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

華安麾下的衆將領自然不會聽說卻月陣,因爲在歷史上,此陣是晉末大將劉裕發明的,這個劉裕也是南北朝時,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此時,距離劉裕出生還有十年,距離卻月陣的發明還有六十餘年,卻月陣自然不會被人所知,爲此,只有從後世來此的華安知道罷了。

見麾下衆將皆是一副好奇疑惑的模樣,華安微微笑了笑,正色道:“所謂卻月陣,便是背靠河水,讓戰車兵排成半月形,兩頭抱河,以河岸爲月弦,所組成的攻防陣型,另外,在戰車與河水包裹的區域,以手持長矛、盾牌、弓弩的步兵充斥其間,並與戰車兵一起射殺和刺殺敵軍來犯之敵,並逐步擴大戰果。”說完自信的看向衆部將。

衆部將聞言,自然明白了華安所說的卻月陣的構造,但對於如此構造的卻月陣能否阻擋燕軍重騎兵的衝擊,仍抱有懷疑的態度。

“王上,卻月陣背水而立,卻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效果,但此陣並未經歷過實戰,且列陣所需時間與陣型的大小有關,如今,對岸的燕國大軍足有十三萬之衆,我軍在燕國大軍衝擊前,最多能組建千人規模的陣型,如此單薄的力量,真的可以擋住燕軍主力鐵騎嗎?”王三首先有些懷疑的說道。

鄧羌仔細的想了一會,有了與王三不同的看法,並抱拳道:“王上,以末將之見。卻月陣的確威力無窮,完全可以一試。”

“王上,爲了減少卻月陣所遭受的壓力。我軍可在多個位置同時發起橫渡漳水的行動,如此,勝算就大得多了。”諸葛雄大聲說道。

華安點了點頭,正色道:“我軍四萬戰車兵,共有戰車萬乘,完全可以在多處同時發起橫渡,本王打算兵分六路。每路間隔二里,同時發起橫渡行動。如此,六處卻月陣不斷擴大,最終必將讓燕國主力無力抵擋。”

“王上英明,我軍後備軍團。已經籌集了足夠在漳水上搭建十餘座浮橋的物資,只需一個時辰,便可搭建通往漳水北岸的浮橋。”一名部將抱拳說道。

華安點頭道:“擊敗燕軍十三萬主力大軍,就在今日了,讓將士們立即開始搭建浮橋,全軍人馬立即進行準備,隨時準備出擊。”

“是,王上。”衆部將抱拳領命,並立即轉身前去準備。

隨後。華安在中軍大帳之中反覆設想,考慮了燕國將領慕容評和蒲健可能採取的對策,並始終認爲。不論燕國大軍如何應對,都無法戰勝卻月陣。

漳水下游並不是很寬,而晉軍對於架設浮橋又是如此的駕輕就熟,在光線充足的白日架設浮橋,效率是非常的高,在不足一個時辰的時間內。就將浮橋架設到了漳水的北岸。

晉軍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規模的搭建浮橋,如此顯眼的行動。自然很快就被北岸的燕軍斥候發現了,這些斥候立即返回大營,向各自的上司彙報,很快,燕軍主將慕容評和蒲健就得知了晉軍大規模搭建浮橋的消息。

蒲健得知如此消息之後,立即前往慕容評的中軍大帳之中,並與慕容評商議如何應對晉軍的行動。

見蒲健進入自己的中軍大帳,慕容評輕聲道:“蒲將軍,是爲了晉軍搭建浮橋一事而來的吧!”說完瞟了一眼蒲健。

對於蒲健這個趙國舊將,慕容評打心裡有些看不起,甚至,還有一些敵意,畢竟,他曾多次與趙國大軍血戰,並與蒲健的父親蒲洪交過手,雙方曾經是敵人,如今,雖然蒲健已經歸附大燕國,但彼此之間的嫌隙還是難以在短時間內撫平的。

蒲健抱拳道:“將軍,晉軍大規模搭建浮橋,這是要強渡漳水,我軍必須立即出兵阻止,以防止漳水防線被晉軍突破。”說完看向慕容評。

慕容評原本打算立即派遣大軍前往北岸,阻止晉軍的強渡行動,但見蒲健如此一說,慕容評便改了主意。

“蒲將軍無需擔心,晉軍二十萬人馬,依靠浮橋橫渡,沒有一日一夜的工夫,是無法全部抵達漳水北岸的,我軍無需貿然出擊,待晉軍渡過數萬人馬的時候,我軍突然殺出,必可一舉殲滅晉軍的數萬人馬,如此必可獲得大勝。”慕容評正色說道。

蒲健也覺得晉軍二十萬主力大軍,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全部渡過漳水的,因此,等待一段時間之後,再發起進攻,也未嘗不可,於是,點頭同意了慕容評的縱敵之策。

在漳水北岸,華安麾下的戰車兵和步兵,陸續登上北岸的土地,並按照華安事先的要求,沿着河岸邊組建卻月陣,以迎擊燕國主力騎兵的衝擊。

爲了儘快形成卻月陣的陣型,各路人馬第一批進入北岸的是一百輛戰車,並立即開始組建卻月陣,緊隨其後的是兩千步兵,如此,在極短的時間內,較小規模的卻月陣便組建完畢了。

燕國大軍的反應,與華安之前的預料一樣,他們並沒有立即前來阻擋,而是放任華安麾下的前鋒人馬抵達漳水北岸,直到華安麾下的卻月陣組建完成,燕國各路主力大軍才姍姍來遲。

見北岸的遠處揚起了沙塵,華安知道燕國主力大軍終於出動了,此刻,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卻月陣之上了,若自己麾下的主力大軍可以憑藉卻月陣大破燕軍主力,則此戰必然大勝,燕國將處於極其不利的境地,但萬一卻月陣無法戰勝燕國主力軍團的衝擊,後果就非常嚴重了,不過,華安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設想,因此,華安相信,自己麾下的大軍,必將獲得最終的勝利。

漳水南岸的瞭望臺已經搭建完畢,華安與麾下部將站在高高的瞭望臺上,觀察着北岸岸邊的風吹草動,不過,由於視力所限,華安僅能看見對岸左右兩側的兩處卻月陣,對於更遠位置的登陸人馬,是完全看不到一點的。

“王上,燕國主力騎兵已經殺來,此戰的成敗,就全靠對岸卻月陣裡的將士們了。”王三輕聲說道。

“卻月陣威力強大,我軍訓練有素,相信一定可以戰勝燕國騎兵的衝擊。”諸葛雄卻是充滿了自信。

華安點了點頭,看向遠處的沙塵,正色道:“此戰,我軍必須勝利,因爲我軍不能戰敗,否則,慕容恪的十萬人馬一到,我軍就徹底無法立足了。”

“王上放心,我軍必定會勝利的。”鄧羌自信的說道。

見多數部將皆對戰勝燕國主力騎兵充滿信心,華安心裡放心了不少,按照華安對歷史的熟悉,晉末大將劉裕僅憑不足三千人馬,便擊敗了魏軍的三萬鐵騎,而如今,自己麾下已經抵達北岸的六路人馬,兵力已經超過一萬五千,阻擋燕軍十三萬騎兵的衝擊,當沒有太大的問題。

####

在漳水北岸,卻月陣裡的每一名晉軍將士,皆做好了死戰的準備,後方的援兵正在源源不斷的抵達,這讓他們心裡充滿了底氣,並相信憑藉戰車的掩護,完全可以擊敗燕軍鐵騎的衝擊。

燕國十三萬主力騎兵,兵分六路,展開了對晉軍卻月陣的攻擊,其中蒲健負責攻擊左翼的兩路,而慕容評則負責剩下的四路晉軍人馬。

面對晉軍排成的奇怪陣型,燕軍主將慕容評感到非常的奇怪,他一生大小經歷了數百次戰鬥,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陣型。

不過,憑藉對戰場和兵器的熟悉,慕容評心下可以預感到,晉軍的陣型是優秀的防守陣型,是不太容易被攻破的陣型,但好在他麾下的兵馬足夠多,因此,慕容評同時又相信,憑藉十倍於敵的強大兵力,是完全可以突破晉軍陣型的。

隨着燕國騎兵的逐步靠近,卻月陣裡的晉軍弓弩手,立即開始放箭,並給予了燕國騎兵以極大的殺傷。

不過,燕軍騎兵的數量極多,因此,儘管受到了極大的損失,仍舊發了瘋似的,向晉軍的卻月陣殺去。

很快,由於距離越來越近,晉軍的弓弩難以發揮優勢,於是,衆士兵立即拿起長矛和盾牌,依託戰車組成的弧形,展開了對燕軍主力騎兵的阻擊。

“殺……”戰場之上,一時響起了巨大的喊殺聲。

燕軍重騎兵以奔馳的速度撞向晉軍的戰車防線,並將晉軍戰車撞的吱吱作響,不過,由於事先做了防護,沒有一輛晉軍戰車被撞毀。

站在戰車之上的晉軍戰車兵,與戰車後方的步兵,全都手持長兵器,對衝上來的燕軍騎兵進行刺殺。

晉軍將士準備充足,且有戰車作爲掩護,因此,儘管燕國主力騎兵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卻也無法攻破晉軍的卻月陣,而且付出了越來越多的損失。

卻月陣呈弧形,而弧形的迎擊面較小,因此,燕軍主力騎兵越是向前猛衝,所受到的損失就越是巨大,很快,隨着晉軍援兵的持續增援,燕軍主力騎兵再也抵擋不住,並開始向後潰散。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高元的心思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四百五十四章 離開成都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連環戰船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坐等賊來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深入敵營第七百一十二章 冊封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一百一十八章 歷陽城下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俊打算裁撤官員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六百七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九十八章 重裝戰車部隊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二百四十五章 正面強攻第二百零一章 韓勇的殺手鐗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二百七十三章 渡口姑娘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六百三十一章 單挑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連雲堡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當飛軍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六百二十六章 軍閥氾濫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一千零五章 好人做到底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報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高元的心思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四百五十四章 離開成都第八百九十六章 姚襄的進攻計劃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連環戰船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坐等賊來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深入敵營第七百一十二章 冊封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一百一十八章 歷陽城下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俊打算裁撤官員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六百七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九十八章 重裝戰車部隊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二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二百四十五章 正面強攻第二百零一章 韓勇的殺手鐗第二百七十五章 雙腳羊第二百七十三章 渡口姑娘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六百三十一章 單挑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連雲堡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當飛軍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六百二十六章 軍閥氾濫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一千零五章 好人做到底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報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四百七十章 醫文二脈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