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蔡京罷相

蔡京權傾朝野,朝中重要的職位,多數是蔡京的人,讓他的關係網遍佈整個大宋王朝的各個官職,上至朝堂之上,下至地方,都有他的人把持着,相當於蔡京一人及其黨羽佔據着朝中半數官職。

但是,朝中大臣也有直言上書之人,以陳朝老爲首的朝中舊臣,對於囂張跋扈的蔡京所作所爲不恥,便決定親自上書,諫言蔡京的罪狀。於是,蔡京辭官退隱,以退爲進,想要看清超重哪些人對自己不利,會落井下石。

“左相,以陳朝老爲首的舊臣在皇上面前彈劾你的罪狀,這樣下去局勢會對我們非常的不利。”

蔡京端坐在花園中,品着手中的茶水,氣定神閒地看着心急如焚的童貫,胸有成竹道:“童大人稍安勿躁,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當初,在皇上的恩寵下,步步高昇,有些人看見了必定眼紅不已。”

“陳朝老乃是兩朝元老,在朝中的地位不低,又是出了名的倔脾氣。從一開始,他對我便沒有任何的好感。一心想要扳倒你、我,實屬正常。如果他沒有諫言,那他就不是陳朝老了。”

童貫急忙道:“既然你知道陳老匹夫會在你辭官隱退後發難,爲何還要如此做呢?”

“以退爲進乃是上上之策!”蔡京輕描淡寫道,“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想要一舉讓我倒臺,依他的能力根本就辦不到。當今皇上對於陳朝老也有不喜,就算陳朝老是兩朝元老,又敢直言勸諫,是出了名的。”

“皇上終日遊手好閒,沉迷於書畫創作,朝中權力盡在我手中。只要陳朝老有任何的一舉一動,我都一清二楚。我敢說,皇上對於此事的態度是模棱兩可,不會聽取陳朝老的建議。畢竟,皇上也是人,也有虛榮心。”

“如今,我以退爲進,有兩種意思:一是爲了取得皇上的寵信,二來試探出朝中大臣的心意。如果皇上真的採納陳朝老的諫言,我又怎麼會辭官歸隱,皇上還命我負責修《哲宗實錄》,又改封我爲楚國公,只需要每月一日、十五日朝拜皇上。”

童貫聽聞覺得有些道理,微微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那雜家也放心了!”

胸有成竹的蔡京自問摸透了宋徽宗趙佶的心意,非常的自信,覺得宋徽宗不會聽從陳朝老的諫言,絕對不會罷免他的宰相之位。至於,蔡京自願辭官也是以退爲進,想要以此脅迫宋徽宗趙佶就範。

如今的大宋不再是宋徽宗趙佶的天下,有一半是蔡京等人的天下,只要他願意,任何消息都難以逃脫他的耳目。若非有反對蔡京等人的大臣在,大宋天下早已淪爲蔡京等人之首。奈何,自信滿滿的蔡京此次卻失策了。

蔡京等人怡然自得的享受着美酒佳餚,對於朝中彈劾自己的奏章不予理會,覺得宋徽宗趙佶必定不會真的驅逐自己。就這樣,蔡京怡然自得的安詳度日,不到半月後,陳朝老再次上疏彈劾蔡京的罪狀。

陳朝老是太學生,學識淵博,首次彈劾蔡京,只不過是言語上,沒有任何的奏章。此次,陳朝老上疏追究蔡京十四大罪狀,即:瀆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製作,喜導諛,鉗臺諫,熾親黨,長奔兢,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

並且,陳朝老請求把蔡京流放到遠方,以免貽害一方。

宋徽宗趙佶沉默不語,靜靜地看着手中的奏章,緊鎖眉頭,道:“楚國公當真有這麼多罪狀?陳愛卿乃是兩朝元老,見多識廣,門下弟子衆多。首次彈劾楮國公時,朕以爲是信口開河,不予採納;此次,上疏於朕,必定是有憑有據。”

楊戩俯身站立在宋徽宗身邊,又看見趙佶緊鎖眉頭,低聲細語,暗暗地着急起來,情不自禁的插嘴道:“皇上,此奏章道出楚國公的十四大罪狀,要是每一條都是屬實,必定是犯了欺君之罪,以奴才看來,陳大人所奏不可全信。”

“哦,你有何想法,不妨直言!”宋徽宗趙佶驚訝的撇過頭,好奇的問道。

楊戩鎮定自若地恭聲道:“楚國公乃是皇上您一手提拔,又深得皇上寵信,乃是朝中重臣,斷然不會忘記皇上的恩典,做如此荒唐之事,此乃其一;楚國公在朝任職時,一直遵循皇上的旨意,恪敬職守,從未聽聞有何越軌行徑,此乃二也;最後,楚國公要是真的有此行爲的話,也不會在大人辭官後再暴露出來,因而奴才以爲陳大人之言不可採納。”

宋徽宗連連點點頭,楊戩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想,故而情不自禁的微笑起來,又接着問道:“那麼以你之見,該如何處置較爲妥當?”

楊戩身爲內侍,不可參與朝政大事,奈何宋徽宗趙佶對他極其信任,以宦官身份成爲朝中官員,也算是古今少有之事。如果楊戩是忠臣,趙佶所爲那是慧眼識珠,偏偏楊戩是與蔡京等人同流合污,那就是助紂爲虐。

楊戩見宋徽宗再次詢問自己,他也不願引起趙佶的懷疑,故作沉思。片刻後,接着說道:“奴才以爲,皇上您可以暫時不予理會陳大人所言,派朝中可信之人前去查看楚國公是否如同陳大人所奏一樣,要是一樣的話,直接流放;若是不相符合,那麼此事就作罷,也好堵住陳大人等人的悠悠之口,以免他們再繼續爲此事打擾皇上您的雅興。”

此時,宋徽宗趙佶沉浸在書畫世界,難以自拔,根本就無心處理朝政之事。若非陳朝老是兩朝元老,又是太學生,才讓他進宮面見自己,不曾想到陳朝老直接遞給他一份奏章,上面清楚地羅列出蔡京的十四大罪狀,讓他有些心煩意亂,讓他無心研究書畫。

當陳朝老拿出這份奏章時,宋徽宗趙佶心裡也狠狠地震驚了。如果他一直寵信的蔡京真的是陳朝老所奏的那樣,每一條罪狀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如果是假的,那他更是煩躁,擔心朝中兩派再起紛爭,故而遲遲未有任何的表態。

恰逢其時,楊戩跟隨在趙佶身邊,對他的心思瞭如指掌。因此,楊戩獻上自己的計策,讓趙佶有些感動。楊戩的一番話,得到了趙佶的好感,覺得他是爲自己分憂。於是,宋徽宗趙佶毫不猶豫的任命楊戩爲此次的監察史,直接調查陳朝老所奏之事的真相。

宋徽宗趙佶任命他爲此次調查負責人,正中楊戩的下懷。他本來就跟蔡京、童貫一丘之貉,又得到宋徽宗趙佶的寵信,無形之中又爲蔡京化解了一次災難。楊戩喜滋滋的想道:“宰相大人,此次你要好好的重謝雜家了。”

很快,朝中大臣都知道楊戩受到皇上的冊封,成爲調查蔡京之人,有些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朝中大臣有些人早已知道他們幾人本來就是一條船上的,這樣下去根本就查不出任何的結果,時間拖得越久,對蔡京等人非常的有利。

果不其然,蔡京之事過去了一年,仍舊是毫無頭緒,宋徽宗趙佶也不曾過問,他早已忘記了這件事情。

大觀四年五月,天空之中再次出現了與之前相同的情況,彗星又在奎宿、婁宿之間出現,就像是預示着大宋將會有大事發生。

御史張克公趁此機會,彈劾蔡京輔政八年,說道:“蔡相大人輔政八年,權震海內,輕易賞賜以蠹國用,憑藉爵祿以市私恩,役使工匠修繕舍第,動用漕船運送花石。名爲祝聖而修塔,使臨平山壯美;藉口灌田而決水,以符合“興化”的預言。”

全部都是彈劾蔡京的不軌不忠,共數十事,每件事都有憑有據,御史張克公怒氣衝衝的呵斥蔡京。之前,繼陳朝老之後,御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毛注多次彈劾蔡京,全部都被宋徽宗趙佶搪塞過去,道:“汝等信口雌黃,無真憑實據,焉能惡語中傷宰相,朕失望之極。”

那個時候,趙佶理直氣壯,覺得楊戩做事必定不會馬虎,會給予自己一個交代,故而他選擇相信身邊的內侍的話。如今,御史張克公親自出面,當着所有朝臣的面,怒斥蔡京的罪行,直接拿出所有證據。

宋徽宗趙佶接過御史呈上來的證據,怒氣衝衝的瞪着蔡京,看得他顫顫驚驚,冷汗直流,大吼道:“傳朕旨意,罷去蔡京左相之職,追回國公之名,貶爲太子少保,發配至杭州。若無朕的命令,不得踏入京城半步,沒收貪墨財產,一律充公!”

蔡京顫顫巍巍的擦着額頭上的冷汗,他沒想到宋徽宗居然真的會剝奪他的相位,還貶到杭州,沒收他這些年貪墨的財產。蔡京看着宋徽宗趙佶臉色變得鐵青,怒氣衝衝,就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以爲趙佶盛怒之下斬殺於他,急忙叩謝道:“罪臣謝皇上不殺之恩!”

經過御史張克公等人的彈劾下,蔡京終於從位高權重的宰相之位,跌入谷底,他臨行前怨毒的看了一眼御史等人,意思像是說:“你們等着,本相會再次回來的,只要我蔡京不死,我一樣還能再次權傾朝野,到時候就是你們的末日。”

第六百四十四章 殺你,只要一刀!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360章 不辭而別第170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六百七十二章 棄城而逃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164章 東宮密議第100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二)第253章 兩全之策第189章 一吻定情第298章 忐忑第87章 抵達泰安第249章 恭兒,投降吧!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落葉歸根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是不是錯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五百七十章 悽慘的下場第460章 夜探氈帳第384章 有事相求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養你第47章 病來如山倒第70章 暗流涌動,各方部署第315章 遺言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第15章 爲了大宋江山,一切都是值得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193章 我心依舊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30章 決心收徒第543章 過三關第六百四十二章 慘勝如敗第141章 攻破獨鬆關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136章 魂遊地府第70章 暗流涌動,各方部署第六百七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132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三)第410章 認可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109章 回京第168章 宋徽宗的態度第380章 創造紀錄第162章 生擒方臘,回京復旨第230章 趙構VS童貫第469章 去死吧!第465章 宿命對決第66章 殺雞儆猴(三)第284章 好險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435章 團圓飯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332章 打得你服第六百零一章 三妻四妾第469章 去死吧!第341章 趙構被貶第432章 護夫聯盟第六百四十二章 慘勝如敗第442章 再掀風雨第518章 收復軍心第186章 借酒澆愁愁更愁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五百八十一章 正合我意第341章 趙構被貶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342章 趙似來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婚之喜 2第六百零四章 我有孃家了!第475章 擒賊先擒王第199章 欲奪天下第402章 槍分五家第34章 贈送寶馬第五百九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376章 姜果然是老的辣第89章 初次交鋒(一)第398章 單挑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269章 百密一疏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108章 師叔?第337章 聲名狼藉第34章 贈送寶馬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320章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狐狸尾巴第67章 重整樞密院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六百零六章 羣毆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72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二)第307章 你這個登徒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149章 大戰烏龍嶺(一)
第六百四十四章 殺你,只要一刀!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世將起第360章 不辭而別第170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六百七十二章 棄城而逃第536章 猛虎出籠第164章 東宮密議第100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二)第253章 兩全之策第189章 一吻定情第298章 忐忑第87章 抵達泰安第249章 恭兒,投降吧!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落葉歸根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是不是錯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御筆匾額第五百七十章 悽慘的下場第460章 夜探氈帳第384章 有事相求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養你第47章 病來如山倒第70章 暗流涌動,各方部署第315章 遺言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第15章 爲了大宋江山,一切都是值得第173章 切磋武藝第193章 我心依舊第534章 秋後算賬第30章 決心收徒第543章 過三關第六百四十二章 慘勝如敗第141章 攻破獨鬆關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136章 魂遊地府第70章 暗流涌動,各方部署第六百七十一章 御駕親征第132章 萬軍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三)第410章 認可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109章 回京第168章 宋徽宗的態度第380章 創造紀錄第162章 生擒方臘,回京復旨第230章 趙構VS童貫第469章 去死吧!第465章 宿命對決第66章 殺雞儆猴(三)第284章 好險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435章 團圓飯第371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332章 打得你服第六百零一章 三妻四妾第469章 去死吧!第341章 趙構被貶第432章 護夫聯盟第六百四十二章 慘勝如敗第442章 再掀風雨第518章 收復軍心第186章 借酒澆愁愁更愁第452章 居安思危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五百八十一章 正合我意第341章 趙構被貶第494章 分道揚鑣第342章 趙似來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婚之喜 2第六百零四章 我有孃家了!第475章 擒賊先擒王第199章 欲奪天下第402章 槍分五家第34章 贈送寶馬第五百九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376章 姜果然是老的辣第89章 初次交鋒(一)第398章 單挑第51章 我要入朝爲官第98章 大軍抵達,圍剿叛賊(二)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269章 百密一疏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108章 師叔?第337章 聲名狼藉第34章 贈送寶馬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320章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第43章 武舉考覈(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狐狸尾巴第67章 重整樞密院第56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六百零六章 羣毆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72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二)第307章 你這個登徒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151章 大戰烏龍嶺(三)第372章 投其所好第149章 大戰烏龍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