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

華安自薦的奏摺,已經送往建康城方向,接下來的當務之急便是儘快控制益州的膏腴之地,並收攏民心。

益州在梁州的西南部,地勢較好,良田衆多,人口是梁州的兩倍,控制了益州,華安都督區域的實力將會大大增強,從而可以招攬更多的人馬。

在中軍大帳之中,華安與張育、謝思明二人,根據益州的實際情況,開始商議控制益州的具體事宜。

由於叛軍的殘餘勢力仍在蜀中活躍,因此,派遣大軍屯駐益州,除了駐防的任務,還有清繳叛軍殘餘的需求。

經過一番仔細的分析,華安得出在益州的西部,最靠近蜀郡的漢嘉、汶山和鍵爲三郡,是叛軍最爲活躍的地區,同時,這裡也是益州人口最爲密集的區域,因此,華安決定着重控制這三個郡。

對於東部的江陽、朱提、牂牁,暫時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畢竟,那裡的人口很少,道路崎嶇,一旦將大軍派駐過去,則短時間內很難返回,萬一梁州方向有戰事,也難以回軍救援。

況且,叛軍的主力人馬撤向了牂牁郡方向,派遣大軍圍追堵截,一定會耗費極大的時間和精力,大軍的傷亡也不會小,在如今兵力並不是很充裕的關頭,只能放棄益州東部,待實力逐步發展起來,再收復益州東部不遲。

在派遣大軍控制益州西部的問題上,華安與張育、謝思明商議了一段時間,決定讓李亮率領五千人馬屯駐漢嘉城,以控制成都西南的漢嘉郡,並嚴密監視南部的越雋郡,李奕率領五千人馬進駐成都東南的陽武城。以控制鍵位郡,並監視東南方向的江陽郡和朱提郡,鐵牛的一萬北伐軍主力駐守成都,並派出部分兵力進入西北方向的汶山城和東北方向的雒城。以控制汶山郡和新都郡。

如此一來。在以成都爲核心的益州膏腴之地,將完全處於華安的控制之中。僅憑現有的土地和人口,只要不經歷戰亂和嚴重的自然災害,要不了幾年,益州的富庶將會讓天下人羨慕。若是合理分配生產資源,情況可能會更好。

華安佔據益州,畢竟還未獲得朝廷的正式認可,因此,建設重點仍然是梁州方向,尤其是漢中郡距離關中最近,日後北伐關中。必須以漢中爲根據地,因此,漢中的戰略地位,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只是。此時益州方向還很不穩定,因此,華安還不能立刻率領部分兵力返回梁州,還需要在益州多呆一些日子,以便震懾蠢蠢欲動的叛軍殘餘勢力,並順便等候朝廷的迴音。

以成都和建康城之間的距離,朝廷的回覆至少要在一個月以後,而華安也打算在成都坐鎮一個多月,並順便整頓益州的吏治,提拔一批人才充當益州的各級官吏,以填補叛軍離開後,益州官吏的嚴重缺乏。

對於官吏的選拔和任命這一塊,華安不是很精通,也不是很感興趣,但好在有張育和謝思明幫助自己,而華安也很信任二人,並將選拔和任用官吏的各種事情都交給張育和謝思明打理,只有五品以上的大官,華安纔會親自過問,並寫奏摺向朝廷推薦。

雖然很多寒門子弟被破格提拔了,但由於士族對知識的壟斷,因此,獲得提拔的大多數官吏,仍然都是士族出身,寒門被提拔的不過是少數罷了,因此,華安的提拔官員行動,並沒有遭到士族的反對,寒門子弟就更加感激華安了。

處理各種政務是一件極其勞心勞力,而且很枯燥的事情,在成都的這段時間內,即使事情再忙,華安時不時的也會帶上張育和謝思明,以及一衆將領前往成都的郊外,名義上是視察農務,實則有遊玩,放鬆身心之意。

畢竟,緊張勞累的工作,需要多接觸大自然,以緩解緊繃的神經,這樣勞逸結合才能保持精力的旺盛,從而讓人有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

此時,春耕已經過去,郊外的田地裡,到處都是青綠色的莊稼幼苗,看上去讓人的心情頗爲舒暢。

這些莊稼都是嫩苗,很脆弱,根本經不起戰馬的踐踏,因此,華安下令,讓麾下所有人馬不得踐踏幼苗,違者嚴懲不貸。

在一處隆起的小山包上,華安一行人策馬登了上去,遠處的莊稼苗盡收眼底,看上去頗有大草原的氣勢。

“益州剛剛經歷鄧定、隗文之亂,然而莊稼卻並未因此受損,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華安看向前往的莊稼幼苗,輕聲感慨道。

張育點了點頭,抱拳回道:“益州農時不因叛軍而受到影響,這還應該感謝叛軍首領王誓啊!”說完意味深長的看向華安。

“哦,莊稼好壞,還要感謝王誓,爲何?”華安有些不解的問道。

張育笑了笑,回道:“將軍有所不知,叛軍原本打算早日起兵,以儘快攻取成都,從而避免夜長夢多,但王誓力排衆議,決定在春耕之後再起兵,以不違反農時,他這麼做,固然有私心,但確實避免了農田大規模的荒蕪,算起來倒是一件功勞。”

“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知道的。”華安蹙眉問道,畢竟,這種事情是叛軍的機密,知道的人一定不多。

張育回道:“回稟將軍,昨日我軍將士在成都抓住一位藏匿在此的叛軍小校,經過下官的反覆訊問,他什麼都招了,其中,就包括這件事。”

“哦,原來如此,這麼看來,本將還要給王誓記上一功了,哈哈!”華安說着大笑了起來。

衆人見華安大笑,也都跟着笑了起來。

行軍司馬謝思明,笑了兩聲,看向華安,輕聲道:“將軍,益州的良田遠多於梁州,但各種水利設施都已經老化,許多大的河道,深度不足三尺,上游的百姓爲了個人的私利,隨意改造河道,阻止河水流向下游,更讓這裡的水利愈加混亂,甚至多次引發百姓械鬥,死了不少人啊!若不早日整治,要不了幾年,這裡的許多良田就將再次成爲荒地。”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輕聲回道:“這個問題的確很嚴重,必須要徹底的整治一番,待本將返回漢中,便會派遣李疏渠帶上一衆水利人才前來益州,以改造這裡的溝渠設施,務必要讓益州成爲蜀中最大的糧倉,爲日後主力大軍北伐關中,提供足夠的糧草。”

謝思明聞言,點了點頭,並又提出了一些更加具體的建議,華安聽了覺得有理,便全都答應了。

一行人馬,在成都郊外繞了一個大圈,隨後返回成都之中,開始處理城內的各種政務。

######

大半個月後,在建康城方向,華安派遣的五騎人馬,將奏摺和軍報呈給了皇宮內的官員,隨後便在驛館等候。

華安的奏摺和軍報,第一時間被呈給了輔政的會稽王司馬昱和大臣蔡謨,二人看完華安的奏摺,覺得非同小可,決定立即向太后褚蒜子彙報,並研究處理的辦法。

在建康城的太極殿之中,已經三歲的皇帝司馬聃,站在皇太后褚蒜子的兩腿之間,等待着司馬昱和蔡謨的到來。

很快,司馬昱和蔡謨,帶着幾位朝中的重臣來到了太極殿,並首先向皇帝和皇太后行了一禮。

褚蒜子輕輕揮手,示意各位重臣平身,並詢問道:“各位愛卿這麼着急要見哀家,不知有何重要的事情。”

司馬昱拿出手中的奏摺,拱手道:“啓稟太后,梁州刺史華安送來一封奏摺,臣和幾位大臣都看過了,但覺得此事事關重大,還是要稟告太后纔好。”說着將奏摺雙手呈上。

一名太監接過奏摺,並轉交給垂簾後方的褚蒜子。

褚蒜子一聽是華安送來的奏摺,連忙翻開並仔細的看了一遍,隨即,嘴角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意,不過隔着垂簾,對面的臣子是完全看不見的。

“華將軍果然英勇,這麼快就擊破了叛軍的主力,有華將軍坐鎮益州,哀家也可以放心了。”褚蒜子如此表態,等於是同意了華安都督益州諸軍事的請求,至少在心裡是不反對的。

一名大臣見狀,抱拳道:“太后,益州自成體系,遠離江東,若非特別可靠之人,絕不可讓其都督益州軍事,以防萬一。”

他嘴裡的以防萬一,自然是說萬一華安佔據益州造反,後果將極其的嚴重,並且必將給大晉朝帶來難以預料的災難。

蔡謨聞言,看向這麼大臣,反問道:“以你之見,何人才是特別可靠之人?”

這名大臣也不掩飾,直接回道:“以下官之見,非桓駙馬不可,桓駙馬是天子親戚,對大晉朝必然忠心耿耿,且文武兼備,足以勝任都督益州諸軍事的能力。”

蔡謨聞言一笑,輕聲道:“桓駙馬文武兼備,對大晉朝忠心耿耿,本官並不反對,但其主力需鎮守襄陽、武昌一帶,以抵禦強大的趙國,從而保證我大晉荊州的安全,對於益州根本就是鞭長莫及,此次鄧定、隗文等人叛亂,荊州軍主力救援不及,便是最好的證明。”

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敵一萬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七百八十九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六十四章 火船逼近趙軍水寨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多降書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第九百六十七章 藏字石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羅馬進攻失利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一百六十九章 桃豹的罪惡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正面決戰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三百七十六章 石虎的退路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九百八十六章 客官別走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迂迴敵後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三百零二章 叛軍的三條道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攻打仇池公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力北進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兵臨長安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七百六十五章 涼王歸天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國利用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二百七十二章 歷陽失守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太冷清了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尤利安造反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
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敵一萬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七百八十九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六十四章 火船逼近趙軍水寨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多降書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第九百六十七章 藏字石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羅馬進攻失利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一百六十九章 桃豹的罪惡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正面決戰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三百七十六章 石虎的退路第二百二十七章 嬉戲第九百八十六章 客官別走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迂迴敵後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三百零二章 叛軍的三條道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攻打仇池公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力北進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兵臨長安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一百四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七百六十五章 涼王歸天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國利用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二百七十二章 歷陽失守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太冷清了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尤利安造反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