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雙贏

渾濁的泥塘之中,一羣羣赤膊丁壯正在疏浚淤泥。

天很熱,陽光正烈,曬得很多人背上的皮膚都裂開了。

樹蔭之下躺了一地人,大概都是中暑的。

醫者走來走去,嘴裡唸叨着“挖河也得等冬日枯水時啊”,然後搖頭嘆氣,一一診治病患——事實上杯水車薪,大部分人等不到施治就死了,這便是徭役的可怕之處,只不過這次換成了俘虜。

挎刀持弓的武人集體坐在草棚前,一邊擦汗,一邊大口喝着水。

不遠處還有人在挖坑埋屍體,蒼蠅飛來飛去,嗡嗡作響。

屍體有完整的也有少了頭顱的,至於頭顱在哪,可以看看各自營區的柵欄。

這就是殘酷而真實的治河工地,可不是僅僅只是想象中體力活而已,對民力的摧殘極其巨大。

每天都抓逃,但每天都有人逃。

邵裕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大場面,騎馬走了數裡後,沉默不語。

就在此時,上游某處河段響起了巨大的轟隆聲。

他扭頭望去,卻見水閘大開,渾濁的河水洶涌而下,使勁沖刷着一條彎彎曲曲的細小河道。

有那麼一瞬間,河畔的泥塊盡皆崩解,草木紛紛摧折,被裹挾着向下遊流去。

也不知沖刷了多久,水閘又慢慢閉合。

殘存的河水慢慢流向遠方,河道中的水位慢慢下降。遠處集結了數千丁壯,觀其形貌,多髡髮鮮卑、烏桓之輩,此刻戰戰兢兢,臉色發白。

天地之威,沒人能不害怕。

“河道裁彎取直。”廣陵太守陳嚴湊了過來,解釋道:“昔年魏文帝南巡至廣陵歸去時船隻大量擱淺,爲吳人所獲,便是此處了。”

邵裕點了點頭。

他知道今年的一大任務就是修繕邗溝這一段河道,但沒想到發動了數萬人。父親爲了溝通南北,真是不遺餘力。

但不修治也不行,這條漕運東線乃春秋時吳國開鑿,歷朝歷代循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過卻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中間有些河段地勢太高,導致水淺時不能通航,必須修建船閘。

當然,搞船閘也不能完全治本最好的辦法是動用全國民力,新開鑿運河,但耗費太大了,大概只有大梁朝鼎盛時期才能做——事實上這一點他也不確定,因爲這個計劃實在太龐大了,便是大梁盛世也很勉強,如果當時再有點什麼戰爭,兩相交迫,問題就大了。

“咚咚……”鼓聲響起。

邵裕擡眼望去,河道內的積水已經排了七七八八,只剩中心一小片不連續的水塘了。

原本的河道、河岸都已被衝得面目全非,各種雜七雜八的物事連同黃泥湯攪在一起,早已集結待命的丁壯們在鼓聲的催促下,帶着工具下到泥塘中,一點點清理。

原來河道裁彎取直還有這種辦法!

邵裕收回目光,問道:“聽聞這些胡人多有騷動?”

“一開始是有。”陳嚴說道:“不過有河南南下的府兵鎮着,郡兵也悉數出動,鬧不起大亂子。酋帥都沒了,亦無戰馬、弓刀,在徐州這個水泊縱橫的地界,殺他們如殺雞一樣。”

“再者——”陳嚴清了清嗓子,又道:“他們的老弱在那邊。”

陳嚴一指遠處那潦草的棚戶區,道:“老弱婦孺兩萬餘人,幫着挑土、堆土、做飯、洗衣。丁壯及健婦三萬人下河,分開管治,跑不了的。”

老實說,這個丁壯和老弱婦孺的比例很畸形。一般而言,十四五歲以上的成丁數量最多隻佔三分之一,多了就說明部落拋棄了大量老弱。

“修治完這段河道,會給他們編戶齊民,充實戶口。”陳嚴最後說道:“徐州不過六十萬口人實在太少了。此地能產稻,將來種田的人多了,輸往京中的米糧就多。”

“還得辦學校吧?”邵裕問道。

“自是要辦的。”陳嚴說道:“移風易俗之事,天子所重。此輩訓以華風,百年後便是樑人了,誰記得他們是鮮卑、烏桓之衆?”

邵裕又看向南方的茫茫原野。

湖泊星羅棋佈,煙村縹緲難尋。偶爾見到一堆被垛高的土地,宛如水中島嶼,長滿了隨風飄蕩的蘆葦。

誰能想到,善於騎馬的草原胡人,將來興許要操舟往返於各處,以種植水稻爲生。

“這邊在修治河道,商旅都跑巢湖、淝水一線去了。廣陵的商事,應沒往昔繁盛了吧?”邵裕又問道。

“明年就回來了。”陳嚴不以爲意,然後又道:“殿下先前所問之事,已有眉目了。”

“哦?”邵裕來了興趣,道:“他們同意了?”

“此事還離不開治河。”陳嚴說道:“殿下請隨我來。”

******

日頭西斜之時,邵裕來到了廣陵城西的一處佛寺內。

入寺之前,他仔細看了看,這佛寺有些新啊。

徵遼時,他發現慕容燕國和高句麗居然都有佛寺。居洛陽、汴梁時,聽聞兩地在過去十年間,各自多了兩座佛寺,而今來到廣陵,又見到了一座新修的佛寺……

這幫法師還真有辦法!

戰亂時有人爲了尋求慰藉,信佛倒還可以理解,可天下太平了,佛寺居然還到處修,真的有點手段。

聯想到母親說她年輕時受家族影響,對天師道有好感,現在卻愈發相信佛家那一套,邵裕頓時無語了。

衆人來到一處清幽的院落時,裡面已經有人了。一大腹便便的豪商苦着臉對一僧人說道:“法師,我夫婦積年信佛,供奉不斷,爲何卻不能保得我兒一命?”

法師聞言指着廊下吊着的一個紙燈籠,道:“此燈可遮擋夜風,不令燈火熄滅。可若燈油燃盡……”

說完,法師搖頭嘆息。

豪商若有所悟,但依然十分痛苦。

法師轉身對來人行了一禮,也不多話,直接就走了。

邵裕將目光從僧人身上收回。

這些人原來已滲透到世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寺外有賣花孩童,這是針對普通信衆的,院內又給富商大賈提供聚會的清幽場所,這是面對上層的,真是面面俱到。

天師道卻還在研究符籙,甚至時不時造反,難怪要被鎮壓。

“殿下。”幾名富商見了邵裕,紛紛上前行禮。

邵裕回了一禮,招呼衆人坐下。

“陳府君說你等欲購馬,卻不知售往何處?”他問道。

“徐州、揚州。”先前那位死了兒子的富商也顧不得其他的了,第一時間收起悲容,說道。

陳嚴適時地在一旁介紹富商身份:桓封,廣陵本地人。

“徐揚之地用馬的人多麼?”邵裕又問道。

“便是廣州都需要馬,只不過其地酷熱難耐,馬活不長而已。”桓封說道:“可縱然馬易死,廣州豪富之家仍然不斷求購馬匹。”

“他們多自寧州購入吧?”

“正是。”

“你等以前從何處購馬?”

“江陵。”桓封說道:“然路途遙遠,且好馬多爲楚人所得,我輩屢屢吃虧。”

“江南馬價如何?”

邵裕這句話一問,桓封便有些遲疑。

陳嚴不悅地看了他一眼。桓封注意到後,立刻說道:“每年都有漲落,但五萬錢總是要的。”

邵裕不置可否。

興許價錢比他說的還要高,興許現在還沒幾個人販馬過來,將來價錢會回落,總之他要派人調查一番,不可能任人空口白話。

“遼地馬確實不少,然局勢不定,孤也不敢輕售之。”他說道:“你們要多少?”

“一年三千匹,可有?”桓封小心翼翼地問道。

邵裕暗道我以爲你要一萬匹呢,居然才三千!

不過他也清楚,做買賣最忌諱吃獨食,一年能販三千匹馬,已然是了不得的大生意了。再多下去,萬一哪天張碩發現他的飛騎軍馬匹不足了,到你家括馬,還不哭死?

別以爲這種事不可能,邵裕聽說父親當年——呃,不談此事了,反正外祖母唸了好久。

“三千匹自是有的,再多的話……”邵裕面現猶豫。

富商們以目示意。

懂的都懂,能賣三千匹,難道不能賣一萬匹?無非是價錢罷了。

至於一萬匹能不能賣出去,呵呵,在北地士族大舉南下的背景下,誰家不想弄點馬?

便是和蠻夷在山中爭搶地盤,大部分時候出動步卒,關鍵時刻數十騎衝殺出來,敵人猝不及防之下,那威力簡直不敢想象。就連當年孫權割據南方,與曹魏爲敵,還想方設法從北地、蜀中偷運馬匹呢,這玩意什麼時候都不嫌多的。

“殿下。”桓封出言試探道:“我等可至東萊開辦邸舍,採買中原器物,與殿下換馬,有多少要多少,不知……”

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三角貿易,即先採買南貨,沿着邗溝一路船運至徐州,發賣給相熟的河南商人,再從他們手裡採買河南貨物,運至東萊,賣給邵裕後,驅趕着馬匹返回廣陵或建鄴。

邵裕只需蒐羅馬匹,驅趕至旅順上船,海運至東萊即可。

馬在遼東相對不值錢,但中原貨物可值錢了,尤其是生產生活必需品,邵裕在其中可以賺兩遍錢。

當然,這些廣陵商人就賺三遍錢了,江南貨物賣到中原賺一遍,中原貨物賣給邵裕賺一遍,遼東馬匹賣給南人再賺一遍,三贏!

不然的話,你以爲他們爲何千方百計說動太守陳嚴,請燕王來商談呢?

在這個體系裡面,沒人吃虧,這就是貿易的奇妙之處。

“過些時日,東海糜家那邊自有人過來與你等仔細商談。”邵裕說道。

富商們面露喜色,然後又有些擔憂。

糜家是徐州有名的大豪商,他們插手進來,肉可就生生被奪去一大塊了。但又有什麼辦法呢?糜晃糜子恢雖然退在家中養病,已然辭去了所有官職,但他可是天子早年的伯樂,誰敢輕視他?再者,人家幾個兒子也在當官呢。

只能往好的方面想了,有糜氏參與進來,這項買賣更穩當了,便是張碩也不一定敢公然截留你的馬匹。

敲定這件事後,邵裕又與衆人談起了遼東的其他貨物……

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1095章 平城行(下)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1106章 臘月(下)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戰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1133章 看法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995章 老人第1045章 準備、消化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聲勢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848章 奪城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869章 學生們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829章 人心與戰術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954章 結算(下)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919章 辦法(下)第二十章 撤離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1386章 佔官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853章 分化(下)第1067章 江陵城外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1266章 教導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1083章 魚腹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852章 分化(上)第1053章 落日第937章 戰後分配(下)第989章 岔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二十章 兵馬動,糧草行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1155章 折損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七十三章 底線思維第1299章 目的第1284章 家宴第一百八十九章 結束第十五章 濯足第1314章 調動(上)第二百零七章 機會給到你了(暫缺)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1384章 教育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1336章 割裂第860章 離去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942章 談心第1238章 散第881章 力真第955章 亮子第三十四章 勸第十四章 偉力第891章 消停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961章 新官上任(下)第1100章 取捨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四十一章 偵查第1270章 輯文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四十六章 河內與河北第1249章 上班第1144章 “雙向奔赴”第一百四十一章 殺張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一百八十九章 結束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1413章 辭行
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1095章 平城行(下)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1106章 臘月(下)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九十九章 督戰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1133章 看法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995章 老人第1045章 準備、消化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聲勢第七十五章 渡河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第848章 奪城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869章 學生們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829章 人心與戰術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954章 結算(下)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919章 辦法(下)第二十章 撤離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1386章 佔官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853章 分化(下)第1067章 江陵城外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1266章 教導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1083章 魚腹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852章 分化(上)第1053章 落日第937章 戰後分配(下)第989章 岔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二十章 兵馬動,糧草行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1155章 折損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七十三章 底線思維第1299章 目的第1284章 家宴第一百八十九章 結束第十五章 濯足第1314章 調動(上)第二百零七章 機會給到你了(暫缺)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1384章 教育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三十五章 後悔來了第1336章 割裂第860章 離去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942章 談心第1238章 散第881章 力真第955章 亮子第三十四章 勸第十四章 偉力第891章 消停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961章 新官上任(下)第1100章 取捨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四十一章 偵查第1270章 輯文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六十二章 舉薦第四十六章 河內與河北第1249章 上班第1144章 “雙向奔赴”第一百四十一章 殺張第八十八章 農事與辦公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一百八十九章 結束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後進攻第1413章 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