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君嘗過之後,覺得那玲瓏翡翠湯包果然好吃,裡面的餡肥而不膩,而且湯汁鮮美,他從來沒吃過這種食物。只是他很好奇,蘇蘇做這種食物出來的用意是什麼?
見到桓君有些好奇,蘇蘇便微微一笑道,“我和端王相遇時,我就是在做這種湯包,只做過這一次,後來都是做烙餅。如果桓君殿下貿然去救端王和秦將軍,我怕他們不會聽從桓君殿下的話,如果可以,請將這玲瓏翡翠湯包呈上,他們就算心中疑惑也會聽從桓君殿下的安排。”
蘇蘇想的也不無道理,桓君略一思索,便同意了,只是饒有興趣的問,“每天來給你送烙餅的這個姑娘可不簡單啊,這樣的大事你也敢當着她的面說。”他早就對銀雪的身份產生了懷疑,現在自然要問個清楚,以免壞了他的事。
蘇蘇早知道桓君終有一天會問到銀雪,因此也就做好了準備,不打算瞞着桓君,“殿下好眼力,不錯,這個姑娘正是我的貼身侍女,銀雪。”
桓君知道“紅衣騎”遲早會發現是他帶走蘇蘇的,卻沒想到這麼快就發現了,忍不住問道,“敢問姑娘是怎麼發現是本王帶走蘇蘇小姐的呢?”
銀雪從袖袋裡取出一隻玉琚,道,“桓君殿下請看,這上面的玉飾花紋只有洛國皇室纔可以用,而最近來宋國的洛國皇室子弟只有您。”
桓君知道這個玉琚,當初不見了的時候他只是以爲丟在哪裡了,因爲不重要所以也沒有放在心上,哪知道是丟在西山的山洞裡了,真是失策。
銀雪見桓君不在開口,就問蘇蘇,“小姐真的要隨桓君殿下去洛國嗎?”不管蘇蘇去哪裡,這次她都要跟着蘇蘇,防止蘇蘇像之前那樣在西山的時候毫無消息。
蘇蘇微微一笑,“這個,要看桓君殿下的做法了。”如果桓君沒有兌現諾言,那麼她現在也有了法子逃出去,如果桓君兌現諾言的話,去洛國也未嘗不可。
桓君也不含糊,“本王自然會兌現諾言,還請蘇蘇小姐不要食言。”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只要等時機一到,就會動手。
蘇蘇微微低下頭,“那小女子就靜候佳音了。”
轉眼間就要到了楚奉歌和緣君大婚的時候了,宮裡沉悶的白幔都被取下來,換上了紅色的宮紗,紅彤彤的燈籠也一盞一盞的點起來。宮侍們也都穿上了顏色喜慶的衣服,驅走了之前端午夜宴的寒意。
只有貴妃宮和椒華殿裡還是一片嚴肅的黑和沉悶的白。楚縱歌不允許來掛紅色宮紗的小太監進來,皇上也就隨他去了。
因爲是皇后嫡子成婚,很快,太后和皇后也結束了在皇陵祈福的事,很快就回到了宮中。皇后清減了不少,大概是在皇陵裡過的不是很好,臉色也憔悴了不少。倒是太后娘娘,一下子就蒼老了很多,好像歲月把之前沒有留下的痕跡一次全部補上了。
按照規矩,出嫁前新娘子和新郎官是不能夠相見的,而且新娘子要從自己家出發,考慮到緣君是洛國人,不可能讓她回洛國去出嫁,所以就讓緣君從別館出嫁,何況桓君殿下就在別館,從那裡出發也很合適
緣君很快級搬到別館裡了。緣君已經脫下了以前那個剛剛來宋國,什麼事也不懂,什麼事也不明白,不諳世事的樣子,她現在知道了一些,但還是和以前一樣善良活潑。
看到蘇蘇的時候緣君也只是一愣,但是她現在也學會了見到奇怪的事不多想,不多問的習慣,只是笑着和蘇蘇打了個招呼,“蘇蘇,你這陣子好嗎?”
蘇蘇從容不迫的應對,“還好。緣君殿下明日就要出嫁了,小女子先在這裡道聲恭喜,希望公主以後會和六皇子殿下過的合合滿滿,兒女繞膝。”
緣君也不像其他的新嫁娘聽到這些話該有的羞羞噠噠雙頰緋紅的樣子,他方方的一笑,“承你吉言,謝謝。”她心中好奇,想要去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桓君不想讓緣君知道這些事,但是皇室子弟遲早都要知道,所以緣君來找桓君的時候,桓君一點兒也不意外。
果然,緣君一進門就道,“皇兄,那個蘇蘇是你救下來的嗎?你不知道宋國到處都是找她的人馬,一旦發現,你怎麼辦?”
桓君道,“蘇蘇姑娘身上藏有神器,如果將她帶回洛國,對我們洛國有大有幫助。”緣君也想到了蘇蘇和蘇蘇的那件神器,也就不在開口,想着,就要出去。
哪知道桓君說,“你先進來,本王的話還沒有說完。皇兄有個不情之請。”說着,桓君就將自己和蘇蘇的誓言說給了緣君,並道,“我已經有了大概的辦法,只是害怕端王和秦將軍不相信我。”
緣君慢慢道,“端王和秦將軍被關押在貴妃宮中,那裡面我是進不去的,而且,你們不知道,東西很難送進去,而且,裡面的消息也出不來。”
桓君道,“本王並非讓你把東西帶進去,只是在大婚宴會把東西放在端王和秦將軍面前就可以了,其他的事就不必做了。”就算緣君主動要求去做,桓君也不會答應她。
緣君道,“這個不難,請皇兄放心,我一定能做好。”不論如何,只有宋國皇上不會懷疑到洛國頭上就好。
這是,楚縱歌和秦朗也在思考,楚奉歌大婚之時,皇宮裡的守衛也會鬆懈很多,到時候就是他們逃跑的好機會,只是現在消息遞不進來也傳不出去,連個接應的人也沒有,實在是太危險了。
倒是太后替楚縱歌和秦朗向皇上求情了,“哀家聽說奉歌大婚,就想着叫縱歌和煥歌也可以想着早點娶妻生子,絕了其他不該有的念頭。”或者說是年紀大了,總是希望一家人能夠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喜樂美滿。
或許是因爲高興,皇上也沒有多想,就同意了,只是又派了四個人來看着楚縱歌和秦朗。就這樣,所以人都在等待奉歌大的日子趕快來。
朝廷中表面風平浪靜的勢態馬上就要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