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

十月底的時候,枋頭以北的石勒大軍陸續撤退。

步兵帶着輜重先行。

騎兵伏於後,看看能不能騙晉軍出城追擊,將其圍殲。

結果直到最後,晉軍也沒有出動大隊人馬。

留守的數百義從軍出城前行了一段,發現前方及左右皆有大隊敵騎涌來後,立刻飛奔回了城池。

隨後雙方形成了默契,互不干擾,徹底脫離了接觸。

十一月初一,邵勳在枋頭北城接見了幾位特殊的客人。

“你是共縣邢緯?”邵勳看着眼前之人,思索一番後,脫口而出。

其實他已經忘記這個人了。不過蔡承提供了一份今日前來拜訪的人員名單,看到籍貫、名字之後,五年前的舊事再度浮起。

野馬岡之戰前,他率大軍自汲郡北上。當其時也,有不少河北士人豪強送來給養,他召見了一些人,其中就有刑緯。

“正是。陳公好記性。”刑緯高興地說道。

“一別經年,還能見到諸位英豪,心中實在快慰。”邵勳引領衆人進了衙署。

“當年接到消息太晚了,未能隨庾府君南下,引爲恨事。”刑緯不住地唉聲嘆氣。

其他人見狀,亦紛紛哀嘆。

邵勳笑而不語。

這些士族豪強沒有南撤的原因很複雜,並不是他們所說的沒來得及。

可能因爲捨不得家業。

可能因爲庾琛被壓縮到了只剩郡城周邊,無力聯絡。

也可能因爲他們單純不看好河南的政權,畢竟匈奴一方擁有海量的騎兵,河南一方就沒幾個騎兵,只能被動挨打。

總之非常複雜,沒那麼簡單。

但公允地說,這些人也不是死心塌地跟着匈奴的,大部分都是迫於形勢罷了,少部分人是想博取富貴——隨着時間推移,後者會越來越多,前者越來越少。

枋頭攻防戰,如此大的動靜,至少汲、魏、頓丘等地的大家族頗爲關注,不斷打探消息。到了今日,局勢豁然開朗,一些人就迫不及待趕過來私下勾兌了——這會來的算是第一批,也是對重歸大晉之事最積極的一批。

“家中情形如何?”邵勳招呼衆人坐下,親切地問道。

“回陳公,汲郡落入石勒之手後,需索甚多,苦不堪言。”刑緯嘆道。

“我等還要送質子、納錢糧、出丁壯,實在太苦了。”

“有時候賊人還過來搶掠女子、財貨,石勒不能制。”

“是啊,小兵靠搶,大將靠勒索,前陣子我家就不得不送了兩位女子。”

衆人或面露愁容,或面露怒容,控訴不休,彷彿與匈奴不共戴天似的。

邵勳含笑聽着,時不時點一下頭,好像真的認可他們一樣。

當然,亂世之中,多的是這樣的人,無需過多苛責。

易地而處,如果邵勳是河北一塢堡帥,爲了自保,也免不了這麼做。

有些事,難得糊塗,況且現在還需要拉攏他們。

“諸君不容易啊。”聽完他們的話,邵勳臉上浮現出同情的樣子,感慨道。

“是啊,是啊。”

“陳公來了,河北就有希望了。”

“不知明公何時北伐,收復失地?”

看着衆人殷切的目光,邵勳沒有正面回答。

這些首鼠兩端之輩,鬼知道他們會不會透露消息給石勒。

要知道,他們中的不少家族,送了女人給石勒帳下的軍將爲妾,拉近關係——這或許是劉漢的傳統了,因爲劉聰就要求每一位朝廷重臣都送女兒入宮,是的,每一位,有的還送了不止一位,最多的是兩代女子、六位。

邵勳暫時還不會信任他們。

“且稍安勿躁。”邵勳說道:“吊伐之道,供億並繁,需得統籌全局,非頃刻間所能定下。爾等回去之後,各安生業,靜待天時即可。”

此言一出,有些人失望無比,有些人低頭思索,有些人目光閃爍,不一而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利益所在,有自己的性格與習慣,本來就不可能是同一個想法。

只能說,第一批來的人,相對傾向於重歸晉廷——相對而已。

邵勳不要求他們毀家紓難,這不現實。他覺得,私下裡多聯絡幾次,關鍵時刻將他們拉攏過來,不給石勒提供糧草、兵員,就已經是巨大的成功了。

這是一項繁瑣細緻且長期的工作,他準備專門安排個人坐鎮枋頭,處理這件事。

或許,該讓老丈人重新出馬了。

他曾經奮鬥在汲郡多年,一度聲勢不錯,不但汲郡上下統治得鐵桶一般,鄰近的河內、頓丘、魏郡都有人跑過來依附他。

最後雖然被迫南撤,但並沒有過去太久,影響力沒有完全消散。

想到此處,他已經決定,上表舉薦庾琛爲司隸校尉,專管汲、魏、頓丘等地的招撫工作,爲下一次進攻打下基礎。

******

十一月中旬,枋頭一帶的大軍陸續撤離,第一批迴到南岸的是許昌世兵。

出征時五千,回來時差不多三千。經歷了血戰洗禮的他們,從內到外發生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變化,看着外表沒什麼兩樣,但氣質就是不同了。

其實這也正常。

殘酷的戰場上,他們直面敵人鋒刃,被擊潰過,被追殺過,收容起來之後,又被逼着上前守禦,然後再打,再死人,再潰,再被收容……

說什麼古代戰爭傷亡率不能超過5%、10%什麼,那並不準確。

在攻城戰與守城戰中,傷亡遠遠超過這個數據,戰死一半人以後還在打的比比皆是。

就連野戰,也不是戰死十分之一的人就崩潰,那也要看人,看當時的情形。

潰散的軍陣撤到後方後,被收容起來,整頓一番後,再度派上一線結陣非常常見。

在這個過程中,士兵們的心理狀態外人難以細究。

大抵是從恐懼、絕望,慢慢過渡到麻木不仁、死了拉倒。

戰爭結束後,這些從死人堆裡滾出來的士兵,在沉澱一段時間後,心理素質都會有一個蛻變。

從枋頭撤下來的三千許昌世兵就是了。

六十多個日日夜夜的煎熬,讓他們對死亡的承受能力大增,相對應的,戰鬥力也大大提升了。

這樣的部隊,值得優待。

十一月十三日,當他們行到東燕縣的時候,接到命令,就地停駐,集體轉爲府兵。

爲了落實這件事情,帳下督劉善之子劉賓親自趕來,負責府兵的安置工作,完成之後,就地出任胙亭部曲督。

十四日,風雪稍稍有些大,但濮陽國、東燕縣、白馬縣都派出了官吏,清理丈量土地。

士兵們在旁邊看着,神色間有些振奮。

嚴格來說,府兵仍然是世兵,但世兵與世兵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府兵可以與民戶結親,世兵不行。

府兵無需服徭役,稅負也輕,世兵則需要把大部分收入貢獻出來,形同奴隸。

府兵可以被選舉當官,世兵不行。

府兵田地私有,世兵不是。

府兵田地多,有部曲,世兵田地少,無部曲。

總之,除了世代當兵這一點不變外,其他方面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士氣大振是必然的。

劉賓默默看着這些人,心中感慨。

他也是世兵家庭出身,對世兵的遭遇感同身受。看到這些人脫離苦海了,那是由衷地高興。

“吳貴,胙亭西二渠北段,田百四十六畝又三十步。”縣吏將地契送到一名士兵手中,大聲說道。

“謝陳公,陳公實乃我再生父母。”吳貴激動地跪倒於地,朝許昌方向磕了好幾個頭,然後把地契小心收好,喜笑顏開。

“錢黑炭,胙亭西二渠中段,田百四十七畝又二步。”縣吏繼續喊道。

“謝陳公。”錢黑炭接過地契,亦朝許昌方向磕了幾個頭。

起身之時,淚流滿面,不枉枋頭城下的晝夜拼殺了。

“李狗郎……”

劉賓則在田間走了一圈,回來時感嘆道:“都是上好的田地,就是雜草有點多,年前讓家裡的懶婆娘好好收拾下。”

衆皆大笑。

濮陽這個地方,沒人說不好。

地極平曠,又不缺水,還很肥沃。若非處於前線,屢次被人渡河抄掠的話,也不至於混成如今這副人煙稀少的模樣。

東燕、白馬二縣安置三千府兵,當他們的家人從許昌周邊遷來後,就是足足三千戶人。

枋頭築城後,至少東燕縣是非常安全了,白馬縣也相對安全,現在可以卯足勁發展生產。

如此兩年後,這些府兵家庭便可自給自足,有相對充足的糧、肉、奶給自己和子侄輩提供營養,勤加訓練。

數年後,他們甚至可以找工匠定製器械、裝具,乃至飼養馬匹。

最多五年,一個合格耐戰的步兵就誕生了。而且,這還不是一錘子買賣,他們的兒子也會有一定的基礎,可以被徵發入伍,上陣廝殺,戰鬥力還不會太差。

這就是枋頭之戰所帶來的紅利。

如今唯一的麻煩之處,在於極度缺乏部曲。

枋頭之戰俘獲了兩千多名河北俘虜,即便全分發下去,也是不夠的。

在這件事上,或許只能找囤積了大量人口的塢堡莊園想辦法了……

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第1352章 空虛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908章 阻截第958章 策略第二章 軍戶第1006章 居延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1414章 告狀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1162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五十四章 凌犯紀綱!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第802章 送行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1130章 感悟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1238章 散第五章 巡河(上)第十七章 鬼話第十章 亂兵第1173章 議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1206章 縱橫江北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1166章 震盪(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八十七章 相忍爲國第一百十章 派別第1433章 民情第1261章 又是隨心所欲第885章 改制(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剛開始,就結束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穩重的選擇第1078章 末日降臨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二章 朝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1187章 山城第1403章 經營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1039章 前路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1320章 “地中海”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1408章 無題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893章 財政(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1297章 青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結束第1187章 山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岔路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1313章 東巡安海第1021章 斛兵塘第1390章 七月第1152章 圍獵第937章 戰後分配(下)第1237章 喪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998章 河州第1305章 三人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歌第三十九章 進兵方向第1170章 表兄弟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835章 勝利!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1201章 改變命運的禮物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1281章 親子
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第1352章 空虛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908章 阻截第958章 策略第二章 軍戶第1006章 居延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1414章 告狀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三十八章 轉變第1162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五十四章 凌犯紀綱!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第802章 送行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1130章 感悟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1238章 散第五章 巡河(上)第十七章 鬼話第十章 亂兵第1173章 議第四十九章 破局的希望第1206章 縱橫江北第八十九章 求官第1166章 震盪(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八十七章 相忍爲國第一百十章 派別第1433章 民情第1261章 又是隨心所欲第885章 改制(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剛開始,就結束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穩重的選擇第1078章 末日降臨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二章 朝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1187章 山城第1403章 經營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1039章 前路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1320章 “地中海”第三十七章 搞一下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1408章 無題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893章 財政(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1297章 青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說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結束第1187章 山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岔路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1313章 東巡安海第1021章 斛兵塘第1390章 七月第1152章 圍獵第937章 戰後分配(下)第1237章 喪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998章 河州第1305章 三人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歌第三十九章 進兵方向第1170章 表兄弟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1411章 戰鬥力與賜名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835章 勝利!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1201章 改變命運的禮物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1281章 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