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

李農與王謨等人皆是一驚,連忙詢問道:“出了什麼事,快說。”

“將軍,各位大人,皇上御駕親征,在襄國城下大敗,如今,已有數千潰兵進入鄴城,街道上都在流傳,說皇上已經戰死,我軍主力已經完全潰散。”親兵如實回道。

“什麼,我軍大敗,皇上戰死,這怎麼可能。”李農與王謨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親兵想了一下,抱拳道:“據逃回來的士兵說,燕趙聯軍利用十面埋伏之計,讓我軍無法發揮優勢,而後,燕國二十萬主力兵馬突然殺到,我軍寡不敵衆,所以全面戰敗,就連皇上也……”

李農與王謨等人聞言,互相對視了一眼,皆露出驚訝的眼神,若冉閔與麾下的乞活軍主力在襄國覆滅,那麼,大魏帝國也就距離覆滅不遠了。

目前,大魏帝國之所以能在鄴城周邊站穩腳跟,完全是冉閔的勇武和麾下乞活軍主力的驍勇善戰,若是冉閔與這支精銳軍隊全部覆滅了,就憑李農與鄴城的幾萬乞活軍,是無力與燕趙兩軍對抗的,甚至,僅憑趙國的一己之力,便可攻破鄴城,從而滅亡魏國。

冉閔就像戰神一樣,他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他可以讓河北一帶的勇士對大魏帝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從而凝聚成一股力量,而一旦他不在了,衆勇士便難以看到大魏帝國一統河山的希望。從而會失去信心,甚至會四分五裂,各自爲政。從而一步步走向亡國。

其實,冉閔並沒有戰死,麾下最核心的乞活近衛也大部分殺出了重圍,陣亡的大半人馬皆是入伍不足一年的新兵,而且,幾乎全部是步兵。

在冉閔與麾下乞活近衛,在樹林中休整的時候。逃回鄴城的部分乞活軍將士,將魏軍戰敗的消息傳入了城內。而就在此時,隱藏在城內的姚襄親信人馬,則借題發揮,在城內散播謠言。說冉閔已經戰死,以讓鄴城的百姓陷入恐慌。

李農與王謨等人,並不瞭解襄國方向的具體情況,也不知冉閔是真的陣亡了,還是有人故意散播謠言,不過,魏軍大敗而逃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從潰逃回鄴城的數千士兵,便可以肯定這一點。

“各位大人。如今我軍主力大敗,皇上情況不明,此刻。城內一定一片恐慌,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纔好啊!”李農看向衆位大人,輕聲說道。

王謨蹙起了眉頭,無奈道:“若皇上真的遭受了不測,就憑將軍與城內的幾萬人馬,如何能抵擋燕趙聯軍。只怕鄴城不日即被攻破啊!”

“沒錯,我等身爲魏臣。死於敵手倒是理所應當,可鄴城的幾十萬百姓怎麼辦,難道讓他們伸長了脖子,等着胡人任意屠戮嗎?”王衍憂心的說道。

嚴震嘆了口氣,輕聲道:“我軍主力戰敗,皇上凶多吉少,就憑將軍與剩下將士的實力,如何能夠守護大魏國,爲了大魏國幾十萬百姓免遭胡人屠戮,將軍可利用張舉來信的機會,寫書信一封送於張舉。”

“嚴大人,你這是讓本將叛國投敵啊!萬萬不可,此事萬萬不可。”李農蹙眉拒絕了嚴震的提議。

“將軍,燕趙聯軍勢不可擋,爲了我大魏國的百姓可以免遭屠戮,將軍忍辱屈身,也算是功德一件。”嚴震苦口婆心的勸道。

王謨與王衍對視一眼,也點了點頭,如今,過重的軍事投入和頻繁交戰,已經嚴重破壞了鄴城周邊的農業生產,在糧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冉閔與麾下的乞活軍主力又慘敗於襄國城下,如此境況,大魏國又面臨燕趙聯軍的威脅,除了投降趙國,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見三位平素交好的大臣,皆對大魏國失去了信心,李農也萌生了重新投靠趙國的心思,畢竟,就算全力抵抗,也沒有打贏燕趙聯軍的可能,就算能守住鄴城,在糧荒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情況對自己也會越來越不利。

“既然三位大人都如此認爲,那本將就立即給張舉將軍寫一封回信,以讓鄴城的百姓免遭屠戮。”李農終於下定了決心。

“將軍以百姓爲重,可喜可賀,我等就先告辭了。”王謨等人,抱拳一揖,轉身離開李農的府邸。

三位大臣走後,李農思慮再三,拿起毛筆給遠在襄國的張舉寫了一封回信,在信中,李農首先對張舉的情誼表示感謝,並向其說明,鄴城的百姓皆是無辜的,讓張舉向石袛進言,放過鄴城的百姓,如此,他便可率領鄴城的大批官員投靠大趙帝國。

寫完信件之後,張舉大大的鬆了口氣,並將信件交到心腹親兵的手中,讓其以最快的速度將信件送往張舉的手中。

心腹親兵接過信件,揣在了懷裡,並準備了出遠門的必備行李,而後策馬離開李農的府邸。

正埋伏的李農府邸外圍的聾啞武士,自然發現了策馬而出的李農心腹親兵,並悄悄跟了上去。

就在心腹親兵剛剛離開府邸的時候,李農便下令召集自己麾下的數千兵馬,準備應對鄴城的危機。

李農率領數千心腹將士,前往北門方向,並解除了鄴城北門處冉閔親信的武裝,換成自己的兵馬,以控制北門,便於隨時接應燕趙聯軍進入鄴城,另有部分人馬控制自己的府邸和皇宮外圍的幾處高大建築,以爲自己營造有利的態勢。

城內的冉閔親信人馬,與李農麾下的人馬,實力在伯仲之間,爲此,在還未撕破臉皮的情況下,誰也不願意向對方發起攻擊,只是各自佔領戰略要地,在鄴城內部對峙了起來。

鄴城內部一片劍拔弩張的態勢,城內的百姓更是陷入了恐慌,並不斷有百姓試圖離開城池,向南方逃難,但卻被守衛城門的將士攔住了去路。

在鄴城外圍,燕趙聯軍距離鄴城已經不足三十里了,冉閔與麾下最精銳的乞活近衛,也已經抵達了鄴城西北角數裡的樹林之中,由於比了解鄴城內部的情況,冉閔不敢隨意進入鄴城,以免落入李農之手。

冉閔將隊伍安頓好之後,便派遣部分聾啞武士,前往鄴城探查情況,以做到心中有數。

聾啞武士進入鄴城,僅用了不足一個時辰的時間,便將鄴城的各種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並立即返回樹林,向冉閔彙報情況。

得知李農果然有反叛的舉動,並且還與王謨、王衍、嚴震等人混在一起,冉閔大吃一驚,並憤怒的表示要殺掉李農與王謨等人,以解心頭之恨。

“皇上,僅憑李將軍調動兵馬佔據北門,似乎並不能證明其有投敵的打算,最多也就是有嫌疑而已。”一名心腹小聲說道。

冉閔大聲道:“李農率軍強行佔據北門,這分明是爲了接應燕趙聯軍,此賊不除,大魏國難以安寧。”

“皇上,現在城內謠言四起,都說皇上已經在襄國城下戰死,李農也許就是聽到了這個消息,所以,纔有了重新投靠趙國的心思。”另一名心腹將領說道。

冉閔點了點頭,哼了一聲,正色道:“李農還真的當朕死了,居然如此膽大妄爲,朕絕不會饒恕他。”

就在冉閔大怒的時候,聾啞武士的首領荊展走了進來,並將李農寫給張舉的親筆信,交到了冉閔的手中。

原來,李農的親信在半路上被跟蹤的聾啞武士追上,並將其身上的信件搜了出來,從而交給了荊展。

冉閔拿過信件一看,信封上寫的很清楚,讓張舉親啓,署名是友人李農。

“看來李農,果然與張舉有勾結。”冉閔說着將信件打開了。

“哼!這個李農真是滿嘴仁義道德,口口聲聲說是爲了鄴城的百姓,居然將叛變投敵說得如此高尚。”冉閔說完將信件交到了心腹部將的手中。

幾名心腹部將一看,皆是大驚,其中一人抱拳道:“皇上,如今,李農與王謨等人已經決定投敵,我軍當立即秘密進城,而後,發起突襲,斬殺李農等人。”

冉閔點了點頭,下令道:“全軍立即準備,半個時辰後,從鳳陽門進城,分路出擊,斬殺李農、王謨、王衍與嚴震等人,並滅其三族,以示懲戒。”

“是,皇上。”心腹將領皆抱拳領命道。

隨後,冉閔首先讓荊展率領聾啞武士,立即進城,埋伏在重要的位置,而後派遣心腹斥候進入城內,通知城內的心腹將士,讓其準備好接應。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冉閔親自率領八千乞活近衛,從鳳陽門進入鄴城,並立即兵分多路,向李農與其心腹將士的駐地衝去。

鄴城的冉閔親信將領,在聽說冉閔戰死的謠言時,曾極度沮喪,此刻,見冉閔已經返回鄴城,並站在了自己的身旁,頓時士氣大振,並跟隨冉閔向北門處殺去。

冉閔騎着高大的朱龍馬,在鄴城的街道上呼嘯而過,沿途的商販和百姓全都看在了眼裡,見冉閔安然無恙,市民百姓便安定了下來。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燕軍主力準備南下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軍平阿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七百一十二章 冊封第七百六十五章 涼王歸天第七百八十七章 勸降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七十一章 脫離虎口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三百零八章 襲破左翼大營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四百六十五章 蜀中深山多高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華安身份可疑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三百三十七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三百八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九百三十六章 水路迂迴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第七十八章 慕容恪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百七十七章 實景模型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六百七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五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一百零四章 韻味十足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四十四章 青釭出鞘求推薦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燒當塗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燒衝車第一百六十三章 挖護城河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四百二十章 逢山開路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三十七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九百一十四章 姚襄逃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三十三章 生擒叛將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八百七十九章 憤怒的姚襄第九百二十八章 全城同慶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燕軍主力準備南下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軍平阿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七百一十二章 冊封第七百六十五章 涼王歸天第七百八十七章 勸降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七十一章 脫離虎口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三百零八章 襲破左翼大營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四百六十五章 蜀中深山多高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華安身份可疑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三百三十七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三百八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九百三十六章 水路迂迴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第七十八章 慕容恪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百七十七章 實景模型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六百七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五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一百零四章 韻味十足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四十四章 青釭出鞘求推薦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燒當塗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燒衝車第一百六十三章 挖護城河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四百二十章 逢山開路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三十七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九百一十四章 姚襄逃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三十三章 生擒叛將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八百七十九章 憤怒的姚襄第九百二十八章 全城同慶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二百五十八章 兩面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