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

由於關中方向已經趨於穩定,六萬關中軍團也初步形成了戰力,在此中原大亂的時機,華安準備兵出潼關,殺向洛陽方向。

在出兵之前,華安還有些許猶豫,於是召見在長安郊外練兵的王猛,想要與之商議進軍中原的事情。

王猛正在軍營之中,視察士兵訓練,見華安傳召,便連忙離開軍營,向長安城進發。

很快,王猛抵達了華安的府邸,並抱拳道:“將軍找我?”

見王猛到來,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王猛,你可知道,中原方向已經陷入一片混亂,趙國大將冉閔已經奪位稱帝,並建立大魏政權,趙國新興王石袛則在衆將的擁護下,在襄國的王府之中正式稱帝。”

王猛點頭道:“這些屬下都知道,鄴城與襄國相距不過百里左右,卻一下子出現了兩位皇帝,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河北之地,必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你說的很對,如此時機,若本將率領主力大軍兵出潼關,能否一戰而收復中原。”華安連忙問道。

王猛沉思了片刻,搖頭道:“眼下並非出兵的時機,將軍還需慎重。”

華安聞言,有些不悅,正色道:“我軍在關中足有十五萬主力人馬,長安、郿城、潼關三地,都堆積了大量的軍糧和輜重,將士更是上下齊心,難道憑藉如此實力,還拿不中原。”說完自信的看向王猛。

王猛笑了笑。輕聲道:“以將軍的實力,十餘萬大軍兵出潼關,自然可以一舉攻下河東、弘農、平陽、上洛諸郡。再進一步便可攻佔東都洛陽,從而控制中原的核心諸郡。”

“既然本將可以輕鬆攻下洛陽,那爲何還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你在擔心什麼?”華安輕聲問道。

王猛豎起兩根手指,正色道:“將軍兵出潼關,一舉攻下洛陽並不難,然而。攻下洛陽之後,將直接面對冉閔與石袛兩個強悍的政權。如今,河北地區無月不戰,冉閔麾下的全部兵馬已經高達二、三十萬,石袛的兵馬只怕有五六十萬。洛陽距離河北不遠,將軍佔據洛陽是佔了一個衆矢之的啊!”

華安聞言,陷入了沉思,洛陽附近的防守兵力不多,的確容易攻取,但冉閔與石袛的主力大軍都在河北鏖戰,雙方的兵力都是十分的龐大,萬一他們將注意力轉向洛陽方向,自己的主力大軍豈不陷入不利的境地。

雖然冉閔與石袛是死敵。合作攻打自己的可能性幾乎爲零,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意外,況且。蒲洪與姚戈仲都是極具野心的將領,他們對洛陽也是存在着覬覦之心的。

以華安目前的實力,面對如此複雜的勢力,佔據洛陽將有極大的壓力,雖然華安有信心可以守住洛陽,並控制住洛陽周圍的郡縣。但麾下的大軍肯定會有所損耗,而且。長期在遠離後方的洛陽駐紮,大軍的士氣將會遭受打擊,糧草的消耗也將大大增加,萬一,一戰敗北,後果就更加嚴重了。

如今,在河北方向,凡是能拿起武器的,基本上都參加了軍隊,沒有參軍的也都爲大軍提供後勤的支持,以至於,在鄴城與襄國周邊,已經不存在種地的老百姓了,河北的生產活動遭受了極大破壞,如此情況,若是持續多年,無需戰爭,老百姓也會逐步消亡。

見華安陷入了沉思,王猛接着抱拳道:“將軍,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若是將軍過早的在中原消耗實力,一旦燕國的二十萬精兵南下,中原將屬於他人了。”

華安聞言,覺得很有道理,他居然忘了遼東的慕容俊政權,根據斥候和聰士的彙報,燕王慕容俊已經集結二十萬精兵在龍城以西,隨時有南下的打算,而慕容俊之所以遲遲不肯動兵,爲的不就是等候冉閔與石袛殺的兩敗俱傷,而後坐收漁翁之利嗎?既然慕容俊如此精明,自己又怎麼能過早的出兵呢?

“將軍,眼下,朝廷早就任命揚州刺史殷浩爲中軍將軍,並讓其準備北伐事宜,但殷浩爲何遲遲不肯動兵,還有荊州方向的桓溫,日夜在襄陽訓練士兵,但卻裹足不前,他們都是在等待最佳出兵時機啊!”王猛接着說道。

這些事情,華安自然是知曉的,殷浩和桓溫集結的兵馬都在十萬左右,並全部渡過大江,在江淮之間駐紮,的確是在等待最佳的出兵時機。

想通了一切,華安笑着看向王猛,輕聲道:“王猛啊!今天這都虧了你,要不然,本將就犯了大錯誤了,哈哈!”

“爲將軍分憂,這都是屬下應該做的。”王猛顯得極爲客氣。

華安點了點頭,看向王猛,接着問道:“王猛,依你之見,河北方向的冉閔與石袛,究竟誰更勝一籌,誰能擊敗對方,並取得最終的勝利。”

王猛笑了笑,輕聲道:“有大晉朝廷的三路大軍,以及燕國的二十萬精銳人馬,冉閔與石袛豈能獲得勝利,不出數年,將全部敗亡。”

見王猛分析的非常正確,華安心中大爲讚賞,頓了頓,問道:“冉閔驍勇善戰,麾下乞活軍更是無敵於天下,在其登基稱帝之日,曾誇下海口,要先定中原而後橫掃天下,如今,對石袛的戰爭更是屢屢取勝,若不是石袛麾下兵多將廣,只怕襄國已經被冉閔攻破了,如此勇士,下場如何?”

王猛不加思索,回道:“冉閔的確驍勇,然早晚必死於胡人之手也。”

“哦,爲何會如此。”華安好奇的問道。

王猛回道:“冉閔勇冠天下,乞活軍戰力強悍,但中原河北一帶,經過石虎的暴政,華夏子民僅有數百萬,不足總人口的半數,且以面黃肌瘦者爲多,如此民力,如何能夠對抗彪悍的胡人,冉閔與乞活軍再強,又如何能改變中原河北一帶的大局,就算擊敗了河北一帶的胡人,也勢必損耗極大,兵糧空虛,慕容俊的二十萬精兵一旦南下,冉閔拿什麼抵擋,況且,除了河北一帶的華夏子民,冉閔不會得到任何友軍的支持。”

“哦,爲何冉閔不會得到友軍的支持?”華安接着問道。

王猛笑道:“燕國的慕容俊是鮮卑人,是胡人的一種,冉閔大肆屠殺胡人,慕容俊深恨冉閔,自然不會支持冉閔,除此之外,便是大晉的三路大軍,如今,冉閔已經稱帝,並建立了大魏國,這是擺明了要與大晉朝廷分庭抗禮,況且,大晉朝廷由魏國禪讓而來,冉閔以魏爲國號,是對大晉朝廷的極大諷刺,朝廷如何能容忍,沒有率軍討伐冉閔,便是因爲實力不夠,又怎麼會支持他呢?”

見王猛分析的合情合理,華安深以爲然,頓了頓,正色道:“冉閔擅自稱帝,我大晉朝廷自然不會支持他,然河北一帶的華夏子民卻是受盡了苦難,在這個時候,魏趙兩國互相攻伐,百姓們無心耕種莊稼,長此以往,河北一帶必將餓殍遍地,本將擁兵幾十萬,卻不能救援受苦受難的百姓,內心何安。”

見華安居然憂國憂民起來,王猛大爲感慨,頓時,對華安更加的敬重,頓了頓,抱拳道:“將軍憂國憂民,屬下感佩,然一切皆是天命,將軍實力有限,能讓雍、秦、樑、益四州的百姓過上好日子,已經是極大的功德了,至於中原與河北一帶的百姓,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我軍完全可以揮師東進,以相救那裡的百姓,將軍不必急於一時。”

華安聞言,認可的點了點頭,王猛分析問題總是極具戰略眼光,考慮問題,總是從大局出發,從不爲一點蠅頭小利而花費心思。

按照歷史的進度,魏國政權存在了兩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都按照歷史的車輪向前滾動的話,冉閔還有一年半的時間,就要敗亡了。

如此算來,最多一年,華安就基本可以率領主力大軍兵出潼關了,雖然一年的時光很是熬人,但爲了自身的利益,這一年必須等。

而且,在這一年之中,可以將關中好好的發展起來,將八百里秦川上,所有荒廢的土地全部種上莊稼,如此,便無需再從成都和漢中運輸軍糧了,由關中直接產糧,對東進中原大有好處,至少在後勤方面,好處是不言而喻的,穿梭於秦嶺狹小山道的後備軍團就可以徹底的解放出來了。

除了最重要的軍糧,各種軍用物資器械,包括兵器館等館舍,也開始分出一半前往長安方向,以將長安建設成爲新的大都市。

就憑長安的潛力,一旦各項設施建設起來,必然會將南鄭遠遠的甩在後面,併成爲連接中原與西域的交通樞紐。

爲了隨時率軍兵出潼關,華安麾下的各支大軍都在進行緊張的訓練,並沒有絲毫的懈怠,另外,關中的農業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長安城的各項建設也進入了正軌。

第九百五十九章 楚王玉佩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八十六章 立志投軍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遷都洛陽城第六十六章 赤身舞劍生日求票票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九百七十三章 王猛返回洛陽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八百七十七章 發現異常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生張育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九百二十章 王午兵發遼東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十二章 拜師韓潛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石遵起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一百零五章 調戲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七百九十二章 逃出盛樂第八十四章 揮淚告別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八百二十六章 蘭陵城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夔安的疑慮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谷口血戰第六百九十章 抵達朝歌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三百零八章 襲破左翼大營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三百零八章 襲破左翼大營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九十一章 血戰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最後看一眼黃河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殷浩領兵北進第四百八十七章 成都失守第一千零四章 客棧商議第三十五章 華安獻計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
第九百五十九章 楚王玉佩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八十六章 立志投軍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遷都洛陽城第六十六章 赤身舞劍生日求票票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九百七十三章 王猛返回洛陽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八百七十七章 發現異常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生張育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九百二十章 王午兵發遼東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十二章 拜師韓潛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石遵起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一百零五章 調戲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七百九十二章 逃出盛樂第八十四章 揮淚告別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八百二十六章 蘭陵城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九百一十三章 親自偵查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夔安的疑慮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谷口血戰第六百九十章 抵達朝歌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三百零八章 襲破左翼大營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三百零八章 襲破左翼大營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九十一章 血戰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最後看一眼黃河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殷浩領兵北進第四百八十七章 成都失守第一千零四章 客棧商議第三十五章 華安獻計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擊羅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