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

大殿內一片譁然,大家都聽出來了,御史臺的證據並不確鑿,並不能證明盧楚有罪,但盧楚卻居然主動辭職,甚至願意甘領土地兼併之罪,很多精明的大臣都看出了這個案子的關鍵之處,就是這五千頃土地的真正主人。

虞世南也連忙躬身道:“殿下,廷問尚未結束,請允許微臣繼續!”

“廷問繼續!”

張鉉又看了一眼裴矩,微微笑道:“裴相國請退下吧!”

“老臣遵旨!”

裴矩心中有一絲不安,他感覺張鉉已經看透了自己,無奈,他只得退了下去。

虞世南又繼續道:“我們在覈查滎陽郡的官府記錄時,發現所有的田契轉讓記錄都在,唯獨沒有盧尚書那五千頃良田的記錄,另外,以前年度的田畝匯計表中,那五千頃良田也沒有前主人記錄,在官田記錄中也沒有,就像憑空冒出來的五千頃良田。

當然,因爲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去滎陽郡實地核查,我現在沒有別的要求,請盧尚書告訴我,那五千頃良田的前主人究竟是誰?盧尚書有沒有土地兼併之罪,甚至有沒有貪賂之罪,關鍵就在於此。”

一直對此事沉默的張鉉也終於表態了,“我知道盧尚書有苦衷,或許不願公開土地的原主人,但此事已關係到朝廷的信譽,關係到我們內部是否會出現分裂,它已不僅僅是盧尚書個人的隱私問題,所以我還是希望盧尚書能尊重廷問制度設立的本意,以公開求得公正,當然,如果涉及重大軍事機密,盧尚書可以提出異議。”

盧楚臉色蒼白,他始終躊躇不決,這時,蘇威走出來道:“殿下說得不錯,廷問的本意就是以公開求公正,給大臣一個爭取清白的機會,這已經不是盧尚書個人的榮辱,也關係到朝廷的聲譽,如果盧尚書不願說,那我想說兩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蘇威身上,盧楚臉色更加蒼白,他不敢直視蘇威,但也沒有阻止蘇威出聲。

蘇威向張鉉行一禮,“請殿下恩准!”

“準!”

“謝殿下!”

蘇威提高聲音道:“剛纔虞大夫提到,五千頃土地在滎陽官府中沒有任何記錄,官田中也沒有記錄,這讓我想到了一種情況,確實有一種土地不會在官府中有記錄,那就是皇莊,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五千頃良田是皇莊,盧尚書,我說得對嗎?”

盧楚長長嘆了口氣,“蘇相國說得對!”

居然是皇莊,每個都瞪大的眼睛,但沒有人敢說話,大殿裡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答案眼看要揭曉了,虞世南問道:“既然是皇莊,請問盧尚書,是哪位皇族把它託付給盧尚書?”

“是我父皇!”

殿外忽然傳來一個少女清脆的聲音,衆人回頭,只見廣陵公主楊吉兒從殿外走了進來。

大殿裡一片寂靜,這個突來的結論讓所有大臣都震驚了,那五千頃良田竟然是先帝楊廣委託給盧楚,簡直是匪夷所思,可再細細一想,似乎也只有這個緣故,原主人才不會有任何記錄。

衆人默默注視着這個已經長大的公主,當年那個調皮搗蛋的小公主已經出落得如牡丹花一般美貌華貴,她彷彿就應該出現在這座大殿中,沒有任何違和之感。

楊吉兒走上前,向張鉉行一禮,長長的睫毛垂下,目光卻不看他,她心中始終無法原諒張鉉對她母親的非分之念,雖然並不是完全是張鉉的責任,但她看得出,張鉉也有那種念頭。

張鉉默默注視着她,目光中多少有幾分歉疚,但這種歉疚在他心中只是一閃而過,他淡淡道:“公主有什麼話要說?”

楊吉兒目光投向了張鉉,眼中已經沒有了私人恩怨,她朗聲道:“攝政王殿下,各位大臣,盧尚書名下的五千頃土地確實是我父皇在臨去江都之前託付給他,是給我和趙王留下的一條後路,如果將來社稷不在,他的一對年幼兒女也有餬口之資,父皇考察了很多人,最終選擇了盧尚書,因爲他清廉、正直、忠於信託,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晚上除了父皇和盧尚書,還有郇王楊慶也在,另外還有我和兄弟趙王,連母后也不知道此事,現在,中都居然傳得沸沸揚揚,說盧尚書貪贓枉法,兼併土地,說他虛僞奸詐,堪稱王莽第二,我不能不站出來,就算我不要那些土地,也絕不能讓盧尚書揹負不白之冤。”

這時,盧楚已經淚流滿臉,顫抖着聲音道:“公主殿下,不必這樣!”

楊吉兒取出一份發黃的白綾聖旨,“這是父皇留下的旨意,一式三份,我和趙王各一份,盧尚書手上也有一份,這就是證據。”

盧楚顫抖着手從懷中也取出了一份同樣的旨意,楊師道上前接過兩份聖旨,呈給張鉉,張鉉深深看了一眼楊吉兒,將兩份聖旨看了一遍,果然是天子楊廣的筆跡,將滎陽郡的五千頃土地委託給盧楚暫時保管,將來天下太平,再將五千頃良田交還給趙王和廣陵公主,下面是楊廣的簽名以及盧楚的畫押。

張鉉又讓楊再師把旨意交給虞世南,虞世南看了片刻,忽然向盧楚躬身施一禮,“虞某勘察不明,讓尚書揹負不白之冤,願向尚書道歉!”

盧楚嘆道:“有虞大夫這樣正直嚴明的御史,是朝廷之福也!”

虞世南高聲道:“現已查明情況,盧尚書清正廉潔,沒有兼併土地,御史臺正式撤案,廷問到此結束!”

張鉉一擺手,“給公主殿下安排一個臨時之座。”

有官員取來一隻繡墩,放在丹陛之側,楊吉兒猶豫一下,也坐了下來,朝臣們也沒有什麼異議,攝政王殿下說得很清楚,只是臨時之座,出於禮節讓公主就坐,並非讓她聽朝。

盧楚行一禮,“殿下,微臣告退!”

張鉉卻笑道:“尚書稍候,下一個廷議也和尚書有關。”

張鉉緩緩對羣臣道:“廷問不僅以公開促公正,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正直廉潔的棟樑之臣,下面我們進入廷議第二項,關於多相制實施的解釋,在解釋之前,我需要做兩項任命。”

說到這,張鉉提高了聲音道:“民部李尚書聽封!”

李綱快步朝臣中走出,躬身道:“微臣在!”

“李尚書爲民部尚書,主管天下財政,收納度支,事體重大,本王特加封李尚書爲紫微閣資政,參與紫微閣議政。”

“微臣謝殿下之封。”

李綱退下去了,張鉉又看了一眼盧楚,高聲道:“工部盧尚書聽封!”

鄭善果的臉色刷地變得蒼白,他知道最害怕的事情終於出現了,他頭腦一片空白,只聽張鉉在宣佈,“調任爲尚書右僕射,加封紫微閣資政,參與紫微閣議政。”

大殿內頓時爆發出一片鼓掌聲,顯然所有人都支持盧楚出任紫微閣資政,盧楚激動得淚水流出,跪下磕頭,“微臣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楊吉兒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她一雙美眸向張鉉望去,雖然還是充滿怨恨,但這種怨恨中卻有一絲暖意。

裴矩彷彿一腳踏空,內心再沒有任何依託,只覺失落之極,原本盧楚資歷不足,出任紫微閣資政會引來非議,但經歷了這次土地風波,盧楚出任紫微閣資政竟然成了衆望所歸,自己不僅策劃失敗,相反還助了盧楚一臂之力。

他擡頭向張鉉望去,正好張鉉也向他望來,目光之冰冷,令裴矩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顫。

張鉉隨即對衆人道:“下面由吏部韋尚書正式宣佈多相制計劃!”

韋雲起走到丹陛前,接過楊再師遞給他的卷書,展開對衆人高聲讀道:“自文帝以來,多相制屢屢提及,先帝實施選曹七卿,實爲多相制之雛形,然沒有以制度將其定型,經多方醞釀,權衡利弊,特決定在本朝推行多相制,逐漸總結利弊,完善制度,現宣佈草案如下”

在中都民衆爲盧楚持有五千頃良田的真相而感慨之時,又一個重磅消息在中都炸開了,朝廷正式推出多相制,由攝政王任命七名相國,包括蘇威、裴矩、韋雲起、蕭瑀、陳棱、李綱、盧楚等七人,凡朝政重務,皆由七人協商投票決定,七相任免皆由攝政王決定。

其次還有部寺改革和重大人事任免,韋雲起出任尚書令兼吏部尚書,設尚書左右僕射,尚書右僕射管吏、戶、禮六部,由工部尚書盧楚改任,尚書左僕射管兵、刑、工六部,由黃門侍郎張玄素改任。

內史省改名爲中書省,主官內史令改爲中書令,由蘇威出任,下設中書侍郎,門下省名稱不變,主官納言改爲門下侍中,繼續由裴矩擔任,下設黃門侍郎

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530章 白狼之戰(上)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523章 三管齊下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1154章 天下大戰(十二)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19章 玄感之秘第634章 兩個消息第29章 玉釵風波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240章 夜訪裴矩第953章 保命重要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137章 激戰河東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1177章 天下大戰(三十五)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93章 盧府壽宴(五)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860章 新的任命第842章 兵臨弋陽第106章 瓦崗二主第409章 大喜來臨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350章 使者到來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841章 家有惡弟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466章 傳信裴矩第660章 夜襲唐軍第1176章 天下大戰(三十四)第982章 太原戰役(二十三)第834章 大軍殺至第46章 最終決定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344章 守城初戰第293章 英雄大會(九)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48章 太原留守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17章 臨危受命第481章 天下勤王(七)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305章 悄離洛陽(中)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168章 離而間之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1034章 張鉉做媒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633章 前狼後虎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1020章 被迫出兵第1000章 分割戰利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209章 出兵清河第1051章 意外情報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642章 內亂初生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22章 進階之禮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1106章 南城突破(中)第589章 建德斷指
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530章 白狼之戰(上)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523章 三管齊下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1154章 天下大戰(十二)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19章 玄感之秘第634章 兩個消息第29章 玉釵風波第884章 洛陽情報第240章 夜訪裴矩第953章 保命重要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137章 激戰河東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1177章 天下大戰(三十五)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93章 盧府壽宴(五)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860章 新的任命第842章 兵臨弋陽第106章 瓦崗二主第409章 大喜來臨第1116章 五人組合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350章 使者到來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841章 家有惡弟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466章 傳信裴矩第660章 夜襲唐軍第1176章 天下大戰(三十四)第982章 太原戰役(二十三)第834章 大軍殺至第46章 最終決定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344章 守城初戰第293章 英雄大會(九)第875章 當廷對質(上)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48章 太原留守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17章 臨危受命第481章 天下勤王(七)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1125章 於筠事件(下)第305章 悄離洛陽(中)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168章 離而間之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1034章 張鉉做媒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633章 前狼後虎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1020章 被迫出兵第1000章 分割戰利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209章 出兵清河第1051章 意外情報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642章 內亂初生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22章 進階之禮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1106章 南城突破(中)第589章 建德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