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設立驛亭

羅昭雲坐鎮湟水城,對着武威郡和金城郡、枹罕郡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揮師東進。

不過,他暫時停止進攻步伐,爲的穩住腳步,繼續擴增兵力,汲取西平郡的百姓,馴服降兵,整合在一起,人數增了兩三萬,但是訓練不夠,比較雜亂,跟他所帶的兩三萬精銳沒得比。

只能臨時加快訓練,以速成的方式,先把軍規軍紀,還有基本的佔位、跑位,旗號、鼓號等掌握,然後通過實戰磨鍊,幾場硬仗下來,就能悍勇了。

同時派郭孝恪帶兵襲擊澆河郡的達化城、河津城,很輕易就佔據了,因爲這裡有隋朝的將領駐守,聽到羅成手持聖旨,前來平定西北,出師有名,他們直接開城迎接,依附羅成,聽候統一調度。

這樣一來,西海郡、河源郡、西平郡、澆河郡四個郡連在一起,鋪成了一片,人口累計達到四五十萬,四個郡的疆域,相當於中原地區八個郡大小,但人口卻只相當於四個郡的一半。

畢竟是邊陲之地,高山峻嶺,荒漠山塬,地廣人稀,教化落後,許多陋習,需要進行文教和商貿,提高當地人的知識水平,以及生活條件,有所改變,就會對他擁戴感恩。

他在地圖上,繪製着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即將建立諸多驛站連接出一條線,加強彼此四郡以及與西域之間溝通。

驛站脫胎於古代烽火通訊,自戰國時期就有了雛形,秦始皇設立“十里一亭”,叫做郵亭,規模不大,職能有限;漢初改郵亭爲置,也叫郵置,規定三十里一驛,速度有所提高。隋代設立館驛,提供往來使臣住宿,但軍事功效並不高。

宋代時期,驛站開始傳遞軍事情報,分官方和軍方兩種,元代時期,是驛站蓬勃發展的高峰,因爲馬背民族,機動的速度更快,驛站傳遞情報被大大提升功能。

羅昭雲就是參照了元明清的驛站管理方式,建立系統而嚴密的驛傳制度,添置許多內容和規定。

比如:驛站組織機構、情報加密與傳遞、管理附近牧地、監督使臣、驛站飲食供應、兌換臨時物資等。

每個驛站設驛官、驛使和當差力役,有兩隊兵卒約百人防禦,不過多是老弱病殘的士兵,緩解軍隊派遣壓力。

“用不了多久,這四個郡就能串聯起來,情報和監官及時傳達各地,加強地方與總管府、帥帳的聯繫。”羅昭雲有些期待,這些設置,看似不起眼,一旦運作起來,會起到巨大作用。

………

李淵召集文臣武將商討進軍與退兵之事,最後,贊同退兵者佔了七成,即便李世民、劉弘基等人力勸,還是沒有改變李淵的主意。

這一次,李建成也沒有跟二弟站在一條陣線,而是支持其父唐公的決策,暫時回返晉陽,力保大本營不丟,抵抗住劉武周和突厥的進攻。二來,也是因爲進軍路線受阻,天降大雨半個多月,糧草虧空,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李世民心有不甘,他一心想着幹大事,機會已來臨,他很清楚佔據大興城對李家的好處,可是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沒有幾個人贊同他的冒進,相反,七成的人都站在李淵、李建成的意見上,認爲二公子還嫩,不足採信。

會議結束後,李世民別提多鬱悶了,只是他年紀尚未弱冠,帶軍打仗經驗太少,平時又不愛讀書、翻閱典籍等,一些謀臣賢者,都覺得李二又小聰明,但是不紮實,易變動,過於冒進。

“這些人,真是鼠目寸光,爲什麼看不到一鼓作氣搶先攻入大興城的好處呢?遲則生變啊!”

李世民回到自己的營帳內發着牢騷,劉弘基、唐儉、段志玄等人勸慰着李家二公子。

“出師未捷,忽然撤軍北返,對士氣影響太大,讓關隴貴族、中原豪傑如何看待咱們。

“殿下慎言,當心隔牆有耳。”有謀士提醒。

“目前唐公意見已下,任何人都勸不進去了。”

李世民神色焦急,輕嘆:“難道我李閥真的沒有此氣運嗎?”

就在這時,有侍衛進來稟告,一位白衣女子,來到答應外,要見李世民二公子。

“白衣女子,這是誰?難道是補天閣的傳人?”李二心中有些拿不準。

“快快有請!”李世民交代下去,派人出賬迎接,

很快,葉珺瑤頭戴斗笠,掛着薄紗,一襲白衣,如嫡塵仙子一般出衆脫俗。

李世民站在房內踱步,等待門簾被拉開,補天閣傳人出現,他才緩過神,熱情打招呼。

“葉姑娘,我們又見面了。”李二忍不住想要拉近彼此的距離。

葉珺瑤說道:“我這次出現,是想爲唐軍解決難題,今日你們會上的爭論,我已知曉,打算去見唐公,講明利害關係,必須儘快拿下西京,這樣,李閥纔有機會統一天下,重建新王朝。”

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陰影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漢王反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一千零一章 天災人禍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朧總是詩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襲殺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軟禁杜總管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朧總是詩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機意識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陣交鋒第二百八十四章 圍獵佈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集結號(重要通知)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諾言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訪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長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軍齊至第五百六十五章 對峙局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東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後誹議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八百一十六章 負隅頑抗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言可畏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
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陰影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八百二十三章 羅英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謀國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一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漢王反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語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一千零一章 天災人禍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朧總是詩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襲殺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軟禁杜總管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來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朧總是詩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機意識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場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陣交鋒第二百八十四章 圍獵佈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堅守防線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樂觀集結號(重要通知)第八百五十四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謀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風波欲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七章 賞雪觀梅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諾言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臨遼水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訪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長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軍齊至第五百六十五章 對峙局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軍心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東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八百一十四章 開科取士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設西海郡第六百二十八章 禍從口出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戰略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後誹議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九十一章 拜臨長孫府第八百一十六章 負隅頑抗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言可畏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