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

永樂五年(1407年),下詔在北京修建宮殿。永樂七年(1409年),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設立六部與都察院,並在北京爲逝世的徐皇后設立陵寢,已經顯示遷都的跡象。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北京初步得到了繁榮。1416年,朱棣公佈遷都的想法,得到認同。永樂十五年開始大規模營造北京,永樂十八年宣告完工,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朱棣統治期間史稱永樂盛世。

成祖對異議者強力鎮壓,諸如黃子澄、齊泰等建文舊臣等都被殺。其中以方孝孺的誅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爲慘烈。另外他還設置了另外一個特務組織——東廠。明代廠衛制度確立。

仁宣之治明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了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的政策.明初社會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仁宗時“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宣宗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他們在位期間成爲歷史上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後世稱之爲“仁宣之治”,比之於西漢“文景之治”。

土木之變與奪門之變宣德十年(1435年),9歲的明英宗朱祁鎮繼位。在張太皇太后及元老重臣楊士奇、楊溥、楊榮(三楊)的輔佐下,明朝繼續沿着仁宣時期的路線穩步前進。正統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三楊也退出政治舞臺,於是英宗寵信的宦官王振更加專橫跋扈,開始專權。

正統初年,蒙古瓦剌部逐漸強大,經常在明朝邊境一帶生事。瓦剌首領也先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南下攻明。王振即挾英宗領兵五十萬親征。大軍離京後,兵士乏糧勞頓。八月初大軍才至大同。王振得報前線各路潰敗,懼不敢戰,又令返回。回師至土木堡時,被瓦剌軍追上,兵士死傷過半,隨從王公大臣或死難或被俘。而英宗突圍不成被俘,王振也被護衛將軍樊忠打死,此即爲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的消息來到京師後,朝中混亂。一些大臣要求遷都南京,被兵部侍郎于謙駁斥。繼而大臣擁戴英宗弟朱祁鈺即位,是爲代宗,改元景泰。同時于謙積極備戰。同年十月,瓦剌軍直逼北京城下,安置英宗於德勝門外土關。瓦剌軍隊的進攻未果,大敗逃走,明軍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也先見繼續綁架英宗已無意義,乃於次年八月釋放英宗。但代宗先是不願遣使迎駕,又把英宗放在南宮軟禁,並廢皇太子朱見深(英宗之子,後來的憲宗)爲沂王,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爲太子。十六日,副都御史徐有貞率軍夜入南宮,擁戴英宗奪門(東華門)復位,改元天順。又殺害於謙及大學士王文,誣陷其欲立襄王之子爲帝。此爲奪門之變,又號“南宮復辟”。

憲宗時期英宗復辟八年而死,兒子朱見深即位,是爲明憲宗。成化二年諭祭于謙,復其子冕官,成化十一年恢復代宗帝號。又能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儼然爲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羅、土魯番、撒馬兒罕等國紛紛入貢。但好景不長,憲宗好方術,終日沉溺於後宮,與比他大18歲的萬貴妃享樂,並寵信宦官汪直、樑芳等人,他們肆意揮霍國庫,導致國政大亂。而朝廷中佞臣當道,政局昏暗。憲宗還設置皇莊,開明代土地兼併之先河。另外,憲宗還開始了皇帝直接頒詔令封官的制度,是爲傳奉官。結果傳奉官氾濫,舞弊成風。直到孝宗時期這些官員才全被裁撤。宦官汪直受到憲宗的寵信,張狂跋扈,設置特務組織西廠大肆冤殺普通民衆與官員,民憤四起。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才因言官彈劾而被貶。

成化初期,明朝不時受到逐漸強大的建州女真侵擾,每年被掠大量財物,人民不堪其苦,成化帝多次招撫建州首領董山不成。成化三年,明廷誘使董山來朝謝罪之機斬殺董山,並由趙輔統兵5萬出擊建州,意在犁廷搗巢,朝鮮受到成化帝敕令而協同明軍作戰,此戰失去頭目董山的建州女真大敗,軍隊被斬殺數萬,從此一蹶不振,百年之後方得復甦。

弘治中興憲宗死後,明孝宗朱佑樘即位。由於孝宗自幼生於微寒,所以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被譽爲“中興之令主”孝宗的勵精圖治,被稱爲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孝宗在位期間,先是將憲宗期間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盡數罷去,逮捕治罪。並選賢舉能,將能臣委以重任。孝宗勤於政事,每日兩次視朝。孝宗對宦官嚴加節制,特務部門也只能謹慎行事,用刑寬鬆。孝宗力行節儉,不大興土木,減免稅賦。用情專一,一生除了張皇后外無任何妃嬪。在其治理下,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於務政,倡導節約,與民休息,百姓富裕。

武宗時期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病死。十五歲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爲武宗,改元正德。武宗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但貪圖享樂。劉瑾、馬永成、谷大用、魏彬、張永、丘聚、高鳳、羅祥等八位過去的東宮宦官相互勾結,是爲“八虎”。劉瑾的專權也引發了朝中大臣一其它“七虎”的不滿。最終劉瑾被凌遲處死。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韃靼小王子率五萬**規模侵入邊境,正德帝御駕親征擊敗小王子,史稱“應州大捷”此役後果是,韃靼人“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武宗的荒遊逸樂導致正德年間土地兼併激烈,階級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深,因此變亂頻生,先後發生寧夏安化王朱寘鐇謀反、直隸劉六、劉七起義、江西寧王朱宸濠謀反等重大事件。正德十五年,武宗於南直隸清江浦(江蘇淮安)泛舟取樂時落水染病。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去世。

嘉靖時期武宗無子嗣無兄弟。死後由孝宗弟興獻王長子朱厚熜即位,是爲明世宗。世宗一即位,罷黜各地鎮守太監,整頓稅收,節儉財政,似乎要有所作爲。但是大禮議事件嚴重損害了朝政:世宗要求稱生父爲皇考,稱孝宗爲皇伯考。但內閣首輔楊延和、禮部尚書毛澄等堅持以爲不可,但是也有一些大臣紛紛迎合帝意。最後世宗尊其生父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廟號睿宗。這樣睿宗神主就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嘉靖帝隆慶元年,罷睿宗明堂配享)。大禮儀引起軒然大波,朝臣中反對者均受打擊,或被罷官,或被入獄。受杖者一百八十餘人,杖死者十七人。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宮變”後世宗即不視朝。此後寵臣嚴嵩**20餘年。

嘉靖一朝,北面韃靼部趁明朝衰弱而佔據河套。嘉靖1550年,韃靼首領俺答汗進犯,在北京城郊大肆搶掠之後西去,明軍在追擊中大敗,此爲庚戌之變。穆宗時,明朝與蒙古通好,俺答被封爲順義王,在南部海疆,倭寇橫行,人民生活生產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後爲戚繼光、胡宗憲、俞大猷剿滅。

隆慶新政世宗去世後,皇子朱載垕即位,是爲明穆宗,改元隆慶。穆宗在位六年,任用能臣如高拱、徐階、張居正等。

隆慶朝名臣名將薈萃,陸上與蒙古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因爲這兩項偉大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爲萬曆中興奠定了基礎。

張居正改革隆慶六年,明穆宗突然中風駕崩,子朱翊鈞繼位,改元萬曆,是爲神宗。由於年幼,由太后攝政。重臣高拱由於與太后信任的宦官馮保對抗而被罷官,張居正得到馮保的支持。

張居正輔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內政方面,提出“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洪武年間,全國耕種田地有八百五十萬零七千六百卅二頃。到了1502年降低到四百二十二萬八千零五十八頃。而萬曆九年經過張居正的治理後達到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

五十八 原來如是(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二)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五十九 潛伏(五)五十 再聚首(四)六十四 踏雪尋源(三)五十三 誘餌(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二)四十一 狂蟒之戰(五)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上)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三)四十一 狂蟒之戰(二)四十 僞善者(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六)十七 趕屍路(下)十六 東瀛來客(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後記(二)五十三 誘餌(一)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三十三 西域疑雲(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二)五十八 原來如是(五)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四)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二)九 慧智心闌(下)尾聲(七)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二)二 我是楚留香?(下)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三十五 玄音山莊(三)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二)六十一 抽絲剝繭(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六)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中)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八)十 大雪山(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七)三十二 亡命天崖(上)六 請君入甕(中)四十六 雙重身份(三)五十八 原來如是(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二)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續二)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上)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六十二 唐門行(二)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五)十三 驚雲突變(上)三十九 蛇谷驚魂(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六)十二 親密愛人(中)四十九 蓉蓉危機(一)尾聲(三)五十三 誘餌(四)六十四 踏雪尋源(一)十 大雪山(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三 蓋世奇功(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一)七 乾坤心經(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八)五十九 潛伏(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五)三十一 彈指神通(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六)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二)五十七 言而無信(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二)四十九 蓉蓉危機(四)三十九 蛇谷驚魂(四)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五)二十八 真相背後(下)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下)一 夢開始的地方(下)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四)
五十八 原來如是(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二)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五十九 潛伏(五)五十 再聚首(四)六十四 踏雪尋源(三)五十三 誘餌(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二)四十一 狂蟒之戰(五)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上)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三)四十一 狂蟒之戰(二)四十 僞善者(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六)十七 趕屍路(下)十六 東瀛來客(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後記(二)五十三 誘餌(一)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三十三 西域疑雲(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二)五十八 原來如是(五)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四)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二)九 慧智心闌(下)尾聲(七)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二)二 我是楚留香?(下)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三十五 玄音山莊(三)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二)六十一 抽絲剝繭(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六)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中)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八)十 大雪山(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七)三十二 亡命天崖(上)六 請君入甕(中)四十六 雙重身份(三)五十八 原來如是(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二)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續二)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上)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六十二 唐門行(二)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五)十三 驚雲突變(上)三十九 蛇谷驚魂(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六)十二 親密愛人(中)四十九 蓉蓉危機(一)尾聲(三)五十三 誘餌(四)六十四 踏雪尋源(一)十 大雪山(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三 蓋世奇功(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一)七 乾坤心經(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八)五十九 潛伏(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五)三十一 彈指神通(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六)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二)五十七 言而無信(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二)四十九 蓉蓉危機(四)三十九 蛇谷驚魂(四)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五)二十八 真相背後(下)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下)一 夢開始的地方(下)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