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反對之聲

宋徽宗橫眉冷對,掃視衆人一眼,怒氣衝衝,他着實失望之極。洋洋大宋居然無一人敢接受此任務,衆人都低下頭,不敢擡起頭。身爲皇的趙佶焉能不惱怒,此時他都有將所有人都治罪的想法。

其實衆人如此想,也實屬正常。畢竟,宋徽宗說的話,讓衆人都望而卻步了,只因他要求此次和談不僅僅是和談,而是談判。並且,談判的內容圍繞燕雲十六州爲核心,務必收回才行。

若是在大宋境內還好點,可惜趙佶也沒具體說出哪裡,這讓衆人有些害怕。若是在金國境內,有沒有命回來還真是一個問題,這讓衆人不得不慎重考慮一下,尤其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事情。

燕雲十六州一直以來都是歷代皇帝的心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一直都沒有合適的時機。現在機會擺在面前,只需要有人前去承擔,那麼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只是目前的情況,宋徽宗有些心寒了。

“啓奏皇,臣願意前往!”

宋徽宗驚喜的撇過頭,沉聲道:“你願意前往?”

“臣自從歸順大宋以來,尚未有任何作爲!”那人恭敬地回道,“臣一直心有愧,故而臣願意前往。並且,臣已經不是第一次出使金國,對金國的局勢尚且瞭解一些;再說了,臣乃是燕雲十六州居民,理應爲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力。”

“李大人真乃忠臣也!”宋徽宗大聲稱讚,他沒想到李良嗣居然主動請纓,這讓他非常的意外,也非常的開心。

李良嗣原名馬植,乃是燕雲十六州的居民,曾經跟隨童貫多次出使金國。童貫見他踏實進,便將他帶回原,又爲他改名。但是李良嗣沒有跟隨童貫同流合污,哪怕是童貫提拔,依然保持本心。

“那愛卿以爲此次和談該如何?”宋徽宗大喜過望,直接問了一句。

李良嗣恭敬地回道:“女真人恨極了遼人,若是與女真人結盟,勢必讓金主看見大宋的誠意;臣以爲可以安排在登萊的海,與女真人談判,相約共同攻打遼國,方可完成皇大業!”

“朕準了!”宋徽宗開懷大笑的說道,“汝乃是大大的忠臣,朕封你爲秘書丞,賜姓‘趙’!”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良嗣恭敬地回道。

趙構風輕雲淡,微笑的看着這一切,他知道這是父皇與李良嗣唱的雙簧。實際,趙構許久之前便已經知道了是在登州、萊州的海與金國談判。即便這次在朝堂拿出來議論,也不過是藉口罷了。

此外,趙構也知道這個建議正是李良嗣提出來的,故而自己的父皇先前便派出使者前往金國,將地址悉數告知,連時間也約好了。這些羣臣不知,趙構卻知道的一清二楚。

正因如此,趙構纔沒有毛遂自薦的前請命,因爲這齣戲還沒有唱完,需要繼續演下去才行。有些事情不能太過於強求,強求的不見得是好,一切只能順其自然。

“趙大人乃是此次出使之人其之一,還有何人願意前往?”宋徽宗目不轉睛的掃視一眼羣臣,衆人再次低下頭,還是不敢答應。

“啓稟皇,臣有話要說!”太宰鄭居站出身來,鄭重地說道:“澶淵之盟至今已有百餘年,兵不識刃,農不加役!雖然漢唐皆有和親之策,然我朝卻不必如此,此乃大宋安邊之策更好!”

“如今四方沒有戰爭,卻要貿然毀掉澶淵之盟的誓約,恐怕天怒人怨也!再說了,真的打起來也不知道誰勝誰負。若是勝利了,也是長久之戰,到時國庫必定匱乏;若是敗了,那後果更加嚴重。”

“回想當初,太宗英明神武,治武功皆是鼎盛,然而兩次征戰遼國,皆已失敗而告終,最後太宗亦不敢再提征討遼國之事。如今,皇卻想要與女真結盟,共同商討征討遼軍,爲何又要再起開端!”

趙構知道這齣戲的高潮部分來了,因爲他一直都知道朝有很多反對,只是沒有提及過。再說了,皇今日提及此事,衆人以爲是玩笑話,不曾當真,又有危險,種種原因聚集在一起,這讓衆人都沉默不語。

但是,趙良嗣率先答允下來,願意出使,這也證明,皇再起開端,收復燕雲十六州是鐵了心。這也是宋徽宗的用意,他要的是將那些反對之人全部引出來,然後再作打算。

若是大宋真的與金國結盟,這件事看去本來是危機四伏,卻也有很大的機遇在其。因爲金國兵強馬壯,又有衝鋒陷陣的大將,趙構一直在思索此事,而遼國已經不足爲慮了。

若是以金國一國之力,與遼國對抗,最後的結果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也是最好的結果,對於大宋來說,這是最好的機會。但是,趙構仔細想了想,覺得此事不能如此做。

如果大宋不與金國結盟,那麼金國必定與其它國家結盟,到時候遼國敗了,那麼大宋的命運更慘。此外,趙構也想借此與金國談判的機會,讓女真人重新認識一下大宋子民,讓他們都畏懼。

因爲歷史正是這次的談判,又出兵攻打遼國,看見了戰鬥力不足的宋軍,最後才引起金國內部有些人想要侵吞大宋的野心。但是,這一次趙構不準備給予機會,而是給他們來個震撼教育,讓他們見識一下大宋士兵的戰鬥力,讓他們有所畏懼,這纔是真正的目的。

至於收復燕雲十六州,疾不可及,那也得慢慢來,這件事已經拖了百餘年,算繼續拖下去也無妨,主要還是讓女真人畏懼大宋的兵力,畏懼大宋的將領,這樣不會讓他們有機可趁。

身爲太宰鄭居率先出聲反對,這讓其他人也跟隨着站出來,直接反對與金國結盟的事情。

“與強金爲鄰,難道好於與弱遼爲鄰?”樞密院執政鄧洵武也恭敬地奏,道:“臣以爲此計策不妥,金國國強兵強,而遼國已經衰敗了,要是以大宋目前的國力、兵力去征戰,最後的結果根本不樂觀!”

並且,還有其他幾位朝大臣反對,這些人反對的理由與鄭居的相差無幾,只不過說詞有些不同。

宋徽宗趙佶面不改色,陰沉着臉,目不轉睛的看着他們;趙構卻是一臉平靜的看着這一切,因爲他知道自己的父皇不可能真的聽從這些人的建議,宋徽宗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宋徽宗,大宋也不是之前的那個大宋了。

第337章 聲名狼藉第473章 刺殺第18章 林沖授藝第421章 悸動第83章 深夜來訪第276章 斬草除根第503章 調虎離山第36章 周侗的教誨第245章 逼宮(四)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510章 三路夾攻第509章 斬首示衆第479章 條件第105章 吐露身份第五百八十二章 佈局啓動第57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一)第478章 放虎歸山第44章 武舉考覈(三)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五百九十章 微服出宮第450章 朝中無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189章 一吻定情第六百二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80章 塵埃落定第255章 秘辛(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510章 三路夾攻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479章 條件第447章 皇后出面第236章 出乎意料第479章 條件第348章 多此一舉第21章 父子約定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16章 要練武,不怕苦第六百七十三章 兵圍慶州第389章 二人相見第五百七十九章 父子反目第298章 忐忑第283章 你是王雲?第519章 抉擇第26章 抵達湯陰,得知住處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五百九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六百八十章 後記第136章 魂遊地府第280章 正主來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神共憤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511章 火燒糧倉第392章 善意謊言第36章 周侗的教誨第404章 有何關係?第135章 危在旦夕,老祖再現第24章 太白陰經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第155章 大破歙州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184章 緣由第394章 趙構懵了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102章 宋江之死(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民富則國強!第41章 高俅崛起第538章 首嘗失利第485章 廬山真面目第526章 下戰書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五百九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275章 悔不當初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六百五十一章 坦白從寬第481章 我死了嗎?第453章 和談使第245章 逼宮(四)第529章 一鼓作氣第六百七十六章 金朝滅亡第243章 逼宮(二)第308章 我怕鬆開了,你便會離去第540章 鬥智鬥勇第95章 兩軍交鋒(三)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546章 排兵佈陣第236章 出乎意料第131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二)第468章 父債子還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115章 位高權重,任重道遠第289章 父皇,您在說笑嗎?第6章 徽宗賜名第296章 罪有應得第257章 承諾第293章 反客爲主,倒打一耙
第337章 聲名狼藉第473章 刺殺第18章 林沖授藝第421章 悸動第83章 深夜來訪第276章 斬草除根第503章 調虎離山第36章 周侗的教誨第245章 逼宮(四)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510章 三路夾攻第509章 斬首示衆第479章 條件第105章 吐露身份第五百八十二章 佈局啓動第57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一)第478章 放虎歸山第44章 武舉考覈(三)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五百九十章 微服出宮第450章 朝中無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189章 一吻定情第六百二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80章 塵埃落定第255章 秘辛(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510章 三路夾攻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479章 條件第447章 皇后出面第236章 出乎意料第479章 條件第348章 多此一舉第21章 父子約定第126章 攻打常州(二)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第113章 紛爭再起第16章 要練武,不怕苦第六百七十三章 兵圍慶州第389章 二人相見第五百七十九章 父子反目第298章 忐忑第283章 你是王雲?第519章 抉擇第26章 抵達湯陰,得知住處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五百九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六百八十章 後記第136章 魂遊地府第280章 正主來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神共憤第512章 無路可退第511章 火燒糧倉第392章 善意謊言第36章 周侗的教誨第404章 有何關係?第135章 危在旦夕,老祖再現第24章 太白陰經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第155章 大破歙州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談判第184章 緣由第394章 趙構懵了第146章 李代桃僵(一)第102章 宋江之死(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民富則國強!第41章 高俅崛起第538章 首嘗失利第485章 廬山真面目第526章 下戰書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五百九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275章 悔不當初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六百五十一章 坦白從寬第481章 我死了嗎?第453章 和談使第245章 逼宮(四)第529章 一鼓作氣第六百七十六章 金朝滅亡第243章 逼宮(二)第308章 我怕鬆開了,你便會離去第540章 鬥智鬥勇第95章 兩軍交鋒(三)第366章 主考官是誰?第546章 排兵佈陣第236章 出乎意料第131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二)第468章 父債子還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戰岐溝關第115章 位高權重,任重道遠第289章 父皇,您在說笑嗎?第6章 徽宗賜名第296章 罪有應得第257章 承諾第293章 反客爲主,倒打一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