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

麴義和公孫瓚大戰的時候,袁術的大軍也開撥了。

誓師大會完結,袁術看着人多勢衆的大軍,豪情萬丈。

“我軍兵強馬壯,劉備織蓆販履小兒,徐州必爲將軍所有。”楊弘說道。

袁術聽着楊弘的恭維哈哈大笑,一旁的閻象卻很擔憂,只是今天是出師之日,說不祥之言不太好。當然閻象不是沒有勸過,只是袁術不聽。

徐州郯城外軍營

“徐將軍,何不向主公請令。袁術進攻徐州,何必讓青州之人抵擋,我輩皆有勇力,定能保境安民。”

“四靶倒三靶者,何以言勇?”徐盛氣不打一處來,“若非汝等平日不勤勉,我等何須在此坐看他人保我徐州。還不速速退下!”

徐盛,字文向,琅琊國人。已經三十多歲的徐盛,原因爲曹操屠徐州的事,準備帶着家人避難到青州。還沒有成行,就在老家莒縣看到了劉備的大軍。

莒縣地處琅琊國北面,臨近青州,青州的許多惠民政策和劉備仁義名聲,徐盛都有所耳聞,他想要舉家遷到青州也是這個原因。

劉備援助徐州,徐盛決定等一段時間,這一等就等到了劉備入主徐州,徐州開始和青州接軌。見青州的傳言不是假的,老家的鄉親確實得到劉備許多仁政,徐盛決定參加劉備新組建的徐州軍。

徐盛在老家也是有勇名的,他自己也很有自信,得知劉備軍中有挑戰的方法,也動起了心思。

劉備剛聽聞徐盛名字的時候,還以爲是同名同姓,畢竟劉備只知道徐盛是江東的虎將。當徐盛自報家門,說字文向的時候,劉備明白這個徐盛就是他想的那個徐盛。

劉備正準備拜徐盛爲中郎將,徐盛卻提出要挑戰關羽或張飛。當時張飛在青州整軍,準備救援劉協,關羽自然接下了這一戰。

徐盛覺得自己三十多歲正值黃金年齡,即便不勝關羽,也能和關羽戰平。可惜徐盛在黃金年齡,關羽同樣也是三十多歲巔峰期。

想要和關羽這樣的絕世勇將比鬥,要麼有張飛這樣的神力,要麼有趙雲這樣的神速,或者像呂布一樣,力量、速度全面佔優,那纔有可能打贏或打平關羽。

很可惜,徐盛無論力量還是速度都差關羽不只一籌,被關羽五回合內挑開了馬槊擊敗。這裡面有硬實力的原因,也有不習慣馬槊的原因(徐盛和其他武將一樣,每日練習的也是馬矛)。

這也是沒有辦法,你要拿着3米多的馬矛,想和關羽手中5米多的馬槊拼,那徐盛連一回合都撐不下來。

被關羽輕鬆擊敗,徐盛有些自慚形穢。正準備離開,從小兵做起,劉備拉住了他,說道:“文向慢行,我觀文向不熟馬槊故而如此,本有勇力。文向之名,備早知之,正遇遣人往琅琊拜文向爲中郎將。今幸得文向至此,可受此職。”

“敗軍之將,何敢言勇?願入玄德公帳下爲一小卒。”

關羽聽徐盛說要去做小兵,點了點頭說道:“文向確有勇力,依軍中之令,可授偏將軍之職。”

“不知文向可願任偏將軍一職?”

“謝主公,盛願效犬馬之勞。”

徐盛打斷了回想,又開始策馬訓練起來。他早就能確保四個靶子不倒了,但他還是每日訓練不停。徐盛相信,只要勤加訓練,總有一天能趕上關羽的。

自從劉備在高唐組建騎兵,已經有8年。在一系列的作戰中,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問題,訓練方法也經過多次改良。最終,在劉、關、張、趙(還在的時候)等人的通力研究下,發展出了一套最適合正騎和重騎的訓練方法。

這訓練法便是——在士兵的對面豎四個人偶,要求騎士在衝擊的過程中,連續刺中4個不同位置的人偶頭上3寸見方的靶子,而且不能擊倒人偶。

剛組建的徐州軍,能做到這個指標的都是鳳毛菱角,所以劉備不會讓這些士兵上戰場,而且也不需要。

青州軍這些年也陸續有士兵到達年齡,劉備讓這些士兵退伍,準備教導新兵。這些老兵不但有軍事技能,也有着經年累月的文事學習。

有了這些老兵,劉備軍中就不愁教官不夠了,青州、徐州新參軍的人也能更快的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

下邳城

臧霸向關羽問道:“關將軍,我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鎧甲器械精銳;彼軍不過是剛放下農具的農夫,缺練少鎧。何故便要放棄南方數縣?”

不久前,牽招帶着十二軍(四萬八千人)來到下邳支援關羽。本來劉備是想太史慈和牽招一起領軍的,可太史慈老母又病重了,太史慈回家伺候老母去了。

關羽和臧霸在彭城本身有八軍(三萬二千人)人馬,有了牽招支援,臧霸自然想要迎敵。

臧霸這夥人在彭城一段時間後,感受到劉備萬事以民爲本的仁政,出身普通中產農民之家的臧霸認可了劉備,在劉備去青州之前向劉備效忠了。

臧霸剛效忠,自然對立功很心切,正巧袁術大軍五十萬殺奔徐州。臧霸覺得這是大展身手的時刻,卻被關羽告知,要堅壁清野,放棄南面的夏丘、僮、取慮三縣。

袁術讓紀靈出兵的路線,是從揚州壽春直插下邳,再攻郯城,把劉備的軍隊堵回青州,再慢慢收拾徐州。而這樣出兵,也是糧道最短的路線,且一路一馬平川,糧草運輸消耗最少。

紀靈頭腦還是清醒的,沒有袁術那麼自大,劉備的名頭,青州軍的名聲,不是傳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紀靈自付是比不過孫堅的,孫堅進攻董卓都是有勝有敗,而劉備當年是一路碾壓進的雒陽。這麼一比較,紀靈更加不敢狂妄。紀靈率軍過了淮水,進入徐州境內便一直小心謹慎。

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六章 黃巾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
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六章 黃巾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二十二章 離間計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