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金城之變

朱滔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爲了避免自己死後,兩個兒子手足相殘,他決定把基業一分爲二,把營州和原來的安東都護府留給長子朱靈,把新羅給三子朱鄴,這無疑便激發了朱鄴征服新羅的積極性。

從入春開始,朱鄴便率軍大舉進攻新羅,爲了激勵將士,朱鄴承諾攻下每一座城池都給士兵搶掠三天,這個承諾使得朱鄴手下大軍士氣高昂,戰場上極爲賣力,一路攻城掠寨,勢不可擋。

短短几個月時間,便佔領了大半個新羅,兵臨金州城下。

朱鄴十萬大軍主要由靺鞨、高句麗、奚人和契丹人組成,漢人幾乎沒有,這是因爲遼東漢人本來就很少,只有營州的十幾萬人,他們是朱滔父子在遼東的根基,朱滔不想失去漢人根基,便把軍隊分成漢軍和東胡軍,三萬漢軍駐紮在營州和安東都護府,由長子朱靈統率,不參加新羅戰爭。

七萬東胡軍負責攻打新羅,由三子朱鄴統率,攻打新羅八年,東胡軍越戰越猛,從七萬人增加到現在的十萬人,成爲朱鄴爭霸新羅的強大基石。

朱鄴並非沒有政治頭腦,相反,他的政治思路非常清晰,他要建一個以自己和幾個兒子爲統治頂端,以契丹、靺鞨人爲中堅層,以新羅人爲奴隸的塔型王朝。

而新羅王朝也是一個同樣的塔型王朝,以骨品爲統治階層,底層百姓爲奴隸,那麼朱鄴只需要殺光對方的統治階層,然後繼續奴役對方的底層百姓,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替代。

他的思路得到了手下將士的強烈支持,他們跟隨朱鄴獲利極爲豐厚,每人都有幾個或者十幾個女人,擁有大量財富、房宅,但沒有人會嫌自己女人太多,也沒有會認爲自己的財富已經足夠。

尤其是新羅的京城,新羅王朝七成的財富都集中在這裡,數不盡的美貌女人,數不盡的金銀財寶和綾羅綢緞,數不盡的精美房宅,更有天量的奴隸。

十萬大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攻克一座城池充滿了巨大的渴盼,他們就像一羣飢餓的豺狗,日與繼夜地攻打金州城,守軍士氣低落,傷亡巨大。

但也是幸虧朱鄴軍隊攻城武器落後,幾萬守軍和十幾萬平民才勉強守住了城池不失,但就算是這樣,城池也是搖搖欲墜,就像狂風暴雨中掛在樹上的最後一片枯葉,城池被攻克只是時間問題。

攝政王金彥升年約四十餘歲,皮膚白皙,容顏清瘦,保養得非常好,看起來就像三十餘歲,十年前,金彥升的大哥新羅王金俊邕病逝,十三歲的太子金清明登基,金彥升成爲攝政王。

權力是天下最誘惑人的毒品,掌控大權的滋味已經深入金彥升的骨髓,他不可能再把權力交給侄兒金清明瞭,哪怕侄兒已經二十三歲,叔侄二人持續數年的權力鬥爭已經使新羅的統治階層走向分裂,嚴重影響了新羅王朝集中力量對付朱滔大軍的入侵。

新羅軍隊士氣低迷,戰場上節節敗退,也和他們叔侄之間的權力鬥爭有直接關係,軍功不賞,士氣不鼓,錢糧不繼,新羅軍隊怎麼能不敗?

金彥升隱隱聽見城外戰鼓聲,他着實一陣心煩意亂,新羅現在面臨的嚴重危機他不是不知道,唯一的救援辦法他也清楚,那就是向唐朝求援,可是........

金彥升心中着實懊悔,他去年在兄弟金悌邕的勸說下走了一步昏招,竟然派刺客去刺殺晉王郭宋,想引發中原大亂,使朱滔掉頭去攻打中原,以解新羅之危,美其名曰:禍水西引。

但金彥升現在才意識到,這是最愚蠢的一記昏招,最終很可能會斷送了新羅國。

現在一點消息都沒有,就連正常的消息往來都斷了,極可能是長安的情報站被摧毀了,一旦刺殺失敗,郭宋豈能不知是他們所爲?

唐朝給他們的援助遲遲不來,極可能和刺殺案有關。

就在不久前,金彥升特地派人將兄長的兩個女兒送去熊津城,搭唐朝商船前往長安,他希望能用這兩個公主平息晉王的怒火,緩解自己刺殺昏招帶來的危機。

現在熊州也落入賊人之手,就不知道這兩個公主會不會被賊人擄走?

金彥升嘆息一聲,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懊惱。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金彥升一回頭,只見是自己兄弟金悌邕出現在院子裡,金悌邕是一員武將,相貌兇悍,性格衝動,頭腦比較簡單,正是因爲他頭腦簡單,所以金彥升並不怪他勸自己刺殺晉王,他只是恨自己愚蠢,在重大決策上出現了誤判。

“城池守不住了嗎?”金彥升問道。

“沒有,賊軍暫時停止攻城了,是金清明,有人舉報他在暗中招募死士,已招募了三百人,今晚可能會有行動。”

“什麼!”

金彥升心中大怒,招募死士顯然是要對自己動手了。

“消息可屬實?”金彥升忍住怒火問道。

“絕對屬實,是他身邊的心腹侍衛告密的,三百名死士已經訓練得差不多了,不是今晚就是明天要對我們下手,兄長,人無殺虎心,虎卻有噬人意,該下決心了!”

金悌邕一直在勸說兄長下手殺了侄子金清明,直接登基爲新羅王,只是金彥升想到大哥臨終前的託孤,他心中不忍。

但這兩年他和金清明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金彥升對侄子的容忍度越來越低,而侄子招募三百死士對付自己,終於成爲壓倒金彥升的最後的一根稻草,觸犯了金彥升的底線。

金彥升眼中迸射出殺機,半晌冷冷道:“這件事你去處理吧!”

金彥升對兄弟不必說得太多,他很清楚兄弟的處理方式。

金悌邕大喜,這一天他等了很久了,他當即道:“我會處理得乾乾淨淨!”

兄弟快步走了,金彥升負手望着天空,等殺掉金清明,他也要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南撤去金海京了。

半個時辰後,金悌邕率領三千軍隊攻打新羅王宮,忠於金清明的士兵拼死抵抗,怎奈人數太少,最終全軍覆滅,新羅王金清明被金悌邕殺死,但金悌邕並沒有罷手,他隨即又殺了二十多名忠於金清明的大臣。

在金悌邕的威脅下,由數十名新羅貴族組成的和白會議承認金彥升爲新一任新羅王,百官也一致推舉金彥升繼承王位。

.........

金彥升消滅侄子,繼承爲新羅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內部分歧,使城內大臣沒有了其他心思,團結一致抗擊朱鄴大軍的攻城,從這一點來說,金彥升殺侄奪位未必是壞事。

在金州城十幾裡外的一處山崗上,虞臨海率領斥候一直在觀察朱鄴大軍攻打金州城,他已經看了三天,他發現朱鄴軍隊根本沒有攻打城池的技術和經驗,攻城梯十分簡陋,前端沒有鐵鉤掛住城牆,導致很容易被城頭守軍掀翻,好幾次朱鄴軍士兵都已經攻上城頭,就因爲後面跟上來的兵力不足,導致攻上城的士兵後繼無援,最終被對方包圍殺死。

而新羅軍的士氣太弱,根本就沒有鬥志,如果攻城梯稍微好一點點,朱鄴大軍早就該奪取金州城了。

其次是朱鄴軍的撞槌太小,都是數十人搬擡的小撞槌,如果換成一隻大撞槌,前面削尖,裝上生鐵撞頭,就算撞不開城門,也能將城牆撞開一個大洞。

真不知道他們一路殺來是怎麼攻城掠寨的?

虞臨海當然明白晉王殿下的戰略意圖,晉王是希望借朱鄴的手將新羅的統治階層斬盡殺絕,將來把新羅併入中原就不會那麼麻煩了。

虞臨海向四周望了一圈,他發現一棵巨大的松樹,他帶着手下一起動手,將這棵大松樹砍伐,做成了一支巨大的撞槌,這裡有個關鍵問題,就是樹幹太粗,士兵沒辦法抱起來,所以朱鄴軍隊才用比較小的撞槌。

但解決這個難題也很容易,晉軍斥候每人攜帶了一支鐵鑿,把鐵鑿依次深深釘入槌身內,士兵們就有了擡起攻城槌的把手。

入夜,虞臨海率領手下將攻城槌投進了金水河,這條河流經朱鄴軍大營,朱鄴軍的士兵一定會發現這支攻城槌。

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四十九章 道士下山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九十九章 滅族之戰(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訪韓相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九百零一章 財富置換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三十章 武道大會(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十章 銷魂斷腸第七十章 靈州武會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錢取息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
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四十九章 道士下山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八百二十九章 冰湖事件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奪雅州第九十九章 滅族之戰(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訪韓相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九百零一章 財富置換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三十章 武道大會(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談判第九百六十八章 終見太后第十章 銷魂斷腸第七十章 靈州武會第九百五十一章 奇襲劍閣(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錢取息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