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

斯巴達軍團是羅馬最精銳的重裝步兵軍團,所有士兵都是從斯巴達城附近招募而來的,這些士兵都是古希臘斯巴達人的後代,他們繼承了祖先的勇氣和意志,立志要發揚祖先的榮光,讓所有人一聽到斯巴達這個名號就驚恐戰慄。

這些斯巴達人組成軍團之後,很快就憑藉其超強的作戰能力,毫不退縮的作戰意志,成爲整個羅馬帝國最精銳的部隊,並深受羅馬各代皇帝的信賴,當代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更是極爲重視斯巴達重裝步兵軍團,並將這些斯巴達軍團全部編入自己的近衛軍之中,由自己親自指揮,以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斯巴達軍團造反。

而此時羅馬大軍面臨險惡的局勢,君士坦提烏斯二世也再一次想到了斯巴達軍團,並要求大將巴爾巴提奧親率斯巴達重裝步兵軍團,抵擋晉軍鐵騎的衝擊。

斯巴達軍團的每一名士兵都以戰死疆場爲榮,在接受軍令之後,毫不顧忌晉軍已經取得全面的優勢,並立即組成重型龜甲陣,緩步向前阻擋晉軍鐵騎的衝擊。

晉軍鐵騎藉助火牛陣的餘威,一舉沖垮了羅馬近十萬主力大軍,並讓這些羅馬大軍開始出現潰散的跡象,晉軍主力則乘勢殺出,對鬆散的羅馬大軍展開分割圍殲。

不過,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晉軍鐵騎在衝破羅馬大軍主力之後,速度已經明顯降低了很多,而斯巴達重裝步兵所組成的陣型又非常的堅固,爲此,晉軍鐵騎未能衝破斯巴達軍團的重型龜甲陣,並且損失了不少兵馬。

斯巴達軍團成功的阻止了晉軍鐵騎的進一步衝擊,保障了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安全,但卻不能扭轉羅馬大軍已經處於劣勢的狀態,在晉軍主力的分割圍殲下,羅馬步兵軍團損失慘重,很多軍團已經在毫無命令的情況下,自行撤離了戰場。

站在遠處觀戰的華安,見麾下十餘萬主力大軍已經將羅馬大軍打得大敗,心裡非常的高興,並露出了笑容,衆部將自然也全都非常高興。

“王上,羅馬軍團已經開始潰逃,看來其戰力也不過如此。”一名晉軍將領不屑的說道。

“是啊!王上,被我軍火牛和鐵騎一陣衝擊,羅馬的烏龜陣就完全破碎了,根本就是不堪一擊嘛!”又一名晉軍將領驕傲的說道。

“波斯、天竺和羅馬相繼被我大晉擊敗,看來整個天下都要向我大晉俯首稱臣了。”一名晉軍將領自豪的說道。

顯然,能夠如此順利的擊潰羅馬十餘萬主力大軍,衆晉軍將領全都非常的興奮,並彷彿看到了大晉一統天下的盛世。

華安高興的笑了笑,藉着月光和火光,看到了斯巴達軍團成功阻擋了晉軍的鐵騎,心裡不禁微微有些驚訝,在羅馬主力大軍全面潰散的緊要關頭,居然有一支兵馬可以毫不慌亂的阻擋晉軍鐵騎的衝擊,併成功的擋住了晉軍鐵騎,這份作戰實力和意志力着實讓他感到意外。

“處亂不驚,忠心護主,這支羅馬軍團真的不簡單,是精銳之師啊!”華安感慨的說道。

衆晉軍將領自然全都看到了斯巴達軍團的表現,並對華安的話表示認可。

“王上,這支羅馬軍團雖然精銳,但卻僅有兩萬,根本不能扭轉戰局,最多也就是能多堅持一段時間而已,最終整個羅馬軍團必將被我軍全殲。”一名晉軍將領自信的說道。

華安點頭道:“這是自然,羅馬大軍敗局已定,不過,本王很想知道,這支軍團是一支什麼樣的軍團。”

“王上,據波斯降服將領所說,羅馬大軍最精銳的部隊,是斯巴達軍團,是一支重裝步兵軍團,由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親自統領,按照描述和眼前的部隊很相似。”一名晉軍將領連忙說道。

“斯巴達軍團,來頭不小啊!”華安嘴角淡然一笑。

顯然,華安對斯巴達軍團的名號還是很清楚的,畢竟,後世關於斯巴達的各種影視劇很多,斯巴達的名望非常大,遠遠超過大晉衆將領的名望。

“王上,只要我軍將羅馬主力全殲,區區兩萬斯巴達軍團根本就微不足道,我軍完全有能力將其一舉殲滅。”一名晉軍將領自信的說道。

華安點頭道:“斯巴達軍團不過是步兵而已,如今他們遠離羅馬本土,我軍有足夠的時間收拾他們,不必急於一時,要儘可能的減少我軍的損失。”

顯然,華安並不願意爲了擊敗羅馬軍團而讓晉軍受到太大的損失,損失越小越好,這是華安一直以來的原則。

“王上的意思,是避開羅馬斯巴達軍團,將其餘羅馬軍團全部殲滅和擊潰。”王三開口問道。

華安點頭道:“沒錯,就是這個意思,先放過斯巴達軍團,將羅馬主力擊潰,然後,羅馬斯巴達軍團必然會撤退,而在這撤退的一路上,我軍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將斯巴達軍團消滅掉。

王三點頭道:“明白了,王上,這樣一來我軍便可以用最小的損失獲取最大的勝利了。”

華安笑着點了點頭,內心非常的高興。

而對面的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就非常的不爽了,他麾下的主力大軍已經開始潰散,雖然他及時派出斯巴達軍團遏制住了晉軍的進攻鋒芒,避免晉軍直接殺到指揮台,但斯巴達軍團也僅僅能夠擋住晉軍的進攻鋒芒,但卻無法扭轉羅馬大軍失敗的命運,這讓他很是無奈。

“皇帝陛下,前鋒步兵已經大部潰散,兩翼的騎兵也不妙,晉軍鋒芒太甚,我們應該立即撤退才能保住實力。”羅馬大將奧爾良緊張的說道。

“是的,皇帝陛下,我們應該立即撤離。”馬塞盧斯緊接着說道。

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非常不滿的看向二人,大聲道:“斯巴達軍團怎麼辦,他們是我羅馬最精銳的近衛軍,難道將他們丟在這裡嗎?”

顯然,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心裡非常的清楚,此刻,就算他立即撤離,也僅能夠帶領麾下人數不多的四五萬騎兵逃離戰場,包括斯巴達軍團在內的大批步兵都將被晉軍主力圍困,從而遭到全軍覆沒,而若是不帶領數萬騎兵逃離,則整個羅馬大軍可能會遭受更加嚴重的損失,甚至,他這個皇帝都有可能戰死沙場,這讓他很是猶豫,他不願意放棄斯巴達軍團,但又沒有辦法扭轉即將戰敗的頹勢。

“皇帝陛下,晉軍五萬兵馬突襲泰西封,已經斷了我軍的糧道。”就在這時,傳來了晉軍兵馬截斷羅馬大軍糧道的消息。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聞言,心頭更加的緊張,並看向衆將領,正色道:“看來我軍必須儘快撤離了,馬塞盧斯,讓騎兵立即撤離,奧爾良,讓斯巴達軍團擋住晉軍。”

“是,皇帝陛下。”馬塞盧斯和奧爾良大聲接受命令,並立即傳達了軍令。

隨後,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護衛親兵的保護下,向泰西封方向潰逃而去,騎兵大將馬塞盧斯統領近五萬騎兵撤離戰場,跟隨羅馬皇帝的隊伍向泰西封方向奔去。

而這樣一來,兩萬斯巴達重裝步兵軍團,和衆多被圍困的羅馬步兵就徹底喪失了生機,並必將被晉軍所消滅。

羅馬大將巴爾巴提奧負責統領斯巴達軍團,在接到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阻擋晉軍追擊的命令之後,立即毫無怨言的執行力軍令,並打算以犧牲自己和斯巴達軍團的代價擋住晉軍,從而讓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和部分騎兵可以逃離戰場,避免被晉軍全殲的命運。

在晉軍十餘萬兵馬的持續打擊下,羅馬八萬主力步兵已經全部喪失抵抗的能力,除了被晉軍殲滅和潰逃的部分人馬,剩下的羅馬士兵都跪地投降了,而晉軍對投降的羅馬士兵也很寬容,並讓他們放下武器卸下鎧甲跟隨晉軍部分士兵前去木鹿城郊外的大營。

在殲滅羅馬八萬主力之後,擺在十餘萬晉軍主力面前的,就只剩下兩萬最精銳的斯巴達軍團了。

看着這些斯巴達軍團擺成龜甲陣,一動不動的立在原地,華安嘴角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斯巴達士兵的確非常驍勇,重型龜甲陣也非常厲害,但機動性的不足是其天然的劣勢,如今,這些強悍的斯巴達勇士全都困在原地,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他們是無論如何也堅持不了多久的,晉軍無需發起進攻,只要看住他們,就可以輕鬆戰勝這些斯巴達戰士。

“王上,這些斯巴達戰士就是被困在沙漠的烏龜,等待他們的就只有滅亡的命運。”王三正色說道。

“沒錯,這裡距離泰西封都有千里之遙,沒有補給,他們堅持不了多久的。”一名晉軍將領說道。

顯然,這些晉軍將領全都看到斯巴達軍團的劣勢了,並決定利用斯巴達軍團的這一劣勢,將其輕鬆的擊敗。

斯巴達軍團擺好龜甲陣,準備迎擊晉軍鐵騎的衝擊,不料晉軍根本就沒有發起進攻,而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對他們進行牽制,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的難受。

尤其是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撤離,是最讓這些斯巴達戰士感到委屈的,畢竟,他們是羅馬帝國最精銳的近衛軍,但皇帝陛下卻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拋棄了他們,讓他們淪爲犧牲品。

“將軍,晉軍已經將我們包圍了,一直被困在這裡不是辦法,該怎麼辦。”一名羅馬軍團的將領看向巴爾巴提奧,緊張的問道。

巴爾巴提奧此刻也沒有任何的好主意,他情願留下來,是爲了與晉軍主力決一死戰,從而掩護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等人逃離戰場,但如今晉軍只是將他們圍困,但卻並不反動進攻,這讓他感到非常的無奈。

羅馬龜甲陣最擅長的便是防守,進攻的威力根本就微不足道,畢竟,他們是重裝步兵,而晉軍全是騎兵,重裝步兵進攻騎兵,永遠都不可能追的上,而他們若是撤離,則也不可能躲過晉軍的追擊,況且沿途沒有任何的補給,他們會被活活的餓死。

這種進退不得的窘境,讓巴爾巴提奧的內心非常的發狂,他非常希望晉軍主力騎兵能夠發起衝擊,這樣,至少他們還可以死的壯烈一些,並給晉軍造成不小的損失,而晉軍卻偏偏不進攻,這就讓他的計劃完全破產了。

巴爾巴提奧看向幾名部將,正色道:“這裡距離泰西封尚有千里之遙,沿途都是沙漠,而我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補給,援軍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所以,我們想要撤離是沒有指望的,必須留下來與晉軍主力決一死戰,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斯巴達勇士以戰死沙場爲榮,我希望你們能夠發揚斯巴達人的勇敢和忠誠,不要給斯巴達人丟臉。”

“是的,將軍,我們不會讓斯巴達人蒙羞的,不過,晉軍一直不發起進攻,我們也不能幹等着糧草斷絕,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殺向晉軍。”一名斯巴達將領正色說道。

“對,我們必須向晉軍發起進攻,拖得越久,我軍的戰力就會越弱。”另一斯巴達將領正色說道。

顯然,斯巴達將領們再也忍受不了被周圍晉軍部隊這麼包圍着了,他們要主動出擊,以給晉軍造成損失,從而體現他們的價值。

巴爾巴提奧點了點頭,大聲下令道:“斯巴達人,進攻,消滅晉軍。”

衆斯巴達將士聞令,立即緩慢挪動着龜甲陣,向晉軍部隊緩緩逼近,意圖與晉軍騎兵正面廝殺。

見斯巴達軍團向晉軍主動發起進攻,華安與麾下的衆將領全都笑了起來,從遠處看去,斯巴達軍團完全就是黑夜中的大烏龜,緩慢的向前挪動,如此緩慢的速度怎麼可能與晉軍騎兵的速度相比,想主動與晉軍騎兵決戰,完全就是癡心妄想。

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二百二十四章 墜崖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八百五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九十章 廝殺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九百五十九章 楚王玉佩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婚別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七百四十五章 攻下鄴城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不血刃拿下長安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九百六十二章 謝安查案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攻南關城受挫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戰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九百三十四章 王午準備進攻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親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庾亮北伐第七百二十六章 代軍前鋒潰敗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叛軍的陰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六百一十二章 各個擊破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拓跋西遷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國大旱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九百三十六章 水路迂迴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堅守華氏城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當飛軍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一百零五章 調戲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株連九族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九百六十三章 慕容俊妥協了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
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二百二十四章 墜崖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八百五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九十章 廝殺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九百五十九章 楚王玉佩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婚別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七百四十五章 攻下鄴城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不血刃拿下長安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九百六十二章 謝安查案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攻南關城受挫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戰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九百三十四章 王午準備進攻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親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庾亮北伐第七百二十六章 代軍前鋒潰敗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叛軍的陰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六百一十二章 各個擊破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拓跋西遷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國大旱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九百三十六章 水路迂迴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堅守華氏城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當飛軍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一百零五章 調戲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株連九族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九百六十三章 慕容俊妥協了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