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獻策

隋煬帝楊廣這些日子一直在考慮,如何牽制關隴貴族,打壓舊閥實力,強化中央集權,因爲這兩三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發生過太多的朝代更迭,藩王作亂,門閥割據,威脅皇權,楊廣想要大隋長治久安,就必須要解決門閥士族的問題。

這是國之根基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傷根掘基,王朝倒塌,不可冒進。

但是隋煬帝恰恰是個急功好利的性格,他心中有着功蓋三皇五帝,勢超秦始皇,成爲千古一帝的霸氣,但是畢竟大隋開國,是他的老子實現的,開國之名他得不到了,但是他要實現大業,稱霸宇內,再現古代聖君,四方蠻夷來拜的盛世。

可門閥士族,卻嚴重製約了他,甚至危及他的權力和統治,他的父親就是以外戚專權而得北周天下,隋煬帝可不想,這些八大門閥,還要那些一流豪門,能夠威脅他的統治。

拉攏寒門,提拔寒士,來平衡門閥,分化貴族權力,這是隋煬帝的想法,但如此實施,卻一時不知從何處下手。

此時,隋煬帝楊廣問向了羅昭雲,頗有病急亂投醫的想法,還夾雜着試探,以及無心之舉,總之,隋煬帝這個人,性情多變,古怪得很,有時候的想法,不能按常理揣度。

羅昭雲猶豫了一下,看宮內倒是沒有什麼外人,但仍是拘謹,畢竟他要是說些不利於門閥的,擔心會將門閥得罪了,以後在朝內,可是寸步難行了。

楊廣城府也頗深,否則不會在奪嫡中成功扳倒太子了,他看出羅昭雲的猶豫,心中略村,一揮手,讓所有宮女侍衛們退出房外,只留下蕭皇后和小公主,還要幾名侍衛,都是站在角落,如果低聲說話,不見得能聽到。

羅昭雲放下心來,回答道:“臣以爲,當廣開科舉之路,選拔人才,給寒門一定取仕機會。”

其實,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隋文帝爲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爲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據史書記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開皇十八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但是這種舉人,都流於形式,最後推舉上來的,肯定都是關係戶,跟寒門關係不大。

楊廣狐疑道:“科舉選人?這方面,朕也早有考慮,打算設置‘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學業優敏’等十科舉人。再詔令諸郡以‘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驕壯,超絕等倫’等四科舉人,拓寬選拔舉人的途徑和考覈,但執行起來,恐怕還是難免被門閥控制。”

羅昭雲聽完,明白楊廣所說,都是隋代推行的舉人制度,但是臨時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舉人的特徵,以具科舉制的雛形。在大業中間,伐遼東之前,隋煬帝還曾設置明經、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去士,這才標誌着科舉制已經誕生了,但僅此而已,並沒有真正實行下去。

因爲不久伐遼東之後,科舉就荒廢下來,隨後三伐遼東失敗,天下烽煙,諸侯並起,楊廣躲避到江都去,北方几乎一片混亂,科舉沒有推行起來,就夭折了,直到唐朝,科舉制度才真正實行。

不過,如果以爲唐朝科舉對國家影響很大,那就錯了,因爲在唐朝的科舉,取士的名額太少了,一屆科考,三年一次,一共才錄取二十人,最後都是成爲翰林院等執筆官,才如李白,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實權官職,對朝政影響不大。

只有到了宋朝,科舉取士,纔是最主要途徑,趙匡胤爲了拉攏寒門士子,不讓這些文人搗亂,使讀書人都能堅決擁護朝廷的領導,所以科舉更加全面,選人的數量也多,宋代的門生、學派黨爭也最多,讀書氛圍也最好。

羅昭雲開口道:“臣所說科舉,不是傳統意義的舉人和選拔管理,可是通過一種較爲公平的途徑,讓所有人在皇帝的監督下,憑着真才實學,進入朝堂爲官,他們會直接成爲陛下的人,這樣略過的門閥考覈,他們都會絕對效忠陛下了。”

楊廣眼神一亮,露出驚喜之色,連蕭皇后、小公主聽完,也都感到驚奇,不知他有什麼辦法?

“可以跳過門閥控制,甚至能讓朕親自監督,究竟是什麼辦法?”

“考試!”

“考試?”楊廣錯愕一下,有點不知所云。

羅昭雲振奮道:“就是科舉考試,不是通過那些表面的賢能、正直、德行等,主觀考覈,而是讓寒門與貴族的公子,讀書後進行科舉考試,可以分文章卷、治國卷、軍伍兵法卷、建築算術卷等,分科取士,不但可以選出一些精通儒學,擅寫詞賦的士大夫,還能選出精通治國理論的官吏,懂得兵法的武將,精於建築、算術、工匠的人。”

楊廣聽完,表情變化,然後啼笑皆非道:“哈哈,這個想法,朕還是首次提到,依靠答卷寫字嗎?這倒是能避開一部分門閥插手,只不過,你所說建築、工匠之流,他們如何有資格參與這種朝廷科舉,真是荒謬!”

隋煬帝有贊有斥,對羅昭雲的建議,一部分覺得可行,一部分覺得異想天開。

羅昭雲心中一嘆,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在這個時代太深了,連皇帝本身,都覺得天經地義,更何況那些貴族和百姓了。

“這樣一來,士子們就真的能崛起,步入朝堂嗎?”楊廣還要疑問。

羅昭雲道:“朝廷頒佈科考的書目,讓貴族和寒門子弟,各自學習,然後統一出題,或是各州一張卷,從縣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一級級選拔,出現童生、秀才、舉人、貢生、進士不同級別,籠絡讀書人,壓制貴族勢力,到最後一關,陛下親自在宮殿監考,所有來京城殿試的人,都成爲天子門生!以前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演變成‘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陛下就能將收天下文人爲己用了。”

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逢才女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晉陽破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二百五十三章 勝利在望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五百三十九章 辦學院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會議政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開俏公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義憤填膺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二十一章 奪嫡謀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開俏公主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尾第八十二章 邂逅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六百四十四章 聖女吃貨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局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風月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興破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三十二章 鍥而不捨第九百一十七章 溫馨的相聚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謀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選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一百九十三章 廟堂之途第八百七十九章 宮內溫情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東第九百六十章 秦瓊生猛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二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論
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逢才女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晉陽破第九百二十三章 層層設伏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二百五十三章 勝利在望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五百三十九章 辦學院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會議政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開俏公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義憤填膺第六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二十一章 奪嫡謀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開俏公主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尾第八十二章 邂逅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六百四十四章 聖女吃貨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局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風月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興破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開恩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三十二章 鍥而不捨第九百一十七章 溫馨的相聚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九百七十九章 參知政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二百五十四章 衆志成城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謀第四百零八章 做人留一線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二百六十四章 吐谷渾女人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選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波欲來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一百九十三章 廟堂之途第八百七十九章 宮內溫情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與非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東第九百六十章 秦瓊生猛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這個殺手不太冷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二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