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

衆燕軍將領見慕容俊的意思也是讓燕軍投降大晉,便全都釋然了,他們此刻人困馬乏缺少糧草,已經對戰勝晉軍不抱有任何幻想了,十餘萬燕軍最佳的出路便是向大晉投降。

隨後,慕容恪率領麾下的近十萬燕軍兵馬,拔營向扶余王城方向行去,準備正式向王猛投降。

wWW•TтkΛ n•C〇

在扶余王城方向,王猛從親兵的口中得知慕容恪答應投降大晉,心頭大爲高興,並立即讓麾下的人馬做好受降的準備,待慕容恪的兵馬一到,便正式接受慕容恪的投降。

“將軍,慕容恪麾下的近十萬兵馬是燕國最後的力量了,慕容恪投降大晉,燕國便徹底的被解決了,下一步我們是否繼續向濊貊和挹婁行軍。”一名部將看向王猛,正色問道。

王猛略微思索了片刻,正色道:“濊貊與挹婁都是北方小國,且與扶余關係密切,如今,扶余已經歸附大晉,若讓扶余王勸說濊貊王和挹婁王,說不定可以兵不血刃的讓他們歸附大晉,如此,就省卻我們繼續向北進軍了。”

“將軍英明,這件事讓扶余王負責是最合適不過的,相信扶余王一定不會拒絕。”部將點頭說道。

王猛笑了笑,大步向扶余王所在的王宮行去,並不用通報就走了進去。

畢竟,此刻王猛所部大軍已經控制了扶余王城的內內外外,就連扶余王宮的大門前,都駐紮了一支晉軍兵馬。

此刻,扶余王正與幾名心腹臣子商議當前的局勢,眼下。扶余主力已經被燕軍消滅,城內有戰鬥力的兵馬僅有三四萬而已,而晉軍王猛所部足有十八萬大軍駐守在王城內外,這讓扶余君臣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晉軍主力駐紮在這裡。就意味着在扶余王城,是晉軍主將說了算,而不是他扶余王說了算,畢竟,誰有實力誰纔有話語權。

而且,王猛已經開始招降燕軍。若是燕軍順利投降,則近十萬燕軍也會在王城周圍駐紮下來,這樣一來,他這個扶余王還算的了什麼,扶余王國的地位何在。

“大王。王將軍來了。”一名臣子看見王猛走了過來,輕聲提醒道。

扶余王聞言,連忙站起身來,並帶着衆臣子迎了上去。

“哈哈!王將軍來了,快裡面請。”扶余王客氣的邀請道。

王猛笑了笑,輕聲道:“大王與衆臣子在此密謀何事呢?”

扶余王聞言,心頭一顫,定了定神。連忙說道:“將軍說笑了,小王能有什麼密謀,不過是與衆臣子商議如何籌集糧草。以支援將軍罷了。”

王猛自然看出了扶余王表情的緊張,不過,他絲毫不太在意,因爲此刻他麾下的兵馬已經控制了扶余王城,所以,他並不害怕扶余王耍什麼小陰謀。因爲不論什麼樣的陰謀,都無法對他構成威脅。

“是嗎?那真是太好了。有大王支援糧草,本將就不用爲近十萬燕軍降兵的糧草問題而發愁了。”王猛高興的說道。

扶余王與麾下的臣子聞言。卻全度不高興了,他們辛辛苦苦的爲晉軍籌集一些糧草,以作爲對晉軍救援王城的回報,不料王猛卻要將他們籌集的糧草送給投降的燕軍,這讓他們非常的不舒服。

王猛全然不在意他們心頭的不舒服,看向扶余王,正色道:“本將今日前來,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大王幫忙的,不知大王可願意。”

“不知將軍要小王幹什麼?”扶余王忐忑的問道,身旁的衆扶余臣子,也全都伸長了耳朵,想要知道王猛有什麼事情需要扶余王幫忙。

王猛笑了笑,輕聲道:“本將聽說大王與濊貊王、還有挹婁王關係很密切,並曾聯兵增援燕國,想來交情應該是不錯了外掛也瘋狂。”

扶余王聞言渾身一震,並立馬就明白了王猛的意圖,身旁的衆扶余臣子,也隱約的感覺到了王猛的想法。

“將軍的意思是讓小王勸說濊貊王和挹婁王歸順大晉嗎?”扶余王正色說道。

王猛點了點頭,輕聲道:“沒錯,本將就是這個意思,不知大王覺得是否可行。”

“將軍有所不知,小王與濊貊王和挹婁王交情並不深,只是作爲鄰國,互相有些聯繫罷了,讓小王前去勸說他們歸順,只怕他們未必願意,如此,豈不壞了將軍的大事。”扶余王顯然不太情願接受這樣的任務,因爲他覺得成功的機會不大,尤其是挹婁地處極北之地,山高皇帝遠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如何能夠一句話讓他們歸附大晉呢?

見扶余王開口拒絕,王猛有些不悅,並正色說道:“濊貊與挹婁曾率軍增援燕國,並與我大晉爲敵,若其選擇歸順大晉便可以平安無事,只需年年納貢即可,若其不肯歸順,則我大晉雄師將揮師北上,將濊貊與挹婁滅國,並在北部建立州郡,如此,則可以永久的佔有北方的土地,不過,既然北面建立州郡,扶餘國夾在大晉州郡之間就顯得非常礙眼了,到時候只怕也要改爲州郡,而大王將被任命爲大晉刺史,成爲大晉的官員。”

一聽王猛有將扶余改造成大晉州郡的企圖,扶余王立馬就緊張了起來,他作爲扶余王可以有很多特權,是威震一方的一國之君,若是將扶余改爲州郡,則他就僅僅是大晉的一名官員而已,威望將大大降低,同時,隨時有被罷免的可能,而且國王可以世襲,而大晉的刺史卻不能,所以,扶余王內心是極爲反對將扶余州郡化,只是他現在實力不濟,不敢表現出過分的憤慨罷了。

“將軍息怒,小王願竭盡全力的勸說濊貊王和挹婁王,讓他們歸附大晉。”扶余王終於表示要幫忙了。

王猛咧嘴一笑,正色道:“好,本將相信大王一定可以成功的勸說扶余王和挹婁王。讓他們誠心歸附我大晉,告辭。”說完大步離開扶余王宮。

在王猛走後,扶余王與麾下的衆臣子皆是面面相覷,他們皆被王猛的州郡化思路嚇壞了,併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大王。若是扶余變成晉國的一個州,那我扶余豈不是亡國了。”一名臣子蹙眉說道。

“大王,王猛這是在威脅我們,我們扶余人絕對不能答應。”一名臣子很是憤慨的說道。

“晉軍已經控制王城,若是王猛強行在扶余推行州郡化,我等又如何能夠阻止他呢?”一名臣子無奈的說道。

扶余王嘆了口氣。正色道:“現在王猛還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只要本王說服濊貊王和挹婁王歸附大晉,王猛在短時間內就不會隨意推行州郡化,我扶余就不會亡國。”

“大王,濊貊王與挹婁王皆是桀驁不馴之輩。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歸附大晉,只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一名臣子蹙眉說道。

扶余王蹙眉道:“本王當然知道讓濊貊王和挹婁王歸附大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此刻除了全力以赴的勸說他們,本王還有其它的選擇嗎?”

衆扶余臣子聞言,皆無奈的低下了頭,顯然,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扶余王麾下僅有的三四萬兵馬完全無法匹敵晉軍精銳。爲此,只得按照王猛的意圖辦事,就算日後王猛在扶余推行州郡化。他也是毫無辦法,因爲,大晉的實力太強大了,他只要反抗,就必然會落得橫死的下場,若是一直順從大晉。說不定還可以做一名快樂的逍遙王。

扶余王思慮良久,終於分別給濊貊王和挹婁王各寫了一封信。並派遣兩名最得力的臣子,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二國。將親筆信交給濊貊王和挹婁王,並負責在他們面前訴說晉軍的厲害,讓濊貊王和挹婁王不敢違逆大晉的招降而主動歸附。

在慕容恪的近十萬兵馬抵達扶余王城之後,王猛正式受降了他們,並對這批燕軍進行了重新的整編,將年齡過大和過小的燕軍將士全部裁撤,並將他們和十餘萬燕國百姓一起安頓在王城周邊的村落,讓他們和扶余百姓共同生活玉人不淑全文閱讀。

而在裁撤之後,燕國的近十萬大軍僅存有五萬,但這五萬燕軍卻是精銳之師,戰力絲毫不弱於晉軍,由慕容恪負責統領。

改編好燕軍之後,王猛便開始安頓各支部隊,讓他們在扶余王城周邊駐紮下來,並嚴令他們不許擾民,否則軍法處置。

大量的軍隊盤踞在扶余王城周邊,每日消耗糧草巨大,但晉軍後方在源源不斷的將糧草運輸過來,扶余王也負責籌集了一部分,另外,三韓、沃沮和高句麗都籌集了部分糧草押往扶余王城方向,所以,大軍的糧草供給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而王猛之所以不立即向北用兵,而是讓扶余王勸降濊貊和挹婁,一是大軍勞師遠征,打到扶余已經非常辛苦了,若是繼續向北用兵,對糧草的消耗還會加大,而且,還會造成士兵進一步的疲憊和傷亡,若是可以讓濊貊和挹婁主動歸降,就省了很多事兒了,另外,就算扶余王不能成功勸說濊貊王和挹婁王歸附,大軍仍舊需要繼續北進,則也算是先禮後兵了,對大晉的聲望非常有利。

在扶余王城休整的這些日子裡,王猛與麾下的部將,經常在一起討論北方的局勢,尤其是韓勇,最喜歡與王猛談論當下的局勢,並每次都有收穫,對王猛也更加的佩服,甚至要拜王猛爲師,但卻被王猛拒絕了。

“將軍,雖然我們已經讓衆小國歸附大晉,但他們的國王仍在,軍隊也仍舊存在,若是有一日,他們突然反叛大晉,我軍豈不要繼續派軍征討,如此,我軍現在所做的事情豈不是白費了。”韓勇看向王猛,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是啊!將軍,扶余等國現在歸附大晉,並不能肯定他們日後不會反叛,讓他們的大軍存在,對大晉總是一種威脅。”一名晉軍將領,跟着說道。

王猛笑了笑,開口道:“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不過,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步來,不能一下跨兩步,否則會把腿劈傷的,這個道理,你們似乎不太明白啊!”

“我等愚鈍,求將軍賜教。”韓勇謙遜的問道。

王猛笑了笑,看向韓勇與衆部將,正色道:“你們應該都知道,本將從遼東乘船前往三韓的時候,僅有三千精銳兵馬,但卻連續征服三韓、沃沮和高句麗,而這三方勢力最弱的也有數萬雄兵,加在一起更是近二十萬,本將區區三千精銳,如何能打得過這麼多的敵軍兵馬,但本將卻成功的收服了他們,你們是覺得這都是本將麾下三千精銳的功勞嗎?”

韓勇蹙了蹙眉,正色道:“末將有些明白了,是將軍恩威並施,在打敗三韓兵馬之後,並沒有將三韓王殺死,而是用優厚的條件招降了他們,從而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跟隨將軍,並一同攻打沃沮,而在攻下沃沮之後,將軍又故技重施,對沃沮王大加籠絡,進而白白得到了沃沮的三萬大軍,並一同向高句麗發起進攻,若非如此,僅憑將軍麾下的三千精銳,未必是高句麗大將軍高尚麾下兩萬五千大軍的對手,如此也就不能擊敗高尚,並進而攻佔丸都城了。”

王猛認可的點了點頭,正色道:“不錯,本將正是恩威並施,才輕鬆的收服了三韓、沃沮和高句麗,若是本將一開始就斬盡殺絕,則三千大軍寸步難行,本將也極有可能力戰而亡啊!”

“將軍高明,末將還是欠考慮了。”韓勇豪爽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看法。

王猛笑了笑,正色道:“你的想法也是沒錯的,這是我大晉最終的目標,但需要一步步的實施,絕對不能採取雷霆手段,要在不知不覺間,逐步將北方諸國改成州郡,你的錯誤只是太急躁了一些,不明白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末將今日又長見識了,哈哈!”韓勇興奮的笑了起來。

第二百三十八章 焚燒大營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樑犢造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和談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琪琪的建議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六百六十六章 冉閔斬殺拓跋無敵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一百五十五章 睡不着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第九百五十九章 楚王玉佩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九百六十二章 謝安查案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生擒高尚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六百六十六章 冉閔斬殺拓跋無敵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一百六十四章 守城霹靂車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三百九十四章 蜀軍劫營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不血刃拿下長安第四百一十章 攻打綿竹第一百六十一章 火燒敵營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斟酒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四百一十五章 穩步推進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的決心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病逝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五百八十章 借兵三千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八十二章 雄鷹鐵騎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八百六十三章 慕容汗的報復第六百九十七章 老奸巨猾
第二百三十八章 焚燒大營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樑犢造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和談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琪琪的建議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六百六十六章 冉閔斬殺拓跋無敵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一百五十五章 睡不着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第九百五十九章 楚王玉佩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九百六十二章 謝安查案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生擒高尚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六百六十六章 冉閔斬殺拓跋無敵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一百六十四章 守城霹靂車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三百九十四章 蜀軍劫營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不血刃拿下長安第四百一十章 攻打綿竹第一百六十一章 火燒敵營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斟酒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四百一十五章 穩步推進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的決心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病逝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五百八十章 借兵三千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八十二章 雄鷹鐵騎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八百六十三章 慕容汗的報復第六百九十七章 老奸巨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