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

已經擂起第三通鼓了,整齊的腳步聲次第響起。

從高處俯瞰而下,巨大的營寨內諸門齊開,一列列軍士從營門穿過,前行數十步後,開始了緊張的列陣。

他們的動作不是很熟練,也會出一些小亂子,但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發現他們還是有相當基礎的,至少比那些純粹的田舍夫強上很多。

列陣完畢後,一個個五百人組成的小方陣開始了移動,沿着指定的路線,依次行至高臺之下。

每個方陣都有自己的位置。整整七千人花了好一陣子,才全體列陣完畢。

“府兵子弟就是不一樣。”邵勳轉頭看向中書監張賓、太尉羊冏之、兵部尚書左丞衛展、散騎常侍辛謐等人,笑道。

衆人聽了,紛紛恭賀道:“有此強兵,襄陽安矣。”

“不。”邵勳擺了擺手,道:“都是府兵子弟,朕如何能苛待?讓他們當世兵,過了,按戶授田即可。”

衆人再賀:“陛下仁德。”

尼瑪,一羣馬屁精!邵勳暗笑一聲,靜靜向前走了幾步,現出身形。

“吾皇萬歲!”在軍官的引導下,近八千人齊齊拜倒,高呼道。

拜完,又齊齊起身,持械肅立。

“出征一次,有點模樣了。”邵勳讚道,然後揮了揮手,示意進行下一步。

命令很快傳達了下去。

片刻之後,數騎馳至第一陣五百人前,大喊道:“潁陽防王兆、潁橋防吳澶,覲見天子。”

被點到名字的兩人有些激動,在衆人目光注視之下深吸一口氣,穩步上前,然後在親兵的引領下,很快上了高臺。

“拜見陛下。”二人齊齊拜倒。

“起來說話。”邵勳雙手虛扶道。

二人起身後,頭微微低着,手垂於腿側,畢恭畢敬。

“王兆何在?”邵勳示意了一下,親兵隊主常隆端着一個托盤上前。

盤上蓋着一塊布,裡面放着小小的銅龜樣式官印。

常隆身後又來二人,一人捧着官服,一人捧着佩劍。

“僕在。”王兆擡起頭,大聲道。

“卿於江陵城外,射死敵水師部曲督一員,可授從九品武騎尉。”邵勳說道。

王兆早有預感,但這會聽了依然十分興奮,聲音都有些顫抖了,想要跪拜,被送上官印的常隆眼神制止了。

他鄭重接過官印、公服、佩劍,躬身一禮,道:“臣謝陛下賞賜。”

邵勳狀似歡快地笑了笑,道:“朕就喜歡英武兒郎。卿箭術跟誰學的?”

“跟着本防府兵老卒學的,不獨一人。自己又琢磨了些關竅。”王兆回道。

邵勳唔了一聲,讚道:“這便是天分了。可願在襄陽安家?”

“願。”王兆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應下了。

邵勳很高興,道:“山都縣廝殺多年,十室九空,今賜卿田一頃,可攜家小來落籍。”

“臣遵命。”王兆其實還沒成婚,獨身一人而已,不過這時候就不用扯這些有的沒的了。

有了從九品勳官在身,回家說個新婦還不簡單?王兆心中已經盤點起了潁陽防那些個與他一起長大還沒嫁人的女子,甚至連孩子名字都想好了。

“吳澶,卿於峴山腳下奪旗一面,今授從九品武騎尉,賜田一頃。”邵勳又看向另外一人,面帶笑容。

“臣謝陛下賞賜。”吳澶上前一步,接過官印、公服、佩劍。

“卿可與王兆一同于山都縣安家。”邵勳說道。

“臣遵命。”吳澶比王兆還要興奮,因爲他是部曲之子,並非府兵子弟,如今一躍而成官人,完全可以把全家都帶過來。

山都縣就山都縣。給人當部曲還是自己當家,根本不用選擇。

況且,他家已經快無地可種了。府兵主家打算把他們家耕作的地析出大半,給女兒女婿耕種。

本來也就五十畝地而已拿出三十畝給人家,吳家六口人種着剩下的二十畝,那是真的艱難。

都說荊州多“瘴氣”,但吳澶在襄陽廝殺過,又轉輸糧草去過石城,最後又到紀南圍城,可謂南征北戰走了一個遍。在他看來,江陵那邊確實不太舒服,石城也不行,但襄陽勉強可適應,沒那麼難受。

在山都縣安家,他完全接受。

王、吳二人領完賞後,齊齊退下,很快又有十幾人上臺。

這些人沒那麼耀眼的戰功,不過都是有過斬首且能佐證的,各自賞賜絹帛、田畝——第一陣五百人裡,有斬首的就這麼些人,十幾個而已,看起來不多但考慮到野戰並不多,已經很不容易了。

邵勳照例問了問他們願不願意留下,無人拒絕。

這是正常的。都有田畝賞賜了,誰捨得扔下?留下後,賞賜的幾畝地是自己的,另還授田五十畝,足以成家立業了。

第一陣結束後,便是第二陣。

這一陣沒有立下奇功的,共有十八人斬獲過敵人首級,或者生擒過賊人,照例賜田。

接着是第三陣、第四陣……

說實話,這是一件累人的事情。但邵勳耐着性子,從清晨忙活到午後,下令全軍大酺之後,才終於輕鬆了下來。

總計二百餘人,一一談話、慰勉,都願意紮根襄陽。

至於剩下的六千多人願不願意留下來,邵勳還會派人摸底一下。

不過,他會盡量使手段讓他們留下來,授田編戶,成爲襄陽、山都、中廬等縣的民戶——表面有選擇,實際上不打算給他們選擇。

別的郡縣可以妥協,但襄陽這種地方他不打算讓出去,一定會進行深入的改造,而移民落戶是最好的手段。甚至於,南郡北部江夏的安陸、竟陵石城都會充實戶口。

就大梁朝的國情而言,府兵及部曲子弟是相當重要的人口來源。

一方面可以緩解諸軍府人口增長後的窘境,延長府兵制度的壽命,另一方面也可在新得之地上安插信得過的自己人,可謂兩全其美。

唯一的難處是如何說服這些人自願南下,授田編戶。

襄陽離洛南不算太遠,還能讓府兵子弟勉強接受,將來再往更南邊安置民戶時,阻力就要變大了,願意去的人會大幅度減少,可能需要朝廷提供一些賞賜激勵,或者乾脆上強制手段——這個選項始終沒有排除,但邵勳不會輕易動用,對府兵他還是願意耐心一點的。

一切塵埃落定之後,衆人紛紛散去。

以楊覃、蒯恆、習嘏爲首的襄陽本地士族看了,心事重重。

蒯恆得到了襄陽太守之職,但看起來微微有些惆悵。

他靜靜看了看鬱鬱蔥蔥的蔡洲,這裡已經是“蔡洲苑”了,成了少府轄下的苑林,聽聞將來會有大批園戶過來屯墾。

再看看西南邊的峴山。

山腳下已經有人開始篩土築牆,營建軍府。

峴山龍驤府建成後那塊地就是軍府地域了。不是不可以過去遊覽,但總有諸多不便。

其餘諸縣,還要安排洛南府兵子弟乃至胡人有功將士,授田編戶之後,便是朝廷可以直接調用的力量。

這些人與襄陽本地豪族可不是一條心。一旦有變,他們就是彈壓地方的急先鋒。

各家塢堡莊園裡的部曲拉出來與他們對打,真的能贏嗎?可不敢這麼說。

蒯恆沒有反意,他只是有些惆悵,這也是豪族在面對朝廷加強地方控制力時的自然反應。

襄陽,終究和以前不一樣了。

******

三月初五,邵勳於蔡洲正式下達旨意。

以南陽樂凱爲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治襄陽,撤沔北幕府。

這是應有之義,且早在衆人猜測之中。樂凱這會還在南陽徵集糧草,最遲下月就會走馬上任。

另有一些人猜測,樂凱可能在襄陽幹不了太久。荊州刺史只是一個過渡,讓大家面上都過得去罷了,最終還是會入朝。

第二道旨意是以鉅鹿郡王邵慎監六郡水陸軍事,即荊州之襄陽、江夏、竟陵、南四郡及梁州之新城、上庸二郡——魏興郡軍事仍由鎮西將軍金正管轄。

這是大梁朝第一個“監水陸軍事”頭銜,可見戰爭形態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

這也是正常的。推進到沔水、長江流域後,地理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北地完全不同,自然要做調整。

邵慎的治所是江陵。三四月間,他就要組建起一支五千人規模的荊州世兵,人員從南陽五郡徵發。

在裁撤世兵的大背景下,荊州、關西是僅有的兩處逆勢增長的地方。原因無他,軍戶太好用了,不但不用支付糧餉,還可以從他們手裡收錢糧,更可以驅使他們賣命,簡單來說,就是白嫖。

蔣恪出任新幕府從事中郎,兼領南郡太守,治紀南城,不過這都是暫時的。

銀槍左營會繼續在江陵屯駐數月,等待黑矟中營完成第一期訓練後南下接替。

南郡郡兵也會新建,人員從本地招募。

水軍都督楊寶同樣暫留江陵一段時日,負責重建江陵水師。

他的治所將會設在江陵水城之內。

此城才起了個頭,真正修完卻不知道要猴年馬月了。

征討晉國,沒有水師是不行的。而在水師組建完畢後,他們最重要的任務不是進攻晉國,而是加強訓練,更要保護自己,別讓晉人打上門來,直接給滅了。

當然,楊寶還有一項重任,那就是想辦法招誘晉國水師將校、軍士來降。

大梁朝上下很清醒。即便江陵水師組建完畢,幾年內也不太可能打得過晉國水師,那是開玩笑。最好的辦法還是招降納叛,就像曹操當年收降荊州水師一樣。

楊寶是聰明人,他很好地領會了邵勳的意圖,並且已經付諸實施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四十九章 勢力格局第1234章 心氣第1127章 探親(上)第1191章 補不足第1307章 送行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第二百章 蛻變第1186章 劫難第1314章 調動(上)第一百十五章 禽獸第1170章 表兄弟第1310章 反向回家第1228章 強勢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872章 道第八十章 消息第1069章 賭得起!第八章 兩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1356章 走又不走,戰又不戰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1409章 西苑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一百六十五章 正奇第1020章 渡河第1112章 停止線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四十章 班師第942章 談心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1379章 回汴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1174章 敲定第807章 太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徂安陽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1217章 變天簡單介紹下東漢和鮮卑的戰爭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1124章 小透明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1345章 雪崩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240章 命運第二十章 撤離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1251章 海路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二十一章 財富第1298章 故地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1081章 人口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愛玩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七章 文昌殿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824章 禮物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1401章 練手(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剛開始,就結束了第983章 祖氏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八十七 驅虎吞狼第一百零二章 夜戰第1375章 徐州地方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一百十章 夜襲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四章 行宮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九十五章 羊、劉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931章 換防第1239章 進駐第六十六章 大風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四十九章 勢力格局第1234章 心氣第1127章 探親(上)第1191章 補不足第1307章 送行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第二百章 蛻變第1186章 劫難第1314章 調動(上)第一百十五章 禽獸第1170章 表兄弟第1310章 反向回家第1228章 強勢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872章 道第八十章 消息第1069章 賭得起!第八章 兩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1356章 走又不走,戰又不戰第815章 無法挽回第1409章 西苑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一百六十五章 正奇第1020章 渡河第1112章 停止線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四十章 班師第942章 談心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1379章 回汴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1174章 敲定第807章 太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徂安陽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1217章 變天簡單介紹下東漢和鮮卑的戰爭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1124章 小透明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1345章 雪崩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240章 命運第二十章 撤離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1251章 海路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二十一章 財富第1298章 故地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1081章 人口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愛玩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七章 文昌殿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824章 禮物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一百零六章 歸降與合圍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1401章 練手(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剛開始,就結束了第983章 祖氏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八十七 驅虎吞狼第一百零二章 夜戰第1375章 徐州地方第二十四章 遭遇戰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一百十章 夜襲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四章 行宮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九十五章 羊、劉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931章 換防第1239章 進駐第六十六章 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