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

杜淹聽聞李重九答允援鄭,當下坐不住了,急切地言道:“只要趙王肯答允援鄭,莫說是三個條件,就是三十個,三百個條件,我們都可以……可以商議啊。”

杜淹本想一口答允下來,但轉念一想還是說了商議二字,但心底又怕李重九獅子大開口,當下言道:“我鄭國有回洛,洛口,含嘉三倉,聽聞趙王伐劉黑闥,若軍糧不足,可隨時支取啊。”

薛萬述一曬,言道:“回洛,洛口,含嘉三倉,我軍亦有黎陽倉,也不缺軍糧啊。”

杜淹聽了一愣言道:“這我倒失於計較了,趙王還請示下,吾必然全力配合。”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恐怕不易啊,比如第一條,若要我鄭主去帝號,你說鄭主答允不答允啊?”

杜淹聞之後色變,結結巴巴地言道:“趙王這莫非說笑嗎?”

王世充爲了稱帝謀朝篡位,可謂什麼罵名都往頭上栽了,還殺皇泰主了代價不可謂不大。若眼下自去帝號,不是"ci luo"裸的打臉嗎?

砰!

杜淹嚇了一跳,一旁趙軍大將薛萬徹,一拍桌子言道:“何來說笑,王上萬金之言,用得着與你說笑嗎?”

杜淹嚇得面色慘白。

李重九擺了擺手,言道:“薛將軍坐下。”

薛萬徹聽了這才坐下,雙目卻瞪着杜淹。李重九言道:“某麾下大將不知禮數,還請貴使不要見怪。”

杜淹見李重九如此客氣,連忙言道:“趙王,哪裡的話,這位將軍一片忠君之心。可以理解,至於條件,我說了一切都可商議,到時回東都請天子斟酌一下就是了。就算是去帝號,也不是不可商議的。”

李重九聞言哈哈一笑。張玄素,薛萬述亦是捏須微笑。李重九提議讓王世充去帝號,不過是一時試探之意,杜淹言這都可以商議,看來洛陽上下都是信心不足,認爲唐軍勢大不可力敵。唯有向趙求援一途,方纔能免去鄭國這場大難。

杜淹見李重九發笑,不知何意,心底卻是七上八下。

李重九看向杜淹言道:“方纔不過戲言爾,你回去請鄭主放心,轉告於他李唐乃趙。鄭之大敵,李唐攻鄭,趙國絕不會坐視不理,待我破了劉黑闥,必率軍南下援之,但未破劉黑闥之時,還暫請鄭主與李唐暫時周旋一二。杜侍郎先不要高興太早。孤援鄭仍是有三個條件。”

杜淹聽了幾乎淚流滿面,激動地言道:“趙王能答允,我鄭國上下莫感激趙王的大恩大德,三個條件趙王還請示下。”

李重九言道:“說三個條件其實是一個條件,在孤破劉黑闥前,趙若援鄭,鄭主需最少確保懷州,河陽不失。”

杜淹言道:“這戰事未起,一切尚不可分說,若戰局於鄭不利。懷州乃是河北飛地,要想保不失,這恐怕有點難。”

張玄素言道:“懷州也就罷了,但河陽三城乃是重地,不可輕易棄之。”

李重九見杜淹默然。言道:“若懷州,河陽失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則回洛,洛口,含嘉三倉,王公不可輕予唐軍,若是守不住,最少也要存其一。”

杜淹默然了一陣,顯然有幾分手足無措。

李重九站起了身子,言道:“若這一點,王公也辦不到,那只有最後一條了。”

杜淹亦是連忙站起身,在李重九身後亦步亦趨的樣子,言道:“趙王請說。”

李重九言道:“若是戰事實在不利,鄭公就算河南各城都丟了也沒關係,但必須守住虎牢,確保不失,若虎牢也不保不住,那麼援鄭之事,請恕孤愛莫能助。”

聽到李重九最後一個條件,杜淹頓時啊地一聲,失聲叫了出來。

李重九看向杜淹,問道:“我說的就這麼多了,杜侍郎請轉告鄭主,洛陽城池雖堅,重兵屯駐其中,但孤城也是不能自守的。”

自李淵下令東征王世充後,大唐府兵徵役,掃地爲兵。

出征當日,李淵親自將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送至霸陵亭,大唐戰旗獵獵而東,唐軍士卒身着戰襖,腰掛長弓,手抓橫刀,雄赳赳氣昂昂地向東而去。

李淵見此一幕,欣然言道:“軍威壯矣,破賊指日可待。”

李世民,李元吉皆是一笑。李淵卻面露憂色,言道:“王世充雖剽悍,但不難對付,朕唯一心底有所顧慮的,則在於河北。”

李世民聞言言道:“父皇擔憂莫非是李重九。”

李淵肅然言道:“確實有幾分。此賊已成氣候,幽燕鐵騎在手,將兵十萬,若是大舉渡河援鄭,朕擔心伐鄭一事,會功敗垂成。”

李世民言道:“父皇不必擔心,李重九有掃清六合之志,王世充此人好猜忌,又加帝位在身。兩人彼此必然不睦。兩家若是聯合,也是因利而導,相互心懷鬼胎,面和而心不和,反給與兒臣可乘之機。何況李重九一日未攻下洺州,一日不敢大舉南下。”

李淵言道:“吾兒說得有幾分道理。”

接着李淵與李世民又叮囑了幾句,三兄弟拜別李淵後,各自率軍離開。

李建成與李建成,李元吉也在此分道。霸陵亭乃是潼關道、武關道、蒲津關道交匯之處。李建成直接率人馬,北上走蒲津關道,渡黃河至蒲津以備突厥,而李世民,李元吉則親率十萬精銳關中府軍,東出潼關官道。

還有一條武關道,則是往南而行,通江漢,乃是戰國時秦楚爭雄時所闢。

十萬關中府兵經灞橋,日行六十里,直奔潼關,除了府兵之外,輾轉運輸民役亦是倍於戰兵。

當時渭河已不可通,原因是渭河水量不夠,流淺沙多。由陝州到潼關雖可用水運,但從但潼關到長安一段卻十分難行,一段時間渭水甚至不能通糧船,僅浮竹木編筏。

故此在開皇四年時楊堅令宇文愷開廣通渠,長三百多裡由潼關而至黃河,漕糧自此可從黃河通長安。不過廣通渠開通已是二十多年,因仍是引用多沙的渭水,不久又陷入淤塞的局面,所以潼關到長安一段卻要用牛車陸挽。

李世民率大軍於潼關大道上而行,一條潼關道也是歷經無數風雨。關中西面號稱崤函之固,唯有潼關官道可行。黃河雖越崤函,但因有三門砥柱之險,舟船至此不通,所以長安洛陽,唯有潼關官道一途可行。

現在潼關官道擠滿了東出的士卒,不見任何商旅。

房玄齡,杜如晦騎驢隨行在李世民身側。李世民跨騎的一匹紅馬,乃是自波斯而來的名驥,李世民將其名爲什伐赤。

房玄齡見唐軍關中銳卒,不得不自己揹着乾糧,跋涉於潼關道上,不由嘆息言道:“今日之勢,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爲命,食以漕運爲本。洛陽在王世充,黃河漕路不通,連廣通渠也是荒廢,舟船無以運糧,累士卒不得不贏糧而行,實大耗體力。”

杜如晦言道:“南北漕運,並就是大不易,黃河漕運兩大難,一是渭河難運,當年漢武帝立都長安時,每年漕米渭水可運四百萬石,渭水可駛萬石大船,而到了大業年間,渭水每年不過二三十萬石,就算廣通渠通暢時東來漕糧不過百萬石。二是三門有砥柱之險,漕船從洛口到陝州須用棄舟而運陸。開皇年間,天子下詔鑿砥柱,最後卻不了了之。”

房玄齡聽了言道:“故而洛陽不破,關中難富。破王世充後,再重開黃河漕運。而今長安糧價居高不下,此番東征河南,以糧米儲備只能支撐一個月。”

李世民哈哈笑道:“故而我們要破王世充,唯有就糧於敵。天下六大官倉,王世充居洛口,回洛,含嘉三倉,積累南北之粟,以實東都。我們破任何一倉,都足以供給東征大軍軍糧之需的。”

房玄齡言道:“秦王,此次攻鄭,以卑職看可以效仿,趙破劉黑闥之例。”

李世民問道:“如何說來,孤洗耳恭聽。”

房玄齡言道:“趙國這一次破劉黑闥,不過兩個月,連下河北數郡,實出乎微臣意料。以微臣之見,趙軍能勝除了兵馬驍勇,劉黑闥人心未定外,其因有三。”

杜如晦催促言道:“房兄就不要賣關子了。”

李世民亦是笑了笑,房玄齡肅容言道:“一來是利用永濟渠之便,李重九以水路輕取,繞過夏軍重兵把守的高陽城,而沿運河而下,河北各郡皆是望風披靡。”

“二來李重九從宇文化及手中,奪得黎陽倉,以黎陽倉中糧米源源不斷供給南征的十幾萬大軍,否則以趙國軍糧之儲,不到十月,兵糧就早已竭盡。”

“三來李重九行分進合擊之策,主力臨於大名,迫劉黑闥不得輕離,而尉遲恭,徐世績,郭孝恪三路人馬,分進而合擊,連戰連捷之後,大軍包圍洺州。此三因對我大唐攻伐鄭國,都可以有借鑑之處。”

李世民聽房玄齡之言,目綻精光言道:“房先生之言十分中肯。孤有所得。”(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十章 搶婚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五章 古武術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九十章 內附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
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十章 搶婚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五章 古武術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九十章 內附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