐夏,看來時間還是太急迫了一些。”

正待這時,一旁稟告言道:“裴矩出使永年城回來了。”

但見裴矩急匆匆的步入帳內,向李重九言道:“王上,大喜啊,大喜啊。”

聞言帳內衆將神情皆是一變。

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五章 古武術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
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大結局明天更新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五章 古武術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