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

今年的臘月似乎沒有往年冷,氣溫稍稍有所回升。

當然,邵勳很清楚,這只是主跌浪中的一個反彈罷了,氣溫還在下行通道之中。

臘月十五,今年的最後一次大朝會上,車師后王車洛親自入京,奉上貢品:駿馬五十匹、延胡索百斤、野馬革二百張……

邵勳賜金印紫綬、冊封爵位,留其於京參加正旦朝會。

年後的話,鴻臚寺會派遣官員,帶着回贈的禮物及冊書,與車師后王一起歸國。

而在年前金滿鎮的設立已經開始了籌備工作。

從後世的吉木薩爾到奇台,車師後國劃撥了約一千頃雪山北麓的土地,以供金滿鎮各個堡寨戍兵屯墾。

按照高昌方面發回來的奏報,這些田地多爲荒土,有的還時常有匈奴人過來放牧,並不全在車師後國實控範圍之內。

邵勳不以爲意。這都是小事了,小弟什麼事都能辦妥,要你大哥何用?

利用小弟熟悉當地情況、人文、地理的優勢,先把屯墾做實了,慢慢收拾,這纔是正道。

漢魏常年在高昌屯墾,影響力滲透到方方面面,於是到了張駿時代,一個地方割據軍閥就能廢藩置郡。這不是張駿比中原朝廷威望還大,而是水到渠成,他最後摘了桃子罷了。

西域長史府也是有屯田兵的,他們常年駐紮在樓蘭,對鄯善國也有很強的影響力,說難聽點,現在把鄯善廢藩置郡,也不是不可以。

再往後,歷史上唐朝在西域各國駐軍,最典型的就是于闐國,搞得收稅什麼的都是唐人在做,變成了真·于闐王但內裡坐,外事由唐官處置。

車師後國亦可由駐軍、屯田做起,慢慢加深控制,只不過這個控制不是由大梁朝廷直接控制,很可能是藩王代行權力。

鄯善王也來了京城,老實得無以復加,照例送各色禮物及樓蘭美人。

邵勳回賜禮物,邀其參加朝會。

這兩國之外焉耆王似乎猶豫不決。據車師后王稟報,焉耆國內目前吵得厲害,難以形成統一意見。

龜茲等國則鐵了心不投靠了,似乎仗着天高皇帝遠,想自己做自己的主了。

那就讓他們再得意一會,待到明年春後第三批糧食運到敦煌、高昌,就可以讓他們知道花兒爲什麼這樣紅了。

打平龜茲這個西域第一強國之後,其實就可以實行招撫之策了,即又打又拉,沒必要一直動用軍事手段。

總體就是這麼個戰略,朝廷內部已經私下裡討論過很多次了,一切只待明年年中正式出兵。

整個臘月就在這麼一種不溫不火的節奏中度過,直到迎來了貞明七年(340)的正月。

******

邵氏一大家子選擇在了九龍殿過年。

這是邵勳父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舊觀大體未改,充滿了當年的味道,只不過當孩子們涌入之後,氣氛爲之一變,似乎歡快了許多。

邵勳把三弟、大侄子一家都喊過來了。

他現在就是邵氏家族當之無愧的掌門人,就連族中地位都是最高的。

大侄子心情不是很好,更有些茫然。

邵勳理解他。

母親去世,哀思仍在。本人又從統領數萬人馬的單于大都護的位置上被拿下,一時間很不適應。最重要的是,他對未來很迷茫。

他不覺得自己老了,也不覺得自己該在家容養了,但這就是人生。

“蘊文,聽說一泉塢那邊沒人住了?”邵勳避過了瘋跑的孩兒們,拉着大侄子在廊下坐好,問道。

“是。”邵慎回道:“杜氏上一輩族人相繼零落,子孫輩要麼居於長安,要麼散居洛陽、汴梁、彭城。宜陽大宅確實沒人住了。”

邵勳回鄉那年,還曾召見過杜尹,但他去年年中病逝了。而在此之前,杜耽已然故去,杜氏上一輩四兄弟,盡皆作古。

分家產的時候,不知道有意還是無意,居然給邵慎之妻杜氏分了一部分家產,便是宜陽一泉塢了。

這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正所謂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的水,更別說鉅鹿郡王妃杜氏還不是女兒,而是孫輩,只能說懂的都懂。

而邵勳這麼問,邵慎便明白叔父已經知道這件事情了。

其實他無所謂的。 他在洛陽、汴梁都有宅邸,還很氣派,在江陵城郊還置辦了莊園。南下大潮愈演愈烈,他並未落於人後,遣家將南下巴陵,開闢污萊,營建莊宅,已然小有成果。

而在擔任單于大都護期間,收到的胡部孝敬更是堆積如山,都發愁在何處安置那些牛羊馬駝了。

錢財,對他而言只是個數字,他也不熱衷這些。若非妻子實在喜愛一泉塢,說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他都懶得關注。

“一泉塢既歸你了,就好生經營。”邵勳說道:“少府會撥發五千匹絹,助你將此塢改造一番。一泉塢我很熟悉,位於山崗之上,風景絕勝,就是住得不太舒服,需改造一番。此事你不用管了,居家守孝即可,叔父幫你辦。大成之後,比洛陽、汴梁的宅邸都要富麗堂皇,更有自然野趣,足慰晚年了。”

邵慎欲言又止,最後只能應了一聲。

叔父都提到“晚年”了,他還有什麼話說?接下來的日子,大抵就是在家閒居了。

政治和軍事上的人生,已然結束。

對這個結果,不能不說沒有遺憾,但事實如此,只能嘗試着去接受。興許不太難吧,也就是一開始難受一些,但他已經在家居喪數月,似乎已經沒開始那般不習慣了。

“走,去用飯吧。”邵勳看了看裡面,拍了拍邵慎的肩膀,起身說道。

“好。”邵慎面色平靜地起身,跟在邵勳後面。

他的一生,與王彌在弘農反覆纏鬥過,與索頭在中陵川亡命搏殺過,進過蜀中,到過塞外,也算是足夠豐富了。

就此榮養,似乎也不錯。

******

上元節過後,諸衙署逐步恢復上直。

平章政事羊曼重病請辭。邵勳去其府上探望了一番,着其安心養病,職位仍替他保留着,並以其子、雕陰太守羊札爲冗從僕射,調入京中。

泛褘、劉閏中二人倒還身體不錯,邵勳將二人召入太極殿,交代諸般事項。

“朕西巡之際,關東當鎮之以靜。”邵勳首先定下了基調。

“徐州三年治河,邗溝大爲改善。開春之後,餘下的四萬男女老少編爲役戶,連同平定拓跋鮮卑時虜獲的丁口,計九萬餘人,悉數發往新興、雁門二郡,整治滹沱河。都水監已經派人去看過了,興許要兩年。那就準備兩年所需資糧,用心整治。完工之後,太原、岢嵐、西河、上黨、樂平、平陽、河東諸郡陂池、河道需要整修的,亦花時間整治。”

說到這裡,邵勳沉吟一番,道:“這麼多人開挖溝渠、疏浚河道、修建大堤,不是什麼小事。需不需要出動禁兵、府兵看守?”

劉閏中一聽,立刻說道:“陛下高看他們了。徐州治河三年活下來的人形容枯槁,早就沒了反抗的心氣。索頭之衆,雖言數萬,然爲朝廷大破,已然喪膽。既無馬,又無弓刀,便是有匹夫鼓動挑唆,又能如何?幷州諸郡多有郡兵在哪處治河,把郡兵集結起來便是。若郡兵不足,臣便調發蕃部勁騎,保管沒人鬧事。”

邵勳點了點頭,道:“還是幷州之事。軍學、縣學、郡學闕員甚多,朕不要你們今年就補上,但多少補一些,讓幷州軍民看到朝廷在努力解決此事,可明白?”

泛褘躬身應道:“移風易俗,國之大事,政事堂明日便召集三省官員會商,列出條陳,儘快操辦。”

“第三件事。”邵勳繼續說道:“今北地豪族紛紛南下,稍有些亂,釀出了不少事端。政事堂議一議,或可派員南下,指導一番。朝廷確實不管他們,任其開荒,但有序強於無序,不能一點不管,你們看着辦吧。”

“是。”泛、劉二人齊聲應道。

劉閏中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但泛褘已經琢磨出一些味道了。

天子大概意指兩事。

其一是南下豪族看到某處比較不錯,一窩蜂涌上去,爭鬥不休,傷了和氣,反倒拖慢了開荒進程,得管一管。

其二則是不少江東豪族正往揚州南部諸郡遷徙。晉安、建安二郡這兩年就多了不少人,于山中平地開墾,慢慢落腳。他們也有些混亂,更激起了蠻夷的敵視,需要朝廷管一管,甚至支援部分錢糧、器械,駐軍可能也需要配合。

這事比較繁雜,得好好琢磨一番。

“第四件事。”邵勳掃了二人一眼,道:“不少北地俊彥去了南方後,有些耽於享樂。朝廷或可想想辦法,令其鑽研崇有新論、窮究宇宙道理,革除士林弊風。此事倒不急於一時,但需常抓不懈,爾等仔細了。”

“是。”泛、劉二人再度齊聲應道。

“還有最後一事。”邵勳說道:“政事堂與少府協商,交廣、揚廣之間的海運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如何航行最安全,什麼樣的船最合適,該形成條文了。尤其是沿途重要的海浦,都水監好好派人查一下,諸般情狀,登記造冊,以利後人查閱。”

“是。”

邵勳想了想,沒什麼該交代的了。

飯要一口口吃,每一年都有進步就非常不錯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1025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零八章 客人第1033章 家事與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零三章 歷史大潮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871章 舊人第一百十四章 災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1272章 露華問對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828章 偏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1184章 服從第十二章 切香腸第五十章 看望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978章 登基(下)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924章 長草的人心第十章 忠於什麼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七章 陰結少年第1330章 大進軍(下)第1405章 給你個好價錢第1104章 閒篇第四十八章 送禮第900章 遇見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1110章 差距第五章 巡河(上)第三章 潘園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1423章 告別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1057章 襄樊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1049章 歷史的玩笑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貴第一百十四章 災第814章 風起第一百十七章 別無選擇第1402章 練手(下)第1312章 聚會(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1021章 斛兵塘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1173章 議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164章 海棠園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1221章 第二戰場第1058章 正反典型第1160章 終局(上)第1422章 感悟第十五章 授旗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二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1433章 民情第1427章 爪牙第1229章 搶時間(上)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二十二章 行蹤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三十三章 宿命
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1025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零八章 客人第1033章 家事與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四十二章 渡口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零三章 歷史大潮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871章 舊人第一百十四章 災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1272章 露華問對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828章 偏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1184章 服從第十二章 切香腸第五十章 看望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978章 登基(下)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八十三章 戰略方向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924章 長草的人心第十章 忠於什麼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七章 陰結少年第1330章 大進軍(下)第1405章 給你個好價錢第1104章 閒篇第四十八章 送禮第900章 遇見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1110章 差距第五章 巡河(上)第三章 潘園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1423章 告別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1057章 襄樊第六十一章 滎陽第1049章 歷史的玩笑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貴第一百十四章 災第814章 風起第一百十七章 別無選擇第1402章 練手(下)第1312章 聚會(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1021章 斛兵塘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1173章 議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164章 海棠園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1221章 第二戰場第1058章 正反典型第1160章 終局(上)第1422章 感悟第十五章 授旗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二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1433章 民情第1427章 爪牙第1229章 搶時間(上)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二十二章 行蹤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三十三章 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