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勤王

樑芬接到詔命的時候,已是九月初。

據信使所言,朝廷一共派出了三批人前來南陽傳詔,他是最後一批出發的。

樑芬聽完沉默不語。

他也就只接到了這一封詔命而已。

前兩批信使大概已被匈奴遊騎攔截,消息早就已經走漏了。

說不定,匈奴已經做好了半途伏擊他的準備。這一次北上勤王,危機重重。

信使給他傳完詔後,匆匆離開,南去江夏,他還要給荊州刺史、都督傳詔。

至於揚州那邊,則另有人前去宣詔。

荊、揚、豫、徐、兗,也就這幾個地方可以求救了。

能真正派兵入援的,可能也就豫、荊二州。

與其他州不一樣,荊州有兩個都督區,其中荊州都督大概率來不了。

杜弢之亂愈演愈烈,湘州刺史荀眺棄城而逃,奔廣州,爲杜弢所擒,零陵、桂陽等郡悉爲弢所破,又轉掠武昌,官軍不能制。

這個地方,靠荊州都督估計是不行了,還是得調外地軍士協助鎮壓。

信使走後,樑芬看了眼高聳着的堅城襄陽,下令退兵。

數萬人呼啦啦一下全撤了,生怕走得慢了又要被派過去攻城送死。

樑芬看了眼跟在身邊的將佐們,道:“天子有詔,自當勤王,爾等做好準備吧。”

別人還好,羊聃第一個忍不了了,直接嚷嚷道:“洛陽城高池深,有幾萬人守,如果這還守不住,他孃的還不如王如呢?救了作甚?”

樑芬面無表情,掃了羊聃一眼。

閻鼎看着羊聃,微微冷笑。

幾個流民帥出身的將佐只看着樑芬,等待他的命令。

北宮純欲言又止,最後嘆了口氣。

嚴嶷則低着頭,默不作聲。

他已經和王如分道揚鑣,被樑芬招撫了,但因爲老底子的關係,天然比別人矮一頭,因此不太敢發表意見,非常低調。

傅暢悄悄扯了扯樑芬的衣袖,又用眼神對羊聃示意。

羊聃和他兇狠地對視了一下,最後勉強收回目光,低頭道:“末將謹遵都督之命。”

“動身吧。”樑芬不想再多說了,當場下達了命令。

“諾。”諸將紛紛應下。

說要撤退,但不是立時就能走的。

時值傍晚,軍士們一邊打包着行李,一邊吸嗅着鼻子,馬上就要開飯了。

軍官們也不再吝嗇,下令往野菜粥裡多添些糧食,把粥做得厚實一點,頓時讓兒郎們士氣大振。

樑芬在傅暢、閻鼎二人的陪同下,巡視了一圈營地。

大軍總共兩萬五千餘人,除羊聃帶來的萬人是南陽、順陽、新野三郡豪族兵外,其他都是關西人,包括四千多涼州兵。

這支部隊,整體戰鬥力是不錯的。

涼州兵勇猛無匹,戰鬥經驗非常豐富。

羊聃的那一萬人雖然忽勝忽敗,但也是見過血的,還不止一次。

就連這些關西流民,或許戰陣廝殺方面還需要練,但就單個人來說,說一句好勇鬥狠、兇殘暴戾不爲過——在災害頻仍的關中,不狠就要受人欺負。

如果加強訓練,讓他們熟悉軍陣,同時用嚴格的軍法管治約束起來,再配以精良的器械,假以時日戰鬥力不會差的。

樑芬的武藝、軍略都比較一般,他擅長的是籠絡人心,把人團結起來,然後驅使一個個人爲他廝殺。

說白了,與其說他是個武人,不如說是個老官僚。

“代晉者,必邵太白。”行至營內一角時,樑芬停了下來,突然冒出一句話。

傅暢看着樑芬的背影,默然無語。

閻鼎眼珠轉個不停,顯然在快速思考着什麼。

“若早個十年,我必啓奏天子,誅殺此獠。”樑芬又道。

“現在爲何不這樣做?”傅暢忍不住問道。

樑芬嘆了口氣,道:“現在這麼做,只會讓大晉亡得更快。”

傅暢一時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我早就這麼覺得了。”閻鼎一拍大腿,說道:“去年閒着無事,讀了本《志怪錄》。邵勳就像附身在人身上的鬼魅,不斷吸食血氣,壯大己身,讓人一天天衰弱下去,離死不遠。可若別的鬼魅來和他爭搶附身之人,他又會毫不猶豫地出手,將其趕走。你說邵勳像不像這個鬼魅?”

傅暢忍不住笑了起來。

“粗俗。”樑芬苦笑着搖了搖頭,道:“比起鬼魅,邵太白還有些可取之處。”

ωωω▪TTKдN▪C 〇

說到這裡,他與傅暢對視了一眼。

有些話,只有他們兩人知道。

其實,邵勳帶來的那番話,還是讓樑芬有些震動的。

當然,更讓樑芬震動的則是王衍對他說的一番話:天家薄情,忠臣難做。

司馬氏薄情嗎?不消多說,懂的都懂。

今上薄情嗎?更是不用多說。

老樑從來沒有想過豫章王能被立爲皇太弟,甚至登基爲帝。若早知道這點,他絕對不會把女兒嫁出去。

樑家承受不起這種“福氣”啊。

誠然,女兒當了皇后後,梁氏族人得了許多好處,在關中勢力愈發龐大,但在這個亂糟糟的世道里,這真的是什麼好事嗎?

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上了這個賭桌,就要一直賭下去,直到輸光或者讓對手輸光。

“父母妻孥,不得相保,田園第宅,無以自安……”樑芬嘆了口氣,隨後又笑道:“邵太白口氣也太大了,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收拾這個爛攤子。”

“樑公。”閻鼎一聽,立刻說道:“都督何等地位、名望,眼下又有雄兵在手,就不能自己收拾這個爛攤子嗎?”

“臺臣,你太急,太貪了。”樑芬不悅道:“別怪老夫說話難聽,都是自己人,我纔想要提點你一番。”

閻鼎面紅耳赤,連連告罪。

樑芬看了他一眼,又解釋道:“我本懶人,入局太晚,機會不大了。就南陽這副局面,如果邵太白暗地裡作梗,羊聃他敢夜襲我大營。再給我幾年時間,怕是也穩定不下來。如果去襄陽可能還有點機會,但——唉,別想太多,走一步看一步。”

說完,又看向傅暢,道:“世道,秘書丞其實沒甚意思,可做可不做。你若願來我幕府,可。若願去許昌,也是條路子。”

“樑公,我——”

“別急着回答我,好好想想。”樑芬說道:“其實,我是希望你去許昌的。將來若事有不諧,皇甫氏、傅氏、梁氏、閻氏子弟還能有條去路。”

傅暢也嘆了口氣,惆悵不已。

******

樑芬奉詔北上之時,邵勳也收到了勤王詔書。

他正在南頓郡視察秋收及邸閣(倉城)修繕情況。

洧水自滎陽南部流入潁川,再下至南頓,匯入潁水。

潁川鄢陵縣南的洧水之畔有洧倉。

南頓附近有南頓倉。

淮陽渠流經陳縣南,又東南流入新溝水,再匯入潁水,謂之交口,有百尺堰、百尺倉。

洧倉(鄢陵)、南頓倉(南頓)、百尺倉(項縣)便是秋收後將要修建的三大倉城——在原有基礎上修繕、擴建。

三大倉城中,就數鄢陵的洧倉最爲完好,且在秋收後有了一部分存糧——潁川士族集體貢獻了三十萬斛粟。

南頓倉原本規模最大,因爲這是魏晉兩朝爲伐吳大軍過路準備的,常年存糧四十萬斛以上,實際可儲糧六十萬斛。

百尺倉可儲糧五十萬斛。

但後兩者目前都空着,年底前應該會有一定的儲備,但也不會太多。

“若有百萬斛軍糧在手,心中就有底了,和賊人碰上一碰又如何?”邵勳帶着長史裴康、左右司馬陳有根、羊忱、參軍庾亮,一邊巡視,一邊說道。

衆人隨口應和着,但心思都放在剛剛收到的詔書上。

邵勳一看就笑了,道:“你們啊,多大的事!”

“都督何意?”裴康問道。

他是長史,算是幕府最重要的僚佐了,對豫州諸郡國的情況一清二楚。

以前他每次看到邵勳去考城,都心驚肉跳,擔心弄出些事情來。

現在還是很擔心,但已經沒那麼慌了,甚至隱隱覺得,真弄出些事情來,難道就全是壞事嗎?

“天子剛給我加官,我就拒絕勤王,怎麼都說不過去。”邵勳說道:“去還是要去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哪來的軍糧?”裴康問道。

“廣陵度支有一批漕船到浚儀了,不敢前行。”邵勳說道:“我就護着這批漕船進京。”

裴康恍然大悟,漕糧就是軍糧,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

“無需擔心。”邵勳又道:“我的根基在河南,不會犯險的。匈奴也是習慣性騷擾罷了,兵力並不多。若事有不諧,就直接退回了。”

說完,他又補充道:“河南也是大家的基業,若真有什麼意外,須得勠力同心。”

第二章 部曲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二百零二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1186章 劫難第897章 對策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1006章 居延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1429章 鹿子苑第二百章 蛻變第1300章 朝會第863章 震盪第1161章 終局(下)第831章 伏發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1387章 風化第1104章 閒篇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十五章 授旗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899章 決意第1447章 加班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1435章 劫難第1039章 前路第1393章 一起走下去第1053章 落日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184章 服從第1025章 不約而同第1377章 表率(爲盟主黎明的山頂洞人加更)第二十三章 帶節奏(爲盟主非酋國度加更)第1067章 江陵城外第一百九十二章 軍鎮(下)第1389章 雙贏第九十章 變天第1241章 去國第852章 分化(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075章 水戰(下)第795章 官員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十三章 離別與戰術第1266章 教導第1203章 歸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一百章 中邪第894章 探望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1368章 釋兵權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1149章 攪動第1376章 江南事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1250章 下班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十九章 都督第一百五十七章 賣官第853章 分化(下)第1042章 挑選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899章 決意第993章 西巡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1202章 壓力測試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1291章 新年一號文件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818章 支持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842章 說客
第二章 部曲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二百零二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1186章 劫難第897章 對策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1006章 居延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1429章 鹿子苑第二百章 蛻變第1300章 朝會第863章 震盪第1161章 終局(下)第831章 伏發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1387章 風化第1104章 閒篇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十五章 授旗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899章 決意第1447章 加班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1435章 劫難第1039章 前路第1393章 一起走下去第1053章 落日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184章 服從第1025章 不約而同第1377章 表率(爲盟主黎明的山頂洞人加更)第二十三章 帶節奏(爲盟主非酋國度加更)第1067章 江陵城外第一百九十二章 軍鎮(下)第1389章 雙贏第九十章 變天第1241章 去國第852章 分化(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075章 水戰(下)第795章 官員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十三章 離別與戰術第1266章 教導第1203章 歸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一百章 中邪第894章 探望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1368章 釋兵權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四章 攤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1149章 攪動第1376章 江南事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1250章 下班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二十二章 沒有回頭路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十九章 都督第一百五十七章 賣官第853章 分化(下)第1042章 挑選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899章 決意第993章 西巡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1202章 壓力測試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1291章 新年一號文件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818章 支持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842章 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