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嶺南嶺北

沃幹嶺,也稱「阿幹嶺」,即東胡語系中哥哥的意思,

即便到了後世,蘭州依然有許多以「阿幹」爲前綴的地名,如阿幹谷、阿幹鎮、阿幹水。

阿幹水後世叫雷壇河,是蘭州的重要水源之一。

從交通方面來說,阿幹河谷又是連綿山川之中一條相對容易通行的道路,漢魏以來皆開闢驛道,方便行人,同時也利於軍隊調動。

竇濤就是循阿幹河谷南下,然後至沃幹嶺,與樑軍對峙。

至於對峙之後是死戰還是投降,那就看他自己選擇了。

金城大亂,失去了張家的支持,他有點力不從心,搞不好就被人報復整垮了所以,他還存着一點奢念:萬一張家堅持住了呢?

他是氏人酋長,與本地的漢人豪族素有矛盾,如果不是張軌大力扶持,他也不可能當上太守、輕車將軍。

但事已至此,他也不會真的爲了張家而搭上一切,特別是以自家部落爲賭注,那不值得。

他只想再看一看,觀望一下,局勢變化應不至於那麼快,幾天時間而已,他還浪費得起。

從榆中出發,一連走了兩天時間,終於遠遠看到了橫亙於前的沃幹嶺。

山上隱見營寨,還有大旗飛舞,不過竇濤很快下令停止前進。

先鋒五百騎接到命令後,勒馬停駐,不知何故。

竇濤帶了數十親隨上前,仔細觀察着。

時已四月,山上草木茂盛,清泉潺潺。

大風吹起之時,松濤陣陣,蒿草隨風搖曳。

天空澄淨洗練,與白雲交相輝映。

怎麼看都是一個明媚的春日,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但竇濤看着看着,彷彿在沃幹嶺的草木之中看到了無數伏兵。

再一擦眼,那是真的草木,而不是兵。

竇濤深感憂慮,難道自己心底已經恐懼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卻不自知?

他不定,難以抉擇。

部落貴人們紛紛看向他,有些奇怪,

斥候都已經回報,一切正常,沒有任何伏兵,有什麼可憂慮的?而今就該加速前進,與辛巖部匯合,再做下一步行止。

「府君?」有人催促道。

「等等。」竇濤居然下了馬,站在路邊草叢之中,輕輕摩着下巴,思考了起來。

部落貴人們面面相靚,都看得出對方眼中的一抹驚懼。

他們不是害怕敵人,而是害怕竇濤這個樣子。

說實話,即便前方有敵人,他們也不怕,大不了奮力拼殺就是了。

或者你乾脆點,直接下令撤退,那我們轉道回逆水河谷(莊浪河),各個部落結寨互保。

最怕的就是進又不進,退又不退,那是真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而就在此時,許是見他們半途停下了,對面沃幹嶺上下來了數騎。

爲首一人,乃幕府監軍牛度,見得大軍,便喊道:「竇府君緣何巡不進?

「牛度?」竇濤上前幾步,驚訝道。

牛度是隴西人,而牛氏又是隴西狄道縣一個地方土豪,漢時就存在了,代表人物便是董卓的女婿牛輔。

牛度之父牛綜,曾與張軌一起求學於皇甫謐門下。因着這份交情,牛度得以進仕幕府,擔任監軍。

「竇府君,我聞遊氏部曲已經發兵,攻入逆水河谷,你怎還在此處?家不要了?」牛度又大喊道。

竇濤身旁幾個部將一聽,集體譁然「聲。」竇濤呵斥了他們一聲,道:「真假未知,卻爲人一言搖動心魄,

這般心志,以後還敢帶你們出來打仗?」

衆人慾言又止。

話不是這麼說的,若此刻他們被人包圍了,也敢亡命搏殺,但部落老弱婦孺爲人挾持、攻殺,卻沒那股心氣了,都急着回去。

更重要的是,牛度這話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上,他們早就急着撤兵了。

「敢問辛將軍何在?」竇濤問道。

「正在營中接待朝廷使者。」牛度也不避諱,直接說道。

竇濤久久無語。

既如此,還有什麼好說的?

正待下令之時,卻見後軍有信使奔來,大聲道:「府君,氏一一」

「啪!」竇濤一馬鞭砸了下去,把信使打懵了。

竇濤靜靜看着他,目光兇狠。

使者悟了,上前幾步,低聲稟報道:「氏一部兩千餘騎見着後軍,不問情由,就是一通猛打。我等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聲音雖低,但還是有很多人聽到了。

當場就有人繃不住,驚怒道:「我等沒得罪氏,爲何動手?要動手也是遊氏啊。」

這話不說還好,一說更多人陷入了驚慌。

昔年遊楷爲金城太守,依附司馬,參與圍攻秦州刺史皇甫重之事,結果死傷慘重。張軌趁機打壓,扶持竇濤當太守,氏人勢力趁機擴張,奪走了遊氏控制的逆水河谷。

這是遊氏最重要的農耕區域,一旦丟失,損失極大,而這也是原本並駕齊驅的、遊兩家漸漸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

他們就不恨?

這麼一想,真沒人想再爲張家賣命了,紛紛叫着回家。

竇濤沉思許久,嘆息道:「撤軍!」

事已至此,什麼投機都沒意義了,而今最緊要之事,還是撤兵回返,保住家業。

命令一下,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數千人心事重重,沿着來路倉皇后撤但走着走着,前方潰兵越來越多,竇濤驚怒不已。

氏不盯着遊氏,非得來幹他們,簡直有病!

而在他們走後,辛巖亦率軍北上,進入阿幹河谷。

他們隊伍裡多了一支從隴西過來的軍兵,約五百人,領頭者是一個少年郎,

名叫桓溫,似乎正要經歷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戰爭。

******

另外一邊,辛晏長子辛宣率三千騎晝夜兼程。

過晉興郡左南縣時,又移諸縣鄉,收攏了兩千餘人,全軍於四月初五渡過左南津,抵達黃河北岸。

辛宣部沒有如其他人猜想的那樣前往榆中,而是在金城西境掠過,從相熟部落內取得部分補給、更換部分馬匹之後,沿着逆水(莊浪河)河谷北上,兩天疾馳兩百餘里。

途中挑了兩個擋在路上的氏羌小部落,皆爲竇氏附屬。

這幫人十分兇殘,見人就殺,見物就搶,所過之處,火光沖天。

張氏還有威信之時,他們自不好互相攻殺,但現在一個個都反了,往日恩怨紛紛涌上心頭,自然百無禁忌。

好在他們還知道主要任務是什麼。

四月初九,大軍抵達廣武郡城枝陽。

枝陽縣來不及徵調兵馬,直接被一鼓而破,復又北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迫降永登縣,再搶佔令居縣。

枝陽、永登、令居都是廣武郡轄縣。

張是秉政之時在漢代故邑基礎上設立,其作用主要是安置雍秦流民。

其中,枝陽在永登南苦水鎮一帶,永登縣就在今縣附近,令居則在古浪西。

晉興、普昌、武興三郡類似,都是張家用來安置流民的,其作用和南朝的僑郡差不多。

辛宣出得令居,武威郡已近在眼前。

但他們也沒法更進一步了,蓋因洪池附近有董广部駐軍,聞得辛晏反叛,大驚失色,立刻謹守營壘,並飛騎報往姑臧。

這個時候,逆水河谷內的幾座軍城也反應了過來。

這些城池不大,如允街城、陽非亭、清塞城等等,各自只有數百至千餘兵不等,多爲來自廣武、金城各縣的胡漢成兵。

辛宣部一人兩馬,驅策奔馳,跑得實在太快了,他們根本沒反應過來,不知道這三千騎是奉命調動呢,還是乾脆造反了。

待得到各縣傳來的消息,以及被屠的部落老弱哭告時,他們終於反應了過來,這是造反啊!

他們大怒之下,也就怒了一怒,蓋因初十這天,又有三千餘騎自允街城(原允吾縣,已罷廢)方向而來,氣勢洶洶,一路舉着「樑」字大旗,另有「河州刺史辛」的將旗,讓人目瞪口呆。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辛晏反了,且帶着嶺南三郡(金城、晉興、西平)的兵馬大肆殺來。

而這個消息自然很快傳到了武威。

數年以來,姑臧第一次白天關閉城門,武威全郡大震。

張駿第一時間召集幕僚議事。

幾乎是在同一天,大梁護匈奴中郎將靳準率部自鶉陰渡河,抵達西岸。

一場短促激烈的戰鬥後,擊潰了前來阻滯他們的盧水胡一部。

當天傍晚,盧水胡沮渠部大人沮渠遮率子侄入靳準營,降之。

從整個戰局來看,大體可分爲嶺南、嶺北兩大區域,

嶺南(焉支山以南)幾乎已經完全變色,金城竇濤因爲受過張家太多恩惠,

且仇家太多,未能及時投降,被氏偷襲了一次後軍,然後自家部落又被過路的辛宣躁了一番,遊氏之兵緊隨其後,進入逆水河谷,試圖擊破竇氏氏羌,恢復自家往日的農莊。

不出意外的話,氏酋竇濤很可能會被遊氏、氏聯手做掉,雖然這並非大梁朝廷的本意,無奈人家內鬥太厲害。

簡單來說,嶺南和張駿沒關係了,即便還有心向他們的將官,大勢裹挾之下身不由己,只能跟着辛、遊、翰這幾家一起反。

樑秦州刺史溫嬌令桓溫率五百騎前往金城,自督五千胡兵繼之。

金正快馬趕到了狄道,頻頻調兵遣將,主力部隊晝夜兼程,排山倒海般壓向黃河。

嶺北稍好一些。

但辛氏已聯絡敦煌,令太守辛憑找準機會歸正大梁。

護匈奴中郎將靳準大舉渡河之後,盧水胡匈奴已不成阻礙。接下來他們會沿着焉支山北麓的綠洲農田、草原地帶一路西行,直奔姑臧,配合自逆水河谷北上的辛晏、辛宣父子。

如此一來,張駿南、東兩個方向皆面臨敵軍,形勢已經極爲惡劣。

而如果說軍事上已經十分險惡的話,涼州幕府人心的動盪可能更加可怕。

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章 徵辟第1356章 走又不走,戰又不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823章 朝賀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四十章 二手準備第988章 十五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1405章 給你個好價錢第1443章 離去與會面(爲盟主爍爍流光加更)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1227章 奇遇第三十八章 慰問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916章 議定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1075章 水戰(下)第1030章 補救(下)第942章 談心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1171章 姨甥第1119章 晉祠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1261章 又是隨心所欲第1034章 賭神(上)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八十七 驅虎吞狼第833章 前進!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五十五章 諸項安排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一百零五章 雲中塢第一百零三章 大峴山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1241章 去國第1427章 爪牙第一百十六章 收攏第1258章 新舊第883章 融合第1442章 清點第912章 鹽池畔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舊地重遊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1384章 教育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991章 面見(下)第1418章 上進通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1408章 無題第八十六章 風平浪靜(下)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860章 離去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1194章 交代第1300章 朝會第1208章 籬笆城(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五章 風暴之眼第二章 消化(下)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二章 部曲第1266章 教導第936章 戰後分配(上)第六章 裴氏第1375章 徐州地方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二十一章 兩岸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中的戰鬥(下)第979章 就職演說(爲盟主清風伴雲月朗星稀加更)第1204章 鹹集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第1352章 空虛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1419章 分不清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第1133章 看法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1338章 草原上的戰爭
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章 徵辟第1356章 走又不走,戰又不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823章 朝賀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四十章 二手準備第988章 十五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1405章 給你個好價錢第1443章 離去與會面(爲盟主爍爍流光加更)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1227章 奇遇第三十八章 慰問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916章 議定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1075章 水戰(下)第1030章 補救(下)第942章 談心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1171章 姨甥第1119章 晉祠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1261章 又是隨心所欲第1034章 賭神(上)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八十七 驅虎吞狼第833章 前進!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五十五章 諸項安排第一百三十七章 年前日常(上)第一百零五章 雲中塢第一百零三章 大峴山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1241章 去國第1427章 爪牙第一百十六章 收攏第1258章 新舊第883章 融合第1442章 清點第912章 鹽池畔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舊地重遊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1384章 教育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991章 面見(下)第1418章 上進通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1408章 無題第八十六章 風平浪靜(下)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860章 離去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1194章 交代第1300章 朝會第1208章 籬笆城(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五章 風暴之眼第二章 消化(下)第一百十一章 圍魏救趙(下)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二章 部曲第1266章 教導第936章 戰後分配(上)第六章 裴氏第1375章 徐州地方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第二十一章 兩岸第一百二十九章 俊異(爲盟主wangzechao8加更)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中的戰鬥(下)第979章 就職演說(爲盟主清風伴雲月朗星稀加更)第1204章 鹹集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第1352章 空虛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1419章 分不清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第1133章 看法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1338章 草原上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