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

長安八月末,天氣甚是炎熱,當李淵率領大軍返回長安後,因爲戰事的波及關中的糧價一直居高不下,長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身爲大唐門下省侍中,堂堂宰相陳叔達雖是不愁吃穿,但是對他而言,現在的處境同樣也不太好不好。這一天他退朝後,回到家裡,推掉了一切官吏的拜訪,自己一個人在書房內看奏章。

自從河陽失利之後,他已是可以感覺到李淵對他的態度已遠遠不如從前那般信任,這其中的不信任,說來十分荒謬,竟是自己侄女的緣故。

陳叔達是陳宣帝陳頊之子,陳滅亡後,久久不能得志。後來楊廣因爲寵信陳後主之女陳婤之故,將陳氏子弟盡數起復。陳叔達身爲陳婤的叔叔,官位也是一路升遷,先拜內史舍人,後出爲絳郡通守。

當初陳叔達與李淵也是舊交,爲絳郡通守後,李淵於晉陽起兵。陳叔達乘勢叛亂,將整個絳郡獻給李淵,官封爲漢東郡公,後累遷至宰相,在朝堂上可謂是位高權重,地位十分穩固。但現在一夜之間,陳叔達卻感到快朝不保夕了,僅僅是因爲陳婤爲李重九封爲郡夫人的緣故。

這猜測本是毫無根據的,英明如李淵,豈會因爲這點小事而惱他,但是這幾個月朝廷的變故,證明了他的判斷。

想到這裡陳叔達不由長嘆,他將奏章放在案頭,轉而拿起一封寫了一半的請辭的奏章,這已是他第二本請辭奏摺了,上個月他已是給李淵呈上一本了,但是被李淵好言勸回。

陳叔達以爲自己可能是多心了,但是幾日後。就傳來范陽郡公盧赤松,因貪污獲罪下獄後,在牢獄中自殺的事。

盧赤松何人。當初李淵從晉陽起兵,身爲河東令的盧赤松率師迎李淵大軍入關。被李淵封爲范陽郡公。這一次河陽失利以後,有傳聞說盧赤松秘密與他的兒子,大趙的重臣盧承慶私下有書信往來,似乎泄露了朝廷機密。所以盧赤松被李淵以貪污的罪名拿下盤查,結果審問不過幾日,盧赤松就在獄中自殺。

正是盧赤松之死,令陳叔達十分害怕,盧赤松與自己頗有深交。而且與陳叔達一般,原來都是李淵昔日的故交。當初在大隋時三人都是同殿爲臣的,彼此交情很好。所以李淵起兵,二人才二話不說,不僅叛變隋朝,割地舉兵響應李淵,後李唐開國後,他們二人爲李淵重用。

可是到了如今,李淵卻已經開始不念舊情了。蕭瑀聽說不僅僅是盧赤松,甚至與自己一貫不和的宰相蕭瑀也都引起了李淵的猜忌。

蕭瑀是南朝梁明帝蕭巋之子。蕭瑀年少通經術,善屬文爲獨孤皇后所喜。後獨孤皇后將她侄女下嫁給了蕭瑀,恰巧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所以兩人交情一直很深。後來李淵從晉陽起兵,出任河池太守的蕭瑀,起兵響應,迎李淵入了長安。李淵對蕭瑀也很看重,拜爲民部尚書,光祿大夫,封宋國公,後爲宰相。

在李唐朝堂上。蕭瑀,陳叔達。盧赤松都可謂從龍三功臣,都是在局勢還未明朗之際。將注壓在李淵身上,之後得到了巨大回報。

本來蕭瑀李淵是不應該懷疑的,但問題恰恰就在於他是蕭皇后的弟弟上。李淵竟連蕭瑀也是疏遠,冷淡多了。陳叔達自問自己當初功勞不如蕭瑀,也沒有蕭瑀這般與李淵深厚的關係。

李淵連蕭瑀都猜忌起來,又何況自己。除了蕭瑀,朝堂上還有被懷疑的,有溫大雅,溫大有二人,他們本來功勞就不卓著。李淵也就直接不客氣了,溫大雅原任陝東道大行臺工部尚書,改去隴右屯田。溫大有也外放到川蜀做官,兩人都算是明升暗降,誰叫他們是大趙宰相溫彥博的親兄弟。

陳叔達將手中請辭的奏摺又重新看了一遍,當初出仕李唐時,那一番宏圖大志早已是漸漸消弭。現在他想得只是要全身而退罷了。

就在陳叔達在書房內悶悶一個人想心事時,門外傳來聲音道:“老爺,秦王殿下來府上拜見!”陳叔達聽了心道秦王這時候來我府裡做什麼。不過陳叔達與李世民一貫交好,二人也是經常暗中通氣,相互在朝堂上聲援。

陳叔達當下道:“讓秦王在大堂稍候,我更衣之後就去相見。”

不久陳叔達穿着一身常服走到大堂上,但見李世民與其親信長孫無忌二人都在。陳叔達當下施禮道:“秦王殿下此來,是爲了公事,還是私事?”

李世民上前一步,急切道:“漢東公,孤是有求而來,眼下阽危之兆,其跡已見,將之若何啊?”

陳叔達見李世民這麼說臉色微變,但見堂內並無外人,心底才鬆了口氣,當下皺起眉頭微微責備道:“秦王殿下,你是做大事的人,無論何事都不可亂了陣腳。你慢慢與我說來。”

李世民垂淚道:“世民性命只在片刻,哪裡計較那麼多,眼下來求郡公你救命啊!”

陳叔達何時見過李世民這般,也知道李世民爲何所苦惱,現在市井上傳得沸沸揚揚,說唐軍折戟於河陽後,李世民私下說唐軍除我李世民外,無將可戰,失利也在情理之中。這謠言越傳越廣,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長安市井都傳開了,連陳叔達都聽不同的三個朝臣與自己說過。

陳叔達安慰李世民道:“我知道了,秦王不過是一些市井謠言,你不要憂心,天子不是糊塗人,知道這是趙人細作,故意散傳的假消息。你現在不能亂,你一亂趙人的奸計就得逞了。”

李世民道:“漢東公,你也知三人成虎這個道理,上一次父皇收回我兵權,心底對孤已生嫌隙,這一次趙人又在幽京傳孤,說父皇退兵河陽後,某在府中大宴天策府的將領,又說孤幸災樂禍……”

李世民梗咽不能言語,而長孫無忌則是幫李世民道:“漢東公,陛下多疑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眼下到了此時此地,你無論如何也要幫殿下一把啊。”

陳叔達見了長嘆一聲言道:“秦王殿下,我知道你身在難處,但是我此刻恐怕也爲陛下猜忌,幫不上你什麼?”

李世民奇道:“父皇起兵之初,多累漢東公相助,父皇對你該最爲信任不過,爲何連他也猜忌你了?”

陳叔達長嘆一聲,將李淵對自己懷疑的原委道出來。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一併無語,李世民嘆道:“本以爲能求漢東公相助,沒料到……”

陳叔達與李世民都是對坐無言,這時候長孫無忌突然道:“秦王殿下,漢東公,今陛下對你們嫌隙已成,一旦禍機竊發,豈非大錯鑄成,乃實社稷之憂。莫若陛下行周公之事,以安國家好了!”

此言一出,陳叔達震驚,心道這長孫無忌說的,可是徹徹底底的大逆不道之言啊。

陳叔達還未細想,這時候李世民霍然起身,從腰間拔出劍來道:“混賬,你說什麼,你以爲我李世民是那般無父無君的逆賊嗎?孤砍了你這殺奴,向父皇一表忠心!”

說完李世民一劍向長孫無忌砍去,長孫無忌竟也是拔劍招架。

陳叔達思慮轉了幾轉,他是個明眼人,怎麼猜不到李世民與長孫無忌是在自己面前演戲。不過陳叔達卻不動聲色,他在想着下一步決定的風險。

秦王是英睿之主,能信人用人的,與自己一貫也是十分相厚的,不似陛下除了隴西李家外,一律不肯信任外姓之人,現在自己既然已是失寵,甚至有一日可能會落到盧赤松那般下場,爲何不在這時候替自己都打算打算。

當下陳叔達站起身來,不避來來去去的劍鋒道:“兩位住手,聽我一言。”

李世民,長孫無忌都是停了下來,陳叔達道:““殿下,吾懷此念久已,不敢發口,今長孫所言,正合吾心啊。”

陳叔達當下跪下道:“懇請殿下早作打算,現在已是旦夕存亡之時了。”

見了這一幕長孫無忌也是丟下劍,跪下道:“秦王殿下,請你三思啊,就算不爲你自己,也要爲了我們天策府一幫忠於你的臣子想一想啊。”

“你,你,你們。這不是逼我嗎?”李世民手指二人,臉上青了一陣,又白了一陣。

片刻之後,李世民,長孫無忌二人已是從走出陳叔達的漢東郡公府,天策府的衛士早已是給李世民備好車馬。長孫無忌朝街邊一側頭,冷笑一聲,隨即對上前對李世民道:“殿下,果真太子,齊王殿下的耳目都在附近,不過殿下,我們這麼明目張膽的來找陳叔達,不怕太子和齊王知道了,我們與陳叔達的關係嗎?”

李世民淡淡地道:“何必要怕,孤是堂堂正正上門來拜見,私下拜見才起疑呢,一會兒再去蕭瑀,宇文士及,竇威,封德彝的府上拜訪,太子齊王弄不清孤的打算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
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