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

爲了搞清楚楚王司馬瑋的具體信息,華安連忙前往書房,將所有與楚王司馬瑋有關的資料,全部蒐集在一起,並仔細認真的研讀了起來。

通過閱覽這些資料,華安了解到,楚王司馬瑋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五子,晉惠帝司馬衷的異母弟,母親是晉武帝寵愛的審美人,出身還算得上高貴,而且,司馬瑋頗有才能,先後任職屯騎校尉、都督荊州諸軍事、平南將軍、鎮南將軍、衛將軍、適侍中等職位,並且在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之後,與淮南王司馬允鎮守要害之處,以維護大晉朝廷的統治。

不過,這個果斷聰銳的司馬瑋,對待普通人是樂善好施的,爲此深得民心,但對待那些蠢蠢欲動的小人,卻是極其毒辣,他在鎮守洛陽城的時候,制定了許多殘忍的酷刑,以此來壓制這些不安分的人,爲此,朝廷上下的很多人,對司馬瑋都非常的畏懼,並暗中謀劃除掉司馬瑋。

宮廷的鬥爭是極其殘酷的,很快,在一系列的鬥爭中,楚王司馬瑋兵敗被擒,並被下旨處死。

不過,楚王司馬瑋並沒有反心,對朝廷也是忠心耿耿,他被朝廷處死,完全是冤枉的,而那些得到司馬瑋幫助的百姓,全都爲他感到冤屈,他們看到司馬瑋被處死,沒有不掉眼淚的,並且,在司馬瑋死後,洛陽城的老百姓,爲司馬瑋建立了祠堂,並常年香火不斷。

司馬瑋死後十年,大晉朝廷爲司馬瑋作了平反,並追贈司馬瑋爲驃騎將軍。並封他的兒子司馬範爲襄陽王,授任散騎常侍,司馬義爲毗陵王。

此後,大晉朝廷日漸衰弱,並終於落得了衣冠南渡的下場。在南撤的途中,包括襄陽王司馬範在內的大晉四十八位親王,全部被石勒所部主力大軍堵截在寧平城附近,並全部遭到了劫殺,但毗陵王司馬義卻從此失去了下落,再也沒有出現在史書之中。

看完這些資料。華安覺得楚王司馬瑋雖然英年早逝,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口碑還是非常好的,而且,司馬瑋的身份和地位都非常的高。至少比當年的琅琊王司馬睿高多了,血緣也比司馬睿強很多倍,爲此,倒是一個很好的利用對象。

而且,楚王之子,毗鄰王司馬義從此消失在史書之中,也是一個謎,既然是失蹤。就不能證明一定是遇難了,若是華安將自己的出身向司馬義身上靠攏,或許就可以獲取更大的地位和身份了。

想到這裡。華安感到非常的興奮,不過,若是要人爲製造證據,並讓天下人能夠完全相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這是大事,任何一點疑惑之處。都會引起外人的懷疑,從而大大降低事情的可信度。

爲了實施這個計劃。華安覺得,完全可以利用王宮之中的燕國細作,從而借她們之手,實現自己的既定計劃。

華安制定的初步計劃,便是人爲製造信物,並將這些信物通過妥當的方式,透露給王宮之中的燕國細作,並借她們之手,將此消息傳播出去,從而實現自己的計劃。

爲了實現這個計劃,華安必須得到親生爹孃的幫助,爲此,華安前往後宮之中,簡單的交代了幾句,並讓他們不要揭穿自己。

華安的親生父母,自然早就對華安言聽計從了,爲此,自然不會干涉華安所要做的事情,並表示了全力的支持。

有了親生爹孃的幫助之後,華安心中大定,並在書房之中,用破舊的紙張書寫了司馬義自述的逃難過程,並以華夏陸沉爲啓示,改姓華,以躲避石勒的迫害。

寫好這些自述的文稿之後,華安將這些紙張全部晾乾,並進行了簡單的老化處理,而後,便將這些文稿摺疊,並塞在了華安小時候玩過的撥浪鼓裡面,並輕輕的合上,但合上的同時,卻將撥浪鼓的一處拐角弄破,從而可以比較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只要心懷不軌的人,是一定會查看究竟的。

做好這些之後,華安便將撥浪鼓悄悄的放在寢宮的一處位置,而後便前往大殿,處理其它的事情,不在過問這件事情。

“王上,燕國使者又來了,正在大殿的外面候着呢?”華安剛剛返回大殿不久,就傳來了燕國使者求見的消息。

見燕國使者這麼快的又回來了,華安與麾下的心腹部將,皆感到非常的興奮,燕國使者能這麼迅速的返回,這幾乎已經可以說明,燕王慕容俊答應了華安所提出的要求,並立即派遣使者前來告知。

“王上,燕國使者前來,一定是好消息啊!”王三輕聲說道。

“是啊!王上,一定是慕容俊答應了我們的要求。”諸葛雄大聲說道。

華安笑了笑,大聲道:“快讓他進來。”

很快,燕國使者便進入了大殿之中,並抱拳向華安行禮。

華安擺了擺手,輕聲道:“貴使不必客氣,你這麼快就返回了,看來燕王一定是答應本王的要求了?”說完看向這名燕國使者。

燕國使者抱拳道:“是的,北王,我家王上已經答應了,並且,很快就會從代郡和范陽郡撤離全部的兵馬。”說完擡頭看向華安。

華安與麾下的衆心腹部將聞言,皆是非常的高興,並互相慶祝了起來。

“哈哈,本王早就說過了,燕王一定是識時務的,這真是太好了,如此,我軍與燕國大軍,就不用針鋒相對的對峙了,邊境的老百姓,也都有好日子過了。”華安笑着說道。

顯然,對於燕王慕容俊如此的選擇,華安感到大爲滿意,並大聲的誇讚了起來,但燕國使者的臉色,卻是非常的暗淡,畢竟,議和的條件,極大的損害了大燕國的利益,燕國使者感到不滿,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見燕國使者臉色暗淡,華安微微一笑,輕聲道:“本王與你們大燕國議和,從此不用再兵戎相見,這可是造福百姓的好事,貴使爲何這副臉色,難道對議和有什麼怨言嗎?”說完看向燕國使者。

燕國使者聞言,渾身不自覺的抖了一下,並立即抱拳道:“北王能與我大燕國議和,這正是我大燕國百姓求之不得的事情,在下也感到非常的高興,豈會有怨言。”說完勉強的從嘴角擠出一絲笑意。

顯然,議和的事情已經成了定局,大燕國割讓代郡和范陽郡,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在這種情況下,燕國使者自然不願意惹華安不高興,爲此,即便心情再怎麼不好,也要強裝笑意。

見燕國使者笑得如此勉強,居然比哭還要難看,華安與麾下的衆心腹部將都笑了,能夠看到這幅場景,衆人的心裡都非常的暢快。

大殿之中的華安麾下衆部將都沉浸在喜悅之中,這讓燕國使者感到非常的難受,並抱拳道:“北王,既然我家王上已經答應了所有的條件,不如現在就簽署正式的協議吧!如此,雙方的大軍,也好儘快撤離。”說完看向華安。

諸葛雄聞言,大聲道:“貴使說錯了,不是雙方各自撤軍,是你們燕國的兵馬,要全部撤向治水以北,而我軍不但不會撤離,而且,還要佔領代郡和范陽郡。”

“沒錯,只要你們燕國的兵馬撤回治水以北,我們兩軍主力,自然就會脫離接觸了。”王三也跟着大聲說道。

燕國使者聞言,心頭大驚,若是謝艾軍團的主力兵馬,不從易水南岸撤離,並繼續向代郡和范陽郡調撥兵馬,則大燕國的都城薊城,就會面臨謝艾軍團主力的威脅,如此,謝艾軍團就會像一把利劍一樣,高高的懸掛在大燕國朝廷的頭頂上,隨時可以對大燕國發起猛烈的突襲,後果不堪設想。

“北王,既然我們已經議和,彼此就不再敵對,將主力大軍仍舊駐紮在易水南岸,似乎有些不太合適吧!”燕國使者看向華安,輕聲說道。

顯然,燕國使者,想要華安許諾,將謝艾軍團主力南調,從而避免對大燕國的都城構成致命的威脅。

華安看向燕國使者,正色道:“貴使放心,我軍主力會向南退到魯口城,不過,易水南岸,以及代郡和范陽郡,都會駐紮部分兵馬的,這一點,貴使應該沒有意見吧!”

顯然,華安覺得,易水南岸距離燕國都城太近,對謝艾軍團的補給,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所以,謝艾軍團向南退入魯口城,會取得更大的優勢,而且,魯口城距離薊城,也不是太遠,謝艾軍團主力駐紮在魯口城方向,對燕國的都城薊城,仍舊可以造成很大的壓力,並迫使燕國方面,不得不屈服與華安。

燕國使者聞言,雖然心裡仍舊有些不滿意,但華安已經做了讓步,並且決定讓謝艾軍團主力後撤幾百裡,在魯口城方向駐紮,他自然不好直接反對,並不得不點頭答應華安的要求。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蜜月第七百九十九章 鄧羌中伏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碎奚進攻于闐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七百八十三章 代軍後撤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八百四十九章 發現盜賊身份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吐谷渾借兵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六百四十章 攻破成皋關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孱弱的皇帝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三日之約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二十三章 暗渠送信第三十七章 上元燈會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全面布控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牀弩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代國援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七百九十三章 代王宮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祚被殺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六百零九章 魏軍大敗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七百九十三章 代王宮第一千零八十章 皇帝病了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八百四十六章 華安真的得意了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蜜月第七百九十九章 鄧羌中伏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碎奚進攻于闐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七百八十三章 代軍後撤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八百四十九章 發現盜賊身份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吐谷渾借兵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六百四十章 攻破成皋關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孱弱的皇帝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三日之約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二十三章 暗渠送信第三十七章 上元燈會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全面布控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牀弩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代國援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七百九十三章 代王宮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祚被殺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六百零九章 魏軍大敗第五十四章 棒打鴛鴦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七百九十三章 代王宮第一千零八十章 皇帝病了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八百四十六章 華安真的得意了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