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

華安看向道路兩側的拒馬,輕聲道:“區區一排簡陋的拒馬,如何能夠擋住不法之徒,木質的拒馬,用刀劍便可劈開一道口子。”

顯然,華安覺得,道路兩側的拒馬只能作爲臨時性的設施,而不能作爲永久性的設施,畢竟,拒馬的結構實在是太簡陋了,只要砍斷其中一根木棍,便可以從縫隙中通過,而這顯然不符合華安的要求。

王三聞言,輕聲道:“那以王上的意思,道路兩旁的拒馬是要換成兩堵高牆?”

華安微微搖頭,輕聲道:“不是兩堵高牆這麼簡單,本王覺得,在道路的兩側應該建設兩排涼亭,涼亭的外側全部堵死,如此不但讓道路兩側的防禦更加堅固,使不法分子無機可乘,同時,涼亭還可以爲城外的士兵遮風擋雨,讓衆士兵可以更加舒服的戍守城外,眼前的兩排篝火,有了涼亭的遮擋,也不用擔心下雨天會被澆滅了。”

很顯然,華安的想法,是要一步到位的解決所有的問題,建設單面堵死的涼亭,可謂一舉多得,首先,增強了道路的防禦,讓不法分子難以有可乘之機,其次,涼亭可以遮擋風雨和太陽,讓戍守城外的士兵更加的舒心,還有,有了涼亭的遮擋,篝火就不用擔心被雨水澆滅了,當然,很多進出洛陽城的百姓,也可以在涼亭裡歇歇腳,恢復一下體力,總之將拒馬換成涼亭是好處多多的,當然,也有一條非常不好的,那便是要耗費不少財力。不過,以洛陽城目前的府庫財力,支撐四座城門的涼亭,還是綽綽有餘的,根本不會對財政造成太大的壓力。

聽了華安的想法。王三覺得很有道理,點了點頭,輕聲道:“王上說的是,的確應該在每座城門處建造兩條涼亭,不過,已經快要過年了。洛陽城已經停工,來年的工匠也很緊張,只怕要拖到來年春耕之後,才能進行建造了。”

華安點頭道:“這個沒有關係,來年春耕之後。也就幾個月的時間,暫時先用拒馬應付幾個月還是沒有問題的,還有,城內的小巷邊也可以建設一個個涼亭,以存放木柴和篝火架。”說完看向遠處。

“是,王上,末將會安排的。”王三輕聲應道。

策馬在城外逛了一圈之後,華安對城門處的部署還是比較滿意的。並立即帶領一行人馬離開城門,返回北王宮之中。

在返回北王宮之後,天色已經很晚了。但華安在寢宮之中,卻並沒有歇息,而是繼續思索如何在城外建設涼亭的事宜,經過一番仔細的思索,華安的計劃變得更加的豐富了,他不但覺得應該將涼亭的外側完全堵死。同時,還應該在涼亭的頭尾和中間的幾處位置。建設幾座塔樓,在這幾座塔樓的頂部部署少量士兵。如此一來,便可以更好的觀察周圍的一舉一動,這些士兵全都配備弓箭,一旦發現不法之徒,可以立即放箭,塔樓的數量也不需要太多,每排五個即可,如此便有了十座塔樓,以每座塔樓部署五名士兵計算,十座塔樓共需要五十名士兵駐守,而這佔到了駐守城外士兵的一半數量,如此,勢必會削弱道路上設卡的士兵數量,從而造成設卡士兵力量的薄弱,而若是增加人手,又會增加財政支出,爲此,再次思慮之後,華安決定將道路上的十道防線改爲五道,也就說在五處有塔樓的位置分別部署二十人,其中十人在道路上設卡,盤查過往的行人,而兩側的塔樓則分別部署五人,如此,便可以牢牢的控制住關卡,而在城門的外面再設置五道防線,便足以保證一般的不法之徒寸步難行。

當然,在城外建造涼亭的行動,需要等到來年春耕的時候才能執行,爲此,自然不需要太過着急,此時,只需要將建造的計劃做好就可以了。

幾日後,洛陽城的老百姓,全都知曉華安解除宵禁和城門常開的政策了,並開始適應這一政策。

雖然,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還是秉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並不會在夜間進行活動,但他們在沒有宵禁的限制之後,很多的百姓,起的比以前更早了,並可以前往街道買到更加新鮮的蔬菜,而日落之後,也不用非常着急的往家趕,晚半個時辰回家也是無關緊要的,如此,對洛陽城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便利。

當然,在宵禁政策被解除了之後,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在夜間活動的,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夜間活動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很快,在洛陽城最繁華的街道,便出現了夜間繁榮的景象,在這些選擇在夜間活動的人員之中,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他們在夜間的活動,有的是爲了純粹的消遣,也有的是爲了交際,而大批的商家,自然是爲了掙取更多的錢財。

不過,在繁榮的背後,還是出現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酒樓夜間營業所產生的噪音,會嚴重干擾客棧之中客人的安睡,導致客棧的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客棧的老闆自然是要找酒店老闆理論的,從而造成了很大的矛盾,而這些不能談攏的矛盾,則必須要由負責此地治安的官員進行協調,而這必然會增加官員們的負擔,從而需要配備更多的人手。

還有,在解除宵禁之後,很多街道上的商家白日營業,夜間也要營業,而這些商人卻不願意徵召更多的夥計,或者還沒來得及徵召新的夥計,從而導致很多夥計工作的時間變得延長了很多,以前天一黑就可以歇息了,而如今卻要等到大半夜客人全都盡興了之後,纔能有歇息的時間,儘管工錢增長了一些,但他們還是覺得非常的不划算。爲此,出現了集體罷工的事件,而這必然會導致商家更加缺乏人手,形成惡性循環。

當然,這些形形色色的問題。都是解除宵禁之後,難免會引發的問題,而華安的宗旨是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只要努力解決問題就可以了。而這些問題全都是小問題,只要適應一段時間,都是可以很好的解決的。

而華安所擔憂的。洛陽城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違法亂紀行爲並沒有出現,在解除宵禁之後,在夜間進行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雖然仍舊存在,但與解除宵禁之前相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而華安也根據新制定的治安條例,對這些在夜間違法亂紀的行爲進行了加重處罰,很多罪行比較嚴重的不法之徒,被推出街道斬首,從而震懾那些想要蠢蠢欲動的刁民。

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洛陽城也變得越來越熱鬧,尤其是商業中心最爲熱鬧,各種各樣的年貨擺滿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很多從遠處來的商人,推着大車小車的貨物從洛陽城的四座城門進入繁華的街道,他們要趕在過年的時候。在洛陽城之中大賺一筆,這些從遠處來的商人,所販賣的物品自然都是本地沒有的稀罕物,爲此,生意的紅火自然是不必說了。

洛陽城之中一片繁榮,並沒有出現大的動亂。華安對此自然是非常高興的,而原先對華安的不夜城計劃持很大懷疑態度的部下們。也開始認識到不夜城的好處,並覺得。還是華安有遠見,而至此開始,不夜城計劃算是完全成功了,解除宵禁和常開城門這兩項政策,自然可以很好的執行下去了。

在除夕的前一日,爲了慶祝洛陽城的不夜城計劃的順利執行,也爲了感謝衆心腹屬下一直以來對自己的支持,華安在王宮的大殿之中,擺了豪華的宴席,並宴請城內五品以上的官員和衆多知名的商人,其中包括來自西域、遼東、蜀中和江南等遠方的商人。

而華安之所以要這麼做,一是爲了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支持,聯絡一下感情,麾下的心腹對自己的支持自不必說,衆商人能夠進入洛陽城做生意,自然也算得上是對華安的支持。二是爲增加自己的威望,擺一場宴席,自然不會是吃喝這麼簡單,華安在宴席上是要向衆屬下和衆商人表達自己的立場,並告誡所有人,若是支持自己必然名利雙收,而若是反對自己,便會下場悽慘,當然,華安並不會這麼直接的表達,而是委婉的表達這一層意思。

衆麾下官員和洛陽城的大商家,都是華安制定新政的既得利益者,爲此,自然不會反對華安,而願意追隨在華安的左右,聽從華安的命令。

在宴會即將結束的時候,華安當着所有商人的面,表達了將要徵收夜間營業稅的願望,並徵詢衆商人的意見。

衆商人一聽要徵收夜間稅,自然不會高興,不過,既然華安已經提出來了,而且,他們也在夜間營業的時候掙了不少利益,爲此,自然是不敢反對,畢竟,爲了解除宵禁和常開城門,華安是付出了很大成本的,而維護的成本也是這些商人可以算的出來的,不過,他們也向華安表達了對夜間稅的徵收額度的承受範圍,並表示若是超過了承受的額度,會對他們的經營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一旦如此,他們將不得不取消在夜間營業的決定。

華安聽了這些商人所提出的額度,心裡感到非常的高興,這一額度已經超過他想要徵收稅賦的兩倍了,也就是說,商人們是完全可以接受夜間營業稅的,華安將自己要求徵收的稅賦告訴了衆商人,並表示這一政策要到來年春耕之後再執行,衆商人聽說之後,皆是大喜過望,並表示日後一定全力支持華安,安安分分的做好一個商人應該做好的事情。

安撫好這些大商人之後,華安便向一直支持自己的衆心腹屬下進行一番感謝,並告訴這些屬下,只要跟隨自己,一定是前途無量的,衆心腹聞言,自然也是非常的高興,並明確表示,一定會全心全意的跟隨華安,做華安的得力屬下。

亥時過半的時候,宴會便順利的結束了,衆心腹屬下和洛陽城的衆商人,全都帶着愉快的心情相繼散去。

華安也正準備返回寢宮歇息,見王猛還沒有離開,便輕聲問道:“王將軍,你怎麼還沒有離開,有什麼事嗎?”

王猛抱拳道:“王上,最近有一件事情,末將想了很久,不知該不該向王上彙報。”

“王將軍,本王與你是何等關係,有什麼事情,你儘管說。”華安正色說道。

王猛頓了片刻,正色道:“啓稟王上,如今,我們的兵馬足有近百萬,其中關中方向十餘萬、蜀中十餘萬、遼東不足十萬、兗州和青州亦不足十萬、洛陽城周邊有二十餘萬,而河北一帶卻足有近四十萬兵馬啊!佔到王上麾下總兵馬的四成,這個似乎不太合理啊!”說完看向華安。

顯然,王猛覺得,河北方向部署近四十萬兵馬非常的不合理,畢竟,此時的燕國已經弱小了很多,代國更是完全一蹶不振,並逃入了漠北荒原,在這種情況下,在河北維持近四十萬的兵馬,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且,華安坐鎮洛陽,主力兵馬理應部署在洛陽城周邊纔對。

華安聞言,微微怔了一下,並隨即笑着說道:“王將軍是擔心謝艾將軍擁兵自重,做出反對本王的事情來。”

很顯然,華安立馬就猜出了王猛說這些話的意圖,並大聲說了出來。

王猛想了一下,連忙解釋道:“王上,末將相信謝將軍對王上是忠心的,但防人之心不可無,若是謝艾將軍真的倒向朝廷,不再聽從王上的號令,豈不麻煩,尾大不掉是自古以來的大忌,況且,燕國已經一蹶不振,且有王午將軍在遼東牽制燕國的兵馬,所以,完全沒有在河北部署重兵的必要,調撥一支兵馬返回洛陽城附近駐守纔是上策,如此,不但分掉了謝將軍麾下的多餘兵馬,而且還充實了洛陽城的兵馬,如此更能震懾南面的荊州軍了。”

第五百二十一章 強攻下辨城第一百零四章 韻味十足第五百七十三章 樑犢造反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五百五十九章 鳥鼠山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山谷被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二百零七章 釋放俘虜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二百三十七章 趙國大營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九百四十一章 王午按兵不動第五百一十七章 皇甫明的脫身之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四百三十一章 原來是她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軍萬狼谷第一百一十八章 歷陽城下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笈多二世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皇甫醫學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洞房第五十二章 月下憶往第七百三十五章 燕軍出動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六百七十九章 廉臺之戰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琪琪的建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木船搭橋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二波進攻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三十七章 上元燈會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九百一十四章 姚襄逃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八百九十二章 朝廷授意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七百八十七章 勸降第十一章 月下暢飲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斬殺楊俊第七百九十六章 王猛奔襲高陽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一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張舉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臘梅盛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五百二十七章 攻打仇池公府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
第五百二十一章 強攻下辨城第一百零四章 韻味十足第五百七十三章 樑犢造反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五百五十九章 鳥鼠山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山谷被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二百零七章 釋放俘虜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二百三十七章 趙國大營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九百四十一章 王午按兵不動第五百一十七章 皇甫明的脫身之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四百三十一章 原來是她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軍萬狼谷第一百一十八章 歷陽城下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笈多二世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皇甫醫學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洞房第五十二章 月下憶往第七百三十五章 燕軍出動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六百七十九章 廉臺之戰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琪琪的建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木船搭橋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二波進攻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三十七章 上元燈會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九百一十四章 姚襄逃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攻城車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八百九十二章 朝廷授意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七百八十七章 勸降第十一章 月下暢飲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斬殺楊俊第七百九十六章 王猛奔襲高陽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一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張舉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臘梅盛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五百二十七章 攻打仇池公府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