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九)

而傳奉官中多數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結交宦官或者行賄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職,他們的在職也就大大地敗壞了吏治。

第三,既然傳奉官由宮中旨意直接傳授,而又不需要經過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宮中大權的嬪妃及太監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賣官鬻爵。據說,樑芳取中旨授官,累計達1000人。傳奉官的泛濫,引起了許多官員的不滿。成化十九年(1483年),御史張稷上疏,談及傳奉官給朝政帶來的混亂。張稷說,自有傳奉官後,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識的,武官中竟有從來沒拿過弓箭的,自古以來,有這樣的政治嗎?因此,官員們紛紛請求淘汰傳奉官員。憲宗雖然有時也偶爾淘汰一些傳奉官,但是總體上是傳授的要比淘汰的多。這種情形,直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孝宗即位後大力裁汰冗官,纔得到一些改變。但是,好景不長。孝宗後來與他的父親一樣,也喜歡通過內旨授官,在弘治十二年(1499年)曾一次傳奉匠官張廣寧等120人,再傳少卿李綸等180餘人。由憲宗創造的傳奉官本是一個對制度的破壞,也許由於能滿足歷代皇帝任用私人的願望,竟成了制度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憲宗一定是想:“既然都是我的臣民,大家機會均等,我說了算吧。”

萬貴妃(1430~1487年),明山東諸城人。四歲入宮。天順時選侍東宮,成化二年(1466年)封貴妃。年長憲宗幾二十歲。然性機警,有權謀,深得寵愛。凡后妃有孕,皆逼使墮胎,以固己寵。又縱任太監錢能、汪直等苛斂民財,傾皆府庫之藏。後暴病死。

歷史上得寵的妃子數不勝數,但多以純粹的青春姿色取媚,在與無情的歲月對抗中受到寵愛如初的,卻誰也不及明憲宗的愛妃萬貞兒。

萬貞兒原籍青州諸城(今山東益都縣一帶)人,父親萬貴爲縣衙掾吏,犯法戍邊。萬貞兒年僅四歲便充入掖庭爲奴,十多年後出落得花容月貌。孫太后憐她聰明伶俐,命她在仁壽宮管理服裝衣飾等事。憲宗小時常去朝見孫太后,貞兒在旁邊扶掖太后,與憲宗相親近,漸漸狎暱。當太子朱見深逐漸成長爲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時,貞兒已年過三十,依然往來親密,彼此無猜。萬貞兒豔美秀慧,體態如楊玉環一般豐腴,因仍是處女,看上去不過二十左右。天生慧黠的萬貞兒便眉挑目逗地勾引了情竇初開的少年天子,兩人瞞着宮裡人,在華枕繡衾間,初試。自此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英宗崩後,十六歲的朱見深即位,是爲憲宗。該到成婚選妃的年紀了,從於母命,冊吳女爲後。後位既定,冊命萬貞兒爲貴妃,另有王氏、柏氏爲賢妃。萬貞兒很是懊惱,因爲從前只有她一人與憲宗共乘牀笫之歡,現在卻無端地多了許多女人。萬貞兒自恃寵幸,每次見到吳皇后板着臉不給面子,甚至故意拿架子,這使吳皇后非常生氣。起初還是勉強容忍,耐到二十多日,實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責她無理。可萬妃非但不知收斂,卻對皇后反脣相譏。一次惹得吳後性起,命宮人將她拖倒在地,親自取過杖來連擊數下。

萬貞兒回到宮中,哭泣不止。恰好憲宗進來,詢問她因何哭泣。萬貞兒故意不說,最後侍女說明了原因。憲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評理。她便搶前牽住憲宗的衣服,佯爲勸慰。憲宗又恨又憐,慢慢替萬妃解開衣服,見她雪白的肌膚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從心起,發誓道:“此等潑辣貨,我若不把她廢去,連皇帝都不做了!”萬貞兒哽咽着說:“妾已年長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后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明明是反激憲宗。憲宗更怒:“你不要這樣,我明日就把她廢去。”萬貴妃欲擒故縱,又激他說:“冊立皇后,是兩宮太后的旨意,陛下廢后,太后不會同意的。”憲宗說:“我自有辦法!”

第二天一早,憲宗便去見兩宮太后,說吳皇后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更不足母儀天下,定要廢去。周太后勸阻道:“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這也說不過去。”但憲宗堅持要廢,並說若不廢后,他便披髮入山,不做皇帝。周太后溺愛兒子,只得由着憲宗。於是,一道廢后詔書下達,命吳氏退居西宮。萬貴妃覬覦後位,曾慫恿憲宗,只是太后嫌她年長,且出身微賤,始終不允。過了兩月,經太后降旨,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爲賢妃的王氏爲皇后,憲宗也沒有辦法。好在王氏性情柔婉,處處謙虛忍讓,還算相安無事。其實王后是恐蹈覆轍,隱忍不發而已。

成化二年,萬貴妃生下一子,憲宗大喜。本以爲母以子貴,將來孩子當上皇帝,自己也能成爲皇太后,誰知不到一個月,小兒竟短命夭折。從此萬貞兒貴妃不再有娠,但卻妒忌其他妃嬪,不讓她們接近憲宗,並在後宮廣設耳目,憲宗有時偷偷摸摸地與其他妃嬪**一次,如果妃嬪有懷孕的跡象,多被萬貞兒暗中察覺,她就千方百計逼令喝藥打胎。宮中人人自危,但攝於萬貴妃的yin威,無人敢出首。因此幾年過去了,憲宗一直沒有子嗣。宮廷內外,朝野上下都爲此憂心。憲宗也爲此極爲焦慮。

到成化五年,柏賢妃生下一個皇子,憲宗高興非凡,大事慶賀,取名v極。v極兩歲時,被立爲皇太子。第二年二月,皇太子突然生起病來,病勢來得兇猛,醫藥無靈,令御醫們束手無策,一天一夜後竟夭折了。憲宗哭得死去活來,宮人太監們覺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訪下來,果然是萬貴妃下的毒手。但是都明哲保身,誰也不敢去告發。只有憲宗矇在鼓裡。

【歷史評價】成化朝並不是是毫無可取之處。有幾個亮點。第一個亮點是成化一朝中對於荊襄流民的安置,第二個亮點是成化朝的文化。

荊襄流民是元代以來困擾中央政府的一個大難題。荊襄流**要集中在今天的鄖縣地區。該地萬山環繞,又處於湖廣、陝西、河南三省交界處,在元、明時是一個三不管地區。每當災荒、戰亂,這一帶常常聚集近百萬的流民。成化年間對流民的重視和安置,是因劉通、石龍起義而起。政府在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任命原傑安撫流民,並設置了鄖陽府,將流民用戶籍的形式固定在當地,又設置了鄖陽巡撫,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難題。

文化方面,成化一朝有兩位著名的學者,胡居仁(1437年—1484年)和陳白沙(1428年—1500年)。在明代,能夠從祀孔廟的學者僅有四人,即薛瑄、胡居仁、陳獻章和王守仁,而成化朝就佔了兩位。陳獻章就是陳白沙。他字公甫,號石齋,家在廣東新會白沙裡,所以當時學者尊稱他白沙先生。他是明代心學的先驅,詩也寫得很好,錢穆稱他是明代詩歌的“蜂腰”。他的“靜中養出端倪”,最能體現一個學者心平氣和、妙悟玄理的雍容。因此,我們看成化朝,非但要看到貴妃,看到宦官、佞幸與弊政,也當看其善政及其輝煌的一面。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爲燕王,後發動靖難之變,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爲“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爲“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爲“永樂盛世”。

朱棣出生於元末的戰亂時期。那時羣雄並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時,朱元璋與陳友諒正打得不可開交,以至於連給兒子起個名字的工夫都沒有。朱棣自稱是馬皇后嫡生,實際上他的生母是個貴妃,爲此衍義出許多的野史和傳說。朱棣長大後被封爲燕王,就藩北平。他娶徐達的長女爲妻,成了他的好內助。燕王是諸王當中勢力最強的一個,在抵禦蒙古諸部的內擾中,他得到了鍛鍊,也初步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即位後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疏通大運河;遷都並營建北京,作爲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組織學者編撰長達3.7億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爲主要手段,來管轄東北少數民族。

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中)五十七 言而無信(一)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中)尾聲(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一)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二)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三)五十三 誘餌(二)三十四 奪命金針(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四)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二)三十九 蛇谷驚魂(三)五十九 潛伏(二)四十七 聯盟會(一)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二)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三)十六 東瀛來客(上)二十四 君子協定(中)二十一 磐龍計(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九)九 慧智心闌(上)四十六 雙重身份(四)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下)四十九 蓉蓉危機(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二)十一 雪嶺遺釵(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三)三十三 西域疑雲(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一)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四)五十七 言而無信(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三十一 彈指神通(下)五十 再聚首(一)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六)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一)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五)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續)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二)六十二 唐門行(一)六十四 踏雪尋源(三)六十三 香消玉殞(五)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上)十 大雪山(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四)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二)五十二 假假真真(一)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四)五十三 誘餌(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八)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七)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四)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八)六 請君入甕(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五)四十 僞善者(五)三十九 蛇谷驚魂(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一)一 夢開始的地方(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三)三十七 恩怨難泯話今朝(一)五十八 原來如是(五)六十 背叛(四)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三)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上)後記(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四十一 狂蟒之戰(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一)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三)四十 僞善者(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一)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五 亂石谷(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八)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三)後記(三)
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中)五十七 言而無信(一)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中)尾聲(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一)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二)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三)五十三 誘餌(二)三十四 奪命金針(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四)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二)三十九 蛇谷驚魂(三)五十九 潛伏(二)四十七 聯盟會(一)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二)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三)十六 東瀛來客(上)二十四 君子協定(中)二十一 磐龍計(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九)九 慧智心闌(上)四十六 雙重身份(四)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下)四十九 蓉蓉危機(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二)十一 雪嶺遺釵(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三)三十三 西域疑雲(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一)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四)五十七 言而無信(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三十一 彈指神通(下)五十 再聚首(一)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六)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一)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五)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續)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二)六十二 唐門行(一)六十四 踏雪尋源(三)六十三 香消玉殞(五)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上)十 大雪山(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四)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二)五十二 假假真真(一)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四)五十三 誘餌(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八)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七)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四)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八)六 請君入甕(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五)四十 僞善者(五)三十九 蛇谷驚魂(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一)一 夢開始的地方(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三)三十七 恩怨難泯話今朝(一)五十八 原來如是(五)六十 背叛(四)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三)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上)後記(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四十一 狂蟒之戰(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一)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三)四十 僞善者(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一)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五 亂石谷(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八)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三)後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