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太陽徐徐落山,紅霞滿天,平壤城的城頭在霞光回亮之下,一片火紅。

趙軍對平壤城的第二度攻擊,已是進行了三個時辰了,一路一路士卒被投入了戰鬥,還未參戰的士卒看着高句麗人的京都平壤京,無不顯得精神亢奮,殺氣騰騰。

平壤城城門灰煙燃盡,城門在一個時辰前,被趙軍埋下的火油彈的爆破下砸開了口子,干戈板以及包鐵城門被炸得四分五裂,城門洞穿。

破城門時趙軍士卒以爲城破殺了進去,卻沒有想到裡面還有甕城,士卒們踩着了高句麗人佈下的拒馬,鹿角,鐵蒺藜,接着城牆兩側弓弩齊放,埋伏在甕城兩側的藏兵洞內的數百高句麗士卒殺來,將衝入甕城的百餘名趙軍殺了大半。

幸虧後來人馬支援得力,這才避免了全軍覆滅,現在趙軍將高句麗佈下的拒馬,鹿角,鐵蒺藜盡數破去。一員大將率領幾十名武衛軍精銳士卒,披着三層重甲,手持着步槊殺入甕城之內,與眼前拿着重盾鐵矛高句麗軍殺作一處。

趙軍大將也是兇橫人物,拿起一槓狼牙棒所向披靡,高句麗軍的士卒,也是鐵了心,身後甕城的城門早就被堵死,等於被絕了後路。他們從藏兵洞殺出來時,就報了戰死的決心。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結果。

兩軍在甕城之內,殺得是疊屍壘壘。

而在城牆上越來越多的趙軍士卒攀上了城頭,高句麗軍苦苦支撐着抵抗。城頭上告急的鑼聲響得急切,高句麗的生力軍不斷從其他各處調來,與趙軍爭奪城牆。

城頭上激戰越劇烈,與高句麗人的緊張不同,城下趙軍士卒越是士氣高昂,趙軍現在在城牆上取得的立足點,已是在逐步穩固了。

東側城牆上,在之前趙軍拋石機的打擊中。被嘩啦下一大塊城牆,現在薛萬徹組織敢死隊扛着盾牌,與高句麗重點爭奪此處。

兩軍殺至天黑,惡戰已是超過了八個時辰。城上城下燈火一片通明。趙軍士卒舉着亮晃晃的火把,不斷地涌入平壤城,漫山遍野趙軍生力軍不斷投入對平壤城的攻擊,連山上休整完畢的新羅軍都投入了。

趙軍的生力軍彷彿無窮無盡,城牆上越來越多城垛被攻陷,高句麗軍士卒手忙腳亂,拆東牆補西牆,趙軍則步步深入,城頭上已是幾乎都爲趙軍的火把所覆蓋。

戰至深夜,攻城馬上要超過十二個時辰。趙軍士卒上下都是在等待這一刻的到來。

終於,前線方向終於傳來了他們期待已久的呼聲:“城破了!”

在場趙軍士卒都是振臂高呼:“城破了!”

可以望見,舉着火把的趙軍涌入平壤城,滾滾人潮停也停不下。在火光之中,趙字大旗豎立在了平壤城的城頭上。

“陛下。終於成功了。”張玄素激動地向李重九稟告。

李重九立在陣前,輕輕鬆了口氣道:“還不是大功告成時候,不要忘了來護兒是怎麼敗在平壤城下的。”

“不錯,我們要提防高句麗人的夜襲。”

李重九傳令下去道:“命令五個騎兵團,提防大城山城方向高句麗軍的情況。”

“至於諸位隨我入城!”

“諾!”

衆將一併領命。

平壤城內,乙支文德在士卒攙扶下,倉皇離開。城牆方向高句麗軍士卒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城門洞開之後。趙軍士卒沿着街道方向挺進。

乙支文德恨恨地看向城牆上一眼道:“城池已經破了,我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有一死以謝陛下了,不過李重九以爲攻下平壤城就勝利了嗎?”

說到這裡乙支文德臉上浮出一絲冷笑對左右喝道:“傳令下去,依之前計劃行事。”

一旁將領神色一變道:“大對盧真的要這麼做嗎?”

乙支文德目光浮出了一抹厲色道:“打戰不能有婦人之仁,這點犧牲又算什麼。我高句麗人寧死不辱,決計不將這平壤京便宜漢人。”

在趙軍破城之後的片刻,高句麗軍依舊在城內與趙軍巷戰,以阻止他們殺向安鶴宮。而這時候安鶴宮方向卻突然火焰沖天,見到這一幕所有高句麗人士卒都是驚呆了。

隨後不僅僅是安鶴宮。平壤城的各處大街小巷,達官貴人的府邸,都是燃起了大火。

城內無數穿着高句麗衣裳的百姓,哭喊着從住宅裡奔出,整個平壤城在瞬間各處起火。而乘着這火勢隔斷,乙支文德率領殘兵一面四處放火,一面於城道街壘放置障礙,阻止趙軍的追擊。

大量高句麗士卒乘着這機會,向趙軍攻城另一方向狂奔。而進攻的趙軍士卒,卻被這火勢阻礙住,無法前進分毫。

“陛下,乙支文德放火燒城,阻攔住我軍追擊。”

李重九目光一厲,他此來攻打平壤,就是爲了高句麗的糧倉,錢庫而來。沒料到乙支文德竟然放火焚燒平壤城,連城內百姓也是棄之不顧,這明顯是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得到的做法。

衆將聽聞之後,不由大恨。

次日之後,火勢熄滅,趙軍佔領平壤全城。俘高句麗百姓,士卒粗記三萬餘人。不過本已以爲必毀的高句麗糧倉,錢庫卻沒有絲毫閃失。

李重九騎馬來到這裡時,但見滿地屍首,一名將領帶着一名僧人向李重九引薦道:“陛下,是這位僧人,率人攻佔糧倉的,阻止了高句麗人焚燒。”

那名僧人聽說這名將領稱呼此人爲陛下,不由雙目一凜,但見到無數火紅的戰旗上皆是書着趙字,不由訝然用漢語問道:“趙?陛下?這是怎麼回事?於大帥呢?來大將軍呢?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哪裡?”

這名僧人仰天大呼,狀若癲狂。

侍衛怕此人暴起傷了李重九待要將他制服,卻見李重九伸手一止道:“這名弟兄,大隋已是滅亡了,現在已是大趙的天下,至於於仲文將軍當年遼東兵敗獲罪,下獄後鬱鬱而終。而來護兒將軍與天子在江都一併爲逆賊宇文化及所殺。”

這名僧人身後的百餘人聽李重九這麼說後,都是失態,不少人都是跪伏在地嚎啕大哭。

有人言道:“爹孃,你們知道嗎?孩兒淪落在異國十年,本以爲有一朝,朝廷會來救我們,沒有想到朝廷亡了。”

“是啊,朝廷亡了,我們恨啊。”

“此生報國,國卻滅亡,是我等不幸。”

那名僧人神色微微變化,倒是恢復了理智看向李重九道:“抱歉,是我失態了。你是現在朝廷的皇帝嗎?抱歉,我是粗人,不知面見天子的禮儀。”

李重九道:“朕就是天子,與你們一般原來也是大隋的士卒,宇文化及謀逆之後,朕於幽京拔劍而起,戎馬至今,憑着僥倖和運氣,纔有了今日這麼一點成就。”

那僧人點點頭道:“原來如此,我們都是追隨於仲文大帥的府兵,我是關中人,薩水兵敗後大家爲高句麗人所俘,本該就死,卻忍辱偷生活到今日。弟兄,這位是當今天子,快與我一併朝拜。”

聽了那僧人的話,身後百餘人有的拜下,有的觀望了一陣也是猶猶豫豫地拜下,還有十幾人則是站着不動。

一旁穿戴着鮮亮的甲冑,趙軍廷衛軍看着十幾名不跪之人,都是不滿,就待李重九一聲令下上去抓人。

這時候李重九上前高聲道:“諸位,我知道你們都是當年征討遼東的府兵,異國十載,各位可想念家裡的親人呢?”

衆士卒聞言一併皆是一併點頭。

李重九言道:“這位兄弟方纔說大家是忍辱偷生活到今日,這句話不對,人誰無親人家小,忍辱不是爲了偷生,是爲了重見親人而活,爲了重見家人而活,爾等爲國家,捨生忘死,千里來到遼東,所爲的是什麼?不說那些大道理,還不是爲了立下軍功,將來能光宗耀祖嗎?你們說是不是?”

“是。”不但百餘名士卒皆是眼眶拭淚一併回答,趙軍的廷衛軍亦是一併如此回答道。

李重九說這裡正色道:“爾等爲國家征戰,拋頭顱灑熱血,不惜青春,奮戰到死,你們都是響噹噹的漢子!眼下你們淪落在異國受辱,仍心念故國,坦白說是國家虧待了你們。而一個國家,若不能讓有功的將士得到應有的榮耀,就不配存在,朕也就不配作個皇帝!”

“現在朕對你們說,你可以回家了,回家去見你們的親人,讓他們都知道國家不會忘記你們,爾等都是這個國家真正的忠魂!”

李重九說完之後,遼東故卒都是熱淚盈眶,不斷擦抹着眼角得淚水,而一旁趙軍士卒則是不斷的鼓掌,神情爲之振奮,並高呼萬歲。

這一席話不僅僅是說到遼東故卒的心底,也是說到身旁趙軍將士的心底。

那僧人高濤上前激動地道:“有陛下這一番話,我等在十年也是值得了。”

一旁張玄素亦是不由感慨道:“我終於知道爲何陛下軍功謀略不過是中人之資,卻有今日之基業了。原來全在於對人心的把握啊,得民心者得天下!”

“萬歲!”

“萬歲!”

一旁遼東故卒也加入到趙軍士卒一邊一併山呼萬歲。

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
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